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一日环城之旅:座椅有着糟糕的人体工学设计

2014年07月01日 16:02  《财经天下》周刊  收藏本文     

  有多少人想要试试这辆极速200km/h,百公里加速只需5.6秒,但却像自行车一样安静环保的“高级电动车”?我们的特约记者把它开了出来,并且试驾了一整天。终于得以体验这个当今汽车界最炙手可热的产品到底表现如何。要知道,即使是特斯拉[微博]的中国车主,也有人依然身处等待钥匙的焦灼之中。

  编辑|孙海翔 试驾、文字|王超级 记者|朱晓培 摄影|时会理 鸣谢|AA租车

  慢慢踩下油门,决绝而寂静的加速简直可以用诡异来形容。这么说有点夸张,因为作为保时捷911和雷克萨斯CT200h的车主,我应该对“跑车”和“40km/h速度下的安静混动车”不再大惊小怪。不过,这辆纯粹由电力驱动的车,确实有点不同。

  这不是我第一次见到特斯拉。第一次在美国见到P85时,自动弹出的门把手带给我的惊诧简直像是第一次看到了iPhone,更别提“梦幻般的大屏幕”和后备箱中的选配儿童座椅。后来他们把车卖到了国内,在媒体的一番狂轰滥炸似的报道之后(对,还包括你手中的这本杂志),第一批预订车主名单出炉了,这个闪耀的名单包含了各种风头正劲、耳熟能详、引人瞩目的名字。不过就在这些璀璨的名字中的一部分还在苦等提车钥匙的时候,我们搞定了这家伙,把它开上了北京拥堵的四环路。

  试驾之前,工作人员一直絮絮叨叨地和我们确认注意事项条款,我们明白,这玩意儿火大了。来停车场的时候,老远就看到这个拥有轿跑外观的大红色的速度机器停在那儿,悬挂着它充满魔力但识别度还不高的车标,静若处子。有那么一会儿,停车场上的其他车子看起来确实有点黯然失色了。这种高大上的感觉一直延续到我们接过钥匙……请问,这个塑料山寨U盘是什么?麻烦您,前备箱开启键在哪里?

  靠近车门,门把手自动弹出,既酷又减少风阻,据说这是伊隆·马斯克[微博]亲自授意的设计。在Model S的设计初期,伊隆·马斯克要求设计团队让汽车的门把手在驾驶员靠近时自动伸出来,而在驾驶的时候又会缩在车身里面,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阻。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工程师们要利用极其宝贵的车门面板空间去实现这一机械结构,然后在不同的环境下做成千上万次的测试。门把手是否能够在极度寒冷结冰时也能弹出?是否足够敏感到能够监测到小孩子的手指无意间夹在里面然后立即停止动作?伊隆·马斯克说他无数次地面对工程师们的抱怨和阻力,与他们进行沟通。他的沟通方式通常是“噢,这项设计很有意思”或者“这种设计简直太愚蠢了”……无论如何,团队最终把这件事做成了,并且让这个门把手成为了Model S上最受好评的设计之一。总之,科技感体验起来至情至真,不过他们对科技感的追逐似乎压倒了其他一切杂念,比如材料的选择,门把手的材料也让它成为了指纹收集器。打开车门,跑车化的无框玻璃设计确实夺人眼球,但请一定要注意无框玻璃的尖角,开门请温柔。

  环城之旅开始。

  在我们出发之时,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在满电情况下车辆可行驶480公里。镶嵌在中控台上的17英寸大屏幕震撼了每一位坐在车里的人。它几乎集成了所有的控制功能,滑动滑块就可以操控天窗。车内系统的网络来自联通3G,信号一般,好在免费。其实车辆也可以连接WiFi。对于想把这块屏幕当做iPad来用的人要失望了,内置浏览器的兼容性很差,HTML5都不支持。用两根手指试图放大缩小打开的网页地图也是不可能的任务——你只能去触碰网页上的加减号。更可能的情况是,即使地图放大了你仍然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因为原本内置的GPS导航功能在国内被取消了。好吧,那么这块“梦幻般的屏幕”还有什么功能呢?

  在第一站,798艺术区内,在充斥着小黄帽旅行团的狭窄道路上,毫不意外地,一个德国旅行团包围了我们。这些体型壮硕、充满了孩子般的好奇的人在车内不断地用母语发出惊呼。有人还神情激动地一个劲儿地讲着在德国想要买到一辆特斯拉堪比登天的故事。这让我着实吃惊,德国这个汽车大国的国民竟然对这辆来自美国的电动车充满了热情。这无疑跟特斯拉背后的故事有关。

  超级跑车制造商布加迪公司曾经宣称自己的客户平均已经拥有30辆车,车是他们最不需要的东西,他们需要的是故事,显然,布加迪曲折的身世可以满足他们。现在,这一切有了高科技版本了。时间倒回到11年前,当特斯拉的创始者马丁·艾伯哈德在寻找创业项目时发现,很多停放丰田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的私家车位旁经常停放着超级跑车。他认为,这些人不是为了省油才买普锐斯,普锐斯只是在表达他们对环境问题的态度(看来他们不只需要故事),在骨子里,这帮人还是十分看重一款车的驾驭感受的。于是,他有了将跑车和新能源结合的想法,而客户群就是这群有环保意识的高收入人士和社会名流,因此,他创立了特斯拉。但真正让特斯拉走向市场的则是伊隆·马斯克。“钢铁侠”除了热衷于制造电动车还热衷于用无可匹敌的低廉价格发射太空飞船。在Space X公司,伊隆·马斯克花了整整几个月的时间来说服他的团队应该去设计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在这个行业里,大家对于可重复使用的飞行器都没什么好感,这种评价来源于 NASA 已经退役的航天飞机,它们又重又贵,维护过程极其复杂,且成本高昂。果然,在2008年,Space X公司研发的猎鹰1号运载火箭在经历了3次发射失败之后已经把伊隆·马斯克在PayPal公司身上赚来的钱消耗殆尽,数千万美元的投入化成爆炸后的大火球。与此同时,因为研发成本过高,当时的特斯拉也濒临破产。这两个雄心勃勃的公司只相差400英里,伊隆·马斯克恨不得分成两半去分别拯救它们。故事往往就是这样,奇迹出现了,猎鹰1号在第4次发射试验中成功进入预设轨道。之后,一次次的成功把伊隆·马斯克推向了世界的风口浪尖,他的火箭还完成了NASA指派的向空间站运输物资的任务。而小罗伯特·唐尼在出演电影《钢铁侠》之前,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特意向这位玩火箭的人取经。这些经历都让伊隆·马斯克足够成为传奇。

  还是让我们回到这个传奇的路上表现吧,尤其是当我们行驶在正午的、路况畅通得让人不敢相信的北四环上!作为一个热衷于在各种方向盘前挥洒肾上腺素的人,我得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如果仅从经验推断,Model S的操控应该很好,因为其电池布局使得重心很低。不过在实际行驶中,超过2吨的自重让它在转向时显得有些笨拙,过快的速度或过大的动作都会让尾部出现侧滑。而在方向操控方面,可以选择三挡不同的助力效果,从软到硬都能调整,但操控感神奇得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不过,这并不是说这辆车没有驾驶乐趣。实际上,这车开起来相当舒坦。首先是动力,电动机能瞬间达到最大扭矩的特性,让Model S绝不存在所谓的动力储备不足或油门响应迟缓的问题,动力随叫随到。而且由于其采用了9.73:1的固定齿比变速箱,所以也不存在所谓的换挡,在加速过程中只会看到转速一路攀升到极限,这是再好的双离合变速箱也无法比拟的流畅。Model S的整个加速过程和任何其他车型都不太一样。加速的直观感觉只有来自视线两旁物体的飞逝,别人觉得你在开车,你觉得自己在开UFO。全力加速却听不到发动机声浪,这导致肾上腺素不仅不会激增还容易晕车。行驶的时候,只能听到清晰的胎噪,当然,还能清晰地听到手机里林志玲酥麻的导航声,这一切都说明,隔音做得不错。由于电力驱动的特性,松开油门的一瞬间就如同副驾驶坐着个陪驾教练帮你踩了一脚不轻的刹车,使得驾驶的顺畅感大幅受阻。不过,这是动力回收系统在回收能量,日常行车时将动力回收调至低挡即可拥有正常的驾驶体验。可以这么讲,这是一辆超跑级的家轿。速度在这辆车上并不是以玩物的形式存在,而是配合家用的一项功能罢了。

  得益于汽油发动机的消失,Model S的锂电池组被全部平铺布于两轴之间的底盘上,而电机分布在后轴上,所以Model S的前后厢都是储物空间,而且后备箱还能选装两个儿童座椅,让这款车的实用性大大增强。不过除此之外,车内其他的储物空间并不多,连接中控台线条的车门流线内饰板连瓶水都放不了。被设计在中央扶手前端的杯托位置也很尴尬,如果行驶中想让胳膊歇一歇,就无法放置水瓶到里面。一路下来,这一车人对Model S的座椅都带有明显的恨意,因为这看上去很美的座椅有着糟糕的人体工学设计,导致开车的我和坐车的3位乘客备感腰酸背痛。

  到访过特斯拉体验店的人,会在那发现一辆拆除了外壳的特斯拉模型,旨在展示那些动人的电池组,确有身处未来之感。特斯拉官方宣称在Model S所使用的比5号电池大一点儿的7000多节电池的理想状态下,续航里程能超过500Km,但理想状态包括恒定速度、恒定温度、不开空调、载重等等。那实际上我们跑了多远呢?我们总共开了123.6公里,而续航里程显示已经到了令人担心的不足140公里(还记得出发时令人身心安定的480公里吗?),最后剩余电量就只有20%左右。

  在夜里10点,忐忑的我们到达了特斯拉中国总部,那里有特斯拉特有的快充服务。停车入位一切就绪后,才发现快充站根本没电!退而求次,我们来到普通32A充电桩,插上后车内显示需要10小时才能把车充满。我们没有10个小时来等待电池充满,只好回到了车主的秘密充电桩,本以为秘密充电桩可以给我们惊喜,但我们很快发现特斯拉为车主改造的充电桩是16A的,想要充满?先生这边请,20个小时以后。

  看起来目前的特斯拉 Model S是令人喜忧参半的,必须承认,这辆车在先声夺人的同时,也存在着太多令人遗憾之处。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我会想,如果把这辆车交给传统汽车厂商来做,是否会得到更成熟的产品?不过他们确实已经在这样做了,并且推出了相当有竞争力的产品。但是谁都看得出来,特斯拉这个“有钱人的大玩具”已经具备一个搅局者的实力,而历史往往需要横空出世的搅局者来葬送旧时代的往日荣光。这样的事情已经在其他行业发生过,终身成就奖的星光大道上溜达着打字机、胶卷和功能手机……这样星光熠熠的产品。今天我们在这里出风头般体验的新鲜玩意儿,也许就真的宣告了又一种古老手艺的衰亡?也未可知。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徐才厚被开除党籍 简历/图
  • 体育世界杯-德国加时苦战晋级 八强战法国
  • 娱乐章子怡示爱汪峰遭恶搞 爆粗回击:扯nmb
  • 财经陈光标捐不到9万美元 纽约援助会后悔
  • 科技陈晓薇归来: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
  • 博客马未都:陈光标美国撒钱闹剧太丢脸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三胞胎女孩全考上大学 父母愁生活费(图)
  • 沈建光:数据显示经济将出现拐点
  • 天天说钱:调整存贷比等于全面降准?
  • wu2198:四类股7月有大涨潜力
  • 沙黾农:市场多空双方今日决出胜负
  • 徐小明:慢牛才是王道
  • 罗毅:证券行业2014年中期策略
  • 周彦武:2万亿贷款保小银行不倒闭
  • 杨再平:银行粗放资产业务后遗症太多
  • 童第轶:股市不具备大规模反转条件
  • 张崎:世界杯的冷门和股市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