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11日11:54 新浪财经
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莹辉 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莹辉

  新浪财经讯 6月11日消息,“2017中关村创新论坛”于6月11日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莹辉出席并演讲。他认为,信息化时代,离不开网络支撑,科技与产业中间必须有金融的支撑,所以,国家创新体系四个子体系建设+两个条件支撑,我们才能对创新体系活动构成一个闭环。

  以下为会议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在徐老师之后做演讲,应该说压力很大。我是来自于北科建集团,我也代表我们集团党政班子对今天的大会表示祝贺!

  我还是园区建造者,北科建打造了中关村软件园。今天我从北科建这几年发展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个分享,北科建如何在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模式创新和各地园区的成果作为案例,阐述一下我们的思想。

  从这几年来看,行业里对园区和产业地产在房地产和科技领域都是热度很高的词,北科建从2006年提出产城融合,提出科技地产,什么是科技地产呢?我们用最通俗简单的理解,为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提供房地产业务。在这个业务之下,我今天就想从地产角度来谈如何支撑我们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在国家创新体系里面,大家都比较熟悉,北科建作为园区建设运营商,肯定要对国家创新体系有深度的理解,才能知道我们企业的战略,指导园区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首先把我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有一个理解:四个体系、两个条件。这是指导企业从业基本的前提。

  国家创新体系首先就是技术创新,北科建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就像软件园高科技企业。二是作为研发企业为主体,他们构成了国家创新体系最重要的开端,接着就是知识创新体系,包含了各种各样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院所与机构,他们是国家最根本的研发力量。三是制度创新体系,制度创新主要来自于政府。像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代表国家在行政力量层面为我们的创新提供制度安排。四是科技服务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对于科技成果创新及转化工作,极其重要。中关村有两万多家科技企业本体,围绕他们所服务有多少家科技服务企业呢?比如中杂志就是中介服务之一,像黑马创新营、北大创新营等创新驱动服务机构,也是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两个条件:信息化时代,离不开网络支撑,科技与产业中间必须有金融的支撑,所以,国家创新体系四个子体系建设+两个条件支撑,我们才能对创新体系活动构成一个闭环。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园区企业来说,如何理解我们自己的角色呢?在这十几年的创新活动中,北科建始终认为,园区是我们国家产业孵化、科技研发,包括成果转化重要载体,而这个载体在国内体现在国家的高新区,体现在各城各样的园与区中。但是作为近几年风起云涌的产业地产和创新活动之间又又怎样的商业逻辑联系呢?

  北科建和现在很多产业地产商,换句话说有志于从事产业孵化创新房地产领域的企业们,我们活动本质是什么呢?从刚开始园区的建设是基于房地产行为支持创新,从园区开发到后期的孵化、园区的孵化器建设和运营,在这个过程当中始终以地产思维解决园区建设企业生存与发展,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我们的园区已经从简单招商、服务介入到企业创新全链条之中,谋取园区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所以,园区开发类企业已经不是简单以土地、以房屋、以经营、以销售物业和土地为盈利,而是可能伴随企业一块成长,换句话说刚才把创新服务机构作为入园企业创业导师,园区就是创业企业保姆,导师是外聘的,保姆就是我们自己。所以园区开发商就要通过房地产思维叠加互联网思维,再到投行思维,把整个园区作为创新创业大平台。

  象这样一个平台,创新的主体在过去理解中,我们把创新主体是大学、研究院、企业等等,创新的手段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包括思想层面、体制层面、机制层面、技术层面、文化层面等。内容层面包括各种各样环境建设,唯独把产学研用结合起来,把园区建设商抛在一边。我今天要替我及我的同行们呼吁一下,请大家多对园区开发商理解予支持,他们真的不是简单的开发商,他们是园区硬环境和载体建设基础设施与运营服务商,没有他们,我们的创新研发部可能在露天里进行。所以,这是我个人上述对所有创新体系建设基础依托来自于地产企业辛勤的付出。

  地产企业和创新活动之间怎么样对接呢?我从最微观到最宏观产业发展链条和地产发展手段上找出了他们之间的平衡,比如说企业在点子还没有创立公司之前,需要什么呢?你是苗圃,需要众创空间提供创业活动服务。当你从创立公司到变成中小企业的时候,就需要有孵化器给你提供服务,当你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需要找加速器,再大就要进入产业园了,科技园已经装不下你了,你可能需要更大的产业园区、生产基地,中试生产车间到生产规模产业园区,又进入到了标准产业功能区。但是,当你到了足够影响一座城市的时候,比如说像富士康和华为,这样创新能力极强,又变成全球影响力制造业领袖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产业新城VIP客户,开发商干什么呢?围绕你造产业新城,这就是产业发展每个环节,地产人始终伴随着在空间上、在服务上提供各种各样不同层级的服务,这就是产业运营商,或者说城市运营商由园到城,从园区运营商到城市运营商的升级,我们的方向始终围绕产业升级和发展来做我们的服务。

  北科建虽然是一家企业,但是我们也在动脑子学习,如何把刚才讲得物理空间与产业发展之间,产业、金融与资本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到底是什么呢?这是我自己创新的一张图表。我们发端于地产,目标指向是城市经济,主体是企业,所以,地产到城市区域发展中间若干数量的企业家们,我们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两种。一种是帮你们制造硬环境,比如说科技园区空间的建设,把它理解为你发展的载体,载体包括了城市科技园区,生活住宅,包括商业设施,包括医、教、文、体基础社会事业等,通过开发商成为城市发展商,包括政府合力为产业提供硬环境的配套。

  企业要有成长,要有要素导入,我们和当地政府共同成为你的“保姆”,通过企业发展各种要素,将要素外向性输入给园区,包括企业本身,使你们在这里面安心做创新和创业的活动。开发商和政府会为入园的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本,把地产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整合变成房屋、变成股权,变成各种政府创新奖励,以地产为依托,形成区域发展,形成硬环境、软环境同步提供服务这样一个地产科技园区发展新模式。

  从理论层面北科建阐述科技地产怎么样操作。

  从业务地产来看,硬环境是什么,软环境是什么,我们都有自身的标准的内容,其中最重要不是房屋,也不是资本,而不是非常丰富的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北科建我们从中关村到全国,我们总结了自己针对整个园区产业服务分成这么多的服务内容,大概从技术人才、紫金刀推广等,形成一个服务的体系,我用我们内部讲得三大领域,一是生活性服务,二是政务性服务,三是生活性服务,生活性服务,生产性服务就是企业自身要发展需要的服务,还有政务性服务,企业和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对接的服务,让科技地产的园区,按照指标在整个园区生命周期内一一配置到位。这是园区的模型到业务,到我们的落地的服务,这里边有最根本对科技园区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产业发展平台,放开元区和当地政府,城市管理者,政府之间实际上构建创业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包含着三者之间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把生态系统中水、土壤、空气等各种动植物构成相互赖以生存的软环境。

  一个成功的园区八个方面能够做到位,三者才能变成相互依赖的产业创新主体,比如产业对焦,在任何一个地方城市不要简单讲我希望把中关村软件园搬过去,把生物园搬过许,本地的产业,到底城市战略中需要什么样的产业,需要本地化的禀赋和政府的财力和我们的智慧决定的,这是第一步动作。由政府决定,园区企业提供智库服务。

  第二,企业聚集,瞄准和产业我们在企业中不是简单像软件园高大上国际型的企业入住,可能需要大企业、中企业、小企业,形成一个产业内部协同的效应,有些地方领导特别希望抓龙头、注册地搬过来,税收很多,你的环境适合不适合龙头企业去,在企业层面聚集也是有功能配置和组合的。

  第三,金融支持。北科建不仅仅是园区运营商,我们现在建立三类基金,其中一种类型的基金就是入园企业的VC基金,我们有母基金,也有四支专业化的园区基金,每到一级政府先和政府建立VC基金,我们既然做物业运营,我们也做股权支持和服务,我们的基金投资入园企业也获得了很好的成功,另外就是人才保障,园区企业主最怕当地招不来人,人才保障实际上是我们和当地政府共同要形成一个服务的高端业态,比如说我们在无锡做软件园,把北京软件园复制无锡,无锡是软件大市,但是在另外的城市也希望做复制软言园,软件企业北京的企业招过去,招三百个软件工程师招不来,软件企业就得走人,园区得改成别的产业,所以人才保障极其重要。

  另外创新策源,在过去政府招商中先招北科建,我们再招客户,这套逻辑就是把北京、上海一线城市高科技人才,让他离开创新土壤,迁徙到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也就是说产业搬家,过去有过成功的案例,现在越来越不行了,我们提倡本地策源,我们在二线省会和其他城市中,把本地的创新企业聚合起来,集中到园区,这个成功率比从一线城市生拉硬拽企业成功概率高得多。

  第六,创新创业驱动,北科园园区运营商政府的关键,中间需要像李开复创新工场、牛文文黑马创业集团这样的专门从事于创业辅导的机构和我们园区运营商平台间合作,我们已经尝试过巨大的合作,而且起到很好的效应。

  第七,技术平台。青岛高新区管委会共同成立1亿的生物医药孵化仪器设备,让中小企业拎包入住,实现租赁或者免费使用提供的技术平台,创业的速度和成活率加快或者提升。

  第八,市场扶持。这是运营商向政府官员们呼吁的,招商不扶商,商人最重要离开。就是在本地化市政项目中,或者政府采购项目中,应该积极采购来自于园区企业的服务或者是产品,或者是技术,使我们异地搬迁到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有基础业务量保障,这样客户才会更加喜欢或者更加依赖园区,或者更加信任我们的政府。

  以上是我们从理论层面,我们实践层面把成功科技园区运营新的理念和八个方面的思考作为园区运营方法论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这是我们在无锡园区所做的实践,这是出北京第一个园区,产城融合,科技新城模式打造的,并且按照八个方面和当地的政府和各种服务机构形成了创业工程区和运营体系,后面依托乌镇互联网大会,北科建作为乌镇16个子论坛之一,我们把创新创业更加强化导入嘉兴创业园区之中。

  另外一个案例就是在无锡,我们和我们现在生命园同时投资无锡软件园,当时结合无锡软件园、互联网或者做了一些尝试,根据本市发展需要,在这里面植入了居民融合园区,已经成为军方在无锡市甚至是江苏省重要的军民融合实施单位。前几天无锡军分区司令进入园区现场视察,给予高度的评价。这是我们所做的内容,使我们更加链接到社会资源,更加服务到军民双方的互动。

  北科建作为园区发展商自身对创新的理解,对模式的进化,包括在园区运营商方法论的思考,乃至以及园区运营实践的案例。

  不对之处请各位专家、同行、领导们进行指正,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高艳云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APP专享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