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小川:不断完善央行职能(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11:44  《当代金融家》

  注重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以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政策逐渐形成了“中央银行-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的传导体系,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不过,跟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可能与发达国家的情形还存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传导性,就跟推进中国金融体制整体改革一样,不仅仅只是央行一家的事情,还离不开成熟的资本市场、健全的金融体系以及信用、法律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

  为什么我国不同地区之间金融行业的健康程度存在很大差别,与有些国土面积不大,小型开放性经济、内部流动性好的国家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同?周小川认为这里面有与金融生态明显相关的因素。

  2004年,周小川提出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他表示,要推进中国金融体制整体改革,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他还表示,金融生态这个概念并不是他首先提出来的。他在几年前看到白钦先教授提出金融生态环境的概念,受到了启发,也因此率先对金融生态的若干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他系统地提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以后,引起我国学术界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广泛重视。

  2006年,周小川在参加中国金融论坛时,把他自己在金融生态方面研究的一点心得与大家交流了一下。他说,金融生态确实是我们在推进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金融体制改革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具体来说,第一是金融机构自身的改革。第二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其中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全局与宏观层面的生态环境,包括政府、立法、司法环境等,尤其是《破产法》值得寄予厚望;二是地方层面上的生态环境。第三是监管要到位。第四是宏观的金融政策环境,比如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市场定价的灵活性等方面。

  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把动物园的水族馆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鱼,就像我们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自身必须健康,才能生存和自如地“游动”,所以其自身的改革是最重要的。而金融生态环境就像水族馆里的水草、浮游生物和氧气等一样,是海洋生物生存和茁壮成长的必备条件。另外,如同水族馆中各种生物构成的这个生态系统需要有适当的规则来维系,金融监管对于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也是不可缺少的。最后,宏观调控就好像是水的温度,不能太冷,冷了有些鱼会冻死;也不能太热,否则氧气会跑掉,生物就不能生存;还不能忽冷忽热。这些因素有机结合、共同作用,缺一不可。

  由于喜欢研究思考问题,习惯使然,他常常把思考及一些想法付诸笔端。在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学习,写文章,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著作十余部。其中,《走向开放型经济》一书获1994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著作奖” 《;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政策建议》分获1994年度、1997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

  2008年,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了《周小川改革论集》(中国经济学家改革论丛之一),收集了周小川不同时期撰写的几十篇论文,这些文章记录了他对当时改革方向的思考和阐述,对中央政策的解读,以及在政策探索中的理论交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改革思想发展的轨迹。他几十年来对研究的热情以及对研究领域的选择也透出他对信念的执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