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接近20万
19世纪中叶,伴随澳大利亚“淘金热”的掀起,很多广东、福建的华人漂洋过海来到这里,1861年来澳的中国人达3.8万,占当时澳大利亚总人口的3.3%。后因“淘金热”平息,以及殖民政府推行使有色人种移民受到限制的“白澳”政策,华人人口逐渐萎缩。到1947年,就只剩下1万人了。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调整以及多元文化机制的确立,澳大利亚和平的生存环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吸引着原本居住在东南亚地区、香港和台湾的华人来到这里,1976年澳大利亚华人恢复到3.6万多人。80年代中期,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开始增多,根据澳大利亚官方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澳大利亚华人接近20万。
生意从小做大
悉尼和墨尔本是澳洲第一和第二大城市,也是近年来华人的聚居地,来此定居较早的华人移民,大多从经营中餐馆、杂货店、肉铺等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小生意起家。他们早开门、晚关门,终日辛勤劳作,一点一滴积攒着家业。
50年代初从东北移民澳大利亚的伊萨多经多年苦心经营,这次排在了“富人榜”的第106位。而早年从上海移民澳大利亚的陈锡恩以纺织业起步,后来又投资房地产,生意越做越大,这次也登上了富人排行榜。
李先生,也是从开华人用品小杂货店起家,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他的家业已经
膨胀了数十倍,在当地有10余家连锁食品杂货店。他的10个儿女各自管理一家店面。最近,因李先生在墨尔本高级住宅区买了一座价值260万澳元的豪宅,被当地媒体炒作了一番。
当然,像李先生这样做成大生意的毕竟是少数。张先生夫妇来自马来西亚,他们两个上小学的孩子都是在澳洲出生的,张先生来后不久就开始一个人打两份工,每天从早上7点到下午3点在一家超市做售货员,下午4点到晚上11点到中餐馆做服务员,极少有休息日,他的孩子几乎见不到他。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他也在城区较好的地段买了一栋大房子,还能支付大女儿业余学习钢琴的高额开销。
经济上站稳脚跟
应该说,90年代前后移民的部分华人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的有些中青年移民与先前有所不同。其一,他们本身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其二,来澳洲后又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他们大多不再和中餐馆和肉铺打交道,而是开办独立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成为大学讲师、医生、高级技术人员……有的大陆移民背靠祖国市场的优势,开展进出口加工、融资、旅游等贸易,生意规模上了台阶。这些人已经开始向澳洲主流社会长期把持的领域进军。90年代初以经济移民身份移居澳大利亚的傅显达就是一例。已经50多岁的他,目前个人资产达到3.55亿澳元,拥有16个大购物中心,这次在澳大利亚的富人榜上排在第四十七位。
随着华人在澳大利亚逐渐站稳脚跟,经济上开始融入主流社会,在悉尼、墨尔本等一些华人聚居的城市,不少华人开始积极投身政治活动,为参加竞选,很多华人社区都召开了声势浩大的筹款宣传和助选活动,以至于澳大利亚的媒体评论说,华人参政议政的热情已经被鼓动起来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仅富人榜上有华人,澳洲政坛上也会出现更多的华人。(萧舒)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