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第1站:寻找伦敦东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 10:27 21世纪经济报道

  伦敦报道

  特约记者卜华 本报记者 李关云

  第1站:寻找伦敦东区(上)

  圣地穿越

  温布利体育场:穿越60年历史

  站在伦敦西北部崭新的温布利体育场之外,已很难从它那气势恢宏的彩虹形天拱上,找出与1948年伦敦奥运会举办时那个老温布利的任何联系了。

  1948年,刚刚经历了二战炮火的世界需要重新凝聚起来,再度点燃被中断的奥运圣火,无疑是一个世人期望的、象征和平诉求的表达方式。但此时,经济大萧条尚未远去。

  虽然伦敦勇敢地决定承办第14届奥运会,但当时英国国家财政非常紧张,实在没有大兴土木的资本。政府甚至必须通过对食物和衣物实行配给制,才能解决国民的基本温饱。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参赛运动员多数都住到了一些空置的校舍之中,因为主办方根本就没钱去造奥运村。

  于是,伦敦决定举办一届“简朴奥运会”。这样,1924年已完工,造价75万英镑的温布利体育场就被直接征用为“简朴奥运会”的主赛场。

  然而正是在这届“简朴奥运会”上,萌发了众多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事件,特别是一些对日后影响深远的商业元素,正是从此时开始渗入奥运血液。

  比如,1936年成立的BBC,在当时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电视台。在承诺向奥组委支付1000几尼的转播费用之后(当时1几尼大概相当于1英镑5便士),BBC向伦敦附近50英里范围之内的50万观众播出了60小时的奥运节目。

  转播权的收费机制由此建立,这个概念在1958年被正式写入了《奥林匹克宪章》,为此后奥运会的主要收入来源提供了保障。

  温布利体育场的辉煌并未随着1948年伦敦奥运会闭幕而结束。整个20世纪,它屡次做为欧洲冠军杯的主赛场,见证了众多英国足球豪门的辉煌与荣耀,1960年英国足球队就在此夺得世界杯冠军。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老温布利体育场也不可避免地走到了生命的尽头。2000年10月,差不多80年历史的温布利体育场正式关闭,并在两年之后终于完成拆除工作,开始兴建一个可以容纳9万人的现代化体育场。2007年3月,今天耸立在记者面前的耗资7.57亿英镑的新温布利体育场交付使用。

  说起来温布利体育场就是“体育可以为经济服务”这一信念的证明。1880年代,温布利体育场已经是一个相当完善的综合运动中心,包括足球场、曲棍球场和跑道,还有步行径,并且鲜花盛开,喷泉光芒闪耀。1890年代,为吸引人们更多地使用铁路系统,伦敦铁路公司看中这个地方,决定把它扩建成一个新景点,同时修建一条铁路,将伦敦市中心与温布利体育场连起来。不过,好事多磨,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政府为重振经济而举办帝国博览会,才最终促成温布利体育场作为主会场顺利诞生,当时被称为帝国体育场。

  关于这个体育场,英国足球运动员大卫·贝克汉姆的话可能最有说服力:“每个孩子都梦想在那里比赛……在我看来,它就是最了不起的体育场。”

  代表伦敦申办2012年奥运会的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勋爵说得更直接,他说他打算把奥运会足球决赛安排在温布利体育场。

  也就是在富有传奇色彩的温布利体育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远大理想与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丰富经验跨越60年光阴联系了起来。

  2007年6月2日,我们穿越奥运圣地的脚步,从这里迈了出去。

  2012目标:东区重建

  然而,温布利体育场并不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角,东区重建才是伦敦申奥最主要的目的。

  这里需要一点回顾:自从英国的两个城市,伯明翰和曼彻斯特,申办1992、1996和2000年夏季奥运会全部遭遇失利后,英国奥委会在与国际奥委会探讨如何继续申办的时候,从后者那里反馈的信息就是,英国只有拿出伦敦这张牌,才有可能让国际奥委会相信,英国真的很想主办一次奥运会。

  1997年,英国奥委会在连续放弃争夺2004和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之后,开始研究打伦敦这张牌的可能性。2001年,一份关于主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可能促进伦敦经济发展的可行性报告摆在伦敦面前,长达395页。当时英国奥委会建议从伦敦东区和西区选择一个,作为奥运会会址。

  代表伦敦接受这份报告的是伦敦市市长肯·利文斯通,他毫不含糊地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以伦敦东区为会址,因为那里跟伦敦西区和其他各区相比,一直比较落后,也更迫切需要通过奥运会这样的大型国际项目获得大规模重建的机会。由于他的坚持,英国奥委会不仅接受这个条件,还将“重建东区”变成申办报告的主题,提交给国际奥委会。

  2003年,英国奥委会设法取得英国政府的支持,后者许诺提供无限量资助,确保奥运会可以顺利进行。这是国际奥委会给每个申办城市提出的必要条款之一,写在申办城市提交的主办城市合同上。

  至此,伦敦满足国际奥委会要求的全部条件,在2003年年底的截止期限之前,正式提出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

  那么,那个曾经的船坞区,会因为奥运迎来怎样的涅槃?为了追寻这个答案,我们从温布利体育场出来,一路向东。

  伦敦金融城:20年的崛起

  在温布利体育场乘坐伦敦地铁的JUBILEE 线,可以直接到达伦敦东区的斯特拉斯福特车站,2012年奥运会主场馆就在那儿附近。

  可是我们不打算直接过去,因为途中还有两个值得考察的地方,伦敦金融城和利亚谷。

  伦敦是欧洲最大的城市,800万人口中百分之二十九不是白人。富人们大多住在伦敦南部绿树成荫的温布尔登地区,拥有各自的独立住宅。伦敦北部地区也比较富庶,一幢占地100多平方米的独立双层楼房,售价可以达到185万英镑。而伦敦东部,却以荒芜的废旧工业区而闻名。

  伦敦东区俗称船坞区,二战期间遭受过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它做为英国造船业中心呈现出一派经济繁荣的景象。

  然而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全球集装箱船运系统的创新使船只越来越大。因为地理条件的束缚,伦敦东区船坞无法容纳日渐巨大的集装箱船只,只能日趋衰败下去。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所有的船坞码头都被关闭之后,伦敦东区变成了一片荒芜废弃的工业场区。现在人们所说的伦敦东区,主要是指HACKNEY、NEW HAM以及TOMER HAMLETS 这三个区。

  负责经济事务的伦敦副市市长罗思义(John Ross)告诉我们,最近30年间,伦敦的产业结构急剧调整。30年前还有120万名工人在东区工作,现在却仅剩25万个工作岗位。30年前,23%至24%的伦敦市民服务于制造业,如今这个比例已经低于5%。

  真正来到金融城之后,我们才体会到它对伦敦东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

  金融城是在伦敦东区的最南部,紧挨着泰晤士河。从地铁站出来,我们发现这大概是伦敦这个历史建筑林立的城市之中,摩天大厦最为密集的地方,按照罗思义的解释,这是金融行业聚集区的特性。

  在这些摩天大厦的大厅里面,是一连串金融巨头的铭牌:瑞士第一信贷集团、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汇丰银行、莱曼兄弟……除此之外,CLIFFORD CHANCE这样的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以及路透社、每日电讯、镜报这样的媒体集团也都在此修建了办公大楼。就连2012年伦敦奥组委和奥林匹克交付局,也把总部设在这个区域。

  罗思义告诉过我们,伦敦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城位于希斯罗机场和伦敦塔桥之间,而金融城是在过去20年间从零开始建造起来的。20年前,脚下这片土地之上没有任何经济活动。而今天,这片摩天大厦里聚集了10万人在此工作。

  不过,数据统计表明,目前83%在金融区工作的员工仍然选择住在伦敦西区,仅17%的员工居住在东区。

  “到了晚上,东区常常一片漆黑。”当地人告诉记者。

  罗思义告诉我们,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东区地块贫穷,房屋质量很差。伦敦发展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伦敦东区是整个伦敦城市内最贫穷的地区,40%居住在伦敦东区的儿童处于贫困线以下,这个贫困率是全英国最高的。而利亚谷又是东区最差的地方,伦敦2012年奥运会的大部分场馆就集中在这个地方。

  从金融城往北乘轻轨可以直达斯特拉福德站,我们没有乘轻轨,而是选择了乘公共汽车和步行的方式,以更加贴近地体验东区的现状。

  利亚谷实录:衰败的社区

  伦敦的城市区划和北京很相似,从市中心开始作为1环,然后一圈一圈地向外扩张至6环。伦敦东区主要指HACKNEY、NEW HAM 以及 TOMER HAMLETS 三个区,都集中在东2环和东3环中间。其中NEW HAM 是2012奥林匹克项目的主要建设区,利亚谷的一部分地区就在其中。

  这里公共汽车很少,能乘一部分路线的公车走的也是所谓的“后街路线”(backstreet指的是贫穷的街区)。我们一路穿梭在一些狭窄的居民小区中间,发现公车越往北开,两边的房子越破旧,街上行人的衣装看起来都很旧。

  一个黑人母亲带着三个小孩从超市出来,手里大包小包的东西通常被中产阶级称为“垃圾食品”。一个衣衫破旧的白人男子,提着酒瓶在街上乱逛。沿街很少看到商店,绿色植物也不多。

  在45分钟的车程里,我们居然没有看见一辆出租车。伦敦出租车收费昂贵,一般市民轻易不会扬手招出租车。看来,出租车司机不太可能会选择到这个地区来招揽生意。

  伦敦的朋友告诉我们,东区有很多废弃仓库,所以很多年轻人周末就在那里开派对、喝酒、吸大麻,听各种各样的庞克音乐来打发时间。从利河的桥上眺望,一片空旷的感觉,俯瞰河边废弃的铁轨已经生锈。公路边破旧的铁丝网拦住丛生的杂草,让人难以相信这里也是世界金融之都伦敦的一部分。

  利亚谷的衰败事出有因。

  自从1993年开始,英国政府推行就家庭税政策为地方政府创收。做为唯一一项由地方行政征收的税收项目,它取代了之前颇不受欢迎的人头税,改为对各个行政区划之内的房产收税。这项税收约占整个英国地方政府收入的25%,主要用来为地方社区提供房屋维修、卫生清洁、社区学校、图书馆等各项服务。

  NEW HAM的居民主要是穷人,住的也都是廉租房,缴纳的家庭税很低,所以整个地区的税收收入也不足。恶性循环之下, 造成这里经济长久得不到发展,所以大多数在金融城上班的员工,都宁愿住在西区,天天乘地铁到东区来上班。

  穿过利亚谷,再走一小段路,就来到了奥林匹克公园的建筑工地。离伦敦奥运会开幕还有五年时间,工地现在只是一片土场。6月2日我们去的时候刚赶上周末,所以工地没有一个建筑工人,只有保安公司派来的黑人保安Robert,独自为建筑公司MURPHY看守工地。

  Robert来自非洲加纳,在这个工地上已经工作三个月了。他已经获得在英国工作的许可,但让他担忧的是:妻子和孩子都仍在非洲,不知何时能一家团聚。

  谈到2012年这里的会是怎样,他若有所思地看着那片空地,然后肯定地说:“五年之后这里会出现非常壮观的景象!”

  而从奥林匹克公园一转过街角,就能看见斯特拉福德国际火车站。这里以后将成为伦敦东部交通枢纽,经过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通往法国的欧洲之星特快列车今后将经过这里。

  根据伦敦奥林匹克交付局的规划,这里今后将成为斯特拉福德城项目的中心。做为未来伦敦东区的大型商业居住城区,整个项目将于2015年至2016年建成。开发商会先建设奥运村,在奥运会结束后,奥运村将会成为一个楼盘。

  很多当地人都表示,由于附近环境的改善,奥运村楼盘的地价肯定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目前这个地区还享受区政府的税收减免,未来肯定会成为伦敦又一个黄金地段。

  在车站门口,有一个拱门,顶端的计时器准确地记载着,离2012年奥运会还有1882天8小时40分21秒……

  困顿的伦敦东区将如何重建?

  敬请关注6月20日《寻找伦敦东区》(下)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