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万通集团的总裁,陆军伍很难有这样悠闲的时光:徜徉在5月的欧洲的街头,在尼斯明媚的阳光下,在阿姆斯特丹连绵的春雨中,对准一个个不知名的街头雕塑,按下相机的快门:喀嚓。
和陆军伍一样“忙里偷闲”的还有他的40位同学,他们中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厂长金国平、惠众旅游集团的总经理王宏、上海联通企业发展公司的总经理钱炜、青岛市电信
公司主任王爽、上海中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青、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姜纯洁等等。要将这些头衔带“总”字的人物聚在一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些忙人平时一分钟都要掰成几段用,这次舍得挤出两个多星期的时间到欧洲,是为了一件对他们来说很重要的“人生大事”:完成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欧洲学习模块,并参加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专门为他们举办的EMBA毕业典礼。
-就这么“飞来飞去”
上海浦东金桥开发区有个盈标花园,不太知名,相信很多浦东本地人都不太知道,这里的客房设施与星级无缘,但是每个月总有四天,这里的房间总是被抢订一空,走廊里回响着的是“走啦,走啦,上课去了”的声音,让人恍若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大学宿舍,探头出去看,却都是些三四十岁的大老爷们。这里就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学员们的“据点”,住在这里,图的是离学校近:三四百米路程,七八分钟时间。其实,只要再走出1000多米,到新金桥,就有四星级的华美达酒店,无论吃住条件都要好得多。但是这些平时住惯了五星级的老总们却宁可屈尊住在盈标,为的就是省下那十来分钟的步行时间。因为,中欧EMBA课后的小组案例讨论常常在校园里延续到深夜,回到自己的客房还要完成大堆的作业。
本地的出租司机也摸出了门道:每个月总有个周一,在这里“趴活”准没错,到下午5点来钟下了课,这里的人多半都要打车去机场,好活多得拉不过来。
王涛就是这些“飞行一族”中的一员,10年前,他自己创立的企业山东蓬莱市华升电子有限公司的业务现在正是蒸蒸日上,忙得不可开交,但从2000年开始,每月一次的某个周四下午他都要从山东蓬莱坐上飞机,飞往上海,听上四天的EMBA课程,周一再从上海飞回来。太累了就在飞机上、出租车上打个盹,上课却雷打不动。纳贝斯克/联合饼干公司的厂长祝向群的出发地则是深圳。毛坚伟,虽然家在上海,但身为日本独资青岛帝科精细化学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每个月要从青岛出发。
整整两年的时间,就这么“飞来飞去”。身为企业高管,是什么让他们花上这么多宝贵的时间、精力,再加上近20万元的不菲学费,来中欧学习EMBA课程呢?记者实在是很好奇。
-国际化的含义
欧洲同行给了记者一个近距离了解这些EMBA的机会。4月23日,比利时布鲁塞尔。在欧洲议会为一所学校的学生举行毕业典礼,是史无前例的,即便欧洲本地的学校也没有过这种殊荣。欧洲议会的副议长Joan Colom热情地欢迎这些来自中国的企业精英们,他说,“你们是我今天最尊贵的客人。”专程赶来参加中欧毕业典礼的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关呈远说:“你们代表了既懂国际惯例,又了解中国实际的新一代企业领导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栋梁和希望。”
过去的五十年来,世界商学院的行业结构从来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占据制高点的始终是美国的顶尖商学院,现在,这种行业格局第一次有可能出现质的变化,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凭借着蓬勃发展的新兴经济,和越来越好的商务环境,很有可能出现将来可以挑战美国商学院垄断地位的新兴商学院。欧盟与中国合作,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中欧在欧洲议会举行的毕业典礼,由欧盟副议长和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向中欧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既是中国和欧盟八年来合作成功的庆典,也预示着中国和欧盟在合作办学道路上向更高巅峰冲击的开始。
授学位,硕士帽下面的一张张笑脸,写的是兴奋。同样兴奋的还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欧洲合作方——欧洲管理发展基金(EFMD),作为整个欧洲管理学界的行业代表,作为一个非盈利的欧洲管理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平台,EFMD代表欧盟为中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和学术支持,1994年至1999年是1500万欧元,1999年以后又是1500万。通过EFMD,欧盟为中欧选派了大量欧洲最优秀的教授。现任教务长Pastor教授(MIT经济学博士,西班牙财政部原副部长) 就是EFMD从大量的对中国问题研究感兴趣,对中国的发展有热切的期望, 既有扎实学术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欧洲学者中选出来的。浓厚的国际背景使使得中欧在一开始就在国内的MBA教育中显得很“另类”,它的卖点就是“保留了国外MBA的原汁原味,”而欧洲议会为中欧学员举行毕业典礼,更深层次的含义也正在于表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中国的,也是欧洲的。中欧在欧洲也有自己的根。”
而毕业典礼在中欧EMBA主任梁能教授的眼里,则更意味着“中欧的办学模式得到了认可。”这不仅意味着中欧从1994年成立以来的成绩得到了欧洲合作方的认可,更意味着中欧向世界顶尖商学院进军的道路已经开通。目前,国内MBA的办学模式主要有四类:一类是国家批准的63所体制内院校, 中方师资,中方学位,颁发国务院学位办统一的文凭;第二类是中外合作办学,外方师资,外方学位,发放海外文凭。第三类就是独立办学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际师资,国际认可的中方学位,除了颁发学院自己的独立文凭,中欧不久前还获得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正式认可,这也是国家首次正式认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颁发的硕士学位。第四类则是民办MBA,水平参差不齐。
这其中,中欧是目前唯一的一所独立商学院,作为中国政府和欧盟合作的战略项目,上海市政府在浦东黄金地段拨出60亩地,欧盟的EFMD从欧洲最好的商学院IESE派来了教务长。由于是独立商学院,发的是自己的学位, 学校的基础在中国,发展战略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中国,立足于为中国企业的需要服务。中欧95%以上的教授都是来自于欧洲和北美,这些教授很多都有过为国际500强企业咨询管理的经验。从一开始,中欧就一脚踏入了国际人才竞争,要知道,真正优秀的管理学教授,全世界都缺,他们的市场价高得惊人,除了往返头等舱机票、住五星级酒店,这些教授一天的薪水都是以上千美元来计算的。
最近一连串的成绩更凿实了中欧模式的生命力:2001年10月,英国《金融时报》评选,中欧的EMBA位列世界第29名,亚洲第二名;2002年1月,中欧的MBA课程在英国《金融时报》的评选中名列全球第92名,亚洲第三名,是国内的商学院首次进入世界百强。
-加油站、望远镜和商务俱乐部
EMBA,在职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是专门为企业高管人员设立的课程,开办这样的课程,1995年就开始的中欧是国内第一个。
中欧的EMBA课程学制两年,不脱产,每月授课一次,利用一个周末四个全天学习(星期五到星期一)。该课程一共设有22门课。学员中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CEO,中外合资企业的总经理,也有来自政府计划、经济部门的高层领导。2001年入学的学费为人民币19.6万元。
很简要的介绍,却说明不了这些老总级的人物最初做选择时的动机,数字显示,中欧半数以上的EMBA学员是公司总裁和CEO,平均工作经验是12年半。2000级EMBA的平均年龄是38岁左右。为什么?身为老总,没有职位再提升的迫切需要,收入已经很高,上学不是想要“投资回报”,那么,为什么还要搭上那么多的时间、精力来读书?
“我30岁以前就有了1000万,那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在卢森堡的小街旁,晒着暖洋洋的阳光,中欧2000级EMBA王宏这样开始他的故事。
“读书促成了我的第二次创业。”此前曾是大学教师,1988年下海在海南岛做进出口的王宏,经历颇有些传奇色彩。“以前做企业都是瞎弄,不读书不知道天外有天。”以“瞎弄”轻描淡写的是他不到30岁就控制着上亿资产的经历,那时候他的个人资产已经达到了一千万。在5年任大西南通道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时间里,他搞过房地产开发、海运、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但是“不赚钱”,近3个亿的资产,不赚钱,为什么?这促成了他2000年3月到中欧来读EMBA。
“人没钱不会犯大错误,钱越多越容易犯大错误。”王宏的感慨发自内心,这也正是摩托罗拉高级项目经理姜纯洁的感想,“以前做决策,随意性很强,尽管很多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毕竟没有系统。而经过系统的学习,再做决策就有了理论的依据,心里有底。”
“心里有了底”的王宏再干起来已经明显不是他所说的“瞎弄”了。几乎和上学的时间同步,他用自己的资金买下了原来自己任总经理的股份公司的下属企业——一家旅行社。搞旅游,竞争太厉害,没什么钱可赚,不少“明眼人”都这么劝过他。可他却有一套完全不同于别人的发展思路。他的旅行社不是简单的组个团就拉人的概念,而是“旅游的生产批发商”,“只培养和经营几个固定的产品”,目前是桂林、海南、北海、越南、张家界和云南,从培训导游到景点、车、餐饮、酒店、机票,将所有涉及到的旅游资源全面整合,打包“卖给”其他的旅行社,由于他的做法规模更大,使采购成本相应降低,价格十分优惠,质量也更有保证。两年多的时间,他的读书生涯结束了,他的惠众旅行社也已经从最初的两个人发展成了在全国18个城市都有分支机构的集团,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去年的营业额近3个亿。他还将课堂上的理论现学现用,“供应链越长,对供应链管理和控制的要求就越强。”为此,他投入了几百万为企业建起了电子商务系统,这样的大手笔在旅游行业还不多见。
希望通过读书来拓宽眼界是很多EMBA的共识。被大家称为“炳哥”的何炳煊是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配件公司的副总经理。尽管在管理还不尽规范的国内企业,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不一定能完全应用到自己的企业,但“前瞻性、国际化”是何炳煊选择在中欧读书的最大理由。要通过学习与“国际接轨,与国际通行的运行方式接轨”,为自己的企业“打出提前量”。“家电行业的竞争很厉害,也处在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最前沿,我们要提前进入到这种环境中去。”老何慢悠悠的广东普通话透着一种紧迫感。
而在读书之外,最难能可贵还在于校友网络的巨大价值。不少EMBA表示,我们和同学的交流往往比书本上收获更宝贵。中欧目前每年招收七个班420多名EMBA学员的巨大规模和启动时间最早的“先动者优势”,使得中欧的MBA校友网在国内企业界是最大最广的。学员们来自国企、外企、政府部门等不同领域,从事证券、营销、生产制造等不同行业,在自己的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读书,进入这个网络,第一学习,第二交朋友,正是MBA教育的独特价值所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读EMBA不仅是企业老总的“加油站”、“望远镜”,更是一个难得的“商务俱乐部”。
文/本报记者 陈辉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