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访谈:正泰和施耐德说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14:33 《中国企业家》杂志

  访谈 正泰说法

  《中国企业家》:如何看待德力西和施耐德合资?

  南存辉:开放引资是国策,引进国外的公司向他们学习技术、管理是好的。有些人选择资本运作,把企业当成产品,经营好了谁来买都可以,价格高就卖掉,这是价值观问题,无可非议。

  而我们是要创品牌,卖了平台就没了,ABB600多亿欧元销售额,西门子1000多亿欧元,我相信我们也能做大,也能赚钱。这样做我可能比较适应,有乐趣。别人卖掉企业,也有乐趣,也挺好。

  这种合作会给柳市的电器行业带来巨大压力,压力也是动力,会促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政府要出台一些扶持内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更加积极的政策。

  从发达的国家地区来看,一般会对大企业之间的兼并采取谨慎的态度,因为众多小企业的存在是社会的平衡器,对市场秩序的维护、社会稳定是有好处的,大企业一旦出问题倒下来,就会产生很大社会问题。

  跨国公司不是慈善家,法国人跑到柳市来干什么?他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当雷锋的。如非典事件,大部分外国人拍屁股溜得快,他们会把命赔在中国?有,很少。

  业内人士认为,施耐德与德力西的合资可能存在三大致命的问题。第一是合资比例50%对50%,这里面存在由谁决策、由谁说了算的问题,存在着一方投入过大、利益又要均分的问题;第二是品牌使用德力西,而据称这次合资只有几大主要产品,德力西其他的产品还在使用这个品牌,市场销售可能会出现混乱;第三是双方在技术和品牌使用费上的提成,将无形中增加产品成本,等等,都将成为合资公司的不确定因素。

  《中国企业家》:正泰的未来在哪里?

  南存辉:我们的空间非常大。跨国公司到中国来兼并低端公司,我到国外去兼并高端公司。我们始终围绕主业在做,从卖元器件到成套装备,再到系统、工程,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包下来整个工程,从工程的优化设计到建设施工再到设备安装调试、售后服务,服务增值空间非常大。而且我们也在向新能源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比如太阳能、风能。

  我们跟跨国公司有差距,是因为它们比我们早干了100多年,时间就是差距。但关键在于转型,比如新能源,我们是在一条起跑线上。

  施耐德说法

  《中国企业家》:在合资企业中,施耐德一直要求控股吗?

  杜华君:在中国,我们除了财政上的巨大投入,还要把最核心的技术转移到合资企业,因此我们比较倾向于在这些核心技术转移到中国之前,能够处于有控制权的地位。控股并不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比如我们跟德力西的合资。

  《中国企业家》:正泰指责你们利用知识产权对其打压。

  杜华君:这是正泰自己的印象,我们相信这并不是正确的印象。我们以知识产权作为武器,但仅限于保护我们自己的商业利益。我们每年会投入销售额的5%用于研发,还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对于任何一个商业公司来讲,这都是非常正常的。而且我们也并不是只有正泰一个竞争对手,在中国本土和国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竞争对手,我们和他们之间也会有类似情况出现。所以我们不想把这个问题具体到我们和正泰之间。

  《中国企业家》:施耐德与正泰、德力西的竞争程度如何?德力西对施耐德的价值是什么?

  杜华君:竞争是有的,老实说,并不是很厉害。他们是分散市场(零配件)的竞争对手,我们是在不同的领域,只有非常少的重合。我们以项目为主,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目前他们还没有这样的能力。

  德力西是非常知名的本土企业,增长非常快,我们想通过与之合作,加入到高速增长的市场当中。另外在海外市场,包括俄罗斯、印度、南美、中东,有很大的分散市场,我们希望通过德力西这个品牌在这些市场上有所成就。

  《中国企业家》:在柳市,你们的仿制者多吗?

  杜华君:太多了,我们很无奈。我们最大的担心不只是他们通过仿制赢得了利润,还有人民生活的安全。一旦出现事故,大家看到的却是我们的品牌,对我们是很大的损失。我们虽然有这么多仿制者,但20年了,我们还是发展得很好。我们有非常大的容忍程度,仿制者可以存在,我们也没有精力起诉这么多的仿制者。但让我们有些失望的是,一个曾经的仿制者,注册了我们的技术,反过来要求我们赔偿。我们不喜欢冲突,信奉和平共处,但是现在180度大转弯,我们成了受害者,这个我们没有办法接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此篇为网络版,欲知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企业家网站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