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苹果CEO乔布斯的世界(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 14:41 《商业评论》

  谁为iPod和iPhone创造了价值?

  iPod和iPhone,都是由遍布多国的数十家公司分工制造而成,每一生产阶段都为最后的价值做出大小不一的贡献。三位Irvine加州大学的研究员在斯隆基金会的资助下完成了一项针对美国市场上一款零售价为299美元30GB的iPod供应链的研究。

  三位教授的研究发现,iPod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内含的零件,更不在于把零件组装起来的整合机,而是集中在iPod的构思与设计。苹果聪明在想出如何把451种普通零件,组装成一台高价值的产品。苹果未必亲手制造iPod,但他们是其创造者。这才是关键。

  据报告的粗略分析,苹果借品牌和设计当仁不让地拿到了大头80美元;75美元分给美国的渠道商与零售商;13美元由林林总总的美国国内零组件厂商瓜分;由东芝制造的最昂贵的硬盘,成本价约73美元;最末阶段的组装在中国大陆完成,每台约4美元。其余还有54美元的构成说不清楚,韩国的三星该有不少进账。

  组装生产的特殊性值得一提。留给中国的虽然只有4美元收入(要覆盖组装生产、库存、厂房租金、运输、水电、工资等所有工厂开支),每一台iPod成品出口到美国,却要记入中国出口额150美元。这是目前美中贸易逆差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iPhone同样是一个庞大的敏捷

供应链生产。此前业内估计,iPhone带给苹果的利润率在20%至50%之间,而根据分析公司iSuppli进行的拆卸确定,8GB iPhone的硬件物料清单和制造成本共为265.83美元,按照每个8GB iPhone以599.00美元的零售价进行出售,那么它的毛利润率超过了55%。当然,该估算成本中未包括专利权费、物流、销售等费用。

  iSuppli的拆卸分析认为,在各部件供货商中,三星公司仍为最大的获利者。在8GB版iPhone的成本里,三星公司提供的部件总计占了76.25美元,占BOM(物料清单)的30.5%,是最大的供货商;触摸屏模块的提供商为德国Balda参股的坐落在中国的TPK制造厂,该模块估算成本为27美元,占8GB版iPhone BOM的10.8%;显示屏则来自包括EPSON、SHARP、Toshiba Matsushita等多家厂商,预估成本为24.5美元,占8GB版iPhone BOM的9.8%;德国的英飞凌是苹果家族供应商的新成员,为iPhone提供了包括数字基带、无线发射和电源管理等核心通信部件,预估总成本为15.25美元,占8GB版iPhone BOM的6.1%;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提供的元件在BOM单中占的比例较小,仅为1.5美元,不到1%;iPhone由鸿海旗下的富士康负责组装。

  无论是原有的还是新增加的供应商,都为赢得了iPhone的订单而欢呼雀跃。订单注定对提升其竞争地位更加有利,从而带来更多的市场收益。若干软件供应商都在期盼iPhone能够设立一个软件创意人员社区,从而得以分iPhone的红利。

  乔布斯的供应链是否足够强大,可以排斥其他强势竞争对手?iPod创造了70个月没有媲美产品的纪录,iPhone也会吗?还要看乔布斯的供应链是否坚不可摧。因为作为消费者,会对创造者们弄出来的很酷产品欣喜若狂,但是却没有多少人愿意真正付费。这就如同一道强大的地球引力,最终会把任何与之相左的力量抹掉。乔布斯能够支撑多久?

  乔布斯自己可能并不认为有这样一场战争。因为苹果是最敢于自我革命的公司,它从来没有停留于任何一款单一成功的产品。当iPhone被地球引力拉下神坛,乔布斯一定看好了更好的产品。有关地球引力的争论,可能会引伸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苹果如何保持创新优势?

  世界上最优秀的创新公司苹果,研发投入并不高。据统计,2006年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排行中,苹果仅以7.15亿美元列第15位,约为排名榜首的微软的1/9,甚至少于雅虎等公司。这是一个不肯以自己拥有的资源来规划创新战略的创新公司。乔布斯掌握着一个庞大的研发敏捷供应链,擅长借助外部智慧。比如,McIntosh率先使用的鼠标、iPhone所使用的Mutli-Touch技术都来自于其他公司,甚至iPod的最初开发工作也是外包完成的。

  当然,苹果总是拥有或控制着他们所做的所有事的核心技术。至少在过去乔布斯重新执政的10年里,这家以生产精美硬件产品的公司,其核心技术集中于软件领域。1997年,乔布斯在裁减产品线同时,大肆招募软件领域的人才。他坚信软件将成为未来所有产品的共同“灵魂”。正是这十年的积累,让苹果有能力为iPod、Apple TV和iPhone赋予灵魂。

  乔布斯不是技术人才,却是“一个技术标杆”。所有公司都能做出接近完美的模型,但很少有公司能做出品质优良的产品,因为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设计等部门会以“做不来”为由,进行缩水处理。这时候就需要一个铁腕领导者将“no”变成“yes”。这是一种超越了技术、超越了理性、超越了现实的直觉判断力。无论是苹果的技术员还是合作伙伴,当场理解和认同他要求的并不多,但很多人承认,乔布斯的压力让他们做了一些超越自己能力的成果。即使那些他参与不多的产品,也会因为他的最终审核而提升水准。

  伟大的企业家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他们决不会把辽阔圈起来,拘押了自己。技术背景的薄弱,丝毫没有减低乔布斯的创新激情。那一个时刻灵动捕捉信息的大脑,一定有独特的构造。如果说那不是天赋,也一定有独特的安排。一次偶然答问,乔布斯透露了细节。许多颠覆性的想法,多在睡觉前产生。那是乔布斯可以游离公司业务,独立处理个人电子邮件的时候。乔布斯在六个不同的服务器注册了邮箱并公之于众。每天都要收到300多封有效邮件。一些全然陌生的网友,在邮件中大谈理想或者一些癫狂的设想,给乔布斯无尽的启迪。许多好的点子就是在那样的碰撞中产生。

  转动世界的思维

  一如索罗斯与拉里·埃里森,史蒂夫·乔布斯深爱哲学。他曾经表示:“我愿意用自己享受的一切高科技,换取与苏格拉底共度一下午的机会。”这不是说说而已。

  乔布斯的生母是一名年轻的未婚妈妈。由于非婚生子女在当时为社会所不齿,于是她决定把乔布斯送人。一对工薪夫妇收养了乔布斯。被弃养的烙印,深深地触动了少年的乔布斯的灵魂深处。让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追问:我是谁?我有什么价值?我来这个世界干什么?人的最大无知,是对人生的无知,对生死的无知。归根到底,是对自心的无知。有些人一辈子过去了,也没想到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而小小的乔布斯,少年时就开始内在自觉形成,甚是少见。

  17岁那年,记不得什么书上的一段话对他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过,总有一天你的假设会成为现实。”乔布斯记住了这句话。从那时起,他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扪心自问: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还会去做今天要做的事吗?这件事真值得我去为它投放激情吗?在这样不懈的追问中,乔布斯很早就得以逃脱了“畏惧失去”这个人生的最大陷阱。

  乔布斯看上去总是那么精力充沛,总是在他关注的领域探微知著提出很高而又能够实现的标杆,总是能够照亮他的团队和世界。原因就在于他发自少年的内心自觉:生命是短暂的,不久以后我们都将走到尽头,这就是现实。

  对生死和人生的思考,最终使他皈依佛法,跟着大野考宾这个日本人修习禅宗,并成为素食主义者。佛教内在“责任自觉”和“空中妙有”的教义,以及那本体、本然与本真的思维层次,对乔布斯特质的淬炼发生了直接影响。

  一如山姆·沃尔顿、比尔·盖茨、亨利·福特、稻盛和夫等伟大企业家,乔布斯有着双重性格。作为CEO的乔布斯,有着嫉恶如仇的火爆脾气,到处是一竿子到底的不近人情。以至于没有人敢跟他乘坐同一趟电梯,以防一言不合被炒了鱿鱼。可是作为佛教徒的乔布斯,心静、气静、神静,理亦静。那束创造惊喜“小物件”的通明心思,让他平添了几份“转物而不被物转,转事而不被事转,转人而不为人转”的定力。iPhone的上市,是我们透视乔布斯心底通明处的最新例证。

  几年前,美国国家健康学会的技术负责人,曾希望说服乔布斯去开发一款类似Tablet PC的平板电脑。乔布斯坦率拒绝了对方的要求。乔布斯认为这不是一个大市场。相对于每年销量两亿台的个人电脑市场,平板电脑以万台为计量单位的年销量并不足取。健康学会的人又建议他去开发黑莓一类的产品。乔布斯亦不以为然:这是另一个细分市场。他明确看到了电脑和电话的融合将是一个潮流,但黑莓不是这个趋势的一部分。乔布斯非常认真的揭开了他对未来手机的预期:一款可以装在衣服口袋里,并比电脑、手机独立存在时都更好的产品。

  谈话还有许多细节不为人知。但是从乔布斯不作准备的这种自然流露中,我们可以看出乔布斯的本体、本然、本真的思维特质。

  本体视角:个人和企业的使命与责任自觉。“空中妙有”的信条,让乔布斯醉心于承载无数“空性”的“妙有”。那些承载的“空性”越多,越具备大众市场特质的“小物件”,就越能激发他的本能直觉和想象。正是由于这种直觉,他能够率先造出第一台个人电脑,能够制造出销量过亿台的iPod,能够创造出势将搅动世界秩序的iPhone。这是一种本体视角的思维,是商业活动的出发点。

  本然视角:人人生活在一个系统中,需要伙伴帮助,也要帮助别人。乔布斯并不是着眼自己能否解决技术难题,而是放眼相关行业看是否有相关的技术突破。苹果所有的产品,都是与相关行业的顶尖公司进行合作,就是这个道理。一件产品受制于许多行业技术进步的现状。其他行业的一些具体的技术障碍,将影响本行业的产品的性能。医疗与绘图行业的本质规定性,现有的技术还很难突破。苹果电脑是三维制作独一无二的产品,还没有其他厂商能够撼动苹果的位置。乔布斯对医疗与制图行业的特殊规定性,了然于胸。

  本真视角:抓住行业的本质。创造惊奇就是要超乎消费者的想象增加新价值在新产品中。如果不能增加新价值,或增加的新价值有限,就没有必要多耗精力。开拓新生活,改变世界,是乔布斯灵魂深处的冲动与追求。手机功能的迅速提升,给纯粹的音乐播放器带来巨大的威胁。身处排头兵,乔布斯最清楚危机来自哪里。于是,他要制作电脑和电话融合的新产品。这个新产品是比电脑电话单独存在时更好的产品,要创造新价值。

  一个人旺盛的创造力往往会使自己产生一种幻象,似乎自己拥有着无边的伟力。一旦产生这份执著,这个人的创造力也就开始消减了。乔布斯看上去似乎暂时避免了这等的无知。当人们深信伟力的时候,往往把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给忘了,就是“死亡”。一名佛教徒步入上等智慧的重要门槛就是对死亡的喜爱。十几年前那场虚张声势的癌症,让乔布斯对死亡有了更为通明的认识。起初诊断为恶性晚期,医生宣布他只能活3~5个月,切片后发现是良性。和死神离得最近的一次经历,让乔布斯能够以一种轻松和自由的方式来看待死亡,他甚至把死亡看成“生命最好的一项发明”,再没有比死亡更能推进生命的新陈代谢了。

  在那次对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的著名演讲中,乔布斯深情地说,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自己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经知道你其实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后,乔布斯把17岁以来警醒自己的座右铭送给了在场的大学生,同时也送给了世界上那些不甘平庸的灵魂: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

  [编辑 王 欢]

  E-mail:chinacbr@vip.163.com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