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展望2006年世界经济大势:稳定和增长是主旋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 10:1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9日电 最新一期香港《经济导报》报道,失衡并增长着的2005过去了,我们迎来的是吉凶未卜的2006。

  盘点2005,增长并失衡着

  2005是世界经济增长收获颇丰的一年,虽然经历了高油价、自然灾害、利率提升等一
系列人为、自然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但是依然保持了3.2%的增长率、2.7%的通货膨胀率,可以说从基本的宏观数据来看,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依然保持了相当稳定的状态。

  其中美国可以说是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的典型代表,据初步估算:经济增长率上升至3.6%;通货膨胀率维持在2.5%;而失业率则降低到5%左右;股市、汇市交投活跃;抵押贷款利率持续攀升;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美国居民的消费热情一直保持在顶点。

  日本经济得益于复苏,其表现也相当抢眼,增长率从一年前的1.5%飙升至2.4%;欧盟则相对平淡,全年经济增长率为1.4%,而2004年为1.7%,主要原因是欧盟的经济增长复苏乏力,内部政治经济纷争不断,甚至整个欧盟都一度面临“生存危机”。

  除了传统欧美日发达国家以外,亚洲新兴国家—中国与印度也是2005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突破了去年国际各大权威机构8%的预测,全年达到9.3%。同时中国也日趋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吸收了亚洲其它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成为区域性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试想要是没有了中国的支持,欧美日发达国家失去了廉价的产品、其它亚洲国家失去了除美国外最重要的出口地,世界经济的增长将会怎么?恐怕结局都不是大家想要的。

  稳定增长背后难掩的是世界经济增长结构的失衡。经济的全球化导致生产、投资和消费向禀赋占优的地区集中:中国日趋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逐渐成为消费世界产品的主要集中地。投资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一方面从事制造生产的资本向人力资源丰富的中国集聚,另一方面从事研发设计的资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发达国家聚集。

  这样的集聚促使中国巨额贸易顺差与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出现。以中国为代表的各国央行,包括最近因石油价格上涨受益的石油出口国纷纷将经常账户余额投资于美国有价

证券,支撑了美国房市、债市与股市的繁荣,从而维持了美国消费者的信心,大量购买来自制造中心国家的产品。因而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也就取得了一个微妙而脆弱的平衡。但是这一平衡似乎很难维持下去。用已故的赫伯特.斯坦(Herbert Stein)的话来说:“无法永继的事物终将停止。”

  展望2006,稳定才是主旋律

  这一脆弱的平衡最终经受住了2005年高油价的考验,但是能否在2006年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再创新高,目前尚难断言。

  回首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的走势,能源价格的高企之所以未能如上世纪70年代那样撼动经济的增长,使之出现结构反转。除了应归功于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大为提高、公众对于经济变化的冷静判断能力出乎市场意料,实际上,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能源价格的上涨并未通过生产渠道传递到除能源与食品以外的行业,因而对公众生活的影响并未如想象中的那样猛烈。

  而起到防火墙作用的主要机制在于两点:一是制造生产行业搬迁至发展中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劳动力消化了高油价的成本,相反由于来自中国、印度等国家的激烈竞争,日常生活用品(构成通胀指数的重要成份)价格甚至出现下降;二是发展中国家,包括贸易顺差国与石油出口国的盈余重新流回美国,而且随着FED的屡次加息,私人资本也开始向美国集中,这些资金分布到美国的不动产、债券、

股票的投资上,促使美国主要资本市场的繁荣,也提振了美国居民消费的信心。

  这两点无疑显示出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优越性,但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出现的区域合作潮流正在逐步取代全球合作,如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失败、多哈会议的受挫等等。甚至由于发达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与欧盟、美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均出现障碍。然而这些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可曾想到一旦切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联系,发达国家日薄西山的制造业能承受多大的外部冲击。而且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盈余融资,发达国家的“双赤字”将无以为继。届时带来的经济损害恐怕才是世界各国最不愿意看到的。因而减少摩擦、稳定经济增长将是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首要课题。

  纵使经济增长结构能够维持稳定,但是外部冲击力度增强至系统无法承受的境地,世界经济亦会难逃崩溃的厄运。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能源价格可能进一步提升。已有传言,2006年石油价格每桶将超越60美元。虽然各国都在积极制定发展战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但是这些大都是长期战略,据有关机构测算,西方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至今,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度(以每单位GDP消耗石油计算)仅降低38%,而石油价格仅在2005年就从每桶20余美元飙升至50~60美元左右,可见长期政策在短期将难以奏效。一旦油价上升至超过消化机制所能承担的范围,或由于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成本的上升(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出口壁垒成本的提高,也包括西方国家内部劳动力及生产成本过高),成本消化机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那么整个世界经济恐怕都要面临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除了上述这些因素外,

中国经济增长能否保持稳定恐怕也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毕竟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制造中心,不仅西方国家到中国投资设厂,而且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经济仰赖于对中国的出口。由此产生的集聚效应恐怕是其它国家和地区在短期内难以超越的。而目前中国已经处于经济增长的转型期,即从人均1,000美元向更高层次过渡的阶段,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经济增长中的结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经济增长不免步拉美后尘,到时不仅西方国家难觅物美价廉的产品,亚洲国家更是失去了重要的出口地。由此来看,稳定中国经济影响的恐怕不止是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