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伊利高管被拘 > 正文
 

牛根生:不希望伊利有问题 蒙牛伊利本是同根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 04:21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孙蔓蔓发自北京

  以怎么样的眼光来看,都不能说牛根生有个幸福的童年。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被从农村卖到城市。买方家里没孩子,于是给他起名叫牛根生。

  牛根生后来说:“原本我就该一辈子喝牛的奶。”

  当年仅值50元钱的牛根生,一定没想到,在今天,他的身价竟然上涨几千万倍。

  1月8日,在央视举办的“企业家领袖论坛”上,记者就伊利事件和股份捐献等问题,采访了蒙牛乳业(行情 论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牛根生。

  《第一财经日报》:对于伊利事件,你能发表一些看法吗?

  牛根生:伊利个别人出了点事情,影响不到它的品牌、企业和产品———这就是我认为的“三个没问题”。因为企业大了以后,会有一些制度上的问题,并不一定是人的问题。

  我们不希望伊利有问题,因为草原乳业是一块牌子,蒙牛、伊利各占一半。伊利在上海A股表现好,我们在香港H股也会表现好;反之亦然。举个例子来说,原来山西出现了假酒,结果导致整个山西的酒都卖不掉。我想说的是,蒙牛和伊利的目标是共同把草原乳业做大,因此蒙牛和伊利,是休戚相关的。

  《第一财经日报》:你曾经说过“在这个行业里,最应该做得不错的就是我”,能解释一下吗?

  牛根生:自己做得好不好,自己心里最清楚。全国乳品行业你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个负责人或是一把手———他在这个行业干的时间比我长?

  我父亲是养牛的,抗美援朝结束以后他开始养牛,养了38年。我是在牛群里长大的,从小接触的不是公牛就是母牛。我父亲去世之后我接他的班,那是1978年。我养了5年牛。1983年,我到了伊利,它前称叫“回民奶制品厂”;在伊利我干了16年。然后我在蒙牛干了6年。到今年,我在这个行业呆了27个年头———27年没间断地养牛、种草、做牛奶、做雪糕。

  我父亲和我,两代人在养牛这个行业做了65年。这个情况不仅在中国,在亚洲也是罕有的。所以我能够这样说:按我的经历算,在这个行业里,最应该做得不错的就是我,因为其他的人,都是半路出家的。

  《第一财经日报》:你在蒙牛里占的股份百分之九点多,听说你要把股份全捐出来,51%设奖金,49%是做红利,将来还要全捐,从现在越来越讲究私权、讲究所有权的时候,你的举动有点背道而驰,请问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

  牛根生:我现在在蒙牛的持股数才占百分之九点多,因为我在入股时,占的股份也就10%左右。那时候我就希望股权能够充分地社会化,原因有二,一是咱们自己也没有那么多钱,二是股权越大,企业才越好搞,因为企业是大家的。

  现在,“百年蒙牛”是我们最终的一个目标。乳业强则农业强,农业强则国家兴。怎么样才能延续一百年呢?我自己肯定活不了一百岁,我团队所有的成员都活不了一百岁,那么怎么样做、怎么样保证那些人才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呢?

  在我有生之年,49%的红利是我的;另外的51%,将放在老牛基金会,用以奖励经管、研发、销售人才以及一些有困难的员工,这样一来,就可以不占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成本,我觉得这对企业的机制应该更好一些。

  我在我的有生之年把自己所有的股份捐出去,明天谁当董事长,我就把百分之九点几的股份给他。当他继承股份,使蒙牛企业活一百岁的时候,我们那么多的农民,那么多地区的老百姓,包括我们企业所有的骨干员工,几百万奶农,几千万股民,包括上亿的消费者,都能得益。我觉得到了那个时候,钱比放在自己的兜里和自己儿子、姑娘的手里,活得寿命更长。到时候,我家人只能拿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平均生活费,而且是每月拿。

  在2003年,公司没上市前,我就着手操作这个事情了。目前基本上的手续都办全了。

  《第一财经日报》:现在好些公司都打着农字号上市,然而到最后,专心做农业的非常少,以至于最终也没有带动农民走上产业化的道路。请问你如何看待此事?

  牛根生:上市需要包装。高科技的也好,农业的也好,总之包装成社会所关注的、国家所重视的,这样可能对上市有利。上市以后,公司可能就不做农业方面的事了。

  2004年,蒙牛70%的产品是牛奶,30%是冰淇淋。我们仍然是坚持“聚精会神搞奶业,一心一意做雪糕”。截至目前,蒙牛上市前上市后招股说明书里,除了农业农产品,别的产业,我们都没做过。蒙牛在上市以前的收奶量是每天3800吨,上市以后是每天4300吨。很明显,数目的确是增加了,我们还是在干农业。

  《第一财经日报》:请给我们分析一下2005年中国乳业市场的格局。

  牛根生:按照我们招股说明书所确定的经营目标来看,2005年和2004年的市场格局大致一样。毕竟,一个企业改变不了一个行业的趋势。

  2005年的中国乳业情况,相比于2004年,应该会有所缓解,因为市场竞争到一定程度,肯定会有一些变化,比如说原料市场的变化、销售市场的变化。最近我还注意到南方一些乳业企业开始提高奶价,因为再这样残酷地竞争下去,谁也不好活。但在北方,在相对成本比较低廉的情况下,伊利和蒙牛受的影响可能会小一些。

  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是同在的。凡是能在中国做得非常棒的外国品牌,基本上都是咱们自己没有打起来,因此,它们长驱直入,很痛快地就进来了;咱们自家人都打得差不多了,外国品牌再进来的话,就占不到什么便宜。因此,现在外国乳业很难直接介入中国市场。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懈怠下来。今年,在产品的研发和上市上,我们的动作肯定比以往年份要快,因为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变化、不断地递进。


  爱问(iAsk.com)蒙牛 相关网页约252,798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