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9-11事件波及全球经济 > 正文

“9-11”周年看美国--纽约华埠生意遭遇重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9月04日 10:51 《环球财经》杂志

  本刊驻美国特约记者梁冶/文

  “触摸萧条”一文让我们目睹了“鹰之泪”。然而,一年过去了,“鹰”的眼睛里多了些抑郁和无奈。世贸中心的废墟不复存在,留下的是空旷的“伤疤”和无数冤死的灵魂。

  一年来,记者通过与美国各方面人士的接触,发现这种创伤时至今日尚难恢复。美国
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也因此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其中,关于“9.11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的争论成为社会焦点。

  盖洛普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2%接受调查的美国人认为,“9.11”恐怖袭击是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而另28%的人则认为,公司主管贪渎是目前经济情况欠佳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观点似乎更有争议。他认为,“9.11”什么也没有改变,而安然改变了一切。

  美国人品味“反恐”人生

  “9.11事件”以后,美国人在个人自由、隐私权及防恐、反恐等方面进行选择时,往往会是防恐、反恐优先。

  为了国家和个人的安全,美国人在“9.11事件”以后似乎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隐私权。记者在与一些美国人的交谈中感到,最起码在现阶段他们视防恐反恐高于一切。

  就拿机场安检来说吧,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对自己在机场多次受到安检人员的详细检查虽感不悦,但也只能是无可奈何地接受。自从恐怖分子试图利用鞋子炸弹炸毁飞机事件以来,美国飞机乘客脱鞋和解裤腰带接受检查已经成为一项习以为常的惯例,迄今为止还没有听到有人提出异议。

  机长带枪,一言九鼎

  美国民航飞机机长的权力在“9.11”后大大提高了,不仅可以带枪开飞机,还有权拒载乘客。有的机长就是因为飞机上的乘客中有中东阿拉伯人或他认为有可能威胁到飞机安全的乘客而拒绝起飞,最终不得不将有关乘客赶下飞机后才算了事。

  据报道,8月间,梅尔在美国国务院官员陪同下原定搭乘三角洲民航客机由美国辛辛那提出发前往多伦多,但梅尔登机后等候了一个多小时,机长突然以保安受威胁为由要求全机疏散,随后又拒绝梅尔登机。尽管航空公司和保安官员均向机长施压要他收回成命,但是由于机长在客机上拥有自主权,他坚持拒绝让梅尔再度登机。

  有人认为,这类事件要是发生在“9.11事件”以前肯定会招来众多的强烈批评,但是“9.11事件”后却使这类事件变得正常化。

  “9.11事件”前,记者外出采访乘美国国内航班往往只要提前20分钟到机场就可以了,因为没有托运行李,只要直奔登机口就能迅速办妥相关手续登机走人。“9.11事件”后,荷枪实弹的国民卫队士兵在机场巡逻,机场安全检查工作也正式由政府部门接管,机场安全检查措施更加严格了,就连记者平常外出带的笔记本电脑也要从包中拿出来放在专门容器中接受检查,安检人员有时甚至还要记者打开试机。

  据说,已经有些民间组织对此提出异议,但有关主管部门对此却表现得不屑一顾。记者今年8月间乘飞机去美国阿拉斯加,提前一个半小时到机场仍显得时间不够,最后在航空公司人员的特殊安排下优先办了登机手续才算赶上飞机。记者曾问一位排队等候已经一个多小时的美国人对此有何感想,他耸耸肩膀答道:这有什么办法,这都是恐怖分子闹的。

  看起来,生性急躁的美国人对安全检查带来的各种不便也只能是“逆来顺受”。记者的一位美国朋友表示:要不是“9.11事件”,让美国人在机场等这么长时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他们不闹翻天才怪呢!

  没完没了的防恐、反恐

  尽管拉登下落不明,但是美国有关拉登再次恐怖袭击美国的警告却一直不绝于耳。

  如今,尽管纽约在“9.11事件”后设立的安全检查站大都已经撤消,但是在纽约的林肯、荷兰隧道和布鲁克林大桥等重要交通要道仍有警察或国民卫队把守,重点检查一些过往的大型卡车及抽查可疑车辆。警方的直升飞机和军方的预警飞机及战斗机仍不时在纽约上空盘旋。华尔街许多金融机构大楼依然戒备森严,记者进入这些大楼时必须出示证件和接受严格安全检查,有时安检人员还要求记者将录音机打开以看看是不是真的。记者在纽约一些大楼底层停车场停车时,除要先打开后备箱接受保安检查外,安检人员还要拿炸弹探测器将整个车底探个够。

  为防范恐怖袭击,纽约州政府5月下旬在自由女神像的渡轮入口处安装了高新技术的脸孔辨认装置,游人登轮船前,数部摄影机就会拍下游客的面孔,输入存有恐怖分子面孔的数据库进行核对。此举只不过是纽约州政府众多安全措施之一。

  “9.11事件”事发当天从世贸大楼里逃生的大约有1万多人,在现场目睹悲剧发生的目击者人数更多,其中有不少人患上了灾后抑郁症。记者有一位美国朋友就是在事发当天从世贸中心南塔楼42层逃出来的。他告诉记者,“9.11事件”虽已过去好几个月了,但他却仍然噩梦不断,一听到警笛甚至气球的炸裂声,往往就会变得异常紧张。

  随着“9.11事件”一周年的来临,美国再遭恐怖袭击的消息令美国人风声鹤唳。

  美国副总统切尼前不久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美国再次受袭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可能在明天发生,或在下周甚至明年发生,恐怖分子会继续尝试,我们必须有所准备。”

  今年7月,西班牙警方破获一卷录像带,录像带出现了一些美国标志性建筑的镜头,如金门大桥、自由女神像和迪斯尼乐园,人们因此而怀疑恐怖组织成员正在选择可能进行恐怖袭击的目标。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有关恐怖袭击美国的报道更是有增无减:《时代》杂志7月间报道,向美国80%人口提供自来水的美国水厂协会一位负责人称,他已经接到联邦调查局发出的警告。这位负责人说,目前虽然尚未发现恐怖分子攻击供水系统的明确计划,但有报告说“基地”组织策划人员已经获得了有关水厂如何处理水以及公用事业公司如何运作的手册。美国供水系统正在加强警戒,防备恐怖分子可能发动的攻击。

  《纽约每日新闻》7月间报道,联邦调查局和反恐专家相信美国境内会发生类似于以色列的自杀式炸弹袭击。于是,纽约市警方破天荒地派警员到以色列受训,学习如何侦测“人肉炸弹”和应对策略。

  《纽约时报》8月13日报道,联邦调查局已接到某外国政府的警告,称“基地”组织可能会袭击纽约市和旧金山市的一些桥梁以及芝加哥市的一个主要标志性建筑。恐怖分子可能利用飞机撞上这些标志性建筑,以纪念即将到来的“9.11事件”一周年。目前,美国国民卫队、海岸卫队和其他机构正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和加强巡逻,以防恐怖分子利用飞机撞上这些标志性建筑物。

  重建方案两次被否定

  有关世贸中心遗址重建的方案已先后几次被否定,仅记者本人就参加了两次这样的新闻发布会。

  第一次是在5月20日,当时新西兰裔商人特纳在纽约举行新闻发布会,提出了自己构思的世贸中心重建方案"2002新世界贸易中心"。根据他的设计,新的世界贸易中心将由一座94层的中心塔楼和4座与中心塔楼连通的81层塔楼组成,楼顶为一座金字塔型构件。包括楼顶的天线在内,整座建筑高533米,是世界最高的大厦。不过,这个方案出台后不久就被有关部门否决。

  第二次是在7月16日,负责世贸中心遗址重建工作的纽约官员公布有关世贸中心遗址重建的6套最初设计方案。其中一套方案提出,建造一座引人注目的塔型高楼,让它屹立于世界最高建筑之林。尽管每套规划方案在细节上各有千秋,但都主张在世贸中心大楼废墟上建造一个纪念性公园,以纪念"9.11"中的遇难者。同时,方案还设计了四到六座高45层至80层的办公楼以及占地超过5.5万平方米的商业零售点。规划方案公布后,不想不仅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反而受到了公众的强烈批评。

  目前,纽约市政府已向全世界发布广告,邀请对重建感兴趣的设计机构在今年11月之前提交新的设计方案。据说,纽约市政府有关部门现在要求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专家在设计他们的方案时把重点放在保护世贸中心双塔楼的遗址上,并拿出更多的空间作为开放式的公共场所。

  信心重建路更难寻

  不少美国人向记者表示,重建世贸中心的高楼相对容易,但人们恢复以往在纽约生活的安全感,也许需要更大的努力和更长的时间。

  自今年3月以来,美林集团、美国运通等大型金融机构已经先后搬回到纽约曼哈顿下城世贸中心附近的世界金融中心办公。这些大型金融机构重回故里的典礼非常隆重,不仅纽约州长、纽约市长、纽约联邦参议员前来参加,就连总统布什也通过录像在典礼上发表讲话,称赞美林等机构的行动让每一个美国人看到了面对巨大困难应有的勇气和决心。纽约市长布隆伯格认为,美林总部大楼的重新启用象征着曼哈顿下城走上了恢复之路,它将有一个非常灿烂的未来。

  美林集团、美国运通等金融机构原本就是世界金融中心大楼的老租户,因此它们回到华尔街是人们预料之中的事。人们现在更为关注的是,一些曾经租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的金融机构能否重新回到华尔街和何时能回华尔街?

  世贸中心大楼被毁后,许多金融机构从曼哈顿下城转移到了曼哈顿中城或邻近的泽西市。记者在采访一些原来在世贸大楼办公的大型金融机构有关主管时了解到,虽有一些公司表示愿意重新回来,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也许会永远告别世贸中心。原世贸大楼主要租户之一的美国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前不久宣布,该行已经买下了美国著名石油企业德士古公司在纽约州哈里森县的原总部大楼作为办公场所,并准备最终将银行总部从曼哈顿迁移出去。高盛集团目前正在计划将整个证券交易部搬迁到新泽西州的泽西城,并投资10亿美元在泽西城兴建新的总部大楼。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随着电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再不用像过去那样集中在某个地点进行商业交易,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已经表示了撤离华尔街的意愿,所以很少有公司愿意在如此高的大楼中大面积租赁办公室。几年前那种公司不分大小全部拥挤在曼哈顿这块黄金宝地的现象注定将不再出现。

  不过,“9.11事件”以后,不少人对华尔街再次振兴仍充满信心。这部分人认为,只要纽约股票交易所、纽约联邦银行、美林集团等大型金融机构还留在原地,曼哈顿下城的中心地位就不会变。不过,曼哈顿下城至少需要10年才能恢复元气。

  一部分人士认为,这是曼哈顿下城再生的一个机会,它可以改造已有上百年历史的旧基础设施,使这里变得更有吸引力。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就说,金融界人士喜欢呆在一起,便于联络,相信他们还会在这里扎堆。

  面对众多金融机构的撤退行动,纽约州市两级政府都非常着急,为此已经推出了包括减免税收在内的许多优惠政策,希望能够说服这些企业不要搬出曼哈顿。有关方面甚至提出了布鲁克林商业区以及长岛的许多地价和房租都比较便宜这样的理由来进行游说,希望企业不要搬到新泽西甚至康涅狄格州去。纽约市负责经济发展的副市长多克特罗夫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使曼哈顿下城保住金融中心的地位,当然曼哈顿下城重建不应仅仅成为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金融中心,也需要发展住宅区和文化艺术场所。

  “9.11”周年点燃永恒之火

  随着“9.11事件"一周年纪念日的来临,纽约市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纪念活动。

  从7月开始,纽约市长布隆博格就专门设立电话录音留言及电子信箱以征集民众纪念"9.11事件"的建议,迄今为止共收到2764封电子邮件、264个电话留言和5000多封信。一位公民向纽约市长提出了这样一个最为大胆的设想:在9月11日这一天将美国所有的河流染成红色,因为我们的心在滴血,我们的眼泪里有血,我们要为"9.11"事件的惨剧默哀。

  8月6日,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正式宣布了"9.11"事件一周年纪念仪式的详细计划。

  根据计划安排,9月11日早晨,纽约市5个行政区将同时开始游行活动,游行队伍在苏格兰风笛演奏的《天赐恩惠》乐曲声中,缓缓行进。大约上午8点左右,5大区的游行队伍在终点站纽约世贸中心废址汇合。上午8点46分是第一架被劫持客机撞上世贸中心北楼的时刻,纽约全城将进行第一次默哀,所有的声音,无论是风笛、车笛还是钟声,都会戛然而止。几分钟的肃穆后,纽约市前任市长朱利安尼朗读世贸中心2823名罹难者的名字,人群中也会有人跟随着朱利安尼一个接一个地念出那些受害者的名字。当时钟指向10点28分,这是第二架被劫持客机撞上世贸中心南楼的时刻,整个纽约市进行第二次默哀。人们在被称作"零地带"的世贸中心废墟地下7层,搭建起一个专门的纪念大厅。所有"9.11"受害者的家属都被邀请到这里来。他们每人手中拿着一支玫瑰花,插在事先放在那里的花瓶中。这些花、花瓶和它们的摆放位置,将永远不变地保留下来,作为纪念大厅的一部分。

  日落时分,在“零地带”数个街区之外的一处纪念台上,美国总统布什、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6位国家或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手举火炬共同点燃一个大型的"永恒之火"。市民们手持蜡烛在纽约的各个公园里为死难者守夜。

  不过,纽约著名的“不夜城”百老汇9月11日晚也许会寂静许多,数十家著名的影剧院、夜总会已经决定关门一天。由于今年9月11日是星期三,所以纽约的学校照常开课,商店会照常营业。据说,是否将9月11日定为纽约市公众假日的问题目前还在商讨之中。

  “9.11"周年纪念对美国广告业将产生重大影响。像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戴尔电脑等大型企业已明确表示,他们的广告不会出现在9月11日当天的媒体上。像好莱坞的20世纪福克斯等大型媒体也决定将9月11日定为"无广告日"。《华尔街日报》估计,9月11日这一天,美国所有媒体的广告总收入将减少2亿美元。

  华埠生意遭遇重创

  曼哈顿下城的华埠毗邻世界贸易中心。如今,漫步曼哈顿华埠街头,“9.11事件"以前那样旅游观光客如潮、购物者摩肩擦踵的繁荣景象已经消失。

  记者许多在华埠开业的华人朋友都表示“9.11事件”使他们的生意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特别是餐饮业的生意更是一落千丈。

  “9.11事件”过去近一年,尽管纽约市政府曾采取了一些措施刺激当地经济,如连续两次在下城采取免税销售、向受影响的工商企业和个人提供补助,但是华埠餐馆和零售业的生意仍难以恢复到“9.11事件”以前的水平。

  记者经常光顾的大江南北中餐馆处于原世贸中心与曼哈顿炮台公园之间,地点很好,原世贸中心大楼的工作人员无论是中午用餐还是朋友相聚都会选在该餐馆。“9.11”以前,记者到这个餐馆用餐时经常会出现排队等候的现象,因此有时与朋友相聚时不得不提前打电话预约订位。如今,世贸中心消失了,往日的客户群没有了,大江南北中餐馆生意清淡车马稀。该餐馆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的餐馆在“9.11事件”发生后曾经关闭了好长时间,在重新开业后午餐生意大大不如以前,到了晚上更是连一个人也没有,他正在考虑等到租约到期后离开这里到别处去发展。

  像陈先生这样经历的餐馆老板如今在曼哈顿华埠比比皆是。亚美商业发展中心前不久公布的最新华埠商户调查结果就证明了这一点。这项专门针对华埠商家的调查显示,“9.11事件”发生后7个月,华埠商户仍处不景气状态,商家年收入较往年减少四分之一,一半的商家生意减少一半,许多商家生意未见明显回升。

  再来看看具体数字。“9.11事件”后7个月间,每户商家平均损失5.85万美元,平均停业17天,平均裁员2人,最多的一家裁员多达25人。亚美商业发展中心总裁王章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华埠生意回升最多的是专门行业,如医生、律师和会计师等,零售业则主要是药店,但餐馆、珠宝业、礼品店等主要仰赖游客的行业则受创最深、恢复最慢。调查显示,华埠商家所获补助金平均为2225美元,中小型企业管理局赈灾贷款平均补助金额为2.2万美元,这部分补助金额远远低于损失,对许多商家来说几乎是无济于事。

  华埠商家认为,补助金和贷款仅是救急,商家最需要的还是消费者。因此这部分商家除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实质性资金补助外,更期望政府增加对华埠的宣传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华埠消费,带动买气。

  华埠的生意清淡严重影响到在这里工作的华人的生活。记者认识的王先生在去年9月初失业,工厂本来说9月底可以复工,但却发生了“9.11事件”,工厂复工无期,他一直拿失业救济。目前一家人就只靠太太一人工作,她的衣厂也没有订单,一周就只有四天工作可做,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

  一冷一热的两大行业

  “9.11"将美国一些航空巨无霸推向了破产的边缘,但与此同时,安全防卫行业却出奇的火爆,甚至改变了一代人的职业选择。

  “9.11”恐怖袭击事件重创美国航空、旅游、金融、保险等行业,其中作为美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航空行业可以说是首当其冲,受到的打击最大。

  航空公司走钢丝

  由于今年9月11日及其前后的航班预定数量大幅减少,大部分航空公司决定减少9月11日前后的航班数量。8月中旬,美国全国航空公司继斯普里特航空公司之后宣布,在9月11日,只要乘客购买单程机票,全国航空公司就提供价值仅为1美元的回程机票。记者打电话向该航空公司了解到:乘客对这种安排反应良好,公司9月11日的机票已经销售一空。

  今年8月间,美国三大航空公司相继拉响告急求援的警笛:8月11日,美国第七大航空公司——美利坚航空公司向美国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9.11事件”以来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大航空公司;8月13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美洲航空公司为避免陷入破产境地而宣布一项大规模的重组计划,包括在今年11月前将现有运能减少9%,加快9架宽体波音客机的退役工作,并在2005年中期前停飞所有74架福克100型飞机,在明年3月前裁员7000人,约占公司雇员人数的6%;8月15日,美国第二大航空公司联合航空公司表示遇到了严重的财务困难,如果不削减成本和得不到政府贷款担保,它将于今年秋季申请破产保护。

  本来,受美国经济增速减缓的影响,美国航空业的赢利去年上半年就持续下滑,亏损不断增加,整个行业疲态绽露。“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航空业可以说是屋漏偏逢连绵雨,遭受了空前沉重而直接的打击。

  美国在“9.11事件”后宣布全国停航,重新开放后又减少了航班次数,结果,使航空公司的乘坐率一下子猛降到50%以下,给美国各大航空公司带来巨额损失。全美9家最大的航空公司在去年“9.11事件”后为期两天的停飞中损失数亿美元,美国航空业当时宣布的裁员人数就多达10万人。据报道,美国航空业去年全年亏损高达7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亏损已超过40亿美元,美国大多数主要航空公司自2001年初以来已经连续6个季度亏损。

  由于对空中飞行安全的担忧和对苛刻安检的抵触,很多美国人放弃了空中旅行而选择地面交通工具,航空市场需求锐减,运输能力突然过剩。据美国联邦航空局统计,“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各大航空公司的航班总数比2000年的140万架次减少了40%。加强保安措施、增加保险费用、低价竞争加重了航空公司的财务负担。

  此外,航空公司信用等级标准下降、股价下跌也严重打击了公众对航空业的投资信心,加剧了美国航空业的危机。

  为避免航空业一蹶不振,美国政府曾一度对其紧急输血。“9.11”后,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向美国航空业提供50亿美元的拨款,以弥补其遭受的直接损失,同时决定为航空业提供100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但是,这些措施未能有效地阻挡航空业继续低迷的趋势。

  航空业危机还波及到相关行业特别是旅游、飞机制造等部门。以飞机生产商波音公司为例,航空业的颓势使其裁员达3万人,商用飞机生产计划减半。波音公司原先预期今年能售出380架客机,但实际上只有300架,而且2003年的订单也只有275架。业内人士预测称,世界航空市场仍然萎靡不振,预计最快要到2004年才会复苏。

  安全防卫行业格外火爆

  “9.11”可能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安全防卫行业,人们寻求安全的方式正从反应性和侦测性转为预防性。这为世界安全防卫行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9.11事件”发生后,在其他行业类股大跌的同时,国防工业及安全防卫产品类股价却是一枝独秀,产品需求持续上升,从聘用保安到购买生物测试的先进设备,人们对这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大增,有的甚至出现供不应求。

  记者前不久曾到佛罗里达州杰克维尔市采访了几家生产安全防卫产品的企业,发现这些企业的员工都在加班加点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需要。当地一家生产防毒面具和防弹衣的企业在“9.11事件”后一个月所接到的订单相当于以前一年所接到订单的总和。纽约一家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商店的店主最近告诉记者,他的商店仅在去年10月和11月就售出了2000个防毒面具,而2000年全年总共才售出了2个。在“9.11”后的5个月里,该店个人安全防护设备的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一倍,达到了400万美元。

  该店主还告诉记者,顾客现在关心的是如何保护自已不受生物袭击,为此他们愿意花更多的钱。“9.11事件”后,许多推着童车的妇女来到他经营的商店为婴儿寻找防危险材料制成的外套。尽管这些外套的零售价格非常昂贵,每套高达500美元,但许多母亲仍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

  有人估计,全球安全防卫行业在“9.11”之前就实现了1000亿美元的年收入,“9.11”将使这个数字再增370亿美元。

  如今,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在争相挤入这个行业,以满足对于从入侵侦测软件、炸弹探测器到防毒面具等所有产品不断上升的需求,并争夺迅速发展的家庭安全防卫产品市场。像霍尼韦尔和3M这样的大型蓝筹股公司希望能借精密的安全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而像电击棒制造商沙皇国际公司这样瞄准特定产品市场的企业业务一下子猛增一倍。

  有关部门的分析预测显示,在今后5年内,侦测设备将从目前不到5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增长至50亿美元,而监视和识别产品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150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350亿美元以上。

  “9.11事件”不仅使安全防卫产品行业一下子火爆起来,而且也在逐步改变美国大学生的择业观点。

  前不久进行的一项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美国许多大学在校生在“9.11事件”后重新考虑自己的专业选择。

  许多大学生表示,科学技术在防止将来的恐怖攻击中至关重要。他们正是由于美国遭受恐怖攻击才决定改变专业方向的。大约1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认真考虑这些新机会,并打算进入军事和情报领域工作。80%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做好进入国土安全防御高科技领域工作的准备。

  对经济的破坏有多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9.11”什么也没有改变,而安然却改变了一切。这是因为“9.11”恐怖袭击是来自外部的冲击,它没有对美国政治经济体系带来实质性的破坏。

  就在“9.11事件”发生的前一天,记者曾在世界贸易中心参加美国全国商业经济学家协会举行的年会,当时年会上争论的热点议题之一就是美国经济能否避免陷入衰退。记得当时美国著名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市场部首席经济学家米克认为,美国经济完全可以避免衰退。

  近日,记者就美国经济问题再次采访了米克先生,他仍一口认定是“9.11事件”将美国经济推向衰退。他认为,“9.11事件”不仅严重挫伤消费者信心,而且也导致国际商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航空业、保险业、旅游业固然承担了主要冲击,但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面对更高的成本。“9.11事件”对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

  的确,“9.11事件”对美国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美国著名的经济咨询机构DRI-WEFA公司发表的报告估计,纽约世贸中心遇袭事件将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减少6390亿美元,具体分为2001年第四季度408亿美元,2002年3160亿美元,2003年2800亿美元。在此期间,美国还将失去200万个就业机会。报告在分析纽约遭受的经济损失时认为,“9.11事件”将使纽约市到2003年底为止损失旅游收入超过46亿美元。“9.11”事件后迁离世贸中心的公司中约有32000份工作可能永远不会重回纽约市。

  另外,前不久发表的一项盖洛普民意调查发现,72%被调查的美国人表示,在100年后历史学家会认为,“9.11”恐怖袭击对美国造成的冲击远超过珍珠港事件。

  回首过去一年,“9.11事件”虽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影响,但其程度不像部分悲观者所预期的那样严重。白宫首席经济顾问林赛去年10月预测称,“9.11事件”将使美国经济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去年第四季度的轻微负增长后,于今年第一季度出现高达5%的快速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经济在经历“9.11事件”后陷入轻微衰退主要是得益于美国消费需求保持增长。有人甚至认为,“9.11事件”激发起美国人的爱国热情,大多数美国消费者响应政府号召自发地保持消费支出。

  同样,对华尔街股市和美元汇率的直接影响更是大大低于部分悲观者的预期。实际上,华尔街股市三大股指在去年“9.11事件”后仅下跌到三年新低,而到今年年中则下跌到四、五年的低谷;美元汇率在“9.11”后经历一个短暂的走软阶段之后很快恢复坚挺之势,只是在今年第二季度以后才开始持续走软。有人甚至据此认为,“9.11"对美国金融市场的打击不比美国公司虚报利润、企业主管违法乱纪引起的投资者信心受挫对市场的打击更大。

  美国三大股市在“9.11事件”后经历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历时最长的四天停市之后于9月17日重新恢复交易。在随后的一周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于8235.81点,一周内的跌幅为14.26%;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于1423.19点,一周内缩水16%;标准普尔500指数收于965.80点,一周内下跌11.6%。

  历史资料显示,每次大灾难发生之后的第一周,道琼斯工业指数通常会下跌20%。美国三大主要股指在“9.11事件”后开市一周中的跌幅均低于20%,比人们原先预期的要好。

  有关分析人士认为,美国股市之所以没有崩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政府、证券交易管理机构及大型金融机构所采取的一些应急措施。美联储宣布降低利率,财政部为市场注入资金,所有这些都起到托市作用。此外,美国市场当时出现的自发护盘力量也使美国股市不致崩盘。据说,部分投资者最近通过电话及电子邮件私下达成君子协议,要求同仁共同协助稳定市场,不要利用市场恐慌发财。

  “9.11事件”对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美国经济持续疲软这一颓势,美国政府虽采取了降息、减税、增加公共开支等积极措施,但是见效并不明显,特别是自去年底今年初以来频频曝光的公司作假丑闻严重挫伤了投资者的信心,使今年第一季度出现的经济复苏有可能半途夭折。为刺激美国经济保持复苏势头,美联储有可能再度降低利率,布什政府也提出要继续减税。

  据报道,布什政府目前考虑的减税措施包括提高投资者亏损可扣的税额,并且削减目前所谓的公司股息双重征税,因为目前股息作为公司利润需缴纳一次税收,作为投资者收益又需再次纳税。此外,布什政府也在考虑削减资本所得税和提高401(k)帐户等退休计划的养老金缴纳限额,以促使人们更易于向其401(k)计划投入更多资金。

  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哈伯德说,进一步减税实际上可能是刺激经济的最好方法,因为这对恢复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的信心非常重要。他认为减税在可预见的未来能使经济增长率降低大约0.2个百分点。不过,布什新提出的减税计划遭到部分民主党人士的反对。他们认为,减免资本所得税和提高401(k)计划的缴纳限额对富人有利,但对美国工薪阶层几乎没有好处。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9-11事件波及全球经济专题
 相关链接
为了忘却的纪念--“9-11”周年惊回首
经合组织报告:“9-11”事件对经济影响深远
美国提供给小企业贷款资金比例将提高到20%
数据显示吸烟每年给美国造成1574亿美元损失
专家认为美经济复苏道路有“拦路虎”
缘何逆市上扬?美西南航空的成功要诀
阿根廷危机延续 汇丰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阿根廷推行计划 向大企业征税筹措资金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发短信不仅获积分,还能拿大奖!
短信服务推荐
  20万天南海北帅哥美眉的超级社区!保密手机号码,速配帮你找到趣味相投的他/她!
手机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F4] 《星际宝贝》
[郑秀文] 终身美丽
[朴 树] 白桦林
《我的野蛮女友》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e房房地产
  • 幸福一村售尾房
  • 水云天
  •   诠释我们的性感
  • 佛裸蒙男用香水
  • 性感香水
  •   暑期电脑特卖场
  • 奔腾之心火爆到底
  • SONY纯平特丽珑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