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国强大猜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 18:00  《商界评论》杂志

  走出房地产领域的杨国强,想利用杠杆为家族开创一片新天地。但收购TVB,一无“好支点”,二无“硬杠子”,三没有“一把力气”,不知杨国强能用这样的杠杆抬起什么!

  文/李 彤,商界传媒企业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商界融信投资公司执行董事、副总经理

  两年来,房地产商们经历了冰火两重天。2007年是天价圈地、天价卖楼、天量融资,还有天文数字的身家,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以1300多亿元富甲中国的碧桂园杨氏家族。2008年则是另一番景象:地量销售额、紧绷的资金链、股价也躺到了地板上。不过,资产缩水六成的杨国强却没有显露出沮丧,反而四面出击,屡曝惊人之举:争购TVB、进军煤制油、接手“荷兰村”、进军台湾房地产……除了盖茨,有幸体验百亿美元资产缩水的地球人恐怕只有杨国强了。人们不禁猜测:大起大落对杨国强的思维方式、情性有何影响?

  进军台湾八字还没有一撇,煤制油战略“太高太远”难以置评。倒是接手邵氏TVB的协议过程、对价、付款方式已经陆续为人所知。我们不妨从这起收购案看杨国强是否“靠谱”。

  杨氏暴发史

  1978年,在大哥杨国华的帮助下,23岁的杨国强在公社房管所当上了施工员。11年后,他成为镇政府旗下建筑公司的法人代表。又过了4年(即1993年),杨国强和杨贰珠等搭档来了个漂亮的管理层收购(当时MBO概念尚未被总结提炼)。15年间,杨国强完成了两次蜕变:从什么也不懂的农民娃成长为集体企业的负责人;再从企业的经营者变身为所有者。

  1993年与2008年一样,是房地产商难熬的一年。垫资修的4000套别墅回款出了问题,杨国强无奈地由造房者变成卖房者。在高人策划下,杨国强为别墅配套了一所贵族学校(北京某名校的分校)。一时间,小半个华南的富豪趋之若鹜。在销售情况好转,但原开发商股东仍举棋不定之际,杨国强果断出手。最终,杨国强等人以8000万元的代价就拿下了这家房地产公司——碧桂园的全部股权(杨国强60%,其余4人各10%)。

  2007年3月,即改姓杨之后的第十二个年头,碧桂园在香港主板上市,代码刚好是2007。首次公开发行的24亿股定价为5.38港元,相当于2007年预期每股利润的22倍。按照香港券商一贯的“饥饿疗法”,碧桂园仅拿出10%的新股向公众发售。果不其然,这2.4亿股在香港的认购倍率达255.7倍。于是“回拨机制”按惯例被启动,在香港公开发售的股票数量提高一倍至4.8亿股。碧桂园上市当日,股价一路冲过7港元,公司总市值上千亿港元大关。由于认购踊跃,碧桂园还通过“超额配股”增发了3.6亿股。这样,碧桂园首次公开发行(IPO)的集资额达创纪录的148.5亿港元。

  上市后,杨国强之女杨惠妍代表家族持有碧桂园95.2亿股(占总股本的58.2%)。尽管成为了公众公司,碧桂园仍有深厚的家族企业特质。杨国强担任董事会主席,女儿(杨惠妍)、侄儿(杨志成和杨永潮)均在执行董事之列。2007年,房市与股市的疯狂相互叠加,大陆、香港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市值暴涨。9月份,碧桂园股价冲上14港元,杨氏家族名义资产在巅峰时超过了1300亿元。今年以来,碧桂园股价落至4.4元一线(低于发行价)。短短10个月,杨氏家族资产落差竟达千亿港元!

  2008年3月,碧桂园通过发行“以人民币计值,以美元偿付”的可换股债券集资7.19亿元人民币。与一年前近150亿港元的大手笔相比,区区7个亿的融资还得以可转债形式完成。可见碧桂园资金需求之迫切和资本市场之消极。

  但年富力强的杨国强倒是意气风发,四面出击。早在2006年底,他一手掌控的创源投资(头面人物是二女婿和三女儿)就向云南昭通市政府递交了煤化工开发意向书,计划开发年产3000万吨的露天煤矿和500万吨煤变油工厂。一年后,创源投资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又布下一棋子。在煤制油领域,神华集团的技术已商业化、云天化则购买了壳牌的技术。草根出身的杨氏家族即使能拿出几百个亿,在人才、技术、资源、市场、渠道等方方面面均没有胜算。难怪媒体对杨国强壮举的表述中充斥“下注”、“豪赌”等字眼。更让人吃惊的是,今年又传出杨国强收购TVB、接手“荷兰村”、进军台湾房地产等一系列消息。粗略估算,杨氏“各条战线”的远期投资规模将以千亿元计!

  点评:

  与杨国强极有渊源的王志纲评论说:“房地产企业的每一个项目是蛋,企业的品牌运营是鸡。企业之所以能吸引投资者,既非蛋亦非鸡,而是鸡的生育能力。十几年来,碧桂园的强盛生育能力已被证明,而它的土地储备则好比满仓的饲料。”

  杨国强进军煤化工领域有分散风险、另觅增长点的意味。但四面出击反而令人怀疑碧桂园在房地产领域做大做强的信心。

  邵氏光荣史

  邵逸夫祖籍宁波,父亲是民族企业家。生于1907年10月,他在美国接受中学教育后随兄长从事电影事业。才智过人的邵逸夫从市场发行做起,渐次掌握了摄影(拍摄过《珍珠塔》、《孙行者大战金钱豹》)、编剧、导演(如1937年的《乡下佬探亲家》)等各环节的诀窍。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邵氏家族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皆有所作为。1932年拍摄的《白金龙》开中国有声电影先河。

  上世纪50年代未,邵逸夫事业的重心落定于香港。他执掌的邵氏电影拍大片、挖名角,确立制作放映的垂直一体化模式,起用规模空前、设施先进的清水湾邵氏影城(九龙)……据统计,由邵氏投资制作的电影达1031部,李翰祥的《武则天》、《王昭君》;蔡继光的《男与女》;许鞍华的《倾城之恋》、吴天明的《变脸》;杜琪峰的《十万火急》等佳片不胜枚举。1964年,邵逸夫创办“南国电影训练班”,培养了汪明荃、黄霑、罗文、王羽、罗烈、郑佩佩等一大批新人。战后三十年,邵逸夫对香港成为“东方好莱坞”的贡献无出其右者。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年逾花甲的邵逸夫已在电影界功成名就,挣得数十亿身家并获英国女皇颁发的勋衔。邵氏电影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达60%。对他来说,退居二线享受几十辈子耗不尽的财富是顺理成章的,如果继续在电影界打拼则是令人敬佩的。但他却出人意料地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邵逸夫很早就认识到电视的无限前景,1967年,他与利孝和等联手创建了香港电视广播(TVB),后者为第一大股东及董事局主席,而邵逸夫的主要精力仍在电影事业。TVB是香港第一家以无线技术播出的机构,故此被称为“无线电视”。邵逸夫早期对TVB做出重要的贡献是倡导开设了“无线艺员训练班”,从1971年开办后,这个训练班成为香港演艺圈中坚人物的“黄埔军校”: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杜琪峰……数不胜数。1973年,TVB又创办了“香港小姐”评选活动,不仅娱乐了大众还为自己建立了另一个取之不尽的明星储备库。TVB诞生的头十几个年间,邵逸夫将精力逐渐向电视领域倾斜。到1980年,他成为TVB第一大股东并以73岁高龄就任董事会主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