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9月24日消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华通讯社指导,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工信部国际技术合作中心、华制智能主办,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2016第二届“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全球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年会以“智能制造体系构建和实施路径”为主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表示,中国制造2025要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推进实现智能制造。有效投资能拉动内需,提升供给,为智能制造提供投资保障。
以下为实录:
李毅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各位德国朋友。新华社举办这次论坛主题选的非常务实,智能制造体系构建和实施的路径。习总书记在4月份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有这么一段话。要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入融合这篇大文章,发展智能制造,加快从工业大国向强国的迈进。我学习领会总书记的指示,结合近年来的实践,我就探索智能制造实施路径谈几点体会,准备了三个问题。一个问题说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第二个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智能制造的关系。最后是投入实现制造的有效路径。先说第一个问题。
中国制造2025要与互联网+紧密结合,推进实现智能制造。大家知道德国和美国在金融危机以后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各具特色,结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我们要并蓄兼收,实现中国制造2025。大多数发达国家在上世纪的中叶实现了工业化。要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分析研究我们和德国、美国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什么不同。首先德国工业4.0首先提出了工业智能化的概念。我理解德国的朋友们,他们更重视实体经济的提升,更加重视生产智能化。从前面讲不仅通过互联网把制造业的物理单元联系在一起。进一步组合起来。使物理单元聚合了智能。从而在企业内部把人和机器和物料,和法规以及生产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了智能工厂。从企业外部看,互联网把上下游的行业以及用户互联互通,形成了众包研发设计,协同网络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所以,我理解德国工业4.0特点更重视实体经济,更重视生产智能化。
从美国来说,它有技术资源网络,更重视发展工业互联网。在国内可以充分发挥各类社会资源潜能,实现共产经济。在国际上美国发挥它的科技和网络的优势。进而控制国际制造业的制高点。所以我们学习德国、美国,要看到他们的长处。
我们国家是发展中的大国,我们的工业2.0、3.0、4.0并存,这和德国美国不同。他们比较齐整,向4.0迈进。我们是并存。不客气地讲,中国有全世界最先进的行业,但是也有最落后的行业。我们在精心谋划4.0的同时,也要补短板。
中国制造2025家喻户晓。概括起来讲,主线是什么呢?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而互联网+是一个重要的行动路径。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互联网+这个行动的内涵是什么?
“中国制造+互联网”在当今有什么重要的战略意义?一般地讲,互联网+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去改造提升优化被+的产业。第二个任务就是用互联网的理念思维创造新模式和形态。整合社会资源,策划行业发展的未来。需要注意的是完成这两个任务,显然用了两个手段。一个手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一个手段是互联网平台。这两者不完全等同,不完全是一回事。新一代信息技术除了互联网技术以外,更多是新一代无线工具,3G、4G、5G,高端电影制造,数字化制造控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不断创新。比如说量子通讯等等。这是新技术把它切入到应用到相关的行业的的各个环节。就会显著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业的效率。当今互联网已经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在实现工业化的历史阶段,互联网+制造业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今年政府的报告和十三五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中国制造加互联网。多年以来工业行业企业推进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两个IT的融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座的企业家都有深刻的体会。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怎么推进?一是进一步推进这两个IT技术深度融合。第二个要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工业的跨接融合。从某种程度上讲,互联网+制造业我认为难度更大,任务更重。比如说对其他行业有什么偏见,工业制造业它门类更多,技术更复杂一些。具体包含几个实际的内容。比如协同创新研发设计、数字化智能化的水平、开展网络社会协同制造,推行个性化规模定植,以及实现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等等。
那么下面我们就说一说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要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和服务化。这个智能化是很广泛的概念。具体到智能制造有哪些切入点。我体会有五个切入点。
第一是数字化研发设计,进一步推进仿真模拟、三维描述、高速运算、大数据信息工具,数字化使用率目前推进,我国在研发设计行业,大概是52%。到2025年要提高到84%。
第二个切入点,把电子信息技术嵌入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功能和附加值,创新特别是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自给率由20%提高到70%。
第三个切入点是制造设备数控化,数控机床、机器人、3D打印等。目前关键工序数控率只有27%,而且到企业看,大部分设备还是德国的、意大利的等等。那么到2025年我们提高到64%,不仅是软件,更多是数控机床、机器人要普及。
第四个切入点是制造过程智能控制。制造业生产线我们现在在自动化3.0的水平。统计一下平均54%的生产线实现了智能控制。
第五个切入点企业内部建造新的流程。
推荐制造业服务化,支撑智能制造,带动生产性服务业。
第一、用户至上,实现个性化订制,众包众创众投。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第二、用工业互联网发展监测维护、售后服务,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服务。
第三、发展现代物流、智能仓储、电子商务、降低成本、扩展市场。
第四、提供科技咨询、工业设计、信息软件、节能环保等社会服务,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下面讲一讲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的大局中推进智能制造。推进智能制造融合在供给侧改革攻坚任务之中。首先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修复增添功能,迈向先进制造。我们国家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总资产已经超过100万亿人民币。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长期存在结构性矛盾,特别在压力下,传统产业更加困难。怎么办?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技术改造是内涵发展方式,还有技术新、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我介绍一下工信部统计的2009年到2015年的一个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的规矩。大体上中央财政提供1个亿技术改造资金,能拉动社会投资20亿。这20亿投产以后,可以新增产值30亿,新增利润3.1个亿,这是一组非常宝贵的大数据。根据这个数据测算一个概念,叫增量资本产出率,增加单位GDP,需要多少增量资本?我们算一下技术改造是2.4倍。但是近几年全国全部固定资产增量资本产出倍数是多少呢?要6.5倍。所以技术改造的效益是非常高的。
再比如销售利润刚才的数据说明,技术改造的销售利润率10%,而全国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去年是5.57%,今年上半年是5.6%。那么加快技术改造需要企业政府共同努力。我们企业这方面有经验,但是有新的技术来提升技术改造的新水准,打造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用信息化重塑业务流程和组织构架、创新营销新机制。
发达国家上世纪中期工业化前后,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例50%到69%,美国最高是69%,我们现在在工业化前后,大概只有41%。
各地普遍重视技术改造,但是不同地区差别很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我统计了31个省区市,最少是13%。多的60%以上。一般讲沿海发达省份投资比例比较高,中西部也有好的,比如四川是65%。上海市不仅过去重视技术改造,在十三五规划中安排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65%。
到2020年,改造以后上海市的传统产业的增加值占上海全部工业增加值的45%。非常值得称赞。
说一说发展技术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促进新旧功能加快接续转换。这几年高技术产业增幅快5个百分点。投资增幅比工业投资增幅8到10个百分点。所以高技术产业发展很快。问题是高技术产业目前在整个工业增加值比例很低,只有12.1%。这就是说新动能的增长不足以弥补旧动能的衰减。所以要更加积极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产业的基点应该是智能制造。首先必须着重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协同攻关。我们现在发展战略产业,我们掌握的核心不客气讲,只有掌握了一半,另外一半花钱买不来。只能是自主创新。我们国家十七项重大科技专项十三五都取得了突破。第二要合理规划。不要什么都搞,要从环境、市场出发,尤其要差别化发展。第三要依托现有的工业企业,我们现在的工业体系,可以为新兴产业提供技术装备和人才市场。比如搞无人驾驶汽车,我很赞赏阿里巴巴和上汽的合作。第四要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服务的支撑,构建完善的供应链和销售网。各地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性很高,但是差异很大。目前高技术产业占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31个省市,最少是5%。我也不知道哪个省。多的到65%。总的看沿海发达地区比重比较高,上海是高技术产业占工业45%,江苏40.1%,山东37%,广东27.2%。单个的城市深圳市最高65%。
我研究了各个省的十三五的规划,都从本地事情出发,把推进智能制造作为重点。以新兴产业的先导,形成产业的新体系,河北省也不是一个发达的省份,但是他抓住了京津冀发达的契机。在十三五要布局一大批工程项目,到2020年河北省的高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翻一倍,达到25%以上。
落实供给侧改革攻坚五大任务,要注重做好补短板这个加法。三去一降一补,其中补短版主要是做加法,作为特殊。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突出。找准平均的短板,通过技术创新,补齐短板,提升企业行业的经济技术指标。这里美国、德国、日本实施质量兴国,在工业2.0到3.0的阶段解决了。韩国上个世纪末也渡过了这一关。
而我们面对着问题产品、假冒伪劣,山寨版差距更大,更要补课补短。福布斯近期公布了2016年全球价值品牌百强企业中美国占了52家,遗憾我国没有一家。我们很惭愧。怎么样提高质量?要有新理念、新标准、新材料、新设备,智能制造是质量升级的物质技术基础。
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
有效投资能拉动内需,提升供给,为智能制造提供投资保障。
我们不要误解,认为投资是需求,供给侧不需要投资,不是这个概念。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创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机、绿色制造、技术改造工程,完成这四项任务,都要有有效投资。我们总结是经验,在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多年以来,投资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各种原因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产能过剩,投资效率低下,产业失衡,债务过重等等。近几年中央深度重视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投资的增幅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候25%到30%回落到9%。投资增幅8%、9%不算低,投资结构日趋合理。上半年全部投资理念二产占39.4%,其中工业是38.6%,三产占57.7%,投资占比与二产、三产相当。在细分一下,在工业投资中,双高行业投资不但不上升,还下降了,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是迅速增长。
所以继续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调整结构、化解固疾。
投资总量过大,投资率居高不下,去年全国投资是55.19万亿,GDP是67.8万元,占81.5%。投资率是投资形成的资本总额,与当年GDP的比值是全世界通用。我们在1981年33%,去年上升到45%以上。这么高的投资率,我和发改委的同志讨论,中国的国情可以支撑。无论发达国家看看工业化前后,当今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45%以上甚至更高的投资率太高了。第二个由此造成了财务风险加大,各种版本有不同的解释。高速建设,潜伏着财务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投资效率越来越低。增量资产产出率由1979年到1996年的2.6倍猛升2015年的7.5倍,固定资产交付率由十五、十一五74%—79%降为55%。
所以投资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
近年来投资在调整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工业投资降幅过快,出现新的不平衡。今年上半年全国投资增长9%,到八月份低了一点,8.1%。我认为不低,这么一比投资增幅是GDP增幅的3.4倍。这样再过几年,我们的总投资高于GDP。但是工业投资增长少了一点,只有4.2,制造也只有3.3%。最新数据工业只有2.9%,制造业只有2.8%。分别远低于同期的工业增加值。
我国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撑。工业稳则经济稳,尤其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国由大变强,克服经济的压力,实现稳增长,都需要稳定强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应该到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幅是21%。但是基础设施回收期长,现金流产生的弱,所以也不能过分超前。第二是民营资本投资意愿不强。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只增长2.8%,1到8月份只增长2.1%。民间投资占比由65.1%降为61.5%。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工业、制造业更为典型,民间投资只增长2.9%、2.5%,工业总投资占比是79%和制造业占86%。这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要解决不想投、不能投、不敢投、不知道往哪里投的问题,最根本要打破垄断,进一步向民营资本开放,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接触民营企业家的担忧。
各地情况分化,差异中存在一些问题。31个省市投资和GDP的比全国是81.5%,低于略高于70%的有上海、北京、广东、辽宁、浙江、黑龙江、江苏、天津、山东。他们的投资和他们的GDP的比从25.4%到75.2%,最少是上海25.4%。其中北京、辽宁、黑龙江经济陷入困境,这三个省市另当别论,其他省都是发达地区,这些发达地区是全国制造业中心,他们的十三五规划都写到成为全国区域的智能制造中心,要起到带动支撑辐射示范的作用。
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我建议有一定的投资率,在总投资中,工业投资不能过低。
另外一种情况是青海、甘肃、西藏、宁夏、新疆、安徽、山西、贵州、江西、陕西十个省他们的投资与GDP的比超过100%,最高130%。这些地区大多数属于欠发达地区,加大强度是可以理解,是顺理成章的。但投资超过GDP总要有极限。更何况这样会使地方财政雪上加霜。建议各地要深入调研分析投资现状,从实际出发,因地施策,投向传统产业改造,投向生产服务业。我们要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借鉴国际先进国家的经验,他们走过的历史。从我国工业化实现看,在2020年实现工业化前后,各地投资率可以有较大的差异。但工业投资占比应该和工业在当地的GDP五中的占比相当,不能太低。工业投资中,技术改造的投资不应低于50%。要注重实现智能制造必须得投资保障。要控制总量、合理增长、规避风险。真正发挥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陈楚潺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