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雍忠玮
目前董事局主席CEO一肩挑的杨元庆,可能在未来数年内退任董事局主席掌控战略大局,由刘军接任CEO来负责企业的事务工作,两人搭班形成联想集团新的权力中心
一封由联想集团[微博]董事局主席杨元庆署名的内部邮件,为这家中国最大的PC巨头吹响了新一轮重组的冲锋号。
“在新的市场竞争中,面对机遇,我们要先行一步,掌握主动;面对挑战,我们要未雨绸缪,有备而动。”2013年1月5日,杨元庆在内部邮件中宣布,联想集团将内部重组为Lenovo业务和Think业务两个独立的业务集团。
这是联想集团2004年收购IBM[微博] PC业务以来的第五次重组,距离上一次重组仅一年之隔。
这一动作是引发了外界对联想集团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无限遐想。其中一个猜测是,执掌未来业务核心的Lenovo业务集团负责人刘军,或许已向联想集团接班人的位置更进一步。
对此,杨元庆1月9日借拉斯维加斯CES展览对媒体澄清,“我现在还不到退休的年龄,我将长期领导联想。”
那么,此次重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人事玄机?
刘军或堪大用
一家企业所有的内部变化,归根到底都是两种情况:不是调整人进行权力洗牌,就是调整事革新业务,通常来说,两者都会彼此混杂。
联想集团也是如此。在柳传志鼎定这个庞大产业集团的管理哲学中,形成于1996年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无疑是其根本。很明显,“搭班子”被排在了“管理三要素”之首。多年来,联想集团每一次重大的战略调整背后,都伴随高层人事的起伏。
在柳传志时代,历经多年的遴选,杨元庆最终从诸多继承人之中脱颖而出,最终在柳传志功成身退之后,成为联想集团的二代掌舵人。杨元庆之后呢? 2013年1月的新一轮重组,让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到了刘军的身上。
翻过年关就将满44岁的刘军,从24岁清华大学毕业就进入联想,一直是受到柳传志与杨元庆贴心重用的“子弟兵”。
从1994年开始,刘军一直跟随在杨元庆麾下,从联想微机事业部员工,一路做到联想公司副总经理。2004年联想并购电脑后,刘军升任联想集团 COO,负责联想全球供应链。但由于时任与联想CEO的阿梅里奥工作中产生冲突,在2006年被阿梅里奥“弃用”。
其时,柳传志曾因此在联想集团董事会上特意表态称,“刘军是合适的、优秀的领导人才”。虽然受制于公司治理架构,顾全国际化大局,柳杨二人暂时妥协,刘军去职赴美进修,但只过了一年,他们就重新起用刘军,由其接替杨元庆担任消费集团总裁。2009年,在联想重新确立“柳传志-杨元庆”架构的关键时期,刘军与其他联想子弟兵也都正是协助柳杨二人掌控住联想大局的关键人物。
2011年1月,联想成立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MIDH),刘军担任MIDH总裁,同年10月,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绍鹏离开联想集团,加入联想控股负责新农业板块。在此之前,陈绍鹏与刘军同为杨元庆的左膀右臂,一直被外界视作与刘军机会实力最为接近的,联想第三代的另一位接班热门人选。一进一退之间,刘军的地位开始日益微妙。
同一年,柳传志开始以高调而隐晦的方式,点出刘军成为接班人的可能。 “刘军担纲MIDH部门负责人,是联想最近很大的事。负责人调整好了,才能有大动作。”2011年9月,在准备二次向杨元庆交接班之际,柳传志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MIDH部门的成立,有点像1994年杨元庆要专门成立一个事业部一样,要把所有的事都能控制住。”
2个月后,2011年11月2日,柳传志二度卸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但在他临退之前,依然不忘再度高调夸奖刘军,“是一个非常全面的领导者”。
而在外界看来,MIDH的成功也为刘军的“再进步”提供了坚实的业绩砝码。根据联想公布数据,在2011年三季度,联想智能手机业务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仅有1.7%,但在刘军统帅下,仅用了1年时间,就在2012年三季度跃升至14.8%,超过苹果的6.9%,仅次于三星[微博]的16.7%,成为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第二大品牌。
接班人还是搭班人?
在2013年1月5日的内部邮件中,杨元庆明确表示,联想集团业务重组后,公司将划分为Lenovo业务集团(Lenovo Business Group,简称LBG)和Think业务集团(Think Business Group,简称TBG)两大业务板块。
其中,LBG被外界视作代表联想主流与未来性的核心业务,而它的负责人,正是刘军。
这次调整也因此被解读为,刘军在联想集团里的权力与话语权将进一步上升。外界猜测,刘军可能将在未来数年担任联想集团CEO,并在未来效法联想旧事,成为杨元庆之后的第三代接班人。
然而,杨元庆却对此给出了否定答案。“我现在还不到退休的年龄,我将长期领导联想。”1月9日,杨元庆在CES展览期间对媒体澄清称。
按照联想集团的官方解释,此次调整的核心目的是要推动业绩增长。
而在业界,也有很多人认为,“接班人”之说存在偏差,因为年龄梯度将成为刘军接替杨元庆的重大障碍。杨元庆出生于1964年,比刘军只大5岁,当前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很多人认为,他至少可以继续领导联想10年。
“更大可能应该说不是接班人,而是搭班人。”一位联想内部人士说,目前杨元庆同时担任联想集团的董事局主席与CEO两职,可能导致管理顾此失彼,因此杨元庆的CEO职务可能在未来数年内交出,但保留董事局主席一职。如同当年的柳传志一般掌控战略大局,由新的CEO来负责企业的事务工作,两人搭班形成联想集团新的权力中心。
毫无疑问,多年来一直跟随杨元庆旗下,堪受其信任,但同时又具备领军级实力的刘军,正是担任这一职务的最佳接任人选。
领导力待检验
尽管如此,杨元庆是否愿意与人搭班,这依然存有悬念。
“我既做董事局主席又做CEO才一年多时间,这个时间算长吗?” 1月9日,杨元庆在进行澄清同时如此表示。
时间是否算长,或许将并不由杨元庆本人所判定。因为杨元庆对于“国际化的联想集团”的领导能力,或许仍在面临考验。
联想集团在并购IBM PC业务后国际化,曾一度以外籍高管作为领路人,但效果欠佳。2005年底出任联想CEO的阿梅里奥,带来的是一系列负面效应,首当其冲的便是负责全球供应链的刘军被弃用。随着时间推移,阿梅里奥与杨元庆战略分歧更逐渐公开化。
“阿梅里奥离职之后,利润问题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金融危机此时恰恰成了导火索,一下子将积攒在联想内部的问题全部点燃了。”2011年9月,柳传志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曾批评称,阿梅里奥带有严重的职业经理人所特有的“软势性”,为联想集团带来了宗派性问题、内部IT系统不投资更新、短视等问题,险些将联想拖入了深渊。
尽管是外籍CEO背负了失败责任,但外界也因此再次审视起企业领导者的能力和魄力。
这也印证了柳传志对于杨元庆的定位忧虑。杨元庆已经能够证明自身是一个好的执行者,一个优秀的CEO,但是否能够成为一个好的战略者,一个优秀的董事局主席,依然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一个鲜明的对比是,在柳传志回归联想集团之后,2009至2011的三个财年,联想,不仅在市场规模上超越戴尔[微博],对惠普[微博]形成挑战之势,净利润更是节节攀升,分别达到了1.29亿美元(2009)、2.73亿美元(2010)、4.7亿美元(2011)。
此外,柳传志曾对外表示,联想的目标终将是“成为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支持管理层成为企业的主人”。
2011年6月17日,杨元庆斥资31.5亿港元,从联想控股购买7.97亿股股票(每股价格3.95港元),柳传志对此称,这是联想集团“企业主人文化”的体现,他甚至表示,阿梅里奥在管理中产生“短期行为”过失的原因,恰恰因为阿梅里奥不是“企业主人”。
但据港交所信息,杨元庆自2011年11月3日重新接任董事局主席兼CEO职位后,已连续7次减持所持有的联想集团股票,且未有增持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