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红 万山
创业:生存第一位
若论资历,在中国民营企业中,东方集团算先驱者之一。它萌生于1978年10月,比十一届三中全会早两个月。成千上万的私营企业家,都有着从自行车到奔驰轿车的经历。张宏
伟的创业史是从手推车开始的,东方集团的前身是资产为零的建筑施工队。
1984年10月4日,这支呼兰县的建筑施工队举行进军哈尔滨市建筑市场的第一次庆典。会上,哈尔滨东方建筑公司宣告成立,张宏伟出任经理,员工由最初的50人发展到1200人,净资产额280万元,没有负债。据当时报道,成立大会反响热烈,哈尔滨建筑业头面人物均到场,市建委几乎倾巢出动主管副市长亲自主持。在20年前,如此规模堪称中国最大的民营建筑公司
成立公司才有资格投资。取得合法经营资格后,东方公司迅速开展“多种经营”,但都没有跳出房地产业。建材贸易是第一步,然后生产预制构件。东方公司瞄上房地产开发时,并没有开发商资格,因当时政策规定国企才有特权,张宏伟惟有借人家名义变通合作,合作方出证件跑地皮,东方公司出钱出力,所赚利润不仅有劳务报酬,还有投资回报。
时至1988年创业10年之际,东方集团成立,阵容浩大达4700多人,净资产3898万元,还是没有负债。据东方元老回忆,张宏伟绝没有暴发户心态,他攒下每一分血汗钱用于壮大产业。正如张宏伟自己在庆典上所言:“不少人用挥金如土来炫耀自己的成功,我想用事业成功来证明自己,一时虚荣怎比一世成就。”
边贸:利润最重要
在房地产业高度专业化10年后,东方集团发生一次产业转型。1989年初,东方集团成为黑龙江省188家首批拥有对苏边贸权的企业之一,但很快对苏经贸权又被取消了,因为复审中发现东方集团“无上级主管”。没有合法外贸权,东方集团并没有放弃产业转移,被迫不按常理出牌,采取迂回战术。1990年5月,东方集团在俄罗斯第一个经济特区的纳霍德卡市,成立中俄合资的阿尔克希姆公司,总投资额为1104万瑞士法郎,东方集团拥有50%股份,这家公司从俄方获得对华贸易权,并享有大量优惠政策。走出去的路被堵死,走回来的路却打通了。
东方集团作内应,阿尔克希姆公司作外合,在1990年6月20日的第一届哈尔滨边贸洽谈会上,东方集团一举承揽价值1.032亿瑞士法郎的8项工程,同时成交3468万瑞士法郎的易货合同,占洽谈会总成交额16%,位居榜首。一举震动黑龙江。
1991年3月19日,中国第一次“苏东国家经贸会议”在沈阳召开。人们发现,中国在前苏联境内的28家合资或独资企业中,东方集团的阿尔克希姆公司是惟一获得俄方外贸权的企业。张宏伟应邀参加会议并大出风头,以一份详实的市场调查和策略研究的报告,赢得一片喝彩。事隔一周,黑龙江破格批准东方集团的对俄贸易权。
继阿尔克希姆公司成立后,东方集团又先后在俄境内建起一串加工厂,把国内停产的生产线搬到俄国境内,将元器件在当地组装就地销售,享受减免税。同时,利用当地的原材料进行初加工,运回国内既省运费又卖好价。至于贸易范围,哈尔滨人当时这样评价:除了飞机大炮,东方集团把各种东西没完没了地运来运去。后来,东方集团甚至买下铁路专用线和大型储运场。
对俄边贸成功,东方集团完成第一次战略转变。1992年底,外贸部批准东方集团对俄贸易权扩大至全世界,正式授予进出口权,这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项殊荣。关于东方集团的边贸业务累计赚了多少钱,张宏伟称“1亿左右”。但东方的财务人员告知:“这个数字大大缩水。”。
有一组数据是真实的。东方建筑公司曾被东方人亲切地称为“妈公司”,东方1988年成立集团时,建筑业在营业收入和利润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与51%。到1993年各占比例仅为29%和19%。
实业:机会最诱惑
第一次战略转移使东方集团尝到“多元化经营”的甜头,用边贸所赚利润投资于高回报项目,东方集团开始向“实业型”转化,发展思路是工业与旅游业。第一个工业项目是生产“跳跳糖”,一种放进嘴里会蹦的糖果。张宏伟从韩国人手里买下这项美国专利,4天调研便签约,9天之内注册完合资公司,中韩合资的东方糖果公司诞生,从筹备到投产不足4个月。因瞄准市场一个空白点而创造一个奇迹:1990年9月投产,产品面市17天则全部收回200余万投资,3个月后纯利300多万,第二年净赚1800万。
出奇制胜由此成为东方集团开拓实业的一种模式。继“跳跳糖”之后,又搞了一个“东方医疗器械公司”,生产怪里怪气的“东方神镜”,治疗假性近视,在教委系统推广下一炮走红。
在旅游业,东方历险宫、绥芬大酒店、汉城美食中心、旅游服务公司等一批新项目遍地开花。每个项目投资规模都近千万量级,其中投资最大的东方保龄馆,号称东北最大。当时,张宏伟还一度准备投资滑雪场,后因从万科王石手中接锦州港项目,故将滑雪场项目转手中期田源,后称“亚布力滑雪场”。
东方集团在工业与旅游业上的多元化投资,堪称五花八门。如今,张宏伟也承认“当时的战略思路不够清晰”。张宏伟说:“什么赚钱干什么,我那时只考虑如何赢得高额利润,而不关心是什么产业。”赚钱的目标是达到的,张宏伟的精明之处正如一位投行家的评价:“20多年,这位企业家犯过一些错误,但几乎没做过赔本投资”。
东方集团的工业与旅游业没做起来,但那些大大小小的实业,前前后后累计创利1亿左右,而且在处理这些资产时又赚了一笔。我们现可以看到,只是其东方集团(原东方股份)等几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而忽略了其隐藏在海面下的巨鲸----东方实业。
至今,张宏伟仍认为:“创业阶段的多元化格局是务实之举。多元化导致高增长。”这是目前颇有争议的观点。
尽管企业五花八门,但也形成东方集团一些新行当。这些大大小小的实业,前前后后累计创利近1亿。到1993年底,东方集团直属企业达33家,资产达14.7亿,是1988年东方集团成立时的40倍。
第一个战略转折点
张宏伟当时认为,在东方20年的成长历程中有两个战略转折点:“一是在1989年的对苏边贸,另一是1994年的多元化经营。”这个总结是准确的。
1989年的以前,东方创业前10年,张宏伟从建筑到建材贸易再到房地产开发,产业高度专业化,在房地产的产业链上纵向延伸,已经成为东北最大的建筑施工企业,虽然当时民营企业开发房地产受到诸多限制,但张宏伟通过各种变通手段已对房地产涉足很深,甚至跑到北京开发了太阳岛宾馆,这是外省民营企业中进军北京房地产的第一例。1989年初,太阳岛宾馆成功出售。也就是说,房地产是东方集团的第一主业,而且后来一直是主业之一。
1989年后,东方集团以对苏边贸为切入点,确立国际经贸为自己的第二主业。这是东方集团的一次战略转型。由于东方集团“无上级主管”,刚刚批准的对苏边贸权被取消,迫使东方集团在前苏联第一个经济开发区成立合资的阿尔克希姆公司,从俄方获得对华贸易权,从外往里打。尽管这个产业跨度很大,正如张宏伟称“首先就是语言不通”,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张宏伟又以弄潮儿的姿态赶在潮头,乘势而起完成了转型。
战略转移并非一蹴而就。东方集团从建筑施工到建材经营,跨度并不大;但从建筑行业到流通领域,经营理念完全不同;而且从国内跨到国外,语言沟通都是问题。张宏伟说:“我们一脚踏进国际贸易,面临地域和领域双重挑战。”
“阿尔克希姆模式”对张宏伟影响至深,因为这不是简单的易货买卖,而是在境外投资,以经贸为纽带设置加工企业。此后的西班牙与南非的投资项目均参照于此。同时,“简单初加工、填补市场空白点、即可快速获利”的经验,也来自阿尔克希姆公司在前苏联开发区兴办加工企业,“跳跳糖”与“东方神镜”这类短平快项目就是源于此思路,但拉开东方集团制造业的开端。东方集团的旅游产业也与边贸颇有渊源,绥芬大酒店缘起对俄贸易,汉城美食中心缘起与韩国人做“跳跳糖”,因“跳跳糖”与“东方神镜”的销售对象是青少年,又弄出个东方历险宫、有了三四个项目索性联成一个产业----旅游服务业。
第二个战略转折点
已初具多元化特征的东方集团,在1994年底作出重大战略选择。董事局第一次明确了“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思路,具体经营方针为:“资产经营与资本运作均衡发展”。这就是张宏伟所说的“第二个战略转折点”。
这一思路的确立根源在于1993年10月22日东方股份公司上市,此举对张宏伟可谓铭心刻骨,他称:“东方集团划出3000万资产,在第一次发行内部股票时融资3800万,上市时新发4000万股票又融资2.6亿,三年两步,3000万净资产变成3亿多,什么产业能如此快速增值! ”
由此,资本运营的念头在张宏伟脑中萌生。张宏伟要做“乘法”,一变十,十变百,他一度曾明确提出“以资本运作为纲”。张宏伟并不认为自己“天生具备高瞻远瞩的素质”。他坦言,东方集团在搞资本运作时连概念都不清楚。发展需要资金,有了钱可以搞项目;运作中想用小钱撬动大钱,资本发生杠杆作用。”
随着融资能力的增强与资本杠杆的娴熟,“东方集团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我们有资金实力兼并一个企业,通过改变其管理模式以创造利润,待其业绩显著,又可促其成为上市公司,产生新的财源,创造更广阔的资本运作空间。”张宏伟说。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