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瑞敏:为中国管理趟出一条新路(4)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 15:57  《中外管理》

  9。自主经营体目标是让员工负更大责任。2008年11月,张瑞敏与韦尔奇讨论了“自主经营的绩效文化,让员工负更大责任的问题”。“当员工负起更大责任,则企业前途光明,否则就很糟糕”。

  10。传统管理与自主经营体的区别。今年6月,张瑞敏在沃顿商学院论坛上发表演讲:“在传统管理中,是企业根据员工职务高低、工作成效大小来开工资,而现代海尔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的探索,经营者要把自己手中所掌握的公司资产变为每位员工的资产,在人单合一的指导下,员工自主经营这些资产为用户创造价值,实现资产增值。”

  沃顿商学院马歇尔教授评价说:“海尔‘人单合一’自主经营体,是对传统管理的颠覆。”

  五、海尔的领导力管理妙在何处?

  一个企业的兴衰,决定于领导团队的领导力、决策力和企业创新力。企业之间领导力、决策力的差距,也就决定了企业创新力的差距,自然也就决定了企业的命运。

  (一)主管的领导意识

  张瑞敏在第七届中外管理恳谈会上的演讲主题就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他说:“搞企业,如果总不能先谋几着棋,赢的可能性不大。”“企业能不能搞好,在于领导不断悟出新观念,确立新思路,而后要把握好一个度数。”“如果海尔有一天没有别人还考虑不到的角度和思路,恐怕也就是企业走下坡路之时。”

  (二)主管的职能和角色境界

  张瑞敏提出:企业主管“不应该仅仅是舵手或船长,更应该是船的设计师和船主”。“企业领导就是做两件事:一是拿主意;二是用好人”。在提到靠什么领导时,他说:“一靠以身作则;二靠个人权威。总裁的最高境界是靠精神来指挥,要少抓业务,把时间花在多创造工作条件上,让别人去抓业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主管的“二次决策”

  我曾经请教张瑞敏:“什么是企业领导工作中最重要的经验?”他说:“就是二次决策。二次决策有两层意思:一是领导思想领先要先提出方案,供团队思考,可不在一次会上做出决议;更深层次的二次决策是在对重大项目做决策以后,还要针对这个决策所产生的后果再作决策。这就稳妥多了。”所言极是。这次引起世界危机的次贷危机就是银行、贷户与政府都没有想到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社会后果,再做决策。

  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在谈到这次危机惨痛教训时,很感慨地说:各国银行行长、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都不认真负责地针对产生的问题再做决策。国内《劳动法》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个问题。

  (四)主管的“三只眼睛”

  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张瑞敏提到“企业要长三只眼睛”:第一只眼睛盯着企业内部,发挥员工聪明才智;第二只眼睛盯住用户的需求,用户利益至上;第三只眼睛盯住外部大环境变化,抓住机遇至上。当今,第三只眼睛尤为关键。

  (五)干部职责与要求25条

  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程嘉树先生在回答我“中国企业最大弱点是什么”时说:“中层干部执行力是个最突出的弱点”。企业主管的最大担忧是“力不从心”,“执行不力”。那么海尔是怎样做的呢?

  1。“海尔是海,企业是人”战略确定之后。“一切决定于干部。海尔是容人育人之海,海尔命运决定于员工,更决定于干部的素质”。

  2。“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竞赛、竞争不是一次定终身”。“分权、授权与监督结合,实行干部红、黄牌制度”。员工实行“三工”(优秀工、称职工、待岗工)互相转换,从而调动员工竞争上岗的激情,让“考核答卷会”成为“竞赛会”。

  3。全球化决定管理意识:“世界是我的一切,而非我的一切是世界”,“世界是我们的人力资源部”,“阻挡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4。“管理干部的职责就是制定总战略、担任战役总指挥,成败在于领导指挥能力”。

  5。“干部要有创业、创新的两创精神”。“领导力的背后就是两创精神”。

  6。“干部的思想境界决定企业命运,也决定自己命运”。

  7。“干部与员工的要求不同:员工是成就自己,干部是成就别人”。

  8。“干部如只扮演‘负责人’角色,就只能当官;如扮演成‘经理人’的角色只会要‘数’,追指标,做表上报;如扮演‘经营人’,就必然着眼于市场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实效”。“干部要给员工提供创造价值的平台,使员工有参与经营的机会,鼓励帮助员工学习成长”。

  9。“干部要静下心来做两个细化工作:一是把全球化的市场细化到每个人的市场;二是把集团的大自主经营体细化为每个人的具体自主经营体”;三是“一个部门的精神状态,就是一个部门领导的精神状态”。

  10。“干部胸襟有多大,市场就能做多大;对用户理解有多深,企业创造价值就有多高”。

  11。“干部有三态: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就有了主动权;自己发现问题,由别人解决问题,也还是负责任态度;等别人发现问题,就成问题了”。

  12。“干部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企业再造与员工再造的关系;二是投入与增值的关系;三是作为船长的干部与船改装再造的关系”。

  13。干部“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多少资源”。

  14。“干部在‘经营人’过程中,首先是‘经营自我’”。

  15。“干部‘经营人’有三重境界:一是尽己之能;二是尽人之力;三是尽人之智”。

  16。“干部的最大特征是‘我要干,我会干,我干好’”。

  17。“干部要把一切事物都包含于自我否定之中”。

  18。“当干部不知道问题背后有什么问题,就离失败不远了”。

  19。干部“要保持自强不自闭、自谦不自恋的心胸境界”。

  20。“凡是在员工中重复发生的问题,一定是干部的工作有问题”。

  21。干部要懂得“绩效是‘果’,模式是‘因’,动力是‘人’”。

  22。干部“要向预算要绩效,才会有绩效。向预算要途径,才会有‘日清’。预算到人到事,企业才有竞争力”。“预算核算到人,目标执行优化到人”,“干部要将品牌增值细化到人,才能实现全员增值管理”。

  23。“干部管理四大特征:一是无上下级,只有市场目标和市场关系;二是工作没有起终点,只有把握市场变化,不断创新;三是一切为了建设有竞争力、有活力的市场终端;四是要求干部有来自市场的‘自我驱动力’”。

  24。干部要认识到“不能闭门套算,与员工博弈,而是要走进现场,在开门沟通、全员参与之中建立创新盈利的平台,要认识到‘智慧在终端’这个理”。

  25。建立合理的干部年薪制度。

  1)干部薪酬公式是:收入=基本薪酬+提成-损失。每位管理人员都能在这三档中找到自己的基本薪酬,每人都可算出自己的盈亏。“没有经营损益表就不开薪,损益表是手段,市场开拓力是目标”。“经营损益表是干部经营管理的思路和结果的体现”。

  2)“干部之间不挤地盘,要挤市场,以市场开拓评价干部成绩”。

  3)在分配上做到三重要:“一是留足企业利润,是为了上交政府税款和回报股东投资;二是挣够市场开拓费用,为了做大用户;三是盈亏都归自己,是为了让员工做大”。管理

  责任编辑:杨 光

  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所处的位置犹如一个斜面上的球,向前发展需要动力,巩固发展需要支撑力。(1995年3月刊)

  坚持名牌发展战略,迎战国际市场,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1996年12月刊)

  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有个发展思路。(1998年2月刊)

  一个没有名牌的生产企业,今后只能是别人的生产加工基地。(1998年2月刊)

  名牌是企业生命的牌子,可以说是“命牌”。(1998年11月刊)

  管理知道不难,想到也不难,但做到就难。而要坚持天天做,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地做下去则是难上加难。管理工作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1999年1月刊)

  充分发挥每个人潜在的能量,让每个人每天都能感受到来自内部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又能够将压力转化为竞争的动力,这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秘诀。(1999年2月刊)

  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笼罩在我们心中的畏难情绪。正因为我们竞争力还不强,我们才越需要走出去,到国际上去提高自己。(2000年6月刊)

  一只手抓住用户的需求,另一只手抓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供应链,把这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1年9月刊)

  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就是把原来的成功与平衡破坏掉,创造一个动态的平衡。(2001年10月刊)

  一个企业,如果有一天在市场上被淘汰出局,并不是被你对手所淘汰的,一定是被你用户所抛弃的。(2002年4月刊)

  名牌没有国界,企业没有边界。这两个要领如果不被接受的话,对入世的所有挑战和压力就没法应对。(2002年9月刊)

  企业最难的是它正确决策的后续决策。市场是连续的,你的决策如果不是连续的,那必将受到惩罚。(2004年8月刊)

  中央领导评海尔创新

  1.2008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海尔时说:“在现在经济情况下,就是要像海尔这样推进自主创新,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2.2009年1月,温家宝总理考察海尔,对海尔的创新精神给予很高评价。温总理说:“海尔成长历程,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我觉得,海尔已经取得的成就说明:自主品牌、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命。海尔在金融危机中不仅站住了,也挺住了,而且沿着创新的道路前进。海尔未来的希望在于什么?不仅在于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有一支勇于创新的团队,而且在于多年来形成的创新机制。”

  “海尔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危机中有机遇,机遇就在于创新”。温总理也曾为海尔成为“世界一百个最有影响力品牌”题词。

  3.2008年5月,习近平副主席视察海尔时说:“海尔是很有实力的品牌,海尔的创新精神值得提倡。”

  我引述这些中央领导的评价,目的是想说明海尔经过多年在创新与品牌建设上的努力,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并获得了国家最高层的认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