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银行业发展论坛之金融大变革时代的财富管理

2014年07月08日 18:34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新浪财经讯 7月8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年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二届银行业评选颁奖”盛典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举办。本届论坛以“未来银行之路•变革与回归”为主题,并围绕金融业相关热点话题展开议题讨论。下午第三分论坛进行了“金融大变革时代的财富管理”的相关讨论。

  以下是会议实录:

  主题:金融大变革时代的财富管理变革

  时间:2014年7月8日(下午)

  主持人: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炎炎夏日跟我们聊银行业的这些事。不管是高富帅还是屌丝,财富管理正在逐渐演变成一场全民讨论,如果说去年最热的话题是“时间去哪儿了”,“把钱放在哪儿”绝对是今天我们关注的焦点,今天我们新浪财经银行业发展论坛,就为大家特别准备了两场主题演讲和两场主要讨论,接下来请允许我请出我们第一场主旨演讲的发言人,平安银行副行长蔡丽凤女士。

  蔡丽凤:大家下午好!在这里非常高兴看到我们很多同业跟媒体们,我今天跟大家讨论一下刚才主持人说的钱的问题。这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这几年随着我们国家改革步伐加快,尤其是最近这一年市场化加快,我们老百姓对理财的概念有了新看法,所以我们的客户都有很多不同的渠道可以做理财,也把我们的资产分散来投资,反映我们的现金和储蓄,在我们整个银行,除了我们的活期被拿走之外,大家都觉得拥有财富管理更多的选择,大家都会看一看,作为一个顾客我有什么选择,因为我自己是在香港零售金融业已经工作几十年了,这个利率市场化在美国、英国这些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在这些国家已经超过40年,所以这些国家他们经过什么我们也可以参考一下。

  他们已经对整个改革的周期,当然我们中国也有中国的一些特色,不过有一点,无论是什么时候,历史还是可以让我们学到一些东西的,如果作为一个银行,我们可以抓紧时间重新调整,哪一家银行可以跨一步的,这家银行就可以成为业内领军的企业。

  举个例子,花旗银行应该是作为一个零售转型的,在全球是第一家这样的银行,花旗也是200多年历史的一家银行,所以也大力发展。富国银行,也通过大力发展社区银行获取大量的这些居民和小微企业的存贷款业务,在降低他们基金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他们利税的收入达幅度增长。

  近一点回到我们亚洲看看,因为我自己是来自香港的,所以可以跟大家分享,比如说在香港2000年的时候,我们存款没有这样的考核,但是作为一个银行存款还是很重要的,所以2000年的时候香港的一些国际银行,比如花旗、渣打、汇丰,我们也通过一些所谓的活动把我们的客户吸引过来,因为你做银行其实三步走的,现有客户,再有资金,再有存款,各位都是我们零售的客户,你不会找一家银行你的存款有多少利润,大家反映就会看看,你们有什么结算的东西,比如说炒股票,很多亚洲人都炒股票。我想说的,在香港有一个时间,我们这几家大的国际银行都是,因为香港的银行都有牌照可以做股票买卖的,本来我们可以收取0.25的手续费,后来觉得因为炒股票的时候都承担了,如果你达到我们的比如说VIP客户、财富客户就不用了,所以大家利率市场化,都想把我们当成他们的主办银行,所以进行了不同的改革。

  在国内,我们银行的利率市场化也不断的加快,因为我也做财富管理做了差不多20年了,我也说说四点做法,我觉得把这点做好了,对银行本身也是可以拓展他们的财富管理,更重要的,对整个市场的财富管理比较规范、比较专业、也比较保障我们老百姓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

  第一点,客户分成。因为我们零售要服务上前上万的客户,我们的产品也很多,所以我们要更细致的把我们的客户分成,比如说宝宝类是什么产品,其实他们就抓住了目标客户群,这些客户群可能他们的钱不是很多,比较年轻的,刚毕业的,他们需要的非常灵活、非常简单、门槛很低的,中国市场这么大,其实每个客户分成只要找准他们的客户需求,特别加上互联网,现在大家有互联网的技术就很方便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很短时间就可以把很多亿的客户活期就变成了宝宝类的产品。

  平安银行,因为我们不同的客户也提供不同的,比如说比较年轻的,主营很简单,门槛很低,因为一般理财我们都要5万,针对5万以上的客户去和这些宝宝的爱好者,平安我们也推出一个平安赢和一些养老保障系列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特点就是门槛很低,收益也比较高,流动性又强,可以大量满足一些年轻的但是钱不是很多的入门的客户。自从2013年开始,平安银行由于工作太忙,一些所谓我们的白领或者是金领,他们自己的工作非常忙,钱多了点点,我们就有产品策略,就是不用你自己挑选了,要不然基金有几百只、股票有这么多,我们做投资的有一个就是,你不用把你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我是来自香港,我自己感受很深的,我在香港银行的时候,因为有一段时间看人买房子,一直都是升升升,升了几十年,直到1997年,那个时候大家很怕,是不是因为回归,反而不是,回归反而对香港是好的,因为亚太区金融海啸,加上那个时候我们刚刚回归,有一个新的政策,就是说要提供多一些,所以我们有所谓百万户,就是香港这么一个小的地方,每一年要确保有百万户套房供应给我们的居民,供应多就会跌了嘛,所以我从小就一直看、听每一个人买房子都赚的,1998年香港的房子就跌,最高峰的是1997年差不多12月,到最低的2009年,我们这两个差距多了一半。大家知道我们做房贷是按揭的,所以那时候有所谓负资产,就是你跟银行也的钱,你把房子卖掉,你房子跌到只有一半,你卖掉都还不了贷款,所以很多人都要因为这样宣布破产了,因为破产就不需要还了,其实宣布破产是没有代价的,有一些香港如果你宣布破产,在香港的法律,比如你不能再做金融行业、你不能再做律师。

  所以我们一般做投资,无论股票多么好赚,在房价在大陆还是一直往上走的,不过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了,所以我们2013年因为太多选择了,所以我们有所谓天天有亮点,把我们的一些产品符合这些白领做出一个选择给我们的客户。

  平安银行,为了再高一端的,就是我们的财富客户,我们的财富客户定义跟国内很多银行差不多,我们是定在50万,我知道有一些银行定在30万,我们的50万以上的客户定义为财富客户的系列,也是非常不同的,期限很多、很灵活,收益水平也有高中低的风险,因为大家都知道高风险高回报,可能国内不管你是高中低,你都要诚信兑付。

  在这里我觉得整个财富管理不但只是我们业内的从业人员,或者是客户也要经过一段的培训期,我们也实现风险从高到低的产品,用来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一定要分成管理,把对的产品推给对的客户。

  第二点,因为我们的客户,特别在这些财富以上的,比较有钱的人,他们自己都非常非常忙的,所以对于高增值客户的财富管理,因为他们自己很忙,所以作为我们金融的,无论我们是信托、保险、银行、基金公司,大家都瞄准这个,大家都想提供最好的服务给客户。所以不过我在这里我自己的感觉,现在无论是业内的同事或者客户,第一句话就是,回报多少,其实问是没问题的,好像我们买东西,零售金融就等于一般的金融行业买衣服也好、去一个餐厅也好,第一句话我们多少钱,无论你多么喜欢这个产品,第二句话一定是,这么贵可不可以便宜一点。

  不过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做零售的财富管理这么多年,我们每年都做不同的研究,就问这些中高端的客户你怎么决定挑选买一家银行做你的财富客户,有五大点,这五大点排第一的就是品该,这个银行安全不安全,因为可能在大陆还没有银行倒闭,在海外我们就看到利率市场化了,其实利率市场化有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我们的息差不见的2/3,我刚来大陆工作的时候是4年前,我2010年刚来的时候我们的利差还有3%,现在只剩下0.1%、0.2%了,所以在这些外部市场他们的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4年了他们的利差就不见了2/3,我们银行赚的钱就不见了2/3,这其实又是另外一个原因,我们为什么要做财富管理。

  不更过恐怖的就是,如果利率市场化之后,有1/3的银行,要不然就被收购,要不然就被倒闭,因为利率市场化了嘛,大家贷款很低,存款利率很高,品牌是很重要的,我刚刚说有五个原因客户为什么挑选我。第一个,这个银行是不是安全,这个品牌。第二,他的团队够不够专业,因为我把钱交给你这家银行,如果你的团队不是很专业,把不赚钱的产品推荐给我,长期以来是不行的。第三,就是服务,我们常常说做零售银行,一定是用产品来获客,为服务来留客的。所以这么多的财富管理者,怎么可以让客户把对的产品推荐给对的客户呢,所以我们传统管理品牌就是第二点非常关键的。

  在美国成熟的管理机构,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客户的资产有多少放在理财、有多少放才存款,这里分享不同地区的,在美国成熟的财富管理机构,如果他们典型的一个高增值的客户,他的钱一定是放在不同的,现金也有,存款也有,债券也有,或者是理财产品也有。比如说在美国,最顶尖的1%的有钱人,其实越有钱的人他放在现金的比例就越低,因为他们可以选择的投资工具比较多,然后很多私人银行,很多财富银行,都会去找他们提供给他们。所以这一批在美国前1%高增值的人士,他们现金放在储蓄的就只有11%,其他的就放在房地产、放在理财。

  回来看看在亚太区,亚太区这个数现在差不多是八二,二成会放在我们的储蓄,八成还是会放在股票、房地产我们的理财。回来看中国是怎么样,有一个研究说,在中国因为现在还比较缺乏完整的财富管理的提供跟渠道,所以在中国的高层级的人士,他们三三三开,有1/3是放在理财的,理财包括炒股票、银行的理财产品,有1/3是放在房地产的,也有30%是放在存款的,这个是在中国最有钱的那一批。一半我们做财富的,财富是什么定义呢?比如说在我们平安就是,资产达到50万以上的,这一批人他们的储蓄相比就多了,57%,有多过一半。比如说在平安我们占比也跟市场差不多,也是2%,所以这个就是另外一个说明,在现在一半的财富客户,还有一半是放在存款的,等将来整个财富管理的平台好之后,我们很多客户就会慢慢把他们现在一半放在储蓄的慢慢做理财,这也是提供一个挑战给我们的银行业内一个机会。

  在社会保障水平增加,中国投资者不断增长,所以他们对很多不同投资的需求也多,平安银行最近推出一个JWS,就是全球投资管理平台,专门为我们高层级和超高层级的客户建立股票基金、海外海内的固定收入、海外的一些房地产的投资,比如说最近我们会安排一些活动,带我们银行的客户跑到美国的房地产项目来参观,我们按照不同的提供解决方案,针对5千万以上的,因为你钱多了可以帮你们做一些私人定制的组合就会比较多,按照不同客户的需求给一个量身定做的产品。

  第三就是渠道,今天早上说,互联网会不会覆盖银行,我自己借的这个是个结合,因为我前一半的经验是在IT的,第一台ATM出生的时候那时候有一个说法,有ATM了我们柜员就没有工作了,大家可以看看,今天的柜员还是我们网点非常关键的,一个客户进来了,碰到柜员还是我很熟悉的柜员,然后有一些比较复杂的,不能用机器来替代。第三关于渠道优势,我觉得互联网给我们客户更方便、更快捷、成本也很低,不过他也是有一些事情不能做的,比如说有一些监管合规要求的面签业务,如果你钱多了,如果你1千、2千用平安赢、余额宝[微博]可以满足了,当你有1千万的时候我相信各位你也想找一个专家,人就是这样的,跟你谈谈,因为可能你的行业,你在做你本身的行业,比如说你是做服装,你是做一些其他的行业,不过对金融你还是想找一些专家,所以互联网就没办法满足面对面的面签,没办法与销售人员面对面的交流。

  银行就有这个优势,因为每一家银行都想做百年老店,所以就像现在在国内的银行差不多也只有20几年,因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也有20几年,我们累积了一定的团队,累积了一定的网点,也累积了一定的服务员,所以这些都是对不同客户分成提供更好的,平安银行就会打造这样的优势,就算有网点也可以有其他的方式,就可以缩短客户排队开通账户。我们也会用很多不同的理财产品,也通过网银来帮助客户更快的,所以变成的网上和网下两个都是非常重要的结合。

  比如说今年银监会也批了很多社区银行,给平安就给了280,这个我觉得对银行是好的,因为开一家智能化网点是开一家综合性网点的成本只有1/7,等于开一家综合化的网点可以7家智能化,因为社区没有柜员,我们大部分可以通过机器来做,不过地柜还是需要的。如果银行成本低了,我们也会把低的成本用来回归给我们的客户,所以对客户还是有好处,用更便宜的方法可以享受银行的服务。又可以为了我们的客户,因为开的多了,就可以开到客户的家门口,对客户也是方便。另外很多银行现在也做直通银行,平安的直通银行也会在7月份推出,给大家提供更好的,所以我觉得互联网跟线下的其实不同的功能,线上就是要非常安全,可以帮客户赚钱,好用,线下的,就强调非常专业、全面和贴心。

  最后一点我想谈谈队伍,其实做财富管理除了有产品很重要就是理财规划师,这里报告一个数,我们在国内,到2013年底持有理财规划师认证资格的有30几万人次,分开二三级的就有30几万人次,其中高级的只有3千多个人,3243人。另外一个数字,到2020年底,其实不是很长,6年之后,我们这些超高级的客户就会达到600万,我们在海外的经验有一个比例的,这么高层级的客户,他的理财规划师每一个只可以照顾300个客户,因为300个家庭的钱交给你来管理,太多你管不好。所以按这个比例,如果600万,我们需要的高级理财规划师要2万多,严重不够。其实我们做财富管理,不是说你考一个试就可以了,考试很容易,国内的人考试很厉害的,我相信很容易考的。

  就好像我们看医生,一个医生如果考一个医生的试,只要你勤奋,你把你的技术练好你就可以考,不过更重要的,我们希望这个医生的临床经验够,才知道怎么管理好。其实我们做财富管理的就是客户财富健康的管理者,做医生就是客户身体健康的管理者,我们看医生,如果一个医生好想一直找他,你不想今天找这个医生、明天找那个医生。所以我在香港的经验,如果我们把客户服务好,慢慢大家都会变成朋友,就是财富管理的朋友。因为人生有四个阶段,你刚刚出来,首先累积你的第一的统金,先累计,第二阶段然后增值,第三阶段就是保值了,最后阶段,快退休的人就变成我怎么把财富通过什么方法传给我的下一代。如果一个好的理财规划师,客户把你变成,每个阶段第一个想起不是自己的老婆、老公,第一个想起就是他在一个银行比较好的理财规划师。所以我们常常一个说法,我们一个客户的资料可能比他的老婆知道的更全面。第四点就是人才培养,这个是很关键,很关键的。

  因为人生有四个阶段,你刚刚出来,首先累积你的第一的统金,先累计,第二阶段然后增值,第三阶段就是保值了,最后阶段,快退休的人就变成我怎么把财富通过什么方法传给我的下一代。如果一个好的理财规划师,客户把你变成,每个阶段第一个想起不是自己的老婆、老公,第一个想起就是他在一个银行比较好的理财规划师。所以我们常常一个说法,我们一个客户的资料可能比他的老婆知道的更全面。第四点就是人才培养,这个是很关键,很关键的。

  各位,现在我们国内我也听过一些讲解说,未来十年是很关键的十年,特别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很多银行都做零售的转型,我觉得利率市场化脱媒和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担心,对我们整个财富管理是一个新的机会,不过财富管理我自己有一个感觉,因为我自己是跑马拉松的,我觉得做财富管理,无论是我们业内的从业人员,作为一个老百姓自己投资也好,财富管理是一个马拉松,马拉松是什么?是长跑,不是一个短跑,跑的时候,短跑很有爆发力,今天赚很多钱,明天就没了,我们希望银行是百年老店,我们自己的财富可以一直陪着我们,根据我刚才说的四个阶段,累计、增值、保值、传给我们的下一代。所以整个财富管理,希望我们业内的同事,媒体也好、监管也好,我们变成很平稳,又可以依托我们专业业内的人士分解到刚才我说财富管理这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一步一步把我们财富管理四个阶段做好。

  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蔡行长刚才非常精彩的演讲,尤其是珍贵利率市场化这个前提下中国银行业如何抓住零售业改革的机会。刚才蔡行长也提到,这场变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财富规划师,这里我提醒各位,关注我们新浪财经最近推出的理财师的平台。

  接下来请允许我请出第二维主旨演讲的发言人,兴业银行的副行长蒋云明行长。

  蒋云明: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新浪财经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互相交流的机会,同时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特别感谢一下新浪财经,因为我每天的财经资讯主要来源于新浪财经。同时在这里也受我们李行长的委托,向各位同仁,包括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们兴业事业的关心、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介绍这个主题之前我也简要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兴业,可能我们是一个小银行、小机构。1988年设立的,到今年26年了,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今年5月末,我们大概总资产3800亿,总负债3600亿,员工大概有48000人,我们有香港地区800多个网点。这几年来我们主要推行专业化改革,我们按专业分工,一前台我们设了三个条线,叫企业金融条线、零售条线、统一经营思想条线,我们细分中台、后台,这几年我们进行了专业化经营的设点,目前为止我们有各类下属的子公司12家,包括我们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租赁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以及相关的公司,包括我们2家在无公司,还有1家商业银行,所以整个我们综合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

  接下来讲主题,就是“金融大变革时代的财富管理”。首先谈一下,实际上午谈了很多了,首先是金融大变革时代。所谓金融大变革时代大家都感觉,商业银行这几年大家讨论了很多,议论的也很多,普遍大家感觉什么?怎么做银行越做越难呢,过去不是这么做的,怎么越做越复杂、越做越辛苦、越做越难呢,我想这就是变革,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大变革。我想这个变革不是因为某个人、某个组织需要这么改变,我想更多的是这个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我们必须要这么改,这是一个社会进步、社会发展必然的结果。

  变革主要是由于什么呢?我想这里面有几个关键词,一个就是利率的市场化,我们过去为什么好做呢?简单买卖,反正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国家都给你定好了,大家想想如果一个买卖,买什么价、卖什么价都给你定好了,这个买卖多好做啊,但是未来买是什么价钱、卖是什么价钱没人给你定好,我们就傻眼了,所以我们就必须学会怎么按照市场化定价、怎么去管理、怎么控制好我们的成本,所以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要解决的困难。

  再一个,信息化,包括互联网。过去我们工作节奏很慢的,发一个文件,像我们总行在福建,发一个文件三四天才到,我们四天以后才执行,现在不行,下午3点制定、3点半就来了,明天早上就要执行,现在节奏加快。

  再一个就是,过去企业能拿到钱的就两个渠道,一个银行贷款,还有国外有一个财政周转金,可能你们年轻人都不知道,财政还有一些周转的钱可以主要借给一些国有企业,现在渠道多了,很多机构在信托、证券、基金、PE,甚至我们的马云[微博]先生也可以给企业放款。这个社会变化了,融资多元化了,所以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变革。

  再一个专业化、专业细分了,各种资金、各类资金,从各个机构、各个产品来提供,过去我们只知道周转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基建贷款、技改贷款,统称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现在各种杠杆的融资、结构化融资,还有优先级、略后级的,各种资金来源筹资渠道,促进了我们整个的金融生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叫大变革,就是各个因子加在一起促进了整个的金融生态发生了变化。

  大变革时代我们现在探讨了一个问题,当然大变革时代有很多问题发生变化了,但是我想今天围绕我们这个主办方提交的一个主题,大变革时代我们微观的一个在财富管理方面又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又做了什么事。我想首先从银行角度来讲,过去银行固有的模式,所有的钱,老百姓的钱都存在银行,银行也对这个钱负责,钱没有银行肯定负责任,唯一的一个渠道,多余的钱就存银行,银行也把这个钱自己去经营,所以银行只干一件事自己经营,拿你们的钱就当我自己本钱了,你们没有了我要赔你,我自己发放贷款,利差我就挣了,坏账损失了我自己瞧瞧去核销,也不会找客户的,这是过去一个模式。

  我想未来已经不一样了,不可能把这么多资金只集中在银行存款一个科目项下,应该分散了,而且我想国家随着经济总量大,国家也承载不了这么多的存款,这多大的风险啊,我想以后银行更多提供中间商、服务商的概念,所以过去那种模式下,银行实际也很辛苦,过去我们银行的行长主要做什么呢?拿存款,董事长干什么呢?增资扩容拿资本金,为什么?因为有存款才有贷款,有存贷比,所以没有存款就放不了贷款。董事长为什么拿资本金呢,因为这样银行的表内资产没完没了资金,资本充足率4.5,资本金一年、两年用完了,董事长又得找资本金,所以大家总看到银行没完没了的增值扩股,市场上我们银行的客户经理和各级行长到处拉存款。

  未来我们可能如果转型转的好,可能我们的董事长也不要每两年就募一次资本金,我们行长也不见得要拉存款了,我们更多的可能做产品,也就是做我们财富管理,我们把好的资产、好的贷款做产品卖给你们,卖给老百姓,老百姓也不仅仅享受存款利率了,就可以享受贷款利率,银行在这个贷款收益里面又收一点管理费,大头是给投资者的、是给客户的,当然客户也要承担这个风险。这样银行以后不见得靠有多少存款才能发放贷款,也就是说我能卖多少产品就能发放多少的贷款,这样加速了资金的周转,增加了企业能够筹资、融资的渠道,加快了资金的融通,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也就是所谓市场化推进所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

  再一个,从客户角度来说,客户也不能拥有多余的钱就存在银行,当然过去开可以买房,买房增值,现在最近好像买房也不增值了。客户我想除了存银行应该还有更多的选择,我客户没办法给企业做融资,但是我可以通过银行产品的设计间接的参与给银行来融资,比如说给客户融资贷款7.5,银行收1个点的管理费,6.5是我客户收走了,所以应该客户也享受到了这种财富管理应有的收益。

  再一个,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他们打通了投融资的两端,就是说有钱和越有钱的能够直接的连接起来,而不是过去我钱存银行,银行用到哪里去我也不知道、干什么我也不懂,现在很清楚,这个钱100万到哪里去,用到哪个企业去,他经营的好可能对我的65有保证,他经营部好我也监督了这家企业,把两头筹资和融资的链条打通了这个环节,而不是过去有个银行反正不关你们的事,所以银行大包大揽。我想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这个财富管理确实是未来对经济金融的波动、对我们社会发展是一个必然的,是有利于推动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很有效的产品。

  说到这些,我们财富管理到底需要做哪些东西?我想首先在产品设计上,要丰富产品性,产品有差异性,我们现在看起来很多产品大同小异,大家干的都一样,要么保本型,要么形式上不保本、实质上保本,说难听点,基本上是高息揽存,反正把银行存款利息高一点,老百姓买产品也是马马虎虎,面签签一个字,合同也法看,下面有哪些条款有什么要求事实上也没看,把这些东西实质上还是没有转移风险。未来可能在产品设计上需要我们银行金融从业人员应该更多的在产品细分上,各类产品有各类不同的收益,比如说余额宝类的,因为他对应的货币市场应该是低收益、低风险的,也有一些杠杆性的产品收益是很高的,我记得很多信托产品都卖到10以上,当然也承担了很高的风险,大家要懂得识别风险。当然同样的投资者,我懂得识别风险就挣了很多,你不懂得识别风险可能只能比存款高一点,3.2、3.5,客户应该就有细分。当然首先我们在产品设计,产品端,应该就设计各类的产品,有高收益、有低收益、有高流动性、有低流动性的各类产品来丰富我们的产品线。

  再一个,产品又能送到客户手中,不要让客户买不着产品,不知道在哪里买这些产品,所以需要打开,对银行来说需要增加销售渠道。从我们来说,我们这几年除了自身的网点、有形的网点800多个,800多个主要是支行级的,当然我们还有几百个社区银行,同时我们还建立了3万多家代理网点,所谓代理网点,就是比我们规模还小的机构更少的一些机构,我们跟他们实现互通,因为过去最早时候我们很困难,因为我们网点少,每到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就两三个网点,客户感觉很不方便,比如说我们按揭楼盘,人家不愿意在我们这里做,做了怎么办呢?回头每个月还贷款要找我们网点很难找,一个城市没几个,后来我们发现,比我们网点还少的机构还多了去了,我们还有几百个,他们就几十个,我们说我们柜员互通,你代理我、我代理你,一家一家连,我们现在连到32000个,这些网点上,对客户来说视同我们的网点,互相之间代理由我们银行之间内部清算,不涉及大客户,这样大大方便了客户。所以包括有大的机构跟我们连,比如说城商行、农商行、农联社,还有更小的,村镇银行我们还连了几百个,一家一家连,所以现在为止我们有形的下手网络超过3万家。

  同时我们还增加了线上无形的销售网络,我们去年末推出了一个产品,叫“钱大掌柜”,上午也得到新浪财经的认可,也给了我们一个奖项。我们从今年3月份开始推“钱大掌柜”一个产品叫“掌柜钱包”,经过了3个多月时间的销售,现在营业额500多亿,总体的给投资者的感觉就是,互联网的特征,方便、快捷。当然我们比传统的互联网公司还是有优势的,我们可以做到线上线下结合,有些产品只能在线上销售的,比如说低风险的产品可以在线上销售,有些高风险的产品必须在线下销售的,我们可以在线上预约,线下做销售、做投资者教育,这样我们把无形的线上网络和有形的线下网点结合起来,来推进我们产品的销售。

  再一个,做财富管理还要考虑我们整个的服务文化,要提供优质的服务。过去大家知道,银行很长一段时间,一般还是比较强势的,我也是一个客户,也经常去到银行柜台上排队,还给你发一个号,叫到号你才能过去,我想未来更多的提供给客户的应该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而不是上班时间9点钟到12点,很多可能利用客户做这些业务是下班时间,因为客户也是要上班的,如果银行都要求客户在规定的时间做这些事情,可能还很难服务好我们广大好客户,所以我们还应该在服务商更加细化、更加贴近客户,替客户着想,不仅在产品性能上,提供服务方面,更加优化我们内部的业务流程。

  再一个,任何产品最主要的、最核心的还是涉及到管理问题,只要金融产品就是有风险,如何管好风险,不管是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都是一样的,如果风险没管好,那么大家知道,做银行也罢,哪怕买产品也罢,收益都不会非常高的,担风险是百分之百,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把风险管好,所以必须做到精细化的管理,包括我们内控。

  这几年我们做的很多的改革,比如说过去大家都知道,一家银行有个风险管理部,有个信贷审批部,所有业务都在那里审批的,我会分级授权,哪些是总行程序、哪些分行程序、哪些支行程序,一个审批路径。这几年我们改了,比如说零售有零售的审批,各有审批,金融市场有金融市场审批,同时还设一些内嵌部门,比如说金融市场风险管理部里面再派驻风险审批官到资产管理部负责做产品的审批,因为他做产品的资产管理审批和贷款审批是两码事,贷款和零售的信用卡审批也是两码事,所以必须在中台上实行分离,按专业化细分,这样才能够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否则前台改了、中台没改,什么东西也改不了了,那是自娱自乐,看起来好像改了,实际上运转起来什么也改不了,所以我们更大的改革在中台层面实行改革,这样更多的让更专业的人管专业的事,才能够真正的管住风险。

  所以在财富管理方面,我们首先最主要的重视风险管控。固然是客户的资产,从法律意义来说未来这些客户的资产,出了问题不关我的事,但是信誉品牌是我的事,假设客户买了我的产品老是出问题,以后还有客户买我的产品吗?所以我们始终风险管控,所以我们经常说表外资产当表内资产管理,管理上一点也不马虎,不能说表外变的东西我们马虎一点,所以我们一直以来把表外资产当表内资产来管理。

  再一个,跟大家探讨一下我们这几年走过来的实践的一些经验,我们应该比较早,十年前,我记得2003年,十几年前我们提出了两个转变,为什么那时候提出两个转变呢?因为我们觉得没有资本金,银行开不下去了,所以需要在业务结构增长方式上转变,在盈利模式上转变。通过这么多年的转变,我们整个的利差售出在整个业务占比中在银行业内占比是比较高的,即便离国际上先进银行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应该往前走了一大步。

  所以我们在内部组织架构上,比如说我们代客和自营的实行分离,我们自营的业务做表内自营业务,我们把所有的代客的剥离到资产管理部,专门做代客的,在组织架构上实行梳理。另外我们在资源投入上,在激励机制考核方面实行了一些差别化的考核机制,当然我做财富管理挣的这一百万和你做贷款挣的一百万,给的奖金必须差异很大,否则没人愿意干不太赚钱的,大家都愿意做20万贷款挣钱多舒服,做一个产品什么时候能挣几千万,所以我们在资源配置考核上做一些差异性的安排。

  再一个,我们在产品方面考虑到整个银行集团的优势,因为我们下面比如说有信托公司,很多的产品跟信托公司可以形成很好的很紧密的配合,包括一些资产的来源,包括一些产品设计的方案,也包括我们的期货公司、基金公司,靠我们整个集团化整体的运作,来丰富我们的产品。因为光靠商业银行一家牌照,目前还很难满足我们客户融资也罢、客户投资也罢,不管投资还是融资,靠我们单一一家牌照的服务很难满足我们客户的需要,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这几年的努力,靠我们综合的一些业务功能来满足我们各类客户的多样化的需求。

  最后,我想也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提一些未来关于这些的建议,我觉得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做很多具体的工作,现在是刚刚起步,刚刚迈出步伐,未来的路还很长,要走的很艰难,而且也很漫长,但是我相信未来会走的越来越宽广,所以首先需要我们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市场环境我想包括几方面,包括我们各类的金融机构,首先要建立一个友好、有序的竞争环境,不要恶性竞争,你干什么,我干什么,你5.1,我5.0。再一个,投资者需要有个共识、有个理解,就是说需要投资者对这些新的东西,你们购买各类产品的时候希望你们认真的研究一下、认真了解一下,也摸索几年了,不能一直刚性兑付,如果刚性兑付就不成产品了,也不叫做财富管理了,就是高息揽存,事实上按照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则,理论上不应该出表,因为实质上你承担风险的,虽然法律上已经出表了,但是如果承认刚性兑付节不应该出表。

  我想这个当然任何事情有个过程,摸索了这么多年,我希望投资者也应该慢慢成熟起来,尤其我们的媒体朋友们应该多做一些工作,多做引导,多做一些对投资者启发、引导、说服工作,而不是我们推卸责任,我们希望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这样才能发展大。否则我们做这些业务还是很难迈开手脚,因为我们要承担风险,所以很难把业务做大,包括很多产品所谓很难做的更高,稍微风险大一点我们就不做了,为什么呢?因为最终风险还是我们承担,我们搞那么高干什么呢,最终还是损失了投资者的利益,不要觉得这样刚性兑付好像为投资者负责,从传统来看对投资者是不负责任的,眼前上看起来好像甜滋滋的,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再一个,也希望服务于各级监管部门,既然是新生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能够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包容。

  再一个,加强同业之间的互相学习,大家都没有经验,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多做交流,尤其今天新浪财经能够把我们大家组织再一块,所以我很高兴有这个机会,也希望以后主办方能够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多给我们一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蒋行长刚才的演讲。刚才蒋行长也提到了,对于财富管理这块大蛋糕,不仅仅是银行,各类信托、基金公司现在也试图在想要分一块大蛋糕,我们说现在的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大资产管理的时代,蔡行长也说了,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可现在的问题是,篮子多了银行这个篮子在财富管理这方面到底具有什么优势呢?接下来我们就展开我们第一场的主题讨论,来讨论金融大变革时代的财富管理。有请我们的主持人,新浪财经编委丁蕊,以及她的嘉宾:

  中央财经大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

  中国建设银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应红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杨德行

  中国光大银行[微博]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

  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汪圣明

  平安银行零售及私人银行产品总监梁大伟

  主持人丁蕊: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年银行业发展论坛,我们这场主题叫做“金融大变革时代的财富管理”,在座的这些嘉宾大家可能有些很熟悉,有些可能很少出现在媒体面前,我先简单的做一下介绍,依次的再请他们做一些详细的介绍。

  郭田勇老师,是中央财经大学的教授。

  这位唯一的女士是建设银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的应红副总。

  这位是广大银行资产管理部的总经理张旭阳,张总的银行写的文章非常棒,经常学习。

  旁边这位是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的副总杨德行。

  这位是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的副总汪圣明。

  最后一位是平安银行零售和私人银行产品总监梁大伟。

  因为财富管理这个话题其实每年都会讨论,包括去年第一届我们的论坛上也邀请了一些嘉宾来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但到现在为止,如果说从04年张总的阳光理财人民币产品开始,到现在中国银行业的理财产品已经走过了将近10年。应该截止到4月份,理财产品的余额大概是13万亿,理财产品的品种有5万种,大概是这样一个数据,很爆炸式的发展。这个发展下面,这些从业者可能经历了很多,每个步骤都会有变革,新的监管政策,有需求的爆发式的增长,我们今天讨论的其实就是如此爆发式增长背后,其实到现在已经面临了一个转型或者一个紧迫转型升级的阶段,我们今天想讨论的,就是请各位从业者就这个话题从自己所在的单位和所从事的机构来分析一下这个背景之下各自转型发展的需求和破题的路径。

  先从中央银行的郭总开始。

  梁大伟:5月份的时候,国内理财产品的余额13万亿,我之前也看到数据,去年一整年的时候,其实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是达到68万亿,我们看到这个数字很惊人,但是2013年跟2012年比较基本上增长超过了38%,而且我相信今年看起来应该增幅也不少,说明什么?说明实际现在国内老百姓投资者基本上越来越少把存款或者把资金放在储蓄里面,对理财产品需求很大。而且我们现在也看到理财产品在市场上定价越来越走市场化,也在推进我们利率市场化改革。

  同时我们看到理财产品现在,举个例子,我们平安银行之前也推出一款产品,叫双利丰赢,比如我们给我们的客户投资者最低可能有5.5%,但是最高是有机会拿13%,是从资产投资结构变成投资者也想象空间了,比如说如果我跟A股挂钩或者跟黄金挂钩,如果我看中的时候,其实投资者有机会拿高一点收益。

  今天我们主题就是“利率市场化”,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在过去差不多30年其实有几个主要的市场差不多走过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当时80年代是美国,89年是台湾已经走完这个改革,最近主要的市场就是香港,2001年的时候也是走过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们现在国内面对的环境或者市场就是跟我刚才上的美国、台湾、香港不一样,但是其实我也可以分享一下,在这个里面可能有一些共同点。第一个,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了,利率市场化肯定是对他利差是收窄了,银行没有办法了,为了增加他的收入,可能需要开拓中间的业务,所以他的共同点就是,我们可以看得到,在走过利率市场化的银行,哪一家银行首先瞄准私人银行财富管理,零售这块可能后面就走的比较好、走的比较远。举个例子,比如香港,就是花旗、汇丰、渣打,他们就是最早很详细的计划去做大财富管理,去做大私人银行。

  而且我们看到利率市场化以后,其实有很多产品他的需求一下子爆发,比如说结构性产品,基金不管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或者对冲基金,比如说跟证券有关的或者是跟资本市场有关的,甚至有一些保险,银保,一下子爆发,因为客户如果是无风险投资,基本上就是定期存款,如果他需要追求高一点回报的时候,肯定需要去投不同的,比如说基本市场的产品,也包括理财产品。所以我们看到共同点就是,谁开始准备好这块,谁就走的比较远,而且走的比较好。

  而且同时如果是做好私人银行或者财富管理,我自己个人来看,有几大点,我也希望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第一点,我们也看到,现在比如说好像信托、基金公司,或者是第三方理财,现在都去做财富管理,都去做理财,但是我自己个人认为,银行还是有个天然的优点,最终银行还是要结算账户,不管你是做信托、第三方理财或者是做基金基本计划,最终客户的钱还是需要回到银行,比如说客户把钱拿出去用最终还是把钱拿到银行,银行有结算的优势。

  第二,看我们怎么整合这些银行的资源,举个例子,比如平安银行,因为我们是平安集团,所以除了银行我们有保险、信托、证券、资产管理,看银行怎么整合资源,同时我们也是开放新的平台,不但是国内海外,除了我们自己集团,我们跟比如说好的一些产品供应方,其实我们还是有合作,所以为什么刚才我们蔡行长也说了,我们在2月底的时候面对媒体也发布我们全球资产配置,帮助我们客户打通国内、海外整个资产配置。

  第二点,现在我们看到投资者还是产品驱动,刚才我听到兴业银行的行长也提到刚性兑付,现在很多投资者客户买个产品,很简单,这个银行给你6%,旁边给你6.2%,他跑过去了,对他来说他不太关注里面投资的资产风险有多大,反正兴业银行刚性兑付你兜底嘛。所以如果利率市场化以后,如果客户追求高一点的回报,他就肯定需要多参与不同的市场,而且不同的产品。

  最后一点,专业化差异产品的服务。我也可以举一些例子,什么叫专业差异化的产品或者服务,其实每家银行自己本身是有不同的定位,比如说在国际市场上面做的比较好的私人银行,可能是包括瑞士银行UBS,也包括摩根大通,UBS因为他做很多IPO,比如上公司上市老板、管理层他有很多资金,要帮他做好财富管理,帮他做好私人银行,摩根大通就是他的私人银行是在他资产管理里边,他的私人银行是向资产管理汇报,他们主要是做资产管理,做专业化这块,因为他觉得给他的服务是从资产管理做私人银行。

  最后就是资产配置,其实我们提到资产配置,他不但是很简单放多少股票、多少商品这些,背后还有模型,就是是不是把所有的比如说风险调整回报计算在里面,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在国内,可能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在信托公司买了信托产品、在基金公司买的基金的产品,但是原来地发现他里面的资产、他里面的标的全都是房地产,所以你看起来好像产品很分散,问题是你的风险其实还是跟某一个行业有关。

  所以在资产配置这块,其实投资研究很重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今银行做的好,他自己基本上有一个投资研究的团队,他就懂得对资本市场,比如说利率、汇率、股票,国内海外他需要有一个判断、他需要有分析,他才可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对市场有判断,他才可以做好产品的开发、资产管理。

  最后就是专业性,刚才我听到我们蔡行和汇丰的行长、兴业银行也说,专业性很重要,因为在海外你做财富管理、做私人银行你需要去验证、你需要去考试的,而且你做的不好,比如说你违规他可能不给呢牌照,所以专业性很重要。

  今天我也很高兴参加这个论坛,新浪财经我们也可以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因为我们在投资者教育这块也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丁蕊:其实针对银行理财业务这块应该是6月份银监会创新部专门召集了几个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有一个研讨,我简单看了一下他们研讨纪要和讨论的主题,其中有一个话题就是理财产品的转型,要从预期收益率的产品转型向净值性的产品,我想请接下来的两位老总就这个话题解释一下,首先解释一下预期收益率的产品和净值产品的差异,这种变化是不是未来一定的趋势?你们各自的银行是怎么打算?请汪总、杨总都就这个问题说一些观点。

  汪圣明:各位下午好,刚刚我们蒋行长已经把我们兴业银行的基本情况,包括兴业银行财富管理的基本情况,做的介绍。我想回答主题人这个问题之前我也想谈一下我们这个论坛里面的几个关键词我的一些感受、一些理解。

  今天我们谈的是所谓的“在大变革背景之下的财富管理”,可能国内银行的理财,我觉得人民币理财也好、外币理财也好,刚刚主持人也讲过,我们正式得岂不是在2003年、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阳光理财,是一个具有里程碑式的品牌,从那时候开始算起也10多年了,10多年以来整个财富管理,包括银行财富管理背后的资产管理的发展是在快速的发展,发展到今天、发展到现在,刚刚我们平安银行的杨总也介绍过,从产品总体的规模,产品交易的流量、包括为客户所提供的资产的增值这一块,我觉得这方面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但我们也感觉到,监管也认识到,在今天这个时候,我们确确实实在银行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面对外部市场的变化,面对业务本身的比如说对一个阶段的发展变化,我们确实体会到是到了一个我们叫变革或者叫追求变化的这样一个阶段。从我们银行业好,可能业内各家银行的情况也好,可能有很多共性的认识,比如说我们银行的财富管理,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或者资产管理,和我们其他一些机构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我们的优势、我们的特征、我们的特点在哪里。

  比如说,我们给客户提供的财富管理的产品,尽管我们在法律上是出表的、在会计上是出表的,可是在外部的机构看来,在比如说老百姓看来,他还是银行表内的产品,这个我们觉得也是一个情况。

  再比如说,现在比如说利率市场化了,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时不时会面临一些,比如说他所谓的可持续的经验和发展的问题,所以这些问题我们的看法是这样子的,应该说从我们银行经营的角度来看,应该说面对我们客户的需求、面对中国金融市场的这样一个金融格局,商业银行作为主体的金融格局,我们认为银行做资产管理、做财富管理应该说是他的一个使命所在,也是银行今后业务转型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所在。所以我们今天比如说银行的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我们的规模很大,但是应该说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我们在比如说往后看、往前看,我们确实需要比如说在产品的形态、在业务的模式、在风险的这种了解、认知或者比如说权属的确认方面,包括对客户的服务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

  其中主持人讲到比如说产品的形态问题,以往可能确确实实银行的理财产品反映在比如说产品的形态上,有很多产品是所谓预期收益性的,也有很多产品是净值型的,包括比如说我们面对高净值的客户、高端客户、银行、商业银行,实际上是提供了很多净值性的产品,预期收益性的产品也好、净值性的产品也好,我们在产品的业绩上、在文本上、最后客户的约定上,应该说我们如果这个产品是保本的,这个收益可能是浮动的,如果这个产品是不保本的,是跟客户的表现是相挂钩的。

  我们看产品是预期收益的还是非预期收益、是净值还是非净值这个不是关键,不是核心的要素,关键还是回到刚才我前面所提到的那些基本的问题、基本的要素我们怎么看,如果说我们大家都把这个产品、都把这项业务作为比如说银行的表外业务,银行是希望这样做,比如说也希望各方面能够理解、能够配合、能够支持的话,我们是可以向客户提供比如说风险收益由客户承担的预期收益的产品,也可以向客户提供净值的产品,我想这样是不是更妥当一些。

  杨德行:接着往总的话题我也就这个问题回应一下。其实我过去满长一段时间都是负责这些衍生品的开发跟设计,所以对产品的预期收益或者是其他的希望抛砖引玉。

  刚才汪总有一点很正确的,其实预期收益或者我们未来的产品表现,基本上应该是跟背后投资的标的物或者一个资产的表现是相关的,这是一个逻辑的关系,如果是预期概念其实是一个概率的关系,比如说严格来讲,如果一个产品他要么收益率是A、要么是B,我们说这个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应该是这两个结果的概率乘以这两个结果的平均数。这有一个问题,比如说现在好多结构化产品,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二元结构,比如说市场可能涨5%,他的收益率就是5%,他是一个线性的关系,所以你说其实这个产品你能把它定义简单的一个预期的收益出来吗?这个其实是不太现实的。

  第二就是说,其实利率市场化以后对整个产品的生态我觉得也有一个比较关键的影响就是,当利率市场化以后我们的无风险利率应该就是我们的存款利率,现在我们理财这一块担当了所有无风险利率这个标的的话,这个功能有应该是消失的,如果这样,理财产品应该说是承担更多的风险,是让投资者去承担风险,因为他再一个已经无风险的定价以上再有一个风险的溢价,其实严格来讲理财产品是不应该保本的,因为理财产品是代客理财,比如说在香港、在国外也没有所谓保本的理财产品。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往后发展的方向应该是说,在理财产品方面可能是引入更多的风险的承受,特别是信用风险、市场的风险,我觉得应该是朝这个方向去思考。所以说咱们招商银行也是希望通过提供一个产品,去把这个风险跟这个收益的关系有一个比较恰当的表达。

  说到理财往后发展的路线,刚刚蔡行长点到一点非常正确的就是,在境外其实高层级的客户存款的占比一般来讲在他投资总的组合里面会比较低,这个在利率市场化以后其实会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说我们用美国作为一个例子,每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以后银行的存款利率跟所谓的市场利率就会在不同情况之下有脱节的情况。在利率市场化以后美国的货币基金就开始抬头,他的占比在投资组合的占比里面不断的提升,也是因为有能在银行的存款利率跟市场利率之间有一个差价,所以我们发现在利率上涨的时候,货币资金的占比我们做了一个统计,美国的货币基金,我们跟美国整个银行体系的非定期存款,非定期存款就是说一些活期的,有流动性的存款做一个比较,最高的时候,2000年跟2008年,美国的货币基金能占到美国的非定期存款超过90%,反过来就是说,有90%的存款就是流失到货币资金里面。

  平均下来这20年大概在35%到40%,这个可以看得出来就是,利率市场化以后衍生出来货币资金这个产物,那个产物直接就冲击到银行的存款,也就是说为什么在境外,因为他也能够提供一个灵活性,因为美国的货币资金是能做到T+0的,这个很有灵活性,所以为什么境外的高层级的客户选择多了以后可以选择这些作为存款的替代。

  主持人丁蕊:旭阳总是这个行业包括这个领域研究的很透,前一阵好想您写了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就是大混业可能是未来理财市场您认为发展的一个方向,怎么解释这个话题?因为我看过您接受采访的时候画过架构图那种很详细的构想,可能您头脑里有很清晰的包括光大银行本身或者整个行业发展的构想,这个场合给大家普及一下或者介绍一下。

  张旭阳:谢谢主持人,刚刚主持人也介绍从04年就开始在这个相当里做资产管理,这10年这个行业没变确实有点格格不入,我想今天更多的讲一点回归。我这里有几个数据可以分享一下,一是银行理财的规模到5月底13.9万亿了,比4月份多了9千亿,信托是12.7万亿,券商是6.03万亿,保费是8.06万亿,还有我们刚刚完成注册的6千多家的私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1.9万亿,券商是6万亿,把这块加总以后可以看到,大字管的规模达到49万亿了,而5月底个人储蓄的规模是49万亿,刚刚讲柜总的规模是49.7万亿,银行储蓄存款是49.35万亿,如果我们扣除掉通道业务的重复计算大资产规模是13.3万亿,可以看到这个市场发展很快,我们老说利率市场化,实际上不管什么形式资产管理发展很早就已经开始了利率市场管理的大幕了,从04年的银行理财产品推出以后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个市场的推售。现在这个空间是这种情况,但是未来空间可能会更大一些,美国一般资管的规模是2倍,我们49万亿的储蓄,还有对公存款,加在一块110万亿存款规模,可是我们看到很多财富并没有被激发出来,比如现在很多的养老金、企业年金,特别基本养老保险,到去年规模接近4万亿,还只能放在储蓄或者国债上面去,所以去年的回报只有2.86,我们还有土地的财富,受到制度制约,相信土地流转的改革我相信还会有大量的财富积累。我们反观银行业,蔡行、蒋行都讲到了,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我们社会资产中只有51%是银行贷款了,还有一方面就是互联网的影响,我想可能有人说的,像谢平谢总欢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认为是一种新的金融形态,但是我们觉得互联网并没有改变不管债权、股权夹层的基本形态,但是互联网改变了三个失窃,第一个事情,互联网了改变信用成本,第二,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第三,互联网改变了行业壁垒。

  传统银行模式,存贷款模式,刚才可能蒋行长以比较形象的比喻来讲,董事长必须拿行业资本金,行长必须拿存款,什么意思,存贷款的银行从业模式必然面临资本回报率是资本充足率的矛盾,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找到新的方式去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我觉得可能资产管理行业、财富管理行业、投资银行应该是商业银行转型重要的基石和基点。辅之于我们在零售端的包括互联网金融的应用会使商业银行焕发青春,财富管理根据我们客户的生命周期和风险偏好来做财富管理,私人银行是财富管理的皇冠,可能更广泛的是做资产配置。你把财富给我了,我可能在风险最小化的情况下追求收益,或者在收益的情况下追求风险最小。

  特别是在你的资产管理,我的投资是动态投资组合情况下,如果我还是约定收益率形式表现我的产品模式,实际上并没有把风险传递出去,你的收益情况还是一个固定收益,这种情况下你没有把利率风险传递给投资者,银行背书信用风险也没有背书掉,没有这个风险传递这个行业是难以持续的。我们讲银行是以8%的资本金做100块的事情,风险管理怎么去管,当然现在资本金已经提到10.5了,但是资产管理行业如果你没有资本金要求,任何一个资产管理行业其实是门槛很低的行业,任何一个人,包括王亚伟先生已经单干了,我就可以发私募产品。

  第二,社会上也不再缺更多的贷款,整个中国的杠杆率已经比较高了,包括居民还可以,企业的借贷比率、政府的杠杆比率都比较高了,银行做什么,银行是固定回报,或者我们的贷款是固定回报,你超额风险可能银行要承担,如果出现违约,但是超额收益银行是拿不到的,这样银行资金很难去介入一些新兴的创新的领域当中去。所以这个情况下就需要一个资本市场相对发达的市场的发展,我们为什么一直提从银行为主导的体系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体系发展,希望商业银行也能成为直接融资体系和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为什么这么提?我们希望能够呼吁我们监管部门适应整个市场化的变革,能推出一些新的政策,比方说允许商业银行设立资管子公司,允许商业银行设立股权直投子公司,或者允许商业银行收购或者持有券商,或者允许商业银行成为我们企业年金或者养老金的管理机构,这样使得商业银行能够融入资本市场和融资体系。

  我觉得有几个好处,第一,从供需两个方向尽快改变资本市场的格局,我们中国以前出过老的国九条现在出新的国九条,老想把市场做起来,但是效果并不佳。但是商业银行能够凭借他强大的客户基础,相应专业的团队和很好的品牌进入市场的话,可能比较快的把市场化起来。比如说我们债券市场,2005年人民银行[微博]推出了商业银行可以做成效的短期融资券,到今年5月底可以看到,整个企业信用债市场,银行间9.2万亿,商业银行可以做承销这些品种余额6万亿了,占整个企业信用债市场60%以上。在需求方面,银行理财产品余额13.9万亿,22%投资于信用债,换过来说就是3%万亿左右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于信用债市场,占整个9万亿的融资又是30不,就是说一个强大的职业债券市场和一个强大的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方面,如果商业银行通过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能够成为债券市场的投资管理者情况之外,如果市脏的去培育,可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会成为我们资本市场或者股票市场的重要投资者,可以先通过我们的结构化产品,可能通过我们的优先股、一些风投产品设计进入市场。

  第二个想法,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也好,可以促进商业银行转型,需要的是银行从以前靠借给别人钱赚钱,向给别人管理钱赚钱去转变。

  现在中国经济面临很多的挑战,其实很大的挑战在于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我觉得你要做的事情是两个主轴,一方面是给我们已老的同志和将老的同志去消费,去购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这需要我们养老金机构的壮大和发展。第二方面,使得年轻人通过机构的体制变革,能够激发年轻的生产活力能够提高我们年轻人的生产率,一方面就是我们一些要素变革的安排,还有一方面,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我们华为的老总是企业家,可能联想的老总是企业家,还有马云、马化腾是企业家,为什么?因为他们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很难有企业家精神,因为他到时候要退休了,他的职业生涯与这个企业息息相关的关联度是比较低的,这需要通过我们的混合所有制,通过我们企业的资本结构改变以后的公司治理结构改变,使这个企业能够产生企业家。还包括像美国市场的并购,美国市场实际通过资本市场强大并购的外在压力,使这个企业的核心力量永远是新鲜的血液,这样成为我们的并购市场、并购重组市场成为我们资本市场压力也好,成为重要的参与者。所以我觉得这方面也能够促进我们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

  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想法是,通过统计数据使商业银行转型也能够比较快的改变资本市场的形态,为什么?我们现在资本市场2000点,但是整个行业估值实际上还是高于我们9000多点的时候,但是这里面商业银行的估值是被低估了,商业银行到5月底我看到的数据只有4.7倍的PE估值,但是商业银行占整个A股市值是20%,所以他极大拉低了整个A股的估值水平,整个A股估值各个行业加权平均估值水平是23倍,但商业银行只有4.7倍,他占20%的市场氛围。如果商业银行有一个新的盈利模式的催生,使商业银行有综合化经营的前景,我相信整个市场会给商业银行更好的估值水平,这样会改变整个A股的点数,一方面改善蓝筹的价值,一方面吸引资本进入市场。

  所以让商业银行成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让商业银行有更好的经营前景,不仅可以在我们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变革、资产管理变革有很好的外部环境,其实也相辅相成也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这是我的一个想法,当然前提就是,你做事情确实是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的财富管理,而不是在做另外一个银行,而且我相信商业银行从来是不缺创新精神、不缺变革的冲动的,我觉得在一个有很好的外部环境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这种持续经营的模式是永远存在的。

  主持人丁蕊:刚刚旭阳总也提到了,私人银行是财富管理领域的皇冠,下面请建行的应红总,我记得建行私人银行的口号应该是“承其久远”。

  应红:建行私人银行的口号是“以心相交,承其久远”。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来交流财富管理,说到财富管理,我们为什么没有去提理财产品,没有据提投资管理,而提的财富管理,财富是对人而言的,所以首先一个概念我觉得是,客户需求驱动的这样一个财富的管理。这里我们就要首先来看,正是因为我们国家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财富的增长,所以我们更加关注国民财富的需求,关注他需求的结构。

  我们说富人他有哪些需求,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我们大家收入的增多、财富的增长,可能富人越往高层次分为这样几种类型,一个首先是创富,他的第一阶段,然后是保富,然后是传富,接下来是享富,是这样四个层次的,围绕这四个方面,在他财富的不同阶段,实际上他对财富管理的类型和财富管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而且我们说,中国的富人和国外的富人他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中国的富人我们讲,很强的一个概念,现在来做财富管理的比较多的还是第一代富人,国外经过了多少代、多少年的变迁,他的富人可能是世袭的,可能是经过了好几代的,所以我们这个也是他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再有,我们看到我们富人背后往往会有企业,有小企业,他是一个企业主,我们统计过,实际上真正的富人在国内大概有六成背后都有企业,他是企业主,这个也决定了他的财富管理不单纯是他需要简单的理财、需要购买理财产品,所以也是包括了他个人、家族和他的企业的财富管理,同时我们刚才讲的,创富、保富、传富和享富的过程,包括他的生命周期,我们说私人银行财富管理,还有私人银行服务,他是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所以他又有一个岁月的变迁,有一个时间的跨度,有一个整个生涯的管理,所以客户在不同的阶段他是有不同的财富管理的需求,所以首先一点,我们做财富管理就是要了解客户的需求,这个不同于简单的卖产品,客户需求的了解,这里要了解客户、贴近客户,要进行客户的咨询,从而对客户的财富进行规划和架构,这是我讲的第一点,就是需求驱动下的财富管理。

  第二个,针对这种不同的需求,实际是有一个资产的配置,可能现在的富人,我们说拿出几点让他去买理财产品,不能够完全满足他的需求,特别是针对私人银行客户,我们说银行的理财产品也好,还是第三方的理财产品也好,收益再高,从四五点到十一点,是不是真正能够给他失业赚取的收益更高呢,未必。

  对富人来讲,他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我们刚刚讲说他创富阶段,当然他可能更多的需要支付结算、需要贷款、需要融资,到了他的保富阶段,他资产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安全,在安全前提下的增值,这个是他首先要考虑的。有了钱,有了更多财富的人,他考虑的是不是我这一辈子用不完,我的财富要传承给下一代,甚至几代,我后人财富的安排,所以这个传承,传富,这里头也涉及到资产的配置,这就不简单的是阶段性的理财产品能够满足的,他要考虑到保险。保险我们说是有夫妻的隔断、有个人和企业的隔断、有代记资产的安排,还有信托、海外资产的配置,等等一系列的。

  还有我们讲,到了享富,富人有钱了他要享受,高品质的生活,这个时候我们要给他提供更多的,包括医疗、商旅、一些奢侈品等等,还有子女教育、投资移民相应的服务,恰恰是富人这种多云化的需求决定了我们银行给他做资产的配置,而不是单一的去销售某一种或者某几种产品。

  第三点,真正的财富管理,到了转型期可能更多的我们要体现的是协同和创新。实际上我们知道,银行落讲,银行额什么说在财富管理领域有优势,既有他传统的银行业务,也有他在投资类资产管理这方面的优势,所以对个人需求来讲,具有满足他个人财富的需要,也有他家族的企业的,所以他这里头是一个对公业务、对私业务的协同,境内业务、境外业务的协同,我们说银行分业经营,现在银行集团下辖了很多子公司,包括保险、债券、保险、租赁等等,这里也有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协同,这种协同情况下可以更好的满足富人多元化的财富管理。

  而且在新的形势下,也需要创新,面临互联网金融这种发展,面临着金融脱媒还有利率市场化,所以创新对商业银行来讲,对我们做财富管理来讲,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做了很多创新的产品,包括比如说我们和境外子公司做的这种资金监管,他在境内做资金监管,到境外可以给他提供贷款,我们做了相应的投资移民,给他提供这种投资的服务,还有我们利用银行的大数据,利用银行中后台管理的优势,以及风险管理优势,像建行做的金管家,余额宝也好、理财通也好,他是把客户的钱用于一张卡或者一个账户上进行基金的投资或者保险的,银行可以通过这种金管家,我们说他在主账户下签若干个关联账户,所以多账户的资金归集,归集以后通过银行的金融超市、金融产品的服务,给客户更多的需求的满足,所以协同和创新也是我们转型下财富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很重要的一个路径,所以我们说银行的这种财富管理有他的这种应该说多元化需求满足的这样一个特点,也有体现了他专业性的特点。

  所以我们想在变革时期,财富管理这块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未来也会更快的程度上或者更快的速度上更大的去发展。

  主持人丁蕊:郭教授,其实您每年都会有一些专题的报告出来,去年也有跟我们合作的一本很厚的书出来,今年有什么新的观点和思考带给大家?

  郭田勇:接着这个话题说,你们搞的第一届银行业发展论坛,这个题目确实跟我们这个报告有关系,因为我们去年做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你们论坛和我们的报告同时出的。我记得我们去年的“银行业发展报告”上,针对银行业发展讲的四化,新型城镇化、利率市场化、融资多元化、金融科技化,为未来面临这种四化的挑战怎么来应对,去年这个报告做的还是非常好的,我自己觉得是比较好的。

  今年新浪说你们再搞一个报告,就像我们2012年做的“私人银行报告”,2013年就不能再做了,因为观点提完了脑子想不出来那么多东西了,不能说再讲几化跟去年不一样,比较难了。第二,我们也不像中国银行业协会这些机构似的,首先有上百号人可以每年搞报告,我们人数比较少,我们只能突出重点,我们现在告诉大家,上半年搞了一个“第三方支付报告”,刚才应总提到了大数据,我们正在做一个“大数据与商业银行业务基本营销”搞这么一个报告,“银行报告”我们今年不再搞了,但是我们去年提的观点,包括今天上午嘉宾谈讲的很多内容跟我们去年其实讨论的还是比较相似的。

  接着这个话题我讲一下,因为我们今天是财富管理这个话题,刚才光大张总讲,把这个数据讲的很详细,大概我们社会中总的财富管理,各类机构财富管理资产总量大概有40万亿,而且我业之一到我们银行理财在其中是第一大户,大概13万多亿。但是你们知道,我也看到美国,美国大概也是有40多万亿,但是他是美元,40多万亿美元,这个量可能比我们还是要高得多的,我们恐怕随着我们经济的继续往下推进,我们经济增长继续推进,当然这个推进,我记得我那年做“私人银行报告”里讲,这个推进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经济增长速度高,跟社会财富增长有正相关的关系,第二,中国还有一个问题,经济增长速度高收入分配差距又在不断增大,这样使得高净值客户的增长速度比境外就要快,我们这么分析可能未来中国整个财富管理行业,从客户角度出发,我们财富增长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我想我们对这个行业要有信心。

  第二,财富管理虽然处在一个军阀混战群龙治水,这么多机构都在这里面搞,但是我相信银行业可以成为财富管理中的一个有竞争力的这么一个主流性行业,我是相信的,在中国现有情况下。虽然刚才讲,信托、券商、保险公司、基金、私募、第三方理财,各类机构都在里边做,但是我相信银行业在里边是有他的竞争力的,因为什么呢?我想几个原因吧:

  第一,银行业有着广泛的客户基础,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客户基础有两类,一是存款,二是我放款的客户,存款客户就容易转化为买我的产品的所谓财富管理客户,贷款客户就容易使得我的财富管理找到出口向外投,潜在的转化空间是非常大的。

  第二,银行的信用水平是非常高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现在你保险公司券商去拉钱不太好拉的,我们一说银行的,百姓有钱人对我们是比较放心的,特别是对于很多中低收入者来讲,直到现在,我刚从家里回来,我昨天从山东回来,我妈妈将来80岁了,现在买银行理财产品,她一直把银行理财产品当作更高收益的一种存款,她认为是存款,只是收益高一点。我想,中国很多这种中低收入客户就是这么认为的,这个要注意到,是我们银行理财产品得以做大,跟这种客户客户基础,特别是跟我们银行的客户信用度关联是非常大的。

  第三,我认为在理财产品中,银行业作为一种非标的理财产品是有他的独特优势的,因为我们知道非标类产品是从客户把钱直接投到这个企业里去,大家刚才讲,所谓进行了预期收益率管理还是进行净值管理,这里面为什么?银行理财产品我想进行预期收益率管理的比较多,因为非标类产品,我们经营公司也是这样,你把钱投进去的时候,一定谈的是,我给你一年你给我多少收益,跟放贷款一样,谈的就是固定收益,当然这边就可以给客户固定收益了,所以这块是银行应该说是非常有竞争力的一块。

  当然非标产品,尽管有发文控制他的总量,后来银行又搞了所谓表外的同业务进行了替代,但是我们注意到,现在银监会也在推出银行的一些叫做债权投资类的,其实这种产品去年年底开始试点,这里面背后也是未来期望的,通过这种试点未来把这个非标产品标准化,当然会使银行这块空间会非常大,所以我讲银行业我相信未来有可能作为财富管理的主渠道。

  第三点,我希望、我认为我们财富管理未来一定要打破刚性兑付这种理念,这个理念一定要打破,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刚才上面听几位嘉宾发言,有嘉宾谈到,说我们要像管理表内资产一样我们重视表外资产的管理,潜台词就是讲,我们银行做这类产品对风险也是高度重视的,这个是对的,打破刚性兑付并不以为着你可以不重视风险,风险的前端一定要重视,我做这个产品,我往这个项目中投,我对这个风险一定要高度重视,因为我这边是帮着人家打理财产,我当然不能说把钱给赔掉了,对风险一定要重视。但是刚性对付我想什么,我们在后端上,一旦这个东西投这个项目真出问题了,不能采取一些拆东墙补西墙隐瞒风险的一些方式来进行抵补,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举个例子,像我们中诚信托跟私人银行做的那笔产品我是有不同看法的,因为最后不管哪家机构把盘接了,我只问你,你私人银行把钱投到那个项目中去了,那个企业到底样,能不能还钱,这是核心的,如果那个企业没有现金流,那个企业倒了,那么这笔钱就不应该给你的私人银行客户还,你不要采取所谓第三方为了掩盖过去,这个是有问题的。

  我们所谓非标的也好,或者我们这种财富管理就是要实现管理的单笔资产跟你项目要实现一一对应,项目出问题这边就应该出问题,这点是我们强调的,因为大家知道前段时间央行[微博]发的一个报告谈到有一个问题,谈到由于刚性兑付的存贷,使得社会上无风险利率水平被大大抬升,其实这也是我们克强总理讲,为什么现在企业融资难,央行报告天然就要想,因为你搞刚性兑付,本来社会上无风险利率应该只有百分之三四,你这里弄到百分之六七八了,当然企业下游融资成本也会推上去了,所以我们想打破刚性兑付非常重要。

  包括那次开会我曾经讲一个观点,我说你给信托客户8%、9%的规定,又搞保护基金让他不要出问题,而信托产品又超过100万才让买,我说你在社会公正上都要出问题的,凭什么说有钱人拿100万买信托能获得8%的收益,我作为一个屌丝几万块钱我只能把钱存到银行去拿到3%的收益,都是刚性兑付,因为都是刚性兑付嘛。所以我们讲,除了银行存款之外,这个是要刚性兑付的,这个国际、国内都是一样的,因为你不还银行倒闭,其他的各类财富管理产品,无论是银行理财还是信托之类的,都要打破刚性兑付,这点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未来我相信这么做我们才能够使得我们金融秩序真正从馄钝走向有序,把社会融资产品真正给它降下来。

  最后一点,我说银行财富管理,我希望我们不但有财富管理之名,更有财富管理之实,因为我意思说什么呢?虽然刚才应总也讲的我们银行做的私人银行,既做投资服务,又做一些增值类的服务,给客户各种服务都能跟得上,但是从整个银行财富管理来看,我们感觉真正站在以客户为出发,为客户量身订做、量体裁衣,帮他去进行这种财富管理我们做的还不太够。

  好比刚才蔡行长讲,去到医院看病一样,我们银行能做到说,针对不同的病人给你开不同的方吗,我们恐怕这块很大程度上财富管理还处在萝卜快了不洗泥,一个产品哗啦一下就向外推,我也曾经讲过,我说就像我们银行喜欢做大企业不愿意做中小企业,是因为有肉吃的时候谁也不愿意吃骨头一样,当肉没有了吃骨头也会香。现在财富管理也有这个问题,整个社会资金需求比较大,中国为什么财富管理规模发展这么大,就是由于社会中融资缺口大,而有体制内的这块资源抵补不上缺口,所以形成了财富管理这个行业来弥补融资缺口。所以我们很多财富管理行为都是想的就是帮助企业进行的一种融资行为,我首先考虑帮助你企业募集到钱,很难形成以客户为主导的市场,跟我们财富管理发展的中国特色是有关的。

  我希望我们未来随着市场发展不断的成熟,我们的各类财富管理机构,特别我们的银行业能越来越重视给你提供资金的客户,真正站在他们角度上为他们来量身打造产品,而不能把财富管理仅仅做成一种融资规矩,这点我想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丁蕊:刚刚郭老师提到了刚性兑付的问题,这个话题可能从春节到现在,包括去年可能消费者一直在关注,监管层也在关注,其实现在业内对于刚性兑付的风险,包括现在巨额理财产品余额背后风险的问题也是很关注的,业内也有动议可能要建风险缓释机制的推出或者对非保本型产品可能有相应的一个风险准备金,这样设立的一个动议,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哪位可以具体的就这方面的建议能够谈一谈。

  郭田勇:这个话题留给下一节。

  主持人丁蕊:既然郭老师已经很期待下一场嘉宾的演讲,那我们就尽早结束这一场,如果后面大家有问题可以私下再和我们台下的嘉宾进行交流。

  谢谢大家!

  主持人闫闻:欢迎大家回来,我们上一场也谈到了,目前在众多的财富管理机构中,除了银行之外,信托的资产已经达到了12.7万,跨越了基金和保险,已经成了现在中国金融业的第二维,并且他的资产从2007年开始到2012年5年中翻了7倍,今天我们第二场主要的讨论,是针对信托业的转型升级,我们今天请来了:

  爱建信托董事长周伟忠先生

  中铁信托副总经理王兴先生

  平安信托的李萌副经理

  重庆国际信托总经理刘腾先生

  在探讨信托业的转型升级之前,我先给各位老总说几组数据,2007年到2012年信托行业的管理资产翻了7倍,并且在去年第三季度末的时候跨越了10万亿元的行业,今年达到了12.7万的规模,我想问一下,在我们探讨转型之前,在过去信托行业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爆发性的增长,各位老总怎么看?

  周伟忠:各位下午好!新浪财经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机会,我是爱建信托的周伟忠,应该说我们信托行业从07年到现在主持人说了增长了整整7倍,可以说这个行业可谓是野蛮生长,增长的很快,为什么有这个机会呢?确实这10年是我们财富积累的10年,大家数一数,如果我们这个10年就是从2002年到2012年的10您,本身财富积累是最快的10年,所以我们开始前一轮在谈的时候,我们是迅速增长的10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第二,刚好这个10年,作为财富配置过程中,这10年刚好是证券,应该说06年以后到最高点6000跌下来以后就没有回去过,所以基金行业,我说做的最标准化的产品,但是最不给力的产品,他没给投资者带来回报,信托反而这10年、这7年以来,说这个行业是野蛮生长的行业、说这个行业一个坏产品,但是信托刚好提供了一个理财产品,刚好弥补了提供产品的缺账,因为中国有高风险的产品,同时有低风险的产品,没有一种中等风险或者同他风险相匹配的产品,刚好信托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

  第三,利率市场化的冲动,这10年也是我们从整个金融行业来说,从管制开始走向混业、走向放松,我们03年、04年风险管理的原则,现在是走向混业,利率市场化的阶段,所以这三个因素是我们信托走向了高速增长或者野蛮发展的阶段。

  主持人闫闻:我手上有一份平安信托和麦肯锡做的调研报告,说在中国的信托资产中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通道业务,不知道李萌总可不可以给我们解释一下,过去信托行业的野蛮式增长跟我们国家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具体的通道业务是怎么一回事?

  李萌:麦肯锡那个报告挺有意思的,麦肯锡是一直跟平安做的,实际麦肯锡所有做项目之前都会找一个标杆,以它作为一个标志来评判在行业里做的到底怎么样,实际上麦肯锡的那些专家进来以后很困难的,因为他们在信托找了全世界就没有信托这么一个公司这样的,而且跨所有领域的可以做任何事情的公司招不到,所以他就把信托分成几片、分成来看,他觉得除了我们做的那些比如说投资类的和一些财富管理类的,实际上他发现还有一个通道类业务,他们是发现的。通道类业务就是说,风险全部在外面,风险是卖断的,你的指令都是通道的主体发给你的,信托就是用这个平台做,所以这两年这么高的增长,这5年超过50%的增长率,实际上就是因为信托,周董刚才说的,信托有一个独立的牌照,这个牌照以赋予信托,我不认为跟GDP的发展有特别大的关系。我觉得就是赋予了信托这么一个牌照,这两年慢慢下来就是因为牌照的红利没了,而且我也不认为信托是做的直接融资,麦肯锡最后的结论是,通道类业务一定会慢慢消亡的,在两到三年之内一定会缩水。

  主持人闫闻:刚刚周董提到了信托现在牌照的红利正在减少,李总说到了通道业务在逐渐消亡,其实我们在探讨信托要转型的时候,主要最想搞清楚他现在为什么站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为什么压转型?除此之外,希望接下来王总和刘总再给我们补充一下,现在信托究竟为什么要转型升级呢,如果不转型升级他面临的风险是什么?

  刘腾:信托业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有7倍以上的增长,我觉得一个像刚才两位老总讲的因素之外,更关键的本身也有他的内涵逻辑,内涵逻辑在于“信托”两个字,信托它是一个特殊的制度,有它跨所有制、跨行业和跨市场的制度优势在这儿。信托的本质含义就是说,我把我的东西信托给你,你按照你的意愿替我打理这个事情,这是本来的内在逻辑。可是因为中国经济这么多年的变革、发展过程当中,有一个特质,他的特质就是说,在增进这一端,大家一下子追求高收益,在资产这一端大家想着要拿着资产去融资,所以形成现在中国当前信托业发展的特点,这个特点其中也一部分是通道类的,银行类的这种产品要求出表放到企业去,同时加上现代融资业务、私募投行业务。

  但是这个从信托本身的内涵逻辑来看,我个人认为它是有走偏门的感觉,所以最关键的信托的内涵逻辑是,我把我的东西信托给你,你去打理,从资金端去走,相对于投资管理这么一个转型的方式,也就是类似于像基金、PE或者是这类产品,其实这东西只不过是一个法律的组织形式,这个法律的组织形式就在于我们契约形式的,信托本身也是合同法的一种契约形式,从这个角度他可能对未来是有转型的,按照法律的内涵精神去做转型,所以他有这方面内在的转移压力。

  另外一个,从同业之间竞争的角度来说,现在券商、资管、基金都已经全面放开了,他的名字叫委托关系,而不是信托关系来说的话,内在来说这两个变化,一个可能就是明确有法规定义,一个就是按照合同法的规则代理管理做的,这两个差别而言,所以通道类业务慢慢可能就被刚才所说的同业类的去分食他。同时,像私募投行类的业务,也可能会被类似的机构产生竞争,也就是竞争带来的压力,外部环境也给他带来转型的压力,内部、外部来看,内因、外因相结合,导致现在信托站在了中国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同时大家亟待转型。

  王兴:接着刘总的这个分析,我非常赞成他这些观点,我补充这么几点。因为以前我也是搞银行业监管的,我也是刚刚转型,转型到信托,刚刚主持人讲为什么要转型,其中有这么几个因素。第一个,刚刚主持人讲过,我们信托经过这么几年高速度的发展,已经是到了银行、证券、保险,我们信托现在排到第二,这个我们相当于做了短跑,任何一个机器、任何一个运动体经过高速运动之后,他必须要走下来做调整,这个从我们自然界来看、包括从我们金融界来看也是这样,还有宏观经济来看也是必须要经过一个调整、一个变化,然后要通过快速的奔跑之后要进行反思、要进行总结,这是我们规模大到这样不可能,像中国第二大经济体一样,不可能再保持10%,以前是14%、15%的宏观经济速度,我以前也分析过,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常我们都是在10以上的速度,最后变成保8,最后变成保7点几,是不断调整的,这是我们规模还是比较快,这是第一个需要调整的。

  第一个,刚刚主持人讲过,我们信托经过这么几年高速度的发展,已经是到了银行、证券、保险,我们信托现在排到第二,这个我们相当于做了短跑,任何一个机器、任何一个运动体经过高速运动之后,他必须要走下来做调整,这个从我们自然界来看、包括从我们金融界来看也是这样,还有宏观经济来看也是必须要经过一个调整、一个变化,然后要通过快速的奔跑之后要进行反思、要进行总结,这是我们规模大到这样不可能,像中国第二大经济体一样,不可能再保持10%,以前是14%、15%的宏观经济速度,我以前也分析过,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常我们都是在10以上的速度,最后变成保8,最后变成保7点几,是不断调整的,这是我们规模还是比较快,这是第一个需要调整的。

  第二个,我们实际是一个外部的环境,无论我们从全球的分析,还是从宏观经济的分析,上午我们一些银行家们也讲的非常好,我们宏观经济在调整、减速、换档,前期在消化,宏观经济机构也在变化,这个肯定要随着大势而动,信托不可能,你说宏观经济的调整,你作为其中一个子行业不调整也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一个因势而变。

  第三个,刚才我们几位董事长、老总讲到的就是说,我们制度的红利在逐步的消失、竞争在加剧,比如说证券的、保险的、银行的,还有一些我们民间的,他们都在挤进这个市场,进行资产管理这么一个市场,对信托业也带来了一个很巨大的竞争压力,一个挑战,也需要我们应对挑战进行转型。

  第四个,我们监管,我们监管的环境也在变化,大家可以看到,从人民银行也好、银监局,包括外部的,比如说证券监管,在证券这个领域,不断的释放政策,在扶持这个政策,包括保险监督管理,也在为保险这块给他们推力释放,但是我们从银行监管、信托监管这块我们是给他进行刹车,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给我们信托带来一些挑战,应该说从很多方面来讲,包括现在市场主体的需求,私人和企业的经济主体的需求也在随着经济的变化在发生条件,方方面面应该说对我们信托的转型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主持人闫闻:我这边有一个报道说今年提前终止或者兑付的信托产品中,无论从规模上、数量上地产信托产品的占比均达到三成,不知道房地产的低迷或者说表现不佳对我们信托行业有没有产生影响?

  周伟忠:在座的每个人都是房地产专家,朋友们一聚大概聊了10分钟以后就聊到房地产了,回想过去10年,如果大家没去沾过房子的人就变成穷人了,沾过房子的人有可能就变成富人了,这是中国的资产阶段。刚好收到一个报告,前十年,把美国的货币发行量和中国的货币发行量做了对比,美国的货币发行量,就是前30年,他货币的增长,就是M2的增长,刚好同他的GDP增长、同他的通货膨胀相吻合,中国如果说把货币发行量同通货膨胀相加去扣除的话,大概多了8到10个点,后来研究者把从90年到2014年14年去对比,把他的房价涨的指数去对比,刚好相吻合,所以中国的10年,也可以从某一个角度来说,一个说房地产的涨促进了货币,反过来说货币的发行量增加促进了房地产的增长,先有鸡先有蛋。

  现在确实到了房地产调整的时候,从房地产调整的时候信托角度我们来看,应该说房地产的调整以后,我个人认为作为行业中的一员看,我们这个行业调整过程中,并不像媒体说的有风险,我觉得作为房地产调整过程中,信托作为房地产信托的系统性风险,我觉得没有,今天上午刚好到银监会去,银监会问我,因为我原来干过一线,说你一线干到底有什么风险?我说系统性风险。为什么有系统性风险?因为信托这几年做的都是加权融资,现在没有悬崖式的价格下跌的时候,从资产角度来说,还不足以影响信托的本金或者信托资金的安全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因为房地产因素比较复杂,首先要看项目本身,再看公司,再看对冲机制,这三要素一看,有的项目肯定要出风险的,所以总体看系统性风险有没有,下降过程中个体风险我觉得会是一个不断的暴露过程。这个暴露过程不等于会损失,这是两个概念,就是风险的释放同信托资金的损失还有一个过程,所以我们把这三要素看,一个是系统性,一个是风险暴露,最后是损失。

  所以我觉得,现在这个信托角度来看,就是房地产信托的数额下降,我觉得是客观的,一个就是说明信托公司对整个房地产近期的波动和调整有一个审慎性的原则,各个公司都有评判标准,很少去涉足这个企业,而且对加以对手应该说评判更加严格,所以他新增的量开始减少。第二个,我觉得提前兑付也是正常的事情,他对于风险的判断过程中如果觉得你这个风险开始暴露,肯定每个信托公司根据风险的调整,有一个风险释放机制或者对冲机制,我先走,房地产商来说,肯定是你最后走,作为房地产来说,他资金来源就是从融资角度来说,最高的是银行的按揭,或者银行的开发贷,这个也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但是收益最低的。第二就是信托加上融资的,这个风险比跟银行高,但是收益比银行高。第三,基金,风险比信托更高。我们分成看这个事情会很清楚的看到每个结构的变化和房地产信托所存在的风险。

  李萌:今年平安的海外投资者其实特别关心这件事,在美国也会问很多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房地产这么火,这么多的存量,在他们眼里存在巨大的风险。我不清楚其他公司,我记得比较细节的,我介绍平安的,第一个,这是无奈之举,做了很多房地产是无奈之举,我觉得是投资者这么多年被教育的结果,没有9、10他都不买,而且不管他买哪个公司,我有一个朋友说,我到底买哪个信托产品,那么多公司、那么多产品,我说你就挑一个还可以得,你随便挑一个公司,反正都是刚性兑付,挑一个固定收益率最高的有好了,这不是长久的,平安信托大概今年有600亿的房地产,上半年兑付100亿、下半年200亿,这里大概80%都是在一二线城市,就是我们自己的一个标准,差不多有80%都是跟大中型的交易对手,这方面在我们公司是特别严格,对加以对手资质的评判有很细的要求。所以可能我们很少能做到,比如说拿一个18%、19%、20%、21%以上的东西,但是相对还是比较安全,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但是我们觉得下半年这个市场也不是很乐观,所以我们可能以后不能再这么放着做,还是要收紧,更多的看到他的风险,还是要做到风险控制。

  刘腾:我简单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我认为目前像周总讲的,地产信托这个风险来看,其实在信托这个层面风险还是相对可控,最关键的一个,我们信托公司所有的项目是一单对一单的,并且相应的风控措施实际上都是抵押。但是我想说现在地产的调整对信托来说,我想提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认为,房地产信托的调整来源于房地产行业的调整,这里面我个人认为,房地产市场本身各大房地产公司大部分都是有同质化竞争的特点,大部分都是盖房子卖或者怎么着的,所以信托公司在地产业务上也有类似的同质化特征,但是未来房地产行业调整我认为他也存在一个变革和回归的问题,一个就是价值主题的轮动,比如现在养老地产、比如文化地产、旅游地产等等的,新兴地产的价值主题也在出现,所以相应信托也跟着做相应的变动。所以从风险的角度来说,主要看你怎么样去发掘他们价值投资的机会,这个角度来说,信托公司从地产这个价值角度出发,他可能还会有新的投资业务机会,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从中国人的惯性思维来看,千百年来中国人包括世界其实都是拿土地来进行的,欧洲国家,基本海洋系的国家,有海盗、殖民地,都去抢地嘛,中国这么多年,每个人富起来都想有一个大宅子、大院子,所以从我风险来看,人的理念和思维是根深蒂固的,是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所谓的风险。二,从刚才周总讲的,货币潮发部分很大一部分是进入房地产去的,意味着中国资产不容易出现崩盘,如果崩盘整个国家就出现崩盘,经济重构、国家重构、政策重构了,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王兴:房地产这块的确牵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从我监管来讲,我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可能代表一种观点,在我们成都有一个客户经理,他就因为从地区到了成都,从我们三线、四线城市到了成都,成都算二线,发现成都的房价他感觉很贵,他10年当中他没有买房子,我在这家银行做现场检查的时候,我说我估计你这辈子是没办法买房子了,因为他有望房兴叹了,老是觉得这个房价很贵很贵,包括我们监管层也是这样,监管层,我身边的朋友说房价要低了,他们不相信,我说我天天在转发这个文件,而且天天在提示房地产的风险,但是最后我给他们提示,最后买了价格较高的房子,房地产我感觉确实比较复杂。

  今天我们再看一看,房地产的信贷和我们个人财富在房地产上的投入,房地产吸纳了我们的信贷和我们个人的财富是惊人的,基本上可以说我们今天中国人都讲到这里边了,这是我们中国人消费的习惯,总感觉有一套做法,有恒产有恒心,感觉做事有底气,总感觉拥有一套我们的住房感觉防范我们人生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第三个,我们现在的财富大部分积聚在我们的房地产上,我估计从宏观经济的层面,还有持有房地产的这些老百姓的层面来看,希望房地产下跌的因素可能还不一定太多,我们可能更多的希望他比较稳健一些,不要冲的太快,能够慢慢的比较健康的走,如果真的房地产是崩盘的话,我觉得其实对我们每一个国人来讲其实都是一场灾难,这是从宏观层面来讲。

  从微观来看,刚刚主持人谈到,信托层面,前面三位老总在这块的经验非常丰富,我想提的是,至少到了信托里面我发现,信托跟其他金融机构管理风险还有他独特的地方,信托防范风险他的手段,比如我们可以有股权,我们可以搞主动管理,这个很多地方是其他的一些机构他们没有办法这样来操作的,或者是没有办法有这种风险防范的手段的,除了我们传统的抵押、担保,我们可以第三分参与运营,我们自己信托公司本身可以进行管理,而且我们还可以投入股权。实际信托这块,刚才几位老总也讲了,我们事实上对风险,用巴非特的叫安全保障也好、安全边际也好,实际我们应该说从信托来讲他还是有他的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防范风险我们还有更深、更宽、更后的安全垫。

  房地产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肯定不是,如果说我们都老是想着房地产没有风险,这个真是一个非常大的风险。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从监管的层面、从宏观调控的层面,还有从我们在客户的选择层面,实际上我们都不断的在提示风险,这种从宏观政策上调控也在减弱这个风险,从我们选择客户上,从我们的保护手段上,包括从我们现在老百姓的心里上面,都在对冲房地产的风险,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好的,如果一旦没有,我记得09年的时候,我当时在统计,我以前搞这个统计数据,我们就看到,你刚才分析的这个,我们股市08年一下来,从6千点下来,我就发现我们的钱出去跑到哪儿去了?比如我四川,我分析20—25倍,如果发现四川这个月储蓄少到了100亿、200亿,全国就是几千亿,跑到哪儿去了,股市这么差,我分析可能往房地产或者往其他地方在转移,但是我们发现这种转移应该是逐步逐步的在弱化。

  当然还有一个,房地产也要看,这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房地产太大了,你是看北上光,还是看我们那些二线,还是看三线,你看具体的客户,刚才刘总讲的,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房地产形态,有商业地产的,有住宅的,住宅里边还有其他的,比如旅游地产、文化地产,这个概念海鲶非常之多,所以具体到可能中小型的地产,或者比较高的这种,还有区域经济不太好的这些地方,可能会有一些风险的暴露,我觉得这个也是一个好事,如果没有风险暴露,这才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我们怎么样来辩证的去看。

  主持人闫闻:从几位老总刚才的观点中我大概听出了这么几个信息,第一个就是,房地产信托在咱们整个信托行业内确实占有一定体量的,它确实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正如刘总说,这个风险是可控的,但是大家普遍都认为,这种增长模式确实不具有长期的一个可持续性。回到我们信托的转型升级这个问题上来,咱们在未来信托业的发展过程中,怎样去开拓更具有可持续性的业务呢?

  周伟忠:今天这个论坛的主题就是“变革与回归”,刚刚同我们整个信托行业要走的路相吻合,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信托业面临着我们的转型,转型到哪里去?就是转型到我们的信托本源,信托的本源就是“受人之托,理人之才”,这是信托的基本要点。第二,信托是一个资产管理行业,就是在金融机构里面他是作为一个直接投资的产品专注于资产管理定位的一个金融机构,我们要回归到本源里。全国现在有68家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因为他的股东背景、他的区域、他的专业、他的人才结构不一样,他转型的路径我觉得是多元化的,并不是说大家现在前段时间讲的家族信托、土地信托,这些东西好像就是代表全部信托的一些回归的本源吗?我觉得不一定,每个信托公司不一样,我个人在思考,作为信托公司,作为变革也好、回归也好,他有几个路径。一个,信托公司所谓的受人之托,必须专注于他的资产管理,要强化他资产管理的能力,这方面去突破。因为现在我们信托公司所做的一些东西,产品也好,我们现在信托公司还是在资产管理阶段,还没到财富管理阶段,所谓资产管理阶段我觉得,以他的产品来带动客户的阶段。

  所谓财富管理,就是以财富管理由客户来配置资产的过程,现在信托还是停留在资产管理阶段,这个资产管理阶段,从信托公司来说,他应该从专注于资产管理这个角度,并不是说我们原来信托公司配置的资产,比如说房地产有风险,或者基础设施有风险就不配置,还是要去配置。但是配置过程中,一个,他原来的产品结构模式要改变,从原来专注于融资性的要向投资型转变。第二个,我觉得他的特定对象的这种产品的配置过程中的,管理能力要强化,他是两个方位去做这个事情。像国外的,所谓的财富管理机构,你打开他的报表去看看,他的1/3,无论比如黑石也好,都去看过他的报表,私募性质的他的报表你也看不到,打开基本上30%都是配置一些另类投资,所谓另类投资我们叫私募也好、叫另类投资,也是以房地产资产被标的的或者全球房地产资产为标的一些东西配置的。他们的就是投资性的,对我们资产管理行业的能力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我们现在其实信托在做的,大家说资产管理的就是抵押、担保或者征信这些东西,但是真正的资产管理不是做这些,如果说我们真能突破这一点,真的我们能力能提高,一定能回到我们本源,这是一个路径。

  第二个路径,中国应该说现在整个经济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该说给信托公司提供了很多的机会。我讲一个机会,我们大家知道,09年到现在这四五年PE满天飞,现在大概我们全国做PE的这5年做了1万家左右,这个数据不准,大概做了1万家,1万家都是PE的,现在都有退出机制了,三年,IPO挂了三年了都到期了,企业在变迁,现在真正能走IPO退出通道,按照现在证监会[微博]的速率,每年200家到150家,这个通道退出最多2000家,还有80%左右的何去?必须并购,必须重组,这个机会其实给我们资产管理行业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但关键的是,你是否有这个能力,是否有这个团队,这是第二个类型。

  第三个,我觉得应该说我们每个公司,比如做财富管理,这一个长跑行业,不是说近三年,这是几百年、几十年的事情,你财富管理首先这个家族要认,你看国外的财富管理,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对这个机构的认同,高度的认同感,不是说我今天能做的,这是一个马拉松式的长跑,受托资产的管理,确实每个公司转型大家都要转,但是我觉得从我自己来看,转型要成功与否,首先要立足于自身,就是你自身的能力个强化和提高,因为只有你自身的能力提高了,你专注于资产管理的能力提高了,我们才能转型成功,而不是说我现在紧紧是为了满足一个客观形势的变化或者监管形势的变化去被动的适应,那你肯定是淘汰的。我是这么一个观点,谢谢!

  李萌:如果简单的说,不再赘述了,比如说短期资产集合化、长期资产证券化、非标产品标准化,这样的话前一阵也是我们平安银行的资产在上交所[微博]上市,实际上是一个正确出表的业务,这也是一个未来可以持续发展的业务,就是我们真正要做一个资产证券化的业务。第二类,海外的市场,随着国际经济的复苏,包括美国的复苏,实际上我们在两年前就已经成立了海外团队,实际上也是为我们的个人客户提供了大量的,比如说私募基金、房地产类的,包括未来的对冲基金,实际上提供了这些产品,也作为我们国内产品的补充。

  第三,包括国有企业改制,这也是一个机会,现在不是允许了某一些地方政府可以自由发展,这是解决地方债务很好的手段,但是毕竟是有限的。国内跟国际实际上还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美国,纽约走在大街上没有一个是政府的东西,都是私有化的,在中国地方政府他们有很好的企业的股权、有土地,他们在里面可以做很多很好的产品给客户,这也是未来的机会。

  刘腾:我觉得刚才周总和李总讲的都是未来信托公司的重点。从信托公司来说,还是我刚才说的,从资金那一端来说,大家把资金信托过来,这是一个,从资产这一端,大家把资产信托过来,或者两端我们反向做,把资产作为一个信托财产,或者把资金作为一个信托财产,这种反向做,所以概括起来我觉得信托业未来的转型或者业务发展的主流方向,无外乎就是资金和资产这两个分析,从资产这个家度来说,房地产肯定是未来的不会放弃的一块业务,其次,还有类似于很多有未来可持续的现金流的资产,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资产证券化的业务。

  从资金这一端来说,还可以有这种类似的做这种投资性的,大家信任我的这么一个机构,我的机构能够为大家产生高利润的资产或者权益去做,这可能类似于PE,其实真正意义上来说,我个人认为信托天然的一个中国最好的PE机构了,只不过大家理解的PE都是有限合伙来想象它,实际信托PE是契约的组织形式做的PE。或者再往下走,可能类似于共同基金这方面的发展方向,都是我们信托可以去做的事情。所以从信托未来的业务方向来看,其实真正没有任何限制的,你只要在信托这么一个制度下把它给组织起来,这个业务就会形成好的业务,并不是说土地信托等等的就是个主流,未来也不见得,因为中国毕竟土地还有上位法的问题,还不能够去解决,很多东西是难以去突破的,只能到创新的尝试而已,但真正来讲,像周总刚刚讲的,从资产管理能力和财富配置能力,加之信托财富配置一小部分能力。

  王兴:我非常赞同几位老总说的,我想总体谈一下我们结合自身的特色,我们现在讲还是融资类的信托,刚刚几位老总讲到走向投资类信托,因为我们中铁信托是中铁股份的信托公司,下边跟我们中铁信托并行的这种二级的单位大概有20多家,我们施工、监理、包括轨道的制造、租赁等等,这块很大的产业链,我们中铁信托刚刚说转型,谈到共性的认识以外,我们可能还要结合我们的特色,在产融结合这方面我们可以作为我们转型的一条腿,我们作为高铁这块围绕这个产业链来做。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经济的维持剂里边,高铁的建设,我们的城际铁路、我们的地铁轻轨、还有国内的高速铁路,这个投资现在可以说占了很大的比重,我们在这块,像我们中铁信托在产融结合这块我觉得可能未来会成为我们一个很大的特色。

  主持人闫闻:其实上一场论坛主要探讨的是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的改变,有两个概念特别的凸显,一个是刚性兑付,一个是中国的投资者普遍对于高收益的期望,我不知道刚性兑付和中国投资者这样一个惯性的对于高收益率的期望、对于信托的转型有没有造成影响?

  现在应该说这两个方面信托公司也绕不开刚性兑付和投资者预期收益率的普遍提高,这两个课题也是联系在一起的。按照风险溢价的原则来说,你收益越高应该承担的风险越高,但是现在因为信托公司角度来说,客户宁愿,无论从正面引导,我愿意信托公司来承担受托人责任,作为受托人责任来主动赔偿也好,主动来处置也好,这个我觉得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为什么会形成这个局面?第一个,从信托公司本身来说,因为这几年信托公司为了吸引一些客户,可以的在打造,强化了信托产品的无风险收益,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们投资者的钱无非是来自于银行,因为现在中国的有钱人首先从银行培养出来的,比如说上一场论坛大家说了,几个老总说我们中国的有钱人60%是私营企业主,私营企业谁造出来的?首先靠银行造出来的,首先有信贷机制,他产业发展了以后才有他的财富积累。现在信托公司为了把高净值吸引过来,刻意打造我的无风险收益很高,这个我觉得是从信托公司自身来说,有可能有些误导投资者,这个角度来说。

  另外,从投资角度来说,应该他也很清楚的知道投资有风险,风险自付,我们证券行业应该说通过十几年的教育,没有一个证券市场说他的股票投资失败了,去找证监会的、找金融机构的,钱年有“还我血汗钱”,这几年没有了,因为投资者教育已经很充分了,一个是价值发现机制,一个是投资者教育。我们中国的投资者,正因为在金融机构的推波助澜下,他觉得把信托公司当作银行来看的,因为投资者其实也在绑架政府或者绑架机构,其实投资者也知道这个投资产品要买者自付,但是中国的老百姓知道我在政治经济体制下马上作为一个弱智群体向政府、向机构施压,得到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我觉得是双方去赞成的。到了这个结骨眼上,应该理性的看这个问题,一个是信托公司必须要承担卖者有责,就是你把这个风险要揭示清楚,第二个,买者有责,买者自付,这两方面要进行充分的互动。

  我们觉得从信托公司角度解决这个问题,你的产品角度来说,首先慢慢的要引导投资者,首先从原来无风险向低风险、向中等风险、向风险偏好转移,我觉得产品要多元化,在产品多云化的基础上再去进行分类,我觉得刚性兑付肯定要打破,如果刚性兑付不打破,还是这么维系,我觉得从信托公司这个角度来说也无法来承受这么一个结局,最终你这个机构也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我觉得再走下去有可能,虽然现在是十几万亿,同志们设想一下,中国没有信托机构经济就不发展了,信托公司我们经过了五次整顿,还在讲刚性兑付,有可能不是这个行业主导的东西,应该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我们理性的对待这个事情。

  刘腾:这个问题我也发表一个补充意见。我认为在信托业转型过程中刚性兑付和高收益是绕不开的两个问题,并且这个东西也是转型当中的一个阵痛,尤其是刚性兑付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往后怎么样化解这个,刚刚周总讲到刚性兑付这一类的,我觉得都很赞同,但是我想侧重点怎么样化解刚性兑付的一些思路和建议。我觉得首先,刚性兑付这个问题对于新的机构来讲,只能把它理解为我跟净值管理相挂钩而已,我发出了产品有问题了,出于我净值管理的需要来选择,如果是我在里边有非净值的部分,或者说我不能够充分说明我禁止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有刚性兑付的义务。另外如果我确实净值了,应该真正的倡导大家一个投资的理念,因为信托这点叫做卖者有责、者自付,卖者有责责任体现在净值管理和信托披露这方面。

  对于第二部分化解问题,未来产品收益高收益可以分成,比如现在大家普遍是8%以上的收益,我想可以从投资角度来说,比如说8%收益打个折打个比方4%、6%,加上一个浮动性的报酬,这样慢慢教育我们信托投资者有一种投资得理念,像以前买股票一样,一开始拉横幅去了,现在腰斩一般地话也多得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有必要把我们的信托产品固定收益率变成固定加浮动性的,再往后变成浮动性更大的产品,这样对我们刚性兑付和投资者教育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另外投资者教育角度来说,我个人觉得私募银行这个东西,因为有抵押、有担保,更多的是借贷在里面,希望刚性兑付的,可能投资者把钱给你了,我贷给对方了,你就有责任保证我回过来,必须有抵押、有担保,所以未来信托公司应该加大这种投资类的产品不是一种纯融资性的产品,慢慢的加上这种比重之后,这个行业也能够接受到底什么情况下去刚性兑付、是不是一定要刚性兑付,慢慢形成这个理念,这样整个市场才会健康起来,信托业才能真正实现转型扫除环境的因素。否则现在很多信托公司上一个项目,都因为有刚性兑付的压力在这儿,所有的项目创新的业务、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方向都有一些争议的地方,大家都很难去判断这种事情的时候,或者说大家还需要讨论的时候,市场机会就稍纵即逝,在这种环境下谈我们的转型和创新也是有难度的。所以我认为把刚性兑付问题有效去化解,化解成为让投资者理解我们是需要什么样的刚性兑付、在什么条件下刚性兑付,并不是说一刀切全部必须刚性兑付,这个对于信托是致命的硬伤。

  其次,高收益的问题,真正实现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问题,否则一味的强调高收益,那信托就成存款了,但是现在存款都有损失了。

  李萌:我简单说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一个玩笑话,前一阵也在传有些产品不能兑付,要打破刚性兑付,我们挺希望打破刚性兑付的,但是后来还是解决了,我们不是幸灾乐祸,实际我们是希望这个制度被打破,要不然这个行业很难再发展,不能持续的,而且这样没有任何的比较优势,好的公司,比如好的风控条件,其实你没有任何竞争优势的,因为有这个存在,所有的都是同质化的,但是他的风险就在于,现在只是几个出了问题,通过很多方式把它摆平了,但是当这个大规模出现的时候,实际上你是转不过来了,那时候会容易出现很大问题的。

  第二个观点,这回的99号文,我不认为是对行业很严格的监督,他提出了很多好的观点,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最重要的观念,他觉得现在的风险怎么来控制、怎么打破刚性兑付实际是在99号文创新的第一条,就是我们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这是很重要的方向,就是说我们以前按照做的,变成一个类似信用担保的一个金融债,全部都是信用,我们都是在用自己的信用做,这样做是没法持续的,他的直接债券融资工具是以后未来设计的主要理念就是说,我们以后再发,不管是地产还是矿产、还是农研,信托公司主导的项目往后移了,变成发一个债一样的,因为债去找承销商,我们把所有的交易结构、条件、他的融资成本,实际上很清楚的写在上面。在这个直溶工具的未来就变成债券评级,比如说3A的、2B的,你对体的超高端客户发行,你能发行出去你自己的能力强,你在发3A或者2A的时候是挣承销费,你能把垃圾的发出去能挣很高额的承销费,因为你清晰的放上去了,以后的投资者不会再来找你,因为你已经很清楚的了解。

  主持人闫闻:最后一个问题,这次2014年银行业发展论坛正如各位老总都知道主题叫“改革与回归”,要改革就要回归初心,最近也有一句话“走的太远,别忘记为了什么出发”,中国经济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其实西方的体系内是找不到中国这样的信托机构的,有的人说中国的信托有点类似于美国的高收益债券工具,目前这个中国的信托在扮演什么角色?他在转型升级之后又希望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周伟忠:应该说在国外的金融机构案例中找不到类似的中国的信托投资公司类型的机构,但是这种业务在国外是有的,无非在国外的银行集团里面专门有这种公司做这块业务,第二个就是投资银行或者资产管理公司,他其实隐含了我们中国的信托投资的公司这么一个业务,我想这是一个。从发展角度来说,应该说中国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有信托公司这么一类机构,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我想信托公司就是一个专注于直接融资和财富管理的公司,从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说去杠杆,增加直接融资,除了直接融资,除了我们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以外,还有另类的市场配置,我觉得需要有信托公司这么一个机构,这是从资产端来说。

  从财富端来说,我觉得应该说另类投资的配置,不同需求的配置,我觉得应该有很大得空间,试想一下,我们中国整个的发展,经济还在发展进程过程中,财富积累还在快速的增长过程中,你积累的财富房地产不能投了,股票市场是高风险行业,是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场地,中国我们新兴增长的财富放到哪里去,他的资产放在哪里,这就是我们信托公司下面要做的,也是要寻找的答案,就是另类投资,专注于做另类投资、专注于做财富配置的公司,这两个角度来说,信托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大的空间。关键一句话,能否做多元还是专注于自己的能力,就是你这个公司的能力和定力。

  王兴:这个问题好像的确是比较尖锐,实际这就像西方没有互联网金融一样,其实也没有这种互联网的概念,这个能不能说我们中国人在金融领域信托能不能算我们中国人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或者一个发明,能不能这样看,这是我的一个观点。就像我们小孩生出来了一样,我们现在再去追问他不太好,希望更多的精力更专注的怎么样使他能够成长好、能够发展好,我们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曾经我看银监会的杨主席讲到过,我们信托这些年很多的功能,我想其中一点,如果我们在座的可能炒作,我估计很多人不是幸福的回忆,而是痛苦的回忆,刚刚说了刚性兑付,其实你反过来想一想能不能表扬一下信托公司确实为老百姓财富的增值做了很大的贡献,这个贡献刚才几位老总都讲了,包括李总也谈到,确实我们现在做了这么大的贡献,但是这个贡献很难再做下去了,因为环境的变化,不可能再给我们这些投资于信托的同志们还要那么高的收益,在这个市场环境下,风险在加剧,经济在下行,产业结构调整这么一个背景下,还要做那么大的,这个已经不太现实了,其实应该说信托在前面为我们老百姓财富增值我感觉应该说还是做了很大的贡献,我们要从另外积极的一面去看他。

  未来中国,实际我们也在探讨,未来的路一方面就是回归,刚才周总讲的,我们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第二,我们信托有很大的优势,区域经济可以参与,实体经济我们也可以参与,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优势,我们虽然在经营领域,我们可以讲以前讲信托也没有边界,可以在很多领域去探索,结合我们自己的特点,可能未来做财富管理也好,做其他投资的选择也好,我觉得我们信托应该结合自身,还是能找到我们非常专业的一个方向。

  李萌:杨主席刚刚也说到信托是一个苦难生命力极其顽强的行业,其实平安07年、08年就开始打造这三类了,简单的说,应该未来方向有三种,我把通道业务放在最外面,这三种在美国也是主流的,我们08年在建设自己的投资能力,我们有专门的投资团队,他们需要的能力,第一个是他们自身投资能力,有明确的投资策略,还有我们的投后能力,帮助我们所投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二个,他们更像一种买菜的,因为他是做资产管理类,资产管理类就是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把客户的资产怎么做保值增值,这一类是要靠专业的投资能力的,可能还有某一些信托公司是缺少的,这个要我们的管理,这个一定要建立起来,这个没有是没有希望的。第二,财富管理,平安做这个还是很厉害的,他需要的能力实际是产品筛选能力、销售能力,实际我们产品筛选能力是要找到更好的开放式的平台,找到更好的产品去提供给我们的客户。第二个能力,就是投资咨询或者投资顾问或者资产配置能力,我们越来越多的客户实际上已经不是简单的去来购买信托产品,实际上就是我们未来管理AOM的规模,把这1个亿给你,你帮我怎么配置,这是我们财富管理的一个方向。

  第三个,私募投行。私募投行是从通道类业务衍生过来的,这是不一样的,因为私募投行在国外是很重要的,他们很多融资类的是放到这个里面的,他们需要的是什么能力呢?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资产获取能力、机构销售能力和机构服务能力,这是第一点,实际上这是很可惜的,经过这么几年大的发展,实际上我们屏蔽了对直接企业的客户,因为做一些通道太容易了,有无数征信条件,甚至体企业都不用建就把这个企业做完了,这个没有积累是非常可惜的。我们在国外也是,通过维护或者是和融资方、这个企业做关系,因为他有无数的需求,不光有投资需求,还有融资需求,给他服务的时候会有很多很多机会出现。第二个能力,风控能力,他的标准、他的风控潜质,他类似银行信贷的风控管理。通过服务这些企业客户实现企业客户无数的需求,这个需求你要拿回来,找到创新的点,我们今年做了不少的创新,类似资产证券化,因为很多没有做挣钱化,比如说我们的应收帐款,包括现在很多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包,还有比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这些都是可以做的很大的,这就是投行一个很精髓的地方,就是说他可以找到这些点,但是还要有正确的政策解读,你要踩了红线也不行,这都是私募投行很重要的能力。

  最后,就是华尔街那个画了,跟着客户需求走,迅速转型,华尔街永远不会死,其实信托也永远不会死。谢谢大家!

  刘腾:我就讲一句,我觉得国外找不着中国这样的信托,可能找不着中国这样有牌照的信托机构,其实信托在国外也是存在,中国的信托也是同样的在整个金融机构当中也是很好的制度,也是无处不在,什么都可以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大投行和财富管理机构。

  主持人闫闻:非常感谢各位老总老总的分享,也谢谢各位来宾来参加我们今天分会场三的论坛,我们来年再见。谢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海南副省长谭力被查 地震中曾微笑(图)
  • 体育皇马传奇球星迪斯蒂法诺去世 享年88岁
  • 娱乐赵薇发美照撇吸毒传言 王菲方严正否认
  • 财经 人民日报:养老金巨亏说法很片面
  • 科技舌尖上的硅谷:谷歌食堂全球最牛
  • 博客给陈光标发世界首善证书的组织揭秘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辅导员与在校男大学生隐婚 放弃留校
  • 钮文新:金融倒爷带给中国金融大麻烦
  • 金岩石:A股未来三年必有牛市
  • 朱大鸣:房价难免天价茅台腰斩命运
  • 曹中铭:大量绩差公司将会被扫地出门
  • 冉学东:中国低端制造业转型无望
  • 李佐军:我国居民为何不敢消费
  • 张炎夏:别指望会发生美式次贷危机
  • 石麒麟:对投资核爆效应的思考
  • 叶檀:证监会退市制度大方向正确
  • 高善文: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