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瑞典中国城:打造北欧义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7日 23:33 财经时报
本报实习记者 贾丽娟 “一站式”的欧洲贸易采购平台,将让中国企业与欧洲当地的批发商、采购商和贸易商直接对话 花360万元人民币,便能在瑞典得到一家国际公司、一个瑞典商铺、两套公寓(瑞典和中国杭州各一套)的产权,还有获得三个永久居留权的机会——骆金星“1+3+3”的跨国投资计划又一次成为公众焦点。 2007年9月28日,由浙江商人骆金星和他的凡尔顿集团在瑞典打造的“瑞典中国商贸城”即将开业。 现在,瑞典八个主要大城市的街头,已经可以看到“瑞典中国商贸城”的广告。而这个一度在浙江掀起“北欧风暴”的“中国人瑞典造城”项目,也继续处于争论和质疑的包围。 打造北欧“义乌” 骆金星很早就有了去海外建中国商贸城的念头。 “我相信,义乌模式能够复制到西方,它能让中国商人和外国商人实现双赢。”骆金星说。在北欧,当地人消费的日用品,大部分是中国制造,但由于整个北欧地区没有中国商品市场,所有产品都要从意大利和中东转运过来,因此“挂锁”的故事时常发生——相同的挂锁,在中国的零售价为5元左右,在瑞典却可以卖到大约220元。 5元与220元之间的巨大利润空间,大多被欧洲的贸易中间商赚取,而只获得微薄利润的中国企业,则要面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国际贸易壁垒等众多难题。 骆金星的设想是,通过借助瑞典中国商贸城这个“一站式”的欧洲贸易采购平台,让中国企业越过传统的欧洲中间代理商,在欧洲与当地的批发商、采购商和贸易商直接对话,完成订购,提高产品价格。而通过不断收购和资产重组形成的50亿元资产的凡尔顿集团,便是这位民营企业家实现这个设想的后盾。 2007年2月11日,瑞典中国商贸城奠基仪式在瑞典卡尔玛举行,一期项目总面积60万平方米,商铺1100个。被称为“大北欧之心”的卡尔玛市,经济环境良好,辐射整个波罗的海地区(该地区的人口达1亿,占欧洲总人口的近1/5),交通非常便利。 通过和卡尔玛市政府的谈判,骆金星获得了一系列优惠条件。包括,低成本的土地,允许用中国工人和中国进口的材料;商业用地的产权可以等额分割给来经营商铺的中国公司;进入当地机场、港口等物流环节公司的董事会;协助前来经营的中国人办理永久居留权等等。 由于瑞典中国商贸城前后涉及数千中国人,在当地将会形成自然群落,而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圈子,再加上凡尔顿公司计划中的一系列生活服务设施,都将极大地方便中国商人的生活。 中国制造“突围” 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 骆金星说:“在凡尔顿集团的规划中,瑞典中国商贸城是凡尔顿全球营销联盟这艘‘航空母舰’的一部分。”企业可以通过与凡尔顿集团签订产品代理协议,通过其销售渠道进入欧洲的终端销售平台。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在瑞典建立生产基地。 “中国制造价格低、质量好,但很多国家依然不认可。”骆说,“我们在瑞典提供了一个加工贸易区,企业在那里生产,很多的后顾之忧就都解决了。” 欧盟、美国等地区经常针对中国的一些小商品和日用品的出口设置一些贸易壁垒政策,而建立在瑞典的生产基地则可以突破这个“瓶颈”,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 “还可以进行收购。”骆金星说,凡尔顿集团在瑞典用较低成本收购了7家企业,“我们把中国的汽车配件全部搬到这个企业,再贴上瑞典的牌子,卖到全世界。” 除了让“中国制造”走出去,凡尔顿集团还将与欧洲商品的生产商签订代理协议,将欧洲商品直接输往凡尔顿集团在中国各地开设的“洋货行”,让中国消费者获得相同质量、相同品牌,且比市面价格便宜数倍的欧洲商品。瑞典中国商贸城海外招商总经理张经纬告诉记者,一个中国的“欧洲城”也正在计划当中。 尽管对前景很乐观,但正如当年外企进入中国一样,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和磨合的过程,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使得瑞典中国商贸城的推进颇为艰难。 其实骆金星并非不知道项目的操作难度。为了消除当地市民的排斥,他很早就在卡尔玛市政府的帮助下,向当地市民介绍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传统习俗;他还计划给未来所有去瑞典的中国商户进行免费培训,使中国人遵守当地的法律、尊重当地的习俗。“中西方的文化冲突才是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