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元:开发性金融的先行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11:44  《当代金融家》

  Chen Yuan: Champion of Development Finance

  本刊记者/李子优

  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始于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并使四大国家专业银行及早转变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1994年,3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先后成立,接手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政策性业务,政策性金融开始与商业性金融分离。1994年4月28日,新组建的国家开发银行首次发行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为650亿元,发行仪式在北京举行。此举为专业银行变身商业化银行奠定了良好基础。而14年后的今天,国家开发银行先后获得国际杂志“亚洲最赚钱的银行”、“亚洲最盈利的银行”之一的荣誉。

  作为一家总资产约3万亿元的银行,自1994年成立起从最早支持不被商业银行看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到关注下岗再就业等民生领域,从率先迈出海外投资步伐,到全面商业化转型,国家开发银行的一举一动无不吸引着业界的目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国家开发银行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应运而生的。14年来,国开行在投融资领域经历了不断市场化的改革历程,以市场化方式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同时实现自身的优良经营业绩和健康发展,增强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国开行的改革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成为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间,让人们备受关注的一位银行家,就是现任国开行行长陈元。

  创新开拓转亏为赢

  1998年3月,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职位上工作了整整10年的陈元开始担任国家开发银行行长一职,当时国开行的不良贷款是32.6%,堆积如山的不良贷款历史包袱就是首要难题。在这种情况下,陈元没有抱怨,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上。

  数年后,陈元回顾当年接到调任通知时候的心情时说:“我当时从精神来说准备不足。那会儿账本的情况就不太好,不太理想。我看到时非常着急。”以后的几年中,国开行对外的声音都很少,但从他上任那天起就已开始了改革之路。

  自1998年以来,作为国家开发银行的掌门人,陈元的名字与开发性金融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中国开发性金融的开拓者和先行者,被西方誉为“最有现代金融理念的银行家”。

  “不做对公众不负责的'拨款机器,”是陈元掌舵国开行时立下的誓言。

  陈元曾说:“国开行从大的原则上来说是不能做赔本买卖的,因为我们拿的是公众的钱,要对公众负责。从这点来说,跟商业银行、跟股市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你用了公众的钱,你就要负责。整体业绩下降、亏损的话,我们就面临整个市场信誉的下降,我们的筹资成本就会上升。现在绝大部分业绩和运行不是建立在纯政府信用上,而是建立在市场业绩上。”

  “我到国开行的第一天就抱定决心要改变这个状况。”陈元说“得让所有人明白,这个规则是不对的,假如不管还款前景好坏,什么项目都贷款,那国开行就不是银行,而是拨款机器,这样必然会形成一大堆不良资产,成为'垃圾'银行。”

  不做“垃圾”银行。在这个观念下,国开行与30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级地方政府签订了几百份各类金融合作协议或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多年来,国开行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资产率持续下降,主要经营指标已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从1996年开始与国开行合作的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金融集团中国执行董事、北京分行行长幸公杰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开行虽是政策性银行,但其操作非常商业化。“风险管理方面尤其让我敬佩。”

  陈元长期从事金融工作,对宏观经济理论和国际金融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而他的开发性金融发展观也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在行长一职上,他带领国开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坚持建设制度、建设市场的方法;把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结合起来,逐步走出了一条开发性金融的道路,有效解决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诸多瓶颈制约因素。人们看到,国开行几年来立足全局和长远,坚持走开发性金融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财政金融相互促进、有效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认为,这些年看到国开行的所作所为,觉得陈元非常大刀阔斧。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原首席代表布鲁斯?莫利曾在2004年不无诙谐地说:“陈元看上去和10年前一样,仍然保持着年轻人的心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也让我很嫉妒。”言下之意就是,陈元敢于破旧图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