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越南风情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17:50 《数字商业时代》
撰文 丁凯 相信大部分人是在杜拉斯的《情人》中认识越南的——头戴男式礼帽的法国少女,依在黑色房车边的中国男人——想象中那个该是个绮丽萎靡的法殖城市,充斥着光影斑斓的景象和人物。 来到越南,你会真切地感受到,这里要比电影里展示的更为现实和更具震撼力。这里土地肥沃,风光秀丽,物产丰富,四季无严寒和酷暑,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在西贡,摩托车像川流不息的河流一样,永不停息。走过统一宫、圣母大教堂、西贡大邮局,走过战争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历史的一幕幕会从你眼前依然凝重但更鲜活地流淌。 在古汉语中,“越”代表持斧奔袭,这个字右半部的发音为“Viet”,似乎是宿命中注定了越南与战争的关联。从主动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到法、日、美的殖民统治与入侵留下的文化印记,今天的越南拥有多元交融的社会文化、色彩缤纷的城市建筑和怡然自得的百姓民生。 全球化的商业分工正在改变着“有容”的越南,这种改变的力量似乎执意要把所有的城市变成一个模样。在越南北部的下龙湾,渔民弄舟捕捞鱼蟹,不远处的陆地上,煤炭开采还在继续,这里时常让人产生时间停滞的错觉,远处的群山似乎有一光年远。这里被称为“海上桂林”,老船工看也不看我们,径自说,这才是越南。 在多元文化杂陈的格局中,中国古代文化的渲染成为越南文化的基石。今年,越南同样是猪年,他们的十二属相与中国近似,只是用“猫”代替了“兔”。河内的文庙供奉孔子,兴建于公元1070年,这是中国境外最古老、最宏伟的孔庙。 公元1225年以后,儒家、道家思想在越南日益强势,公元1400年后,儒家思想和文化成为越南选择官员的必考科目。今天,在家人陪伴下来孔庙烧香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冀望受到孔子的圣明荫泽,考上理想的大学。 在胡志明市河岸两侧的街道,都是高大的茴香树、榕树,也有法国人留下的梧桐。但看不到亲吻的情侣。沿河散步的男女一前一后地走。 建于1877年的圣母大教堂,则是胡志明市最显著的地标,这座哥特式建筑又被称作“红教堂”,建筑外型与佛罗伦萨圣母大教堂几无二致,承载着法国殖民时期的记忆。 法国殖民时期给河内和胡志明市留下了许多至今仍光彩奕奕的建筑,其中不仅包括索菲特大都会饭店、市政剧院和市政厅大楼,也包括遍布街巷的饭店、商店、咖啡馆和酒吧。 在越南的城市里,眩目的色彩安静地竞相绽放,一如越南交织相容的多元文化。这个国家的“国色”是黄,与中国古代帝王对黄色的看法不同,越南人认为黄色代表安宁和柔和。 在胡志明市纵横交错的悠长巷道,色彩浓烈、大胆的民居随处可见。这些辅以法式木格窗棂的绚丽的水泥墙包裹着越南人的日常起居,在拥挤的都市生活中,屋主在墙内打理着恬然的生活。虽然阳光的眷顾未必长久,但瑰丽的色彩却能娱己娱人。 城市的血脉运行在狭长的小巷里,越南的血脉延续在绵延超过4000公里的湄公河。对于在湄公河上行船的男女老幼来讲,时间远不如湄公河更加永恒,这条河跟黄河拥有一样的色彩和面孔。 带着拿破仑帽的老艄公,在水边船头等待了多时,游人对于他,更像是湄公河向前流淌时岸边的石子。频发的战乱,让越南人一方面见惯了肤色各异的外来客,一方面在潜意识中对这些“老外”保持着天然的警惕。 但今天,外国人的到访对越南人有着不同的意义,越南在城市周边开辟大量的工业园、产业园,其中的相当部分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外资。在这个阳光不很明媚的下午,我们的摄影记者面对这位老艄公按下快门,几秒钟后,他突然对我们伸出食指和中指,希望获得报酬。 越南人在不同的境遇里经营着不同的生活。在太阳下叫卖太阳镜和手机彩壳的小贩,看来跟中国旅游区兜售纪念品的商人没什么两样。在他随身背负的货摊上,没有一只墨镜标注着“Made in China”。 他用一种近乎坚持的态度向我们兜售,我们终于用1.5美元买下了一副塑料架的黑色太阳镜,这是他要价的一半,拿过太阳镜后,我们发现上面标着“Ray-Ban”,以及“Made in U.S.A.”。 即便仍然相对贫穷,但越南人并不喜欢中国制造,这位小贩身后不远的地方,街边都是窗明几净的电子产品专卖店,上面是清一色的SONY、LG、SANYO等品牌标志。除去越南文字,你看不出这条商业街与任何一座中国的城市有什么区别。 当中国经济开始崛起时,中国百姓还骑在自行车上。商业分工在全球不同国家的开展,却给这些国家带来几乎相同的振兴之路。越南的街上,摩托车川流不息,人们以比自行车更快的速度向前驶去,除了尾气,他们无所畏惧。 浸淫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越南,形容熠熠生辉。 主题链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