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康再造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14:10 《当代经理人》
尼康再造? 文/本刊记者 王喜军 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副印象派的油画,画面上是朦朦胧胧的上海外滩,这里是座落在上海的尼康中国区总部。楼层另一面的房间,开窗远眺,会看到画面上的外滩实景,从楼下来福士广场出发,穿过熙熙攘攘的南京路步行街,慢慢悠悠晃上半小时左右,就能在黄埔江边近距离欣赏到油画上的东方明珠塔。 这实在是一个很有抽象意味的隐喻,从朦胧到了解再到试图贴近,尼康之于中国,这个刚刚过了九十岁生日的跨国企业走过了漫漫的历程。 有着悠久历史的尼康株式会社的前身,是东京测量仪器制造所、岩城玻璃制造所和藤井镜头制造所三家公司于1917年合并组成的“日本光学工业株式会社”( Nippon Kogaku K.K.)。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上,其名列第四百九十九位。电影《廊桥遗梦》里,男主角伊斯特伍德手里的相机便是在胶片时代获得巨大成功的尼康F。1980年,史称“传奇般的F3”更被应用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太空船计划。 不过,由于政策和市场策略等原因,直到2005年4月,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尼康中国)才在上海成立。 “尼康中国成立才两年多,所以企业文化还很难说已经建立,应该说公司还处在完善体制的阶段。”接受《当代经理人》独家专访时,尼康中国董事总经理金子博明坦诚相告。尽管市场竞争在加剧,引用公开的数据,2005年,成立不满一年的尼康中国即已取得8亿元的销售额,而到2006全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14亿。据金子博明介绍,尼康中国同比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的水准。 客观地说,尽管市场上保持了不俗的战绩,但是很显然尼康中国的实力并未完全被释放,如以生物形态来做现实比喻的话,两岁多的尼康中国现在可称是还仅仅处在孩童阶段,其现状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巨大母体,已被证实的强大而专注的能量,不可忽视的潜力,以及,成长期间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未知而迅速变幻的挑战。在中国这个增长最快同时也是变化最迅猛的市场上,聚集了深厚势能的尼康中国能否迅速而强悍的完成自己的蜕变,将是一个现实而意味深长的命题。 低调主义者加速 赛迪顾问消费电子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韦玉怀在与记者的一次讨论中,称尼康是一个“有自己风格的公司”。尼康确实一直有自己的风格,曾有业内人士反问记者:“你见过以前尼康做广告吗?”的确很少,这家靠技术立业的精工企业过去很少作大面积的推广,其在无锡的工厂也极少邀请媒体去参观。长久以来,尼康消失于主流财经媒体的视野中,只在一些专业性的刊物和论坛上,其拥趸们长年累月地在跟其它品牌的粉丝们互相掐架,口水战打得津津有味。 “确实很多人印象中尼康是一个非常专业、严谨、低调的一个公司,从我们的品牌调查中也可以得到这些信息。”面对低调主义的质疑,金子博明毫不讳言。 自1975年从东京玉川大学毕业,他就一直在尼康日本工作,至今已有30多个年头。2006年11月,金子博明接替已经升任董事长的前任总经理御给伸好,掌管中国区的大印,这也是其第一次独立负责海外业务。比起老对手佳能十年前已将亚洲营运中心落户中国,尼康的脚步确实是慢了一些。巧合而幸运的是,尼康中国第一任总经理御给伸好也曾先后担任位于新加坡、香港的亚洲总部的总经理,客观上,这也保持了中国地区政策的延续性。 “前面的三年宣传、活动方面,从量上来说确实比较少。”中国市场推广部井田朋孝经理也承认过去不够主动。 “高端相机市场有专业性的壁垒,面对的用户都是非常专业性的人士,市场非常稳定,佳能和尼康共同占据了数码单反级市场超过70%以上的份额,”IDC中国高级分析师袁勃表示。这也是尼康过去一直低调,只是靠一款又一款让粉丝们苦苦等候的经典产品便能长久不断捍卫自己江湖地位的重要原因。“根据我们的预测,从2006年到2011年,数码单反级相机市场将会保持22.9%的增长率,消费级市场也将保持15.4%的增长率。”在数码单反领域,尼康的好日子看来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市场在变化,根据IDC中国提供的数据,仅仅中国今年数码相机的总出货量就将达到793万台,其中消费类数码相机市场的出货量为757万台,占到了95.4%。昔日的高科技产品越来越成为寻常百姓手中的玩物,这个行业变得越来越热闹,存活下来的品牌都在加大攻势。 相对于扬言要在专业级数码单反相机市场斩获40%份额的底气十足,在消费类数码相机市场,金子博明承认,目前占有率“大概在7%左右”,对于一个老牌的相机制造厂商,这实在不能算是一个令人满意的数字。 “消费类相机这个市场不容忽视,我们会越来越重视,也会继续改善这一状况。现在差不多每半年就要更新一次新产品,产品线也达到了比较丰富的状态。”金子博明表示。“因为厂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新确定的现实目标是达到10%以上的市场份额。尼康显然也明白低调风格并不适合消费类市场,自2006年开始,便开始主动在中国赞助和推出许多不同主题的摄影大赛活动,此外,还不时推出各种新品的巡回展览。今年8月,尼康中国正式启用了知名艺人王力宏作为品牌形象代言人,代言单反数码相机D40/D40X及轻便型数码相机COOLPIX系列,并陆续发布了多款消费类新机型。 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积极的宣传造势上,配套系统也在不断的加速。2005年9月,尼康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地的售后服务中心成立。截至2007年8月,尼康已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主要城市设立了25家特约维修店,实际上,在短短两年内迅速建立起29个服务点的网络,尼康全球也只有在中国才做到。 当然,进程并未就此结束,在采访结束走出大门的时候,我们迎面碰上了一个前来接受培训的经销商。“请我们售后服务的人员到总公司去培训,然后让获得认定的维修中心人员来上海做集中培训,设立统一的维修标准,并将这个标准贯彻到每一家维修中心,是我们在做的工作。”金子博明表示。 尼康中国另一项雷霆速度的创造是从代理向直销的迅速转身,至2006年4月也就是中国区成立一周年的时候,全国四大据点,三大分公司即已全部建立起来。 记者也专门从侧面探询了一下关于中国区自主性的问题,得到的答复是:尼康中国区做广告,并不需要总部批准,不过,“为了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会将广告方案提交给总部。” “中国市场是尼康最重要的市场之一。”金子博明强调。不久前,尼康日本总部还专门派员至中国进行公关宣传等方面的调研。 最后一层楼的距离 “你好。”见面后金子博明第一句话是用中文打招呼的,事实上他每周都在很努力地学习中文,虽然水平还仅处在初级阶段。对于一个喜欢与员工面对面沟通的管理者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金子博明喜欢跟其他员工面对面的聊天,精通日语的员工自然就有了些先天的沟通优势。 作为一名在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尼康员工,井田朋孝的本土化做得比较彻底,家和孩子都扎根到了上海,中文也说得比较熟练,“生活、工作当中完全没有问题。”不过在大批量语言的沟通中(譬如说长时间的采访),显然还是用自己的母语更为得心应手一些。 上海来福士广场大楼共51层,尼康中国总部座落在50层。在数码单反市场上, 尼康一直固守于第一阵营中,但是很显然,想在激烈的数码相机市场竞争中登上中国市场的顶层,最后一层楼的征途上尼康中国要付出更多努力。 “尼康中国才成立两年多一点,我们整个办公室的员工也都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也就是28岁左右吧。我觉得如何将这些年轻人的工作动力或者说思想去统一起来,这可能是现在最重要的工作。”金子博明也很诚恳的表示。 如今整个中国公司现有员工174人,在本土分公司管理层的设置上,金子博明表示,“广州和成都的最高负责人都是中国员工,北京分公司的管理层是日本员工,但是关于售后的责任人是中国员工。在上海的管理层人员来说,目前40%是中国员工,60%是日本员工。” 他表示,“刚刚开始成立公司的时候,肯定是有不少的日方管理人员在里面,随着公司的慢慢发展,日方管理人员的比例将越来越小,中方管理的人员比例将逐步扩大,这是我们的目标。 记者问,“理想中的中日两方管理人员的比重是多少?” 金子博明表示,“我当然希望一个最好的局面就是管理层全部都为中国员工,不过这一点目前有些难度。”他很客观的表示。 基于历史原因,在华日企的管理人才本土化似乎一直是个瓶颈。不久前,在第六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的现场,华旗资讯集团总裁冯军对此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日系企业在最近被韩国企业追上,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发展的速度没有美国企业那么快。我觉得瓶颈是本地化。” “但是日系数码企业在中国还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记者当即表示了疑惑。事实上,与日本同行的市场份额相比,爱国者在本土还只能说是一个小弟的角色。 “单性繁殖在初期会发展得特别快,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是有隐患的。”冯军继续向同行发出提醒。 (本刊记者石磊亦对本文采访有所贡献。)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