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银行业发展论坛之向实体经济再回归

2014年07月08日 18:01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新浪财经讯 7月8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年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二届银行业评选颁奖”盛典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举办。

  会场二:向实体经济再回归

  会议时间:2014年7月8日(下午)

  会议地点:威斯汀大酒店

  会议内容: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财经银行业发展论坛的向实体经济再回归分论坛,我是本场论坛主持人,我来自新华社的记者,现在是北京时间下午两点,我知道大家早上听完会议已经到1点,非常的辛苦,这时候大家还坐在这里听我们的论坛一定非常关心银行业发展的朋友们,谢谢各位。

  现在正式大家吃完饭,昏昏欲睡的时候,相信我们的论坛会像大家喝了一杯午间的咖啡一样的论坛。我们讨论话题讨论到银行业深水区改造、利率市场化,银行覆盖到A股、H股、上市银行、非上市银行,所以接下来论坛一定会让大家觉得提神醒脑。

  我们论坛的题目是“向实体经济再回归”,为什么是向实体经济再回归呢?我们知道在过去几年里,因为利率管制导致官方和民间双重利率体制,有一些资金在银行业机构通过各种通道化业务流向一些房地产,推高资产价格,甚至流入三高行业,为此金融业脱轨,实体经济成了银行业最大的购并,为此中国也开设自己的药方,就是利率市场化,将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深水区,而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中小银行,包括大型银行在内都在向小微金融战略,我们力图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力图通过创新产品,来改变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这个过程当中股份制银行是怎么做的怎样做出属于他们的华彩乐章?是独奏还是交响乐?接下来先请到我们演讲嘉宾,第一位是来自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先生,有请黄金老先生。

  主持人:黄行长演讲题目是“银行业再出发”。

  黄金老:感谢新浪财经提供这样一个好机会。下面我和大家探讨一下中国银行业再出发,走向稳健回归实体经济之途,想谈六方面的问题。

  一、中国创造了世界级的大银行

  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全球前10大银行中间中国占了4位,全球100家大银行中间中国占了15位,所以应该说中国的GDP在全球排第2位,中国的银行业在全球各个国家之间我们也是排在第2位,所以中国的GDP是一种很相称的地位。中国这样一个大的银行体系,有大规模的融资能力,同时又有大规模的作业能力,成为今天中国非常突出的比较竞争优势。

  二、现在遭遇到较多的挑战和疑惑

  目前对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大家的判断是非常一致,一是中国的经济减速带来了不良资产防控压力的加大,二是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带来利差的收窄和风险增加,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冲击主要不是利差收窄,更突出是带来风险增加。三是监管强化,使银行业资产增速在下降,所以我们现在银行业资产的增速低于M2的增速和成本的上升。四是中国目前债券市场的大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资金脱媒动摇了银行中介的地位,这是大家看法非常一致的。

  三、回归实体经济之难

  银行业进一步回归实体经济,目前企业高负债,跟这个有关的统计,到去年年末,我们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64%。我们讲的建筑业它的产值占GDP是5.7%,建筑业它的贷款余额比例是4.6%,是比较接近的,只有几个行业,比如说农业、房地产业,有的偏低,有的偏高,大部分行业是比较接近的。一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一个是经济体的信贷结构。所以我们希望银行业更多做些农业,更多做些小微企业,这些都是适当的,但是经济体本身它是有一个规律的,这个行业它创造的GDP到底有多大,所以它所分得的贷款之间就应该是占比高。

  四、银行业要回归风险管理的本原

  2003年以来银行业改革的还是不错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一个健康的信贷文化。第一点要回归股改以来所建立的信贷规则,坚守现代文化。第二要抑制风险偏好的上升。第三是下决心提升三位一体审贷程序中的专业性含量。

  五、回归理性的业绩增长

  中国过去的GDP增长率是9%-10%,那个时候我们的净利润增长率20%-30%,甚至于40%,今天我们GDP增长率就是7%、7.5%,所以我们各银行就要下调业绩增长。今天要把规模优先作为价值优先,价值优先就是我们今天不在于银行规模做得有多大,而是在于是不是为股东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要关注股东的真实回报,所以银行业应该停止业绩竞赛。

  六、银行业要回归产权多样化改革和治理机制优化的这样一个本位

  2003年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主线是产权多元化加公司治理这样一条主线,这些年银行业的效益不错,可能这个主线就会偏离,特别是在产权改革上。所以现在银行业里面,国家股在银行业里占的股权比例超过50%,在五大行中可能将近70%,但是国家股在制造业上市公司占比仅有0.7%,在A股中间只有0.15%,这表明银行业的产权改革是滞后于整个中国经济的产权改革。所以产权改革这条主线不要偏离,不能停顿。

  所以总得感觉,这十多年我们创造了世界级的大银行,但是今天我们遇到一些挑战,我们希望回归实体经济。所以我们需要在风险管理、业绩增长、产权改革、治理机制方面更多的做一些深化。在历史上大银行和大银行家都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历练才能成为大银行、大银行家,考验我国银行业、银行家是否伟大的时刻应该说到了。我国的制造业是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企业和企业家,所以我们可以乐观的预期中国的银行业同样也能涌现一出杰出的银行业和银行家。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黄行长的精彩分享,黄行长说现在考验我们银行家和银行业的时候到了,我听完黄行长的演讲有一个感想,银行在金融业的变局中思考的已经很深了,我们银行绝对不是雄心万丈躺在床上,而早已经是时不我待,行动起来了。在中国广袤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许多立足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城市商业银行,他们的做法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在过去几年,我国城商行资产规模增长非常快,在整个中国银行业资产已经过百亿元这样一个不断增长的格局中,城商行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来自我国东南西北各个方位的5家非常重量级的城商行高管代表,我们接下来时间将要进行圆桌讨论,他们将跟我们共话城商行的发展和未来。

  首先要请哈尔滨银行副行长卢卫东先生;

  江苏南京银行北京分行行长张进先生;

  福建省城商行代表福建海峡银行副行长舒平先生;

  河北银行副行长梁静女士;

  杭州银行行长助理兼北京分行行敖一帆先生;

  麦肯锡全球董事曲向东先生;

  金融机构面临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有金融机构自身的竞争,还有来自互联网企业他们的竞争,所以整个战场可以用刀光剑影来形容。不知道在这样一个变局,包括互联网金融冲击当中,城商行受到的冲击是不是更大一些?不知道各位怎么看。

  卢卫东:在这样一个经济环境下或者说在这样一个竞争环境下,城商行的竞争压力会不会比股份制银行或者大行大?我的看法是确实它会经受非常大的压力,为什么呢?有几方面我们可以来看。

  第一方面,我们知道在城商行它主要服务的还是中型客户和中小型客户,真正全国性非常大的客户往往还是由大的银行或者股份制银行来服务,我们也可以看到从行业发展来讲,习主席提到普惠金融,从大行角度来讲它也是不断往中小企业客户区发展,所以这势必给城商行带来一个很大竞争压力,因为不断的客户下沉,这个压力就会越来越大,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在城商行它主要还是在本地,没有办法跨区经营。这样本地的经济环境,本地的客户会决定它发展的规模,所以在这个方面来讲,它的空间会相对少一点。

  第三方面,大的银行在客户、人才、资金等等方面的储备绝对会比城商行或者中小银行来的好、来的深,来的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它的竞争优势也会更多的来体现。

  作为城商行来讲它有很大压力、很大挑战,但也有很大机会,为什么呢?因为城商行整个决策机制,它的经营灵活性会远远大于大的银行和一些股份制银行,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也可以看到,对城商行来讲,它对本地的耕耘会更深,它了解当地的文化,它有良好的当地背景,支持当地企业,所以它可以基于它的文化,基于它本地的经济特点,可以开发出非常有针对性,非常接地气的产品、服务等等,所以它可以在当地做的非常专、精、深,这也是它的优势。所以在这个竞争过程当中,有挑战,但同时也有很大的机遇。

  主持人:刚才卢行长说到要在当地市场做专、做精、做深,这让我想起这几年我们监管层一直要求我们城商行要做特色化和差异化经营,用一个比较过气的广告词就是“不走寻常路”。刚才您讲到哈尔滨银行业有自己的特色经营。我知道南京银行这几年在债券市场有所作为,这是不是你们特色化、差异化的部分呢?

  张进:我介绍一下南京银行所谓的特色业务,特色只是新对的,因为我觉得大家都很有特色,城商行发展到目前这种状况大概有19年的时间,19年前城商行的地位和城商行的份额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现在能有这样一个分会场的位置,就说明城商行已经很有特色,很有特点,在中国金融市场能占据一定的份额,能有一定影响力,城商行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特色。

  具体到各家的特色,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积累,摸索出来一些特色。因为南京银行在债券市场这一块起步比较早,南京银行在96年成立以后,当时在计划财务部有一个小的团队,几个人做这项资金业务,但是逐步的发展,现在已经接近100人的专业队伍,从原来的一个小团队后来成立了一个资金交易中心,然后成立了金融市场部,从金融市场部又随着整个金融环境发生的变化也不断衍生一些新业务和新部门,包括资产管理部、资产托管部,我们南京银行去年还发起成立一个基金公司,在金融市场板块确实已经做到了牌照相对比较齐全的有特色的银行。

  从我们自身的发展这一块,因为金融市场的同业资产、债券资产,在南京银行整个资产结构里面形成了比较大的份额,刚才主持人讲的,我们是一个债券的特色银行,现在仅仅用债券已经不代表它的特色,债券的范围或者内涵不断在延伸,或者一个大的金融市场板块,债券这个特色是07年我们上市的时候投行的朋友们给总结出来的特色,就是债券特色银行,是这样一个情况。当然我相信每家银行都有各自的特色,城商行必须找到自己的特色,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主持人:坐在张行长边上的是来自海峡银行的舒行长,刚才两位行长都分享了他们行的特色化经营,我知道海峡银行跟台湾只隔着一个海峡,我们的特色化经营跟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包括两岸金融合作,是不是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呢?

  舒平:谢谢主持人。福建海峡银行面临的环境跟刚刚主持人讲到的一样,都面临着竞争的压力,那如何体现自己的特色?我们一直在思考。09年10月份,福州商业银行更名为福建海峡银行,更名完之后,主要还是想打海峡牌,以海峡两岸的金融作为自己的特色和突破口,提的是两岸智慧、本土金融,按照这样一个理论来设计自己的业务。目前从两个层次开展了相关的业务推动,一个是根据福建台企比较多的情况,围绕国家定的福州、泉州、漳州三个国家级的台商投资区做的业务互动,这里包括跨境业务,我们双向的跟台湾之间有这种业务,2010年5月份我们跟台湾的华南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从7方面展开相关业务,这几年的推动还有一些效果。福州是做综合服务的,泉州主要是制造业,漳州主要是现代农业,我们根据各自不同侧重点推动相关工作。

  第二方面是机构之间的合作,台湾与华南银行的合作,我们这几年合作也比较有成效,相互之间的授信,相互之间的同业业务,这些方面都展开的比较多,跟台商、台企提供了比较好的服务,这是我们围绕海峡银行、海峡这个品牌做的相关工作。

  主持人:谢谢舒行长的分享。梁女士在河北银行分管小微金融业务,小微金融一直是城商行的重点战略,不知道河北银行在发展小微业务的时候,是不是有自己特别的创新?

  梁静:谢谢主持人,利率市场化不断推动,互联网金融风声水起的今天,城商行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挑战非常大,我觉得不管是我们城商行,包括我们的股份制银行,还有国有大行,在这里面无所谓谁大谁小,都是非常大,因为他面对不仅是同业竞争,包括银行业以外的其他的影子银行或者类银行这方面的竞争,大家都在不同领域用自己不同的优势,不管是监管方面,还是在一些业务模式方面、商业模式方面,其实都在做一些市场的开拓,这是我们感觉到一点压力和挑战是来自四面八方的。

  第二点是在我们银行这边,从监管部门要求来讲,尤其是城商行,所在区域是有一定限制,不是全国性,更不可能在短期内走到国际化,就得要立足于当地的市场,精耕细作当地区域的一些业务的特点,在这方面我们河北银行也是一直坚定不移的在做差异化、特色化的研究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重点的一个业务板块就是小微业务,因为小微业务具有非常强的地域特色,你的差异化和特色化一定也是在你的所在区域特色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加强和突出而逐渐形成,尤其是城商行从出生之日起就打上所在区域特色的烙印,这一点跟其他银行来讲还是有一定区别。我们的小微业务是重中之重,因为城商行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大客户金融脱媒,走向资本市场,这个资本市场的创新日新月异,对于大中型优质企业的选择是非常强的,只有小微企业更多依托于传统银行,来进行战略的伙伴关系。所以这方面我们感觉是以市场倒逼,还有主动选择,必须要去发展小微业务,所以这方面我们投入很多精力和一些资源。

  在小微业务上,我们首先围绕客户定位,其次在客户定位选定了以后要把它需要的产品进行配套,对于客户它的风险特征要研究风险管理技术,同时对于这种小微客户,量大,业务额度比较低的特点,还要有专业队伍做支撑,实际上我们围绕这四个方面做一系列安排。在客户的定位上,我们更多选择的还是当地区域的客户,我们虽然建了11家分行,有129家支行机构,但是我们在小微客户上还是要求大家立足当地市场区域来做小微的选择。对于小微客户它的产品创新,这方面互生叶非常高,这些年河北银行做了很多这方面探索,比如超值贷、流水贷、租权贷等等产品,选择一些优质客户群给量身订作一系列产品,让他有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一块在我们当地还是有一定的,在产品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对内叫好、对外能叫座的产品,让客户应用起来非常方便。

  在风险管理上,我们专门为小微做了一套打分卡和信用评级,最近我们在研究它的额度比较低的,按照零售业务方式去处理的信息化一套风险识别系统,我们把小微里面的“小”和“微”做了风险的区分,我们在风险管理方面起到一个很好的准入门槛的支撑作用、管理作用,同时我们把小微企业的分中心,因为我们小企业是条线化管理,我们在当地都有一些分中心,对差别化、动态化授权管理很有好处,各种审批的方式组合,让它能提高更多效率,识别小微的风险,提高它的效率,同时在队伍上我们是专业的队伍,专门有小微队伍作为支撑,所以这些方面对于整个小微业务发展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支撑作用。谢谢。

  主持人:谢谢您的分享。说到小微金融业务,我知道杭州银行在小微金融业务这一块是在耕耘一块蓝海,也打算继续拓展这方面业务,您在北京分行这方面经验应该比较多,我们知道社会各界对这一片蓝海也有一些疑问,包括科技支行和文创支行,它的抵质押需要做创新,不知道贵行有没有一些探索?

  敖一帆: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参加今天论坛。杭州银行经过18年的发展,目前我们总资产达到3850亿,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具有了一个较为扎实的客户基础,我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金融资产体系、产品体系,拥有多项资格,而且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服务网络,取得了一定的市场知名度和较好的效益,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杭州银行正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在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坚持战略转型,加快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率,着力培育的是核心客户、核心业务、核心人才,通过这三方面来积极谋求细分市场和特定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持续提升我们的核心能力,实现我们杭州银行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们杭州银行已经明确重点推进下微金融和零售金融,把科技金融、文创金融作为我们行的一个特色业务在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努力探索综合化经营,增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提高一个综合的经营效率,我们现在在杭州成立了科技支行,今年还成立了文创支行,这两家支行,科技企业和文创企业在资产上面都属于轻资产型,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我们最关键一点就是了解我们的客户,把这个作为我们的核心业务,通过核心业务的客户经理了解我们的客户以后,帮助客户一起做一些产品,做一些投融资的支持,这样来支持它的发展,我们主要是这么操作的。

  在我们的北京分行,我们专门还成立了科技文创金融部,有两家科技型支行,还专门在石景山成立了一家石景山文创支行,重点推动科技文创金融发展,也响应北京市双轮驱动的经济发展。谢谢。

  主持人:谢谢。听完上面5位行长的观点,我不知道曲先生您有没有什么评论?我知道曲先生给很多家商业银行做5年以上长期的战略规划,在这方面您一定有话要讲。

  曲向东:我刚才听了一下几位行长的介绍。第一目标客户的定位,特色化、差异化经营,这肯定是一个方向。同时展望未来,挑战还是蛮巨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大家如果看到我们现在的结构,城商化大概100多家,占全国银行金融资产的10%,133万亿。过去3-5年的增长速度是30%,ROE回报率大概是20%,如果我们看这些数字,城商行过去五年发展不低于股份制银行,它比大行的增长速度还快,效益维持的还很好,这是过去5年的情况。虽然在这个基础之上,大家都强调一些特色化业务,但是真正给银行贡献最大的肯定不是这些业务。

  举个例子来讲,我们看表内、表外的业务,非信贷资产占的比例很大,当然南京银行做得更极端,包括表外业务,如果加在一块,非信贷业务至少占银行收入的30%,这是一块。另外一块就是我们的信贷业务,我们的财政存款,我们的存款业务,很多是当地财政存款占比很高。虽然大家都没有谈到公司业务,很多城商行公司业务的贡献能贡献全部收入至少40%-50%,所以这个资金业务、金融市场业务,再加上公司业务,其实贡献了我们现在很多城商行业务的50%-60%以上,在这个基础之上,这些银行已经意识到要转型,所以做了一些差异化、特色化的举措,这个蛮符合潮流的。但是我们看到现在这个情况,未来挑战是很大的,有这么几方面。

  第一方面,利率市场化马上就放开了,在未来两年我们存款利率放开,对城商行的存款可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一块就是我们的中间业务收入,如果来看我们中间业务收入,城商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很低,大概是10%。第三是宏观经济有点下行,在过去五年大概是两位数增长,名义GDP基本是10%,现在比较乐观的GDP是在7%-7.5%,所以不良率也是对城商行挑战比较大,特别是由于宏观经济下行。

  所以我听了一下各位行长的介绍,第一是感觉符合潮流,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取得一些成效,这是我个人的印象。第二是为了应对未来我们提到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包括金融脱媒,各位银行的高管还正在积极的应对未来的一些措施,可能下一步的讨论会谈到这些内容。谢谢。

  主持人:谢谢曲先生。曲先生帮我做了很好的总结,我就不再总结了。各位行长都谈到我们都有很多挑战,我们刚刚那个环节的关键词是挑战,接下来这个环节的关键词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在过去的几年里,在金融市场上舞剑的可不只是金融机构本身,还包括腾讯、阿里、百度[微博]、京东,出现了很多所谓的搅局者,还有来自影子银行和信托方面的业务,出现这么多金融行业所谓的搅局者,我们应该怎么看,城商行是采取一种迎战的姿态?还是抱有一种合作的态度?卢先生原来是做电子科技出身,在哈尔滨银行业负责互联网金融电子银行方面的业务,我想知道的是,哈尔滨银行最擅长做小贷,是不是你们小贷业务也会和互联网金融做一些合作和尝试呢?

  卢卫东:刚才曲总也谈到,对城商行来讲过去几年发展很好,但接下来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也谈到新的一些发展的趋势,包括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等等。从哈尔滨银行角度来讲,对互联网金融怎么看?我们是抱着一种拥抱互联网金融的态度去迎接这样一个挑战。在去年的时候,哈尔滨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做了一些布局,也成立互联网金融事业部,对互联网金融是什么?去年争论的非常厉害,有互联网金融,有金融互联网,所有这些争论都很难有一个很明确的结果。但是从我们自己的定位上来讲,所谓互联网金融也好,或者金融互联网也好,从哈尔滨银行来讲就是要利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互联网工具和方法,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就是哈尔滨银行对所谓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互联网的一个看法。

  所以在去年11月份,我们就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事业部,并且在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方面我们都做了非常多的尝试。传统的银行我们可以看到,它有电子银行,有呼叫中心,ATM机这些传统的电子渠道,在这个方面哈尔滨银行应该说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只是在电子银行、ATM等传统方面,每年会投入巨额进行布设,同时也在积极跟进移动金融、手机银行等等这一块。

  针对哈尔滨银行自身的特点,因为哈尔滨银行在中小企业小额信贷方面的战略,它是希望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小额信贷银行,所以它在客户下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借助于新的一些科技。在7月1号的时候,在黑龙江省和人民银行[微博]一起举办的中俄博览会,发布了中俄跨境电子商务支付合作与交流平台,希望打造一个跨境的支付平台,集之、结算、融资、理财为一体的平台,为中俄跨境这样一些电商去提供服务,其实这也是一个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布局。哈尔滨银行跟第三方支付公司还有电商去做一些合作,所以这方面我们也是积极布局、跟进。但是互联网金融这一块,我们还是紧紧围绕哈尔滨银行的战略,就是小额信贷战略来展开,哈尔滨银行本身在小额信贷战略方面,小额信贷方面开展的非常早,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

  我可以给大家分享几个数字,到去年年底的时候,哈尔滨银行总共的资产规模是3200亿左右,贷款规模是1000多亿,其中小额贷款占了731亿,占整个贷款余额的69.1%,实现收入是51.7亿,它占到整个收入的67.9%,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到哈尔滨银行互联网金融也是围绕小额信贷特色化和专业化展开,所以哈尔滨银行的一个策略就是拥抱互联网,并且走合作化道路。

  主持人:卢行长说了一个拥抱互联网,他点到了这个关键词就是融合。今年出现很多P2P公司,城商行也有不少银行选择跟P2P公司合作,不知道其他几位行长怎么看这种融合呢?你们又是什么观点?

  舒平:这一块坦诚的说不是太专业,但我是这么认识这个事情的,互联网金融大家都再说是搅局者,我认为这个事情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所以说要勇敢的面对,坦然的接受,相应的积极的去应用。这一块从我们行现在的情况来看,做小微企业怎么去做?我理解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过去福建海峡银行主打是100万-500万金额的小微金融在当地市场做得名列前几名,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目前我们认为在经济下行,经济微增长的时代,更重要是要进行一些战略转型,我们打算把金额进一步下沉,做微经济时代的微信贷产品,这一块反映的一个特点就是客户需求的小型化、个性化,这个特点更加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把相关的技术进行嫁接,这个空间还是很大的,这一块我们也有整体的一些设计,围绕微小这个层次,每个行,包括我们的下属行,按照一行一评的策略,根据福建当地的特点,比如山多、水多,相对的林下经济和海洋捕捞、养殖、加工等等这类行业,还可以围绕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挖掘,这当中的数据挖掘非常关键,包括我们去做零售业务这一块,福州市的市民卡543万张都由我们海峡银行去发,这一块客户怎么去挖掘,怎么把它作为零售业务的基础平台,也要运用相关的技术,从这个方面来看这个空间非常大,这也是市场机会。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数据的挖掘,就这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曲专家,您觉得现在互联网金融在数据挖掘这一块,是不是已经到了银行数据能通过挖掘产生价值,并服务于我们金融的这么一个阶段了?

  曲向东:这个话题比较广,我分两个方面说。数据挖掘一个简单的结论是日益重要,银行内部的客户细分,获客,客户产品对接,应用于银行的各个领域。现在互联网大家可以看到,网上的直销银行,包括互联网公司做金融业务,其中离不开一条就是用数据做决策分析,包括产品设计,包括风险控制,这个应该是很鲜明的一个趋势。

  主持人:您说到数据的挖掘,我忽然想起来我在参加这个论坛之前,我刚刚去参观了一家外资银行他们的总部旗舰店,它的旗舰店做的概念是银行业的未来,他们所想象到银行业的未来就是完全无纸化办公,完全电子化的银行,客户进去,有互动平台,所有表格都是通过电子提交,所有的都通过ipad或者其他工具来实现,里面也没有多少人。我自己是有这种感受,说银行未来是一个完全数据化的银行听起来有点冷冰冰的感觉,无论银行怎么发展,最后我们的银行应该会变成一个更加人性化、更加私人定制的银行,服务应该更加贴心、用心、放心。不知道其他行长怎么看?

  梁静:在这方面,刚才您说到的P2P也是一样的,我们现在也在关注这一类的金融业态,有点类金融的方式,我觉得监管方面有些套利,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发展,但是也确实出现很多风险。包括您说到未来银行的一个状态,它会是以什么样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这跟金融业态发展和互联网技术发展都是相关联的,很难说它独立于这些之外,走传统银行发展的路子,它肯定是相互融合、相互结合,也是技术方面相互借鉴。   

  对于互联网这一块,从河北银行来讲,这些年也在关注这一块,但是总体而言我们采取既积极又审慎的态度,因为毕竟这么多客户资金放在这儿,整个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程度还是要采取一种比较审慎,相对来讲比较成熟的技术来做这一块业务发展。总的来讲,我们对互联网这一块,事实上我们采取的还是融合、积极探索合作,跨界的合作,实现资源的整合,包括多赢,重点是银行要在你所拥有的自身优势上,比如说在专业人才的优势上,在于信息,有很多交易的数据,有信用管理的能力,以及营业网点,这方面还是要多发挥一下优势。当然思维上要更多借鉴现在的一些类金融业态或者影子银行,它的思维模式事实上应该把它融合到这里边来做一个很好的结合,可能会对银行未来发展有一个很大的想象和拓展空间。

  主持人:我们各环节就先告一段落,这个环节谈了一下融合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要谈发展,我跟媒体沟通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关心城商行未来发展,未来几年城商行发展的时候遇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异地设支行,监管层叫停了,这是一方面。二个是国内IPO一直在冻结,现在刚刚排队放开,大家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刚才这两方面的政策,导致一方面机构向外扩张遇到一定困难,另一方面资本补充的道路也受到一定限制,我们的城商行也想了一些办法来应对它,比如说卢行长谈到边界金融,有些银行就选择在H股上市,我知道在这些问题上,我想先请教一下张行长,因为南京银行是最早在A股上市的银行,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是不是上市是唯一的道路呢?

  张进:今天我看了一下我们的题目叫做转型与发展,这也是城商行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课题。资本的限制,这也是银行业发展今后都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以往大家这种粗放型的经营,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因为中国银行业也要加入国际潮流,符合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准则。我们现在大家都面临着这样一个资本补充的困难,最主要的还是要走经济化的经营,走节约资本的转型道路,刚才几位行长都提到了,大家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做了很多探索和有意尝试,这是大家都要互相学习的。

  资本补充的渠道肯定要多种多样,要仅仅指望着上市,我个人认为在目前我们这样一个国内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也不是很现实,就像城商行100多家,按照以往的这样一个经验或者惯例,肯定也有一些标准、一些门槛,只有一部分各方面指标比较符合要求的城商行可能会先走上这条路,有幸的是,南京银行确实比较幸运,南京银行是第一家在主板上市的城商行,这也得益于南京银行醒的比较早,我印象很深,我们2001年的时候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时候就先提到上市这一块,我们当时引进国际金融公司,当时国际金融公司入股的一个条件就是通过将来上市这种途径来实行退出,这个它跟别的战略投资者还不太一样,当时就要求争取上市。在当时的环境下,那时候我觉得没有人相信城商行还能上市,经过那么多年,我们经过一些艰苦的努力,2007年7月份我们正是在上交所[微博]挂牌,当然这里面很困难,我们2001年引进战略投资者就开始做,做了各方面准备,04年董事会提出这样一个决议,05年向证监会[微博]提出申请,但恰恰也是当时的资本市场不是尽如人意,碰到了股权分置改革这样一个大的事情,也是等了很长时间,终于在07年如愿以偿,我们挂牌在上交所。

  上市以后,确实对城商行,对我们自己的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印象很深,我们2006年底财务数据资产是500多亿,到现在7、8年的时间,我们的资产超过5000亿,这得益于,除了资本这样一个支撑以外,可能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中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加上自身的一些努力,加上资本的保障。但是资本这样一个约束对我们这几年经营过程中也时刻起到了很强的约束作用,因为上市以后是一个双刃剑,信息、财务数据,要接受方方面面的质疑,方方面面的监督,方方面面的鞭策,让你不进则退,压力会更大,数据会更加规范,包括监管的要求应该说我们这几年深有体会,就是说整个数据必须要符合资本市场的要求,符合监管的要求,符合银行业大家供认的一个好的标准要求,所以说这个上市,我觉得是其中一个资本补充的有效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除了节约资本以外,还需要其他的发行债券,还要有多种多样的渠道,当然我们也知道好多城商行也在努力走这条路,祝愿大家都能顺利成功,都能顺利登陆这样一个市场,大家一起来享受这样一个成果。

  主持人:我们期待下一家城商行在A股上市。说到A股上市,今年有几家银行在H股上市,哈尔滨银行在H股上市,也开展对额的边境金融,这对应着刚才两个问题,你们自己给自己开的药方。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哈尔滨银行自己开的这个药方的药效怎么样?

  卢卫东:哈尔滨银行在3月31号在H股上市,应该说这也是对中国城商行来讲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事情,因为目前要在资本市场上市还是有非常多的障碍或者说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当然上市以后,对哈尔滨银行来讲对未来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但同时也会给哈尔滨银行经营管理,包括刚才谈到的治理,各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银行转型角度来讲,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面,把各方面信息管理水平都提升上去。

  上市除了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很好的方法之外,银行在边贸方面还是结合了哈尔滨所处的地域特点开展了很多这方面的业务,我们可以看,哈尔滨银行有很多不同,设置了非常多的部门,从部门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有小企业金融部,有微型金融事业部,有粮食金融事业部,有对额金融事业部,还有小企业研发中心,在哈尔滨来讲地处于东北,所以它处的是一个粮仓,会针对这个特点成立粮食事业部,同时又是对俄边贸的桥头堡,哈尔滨银行本身就是卢布做市商之一,也是卢布兑换中心,所以结合对俄的贸易,结合中俄政治经济关系而成立专门的对俄金融事业部,结合本地化特点,做精、做深、做出特色,也是哈尔滨银行发展一个最主要的选择。

  主持人:上市银行分享完他们的观点,我们再请一下还未上市的银行,敖行长您谈谈您的看法。

  敖一帆:我们杭州银行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在做上市的准备工作,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我们现在还是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特别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补充,但是资本补充上市是一个渠道,像我们今年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工具,目前我们资本充足率12.5%,这对我们商业银行资本的补充也是一个很好的驱动,我们是这样看的。

  舒平:福建海峡银行前四年也在研究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还是想分两步走。第一是练好自己的内功,在这个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能力方面加大力度,同时积极寻找市场机会,战略上也有这个安排。过去定位还是走两岸的概念,现在也在推进过程当中,我是觉得比较同意刚刚张行长讲的观点,上市是双刃剑,双刃剑要把它用好。

  主持人:谢谢。听完这么多行长他们对自己银行IPO的设想,不知道曲老师您怎么看?有什么特别的建议给他们?

  曲向东:上市,包括哈尔滨前面还有徽商上市,包括下面还有很多排队要上市的。我有这么几个观点。

  第一,上市肯定非常重要,未来五年如果利率市场化放开,包括宏观经济状态,我相信很多中小银行肯定会有并购的机会。所以上市是其中一个手段,一个很重要的平台,这是一个事情。

  第二,上市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现在一些上市银行的表现实际不是很好,为什么呢?从市净率来看,一般银行都不会超过一倍的市盈率,就是说上市不划算,现在国内银行在香港上市最高的就是招商银行1.4倍,工行、农行、建行是1.2倍,包括前面上市的重庆农商行,还有徽商,包括哈尔滨银行,我相信最新的市净率不会高于1倍,应该说这是一个挑战。上市之后怎么把我们的市盈率,市盈率如果太低的话,有可能会被别的竞争对手并购,这也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现在股权结构不是完全分散的,所以这是第二个观点。

  第三,上市是最核心的手段,它不是我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翻开城商行未来发展的模式和它的策略,有这么几个趋势大家能看到。我们先看美国市场,美国市场在过去25年区域性银行,它的一个发展路径无非是有三个,一个是成为全国性银行,通过过去二三十年发展,从一个区域性银行,福伯银行通过并购扩张到别的区域,特别是在宏观经济不好的时候,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他把美联银行买过来了,这是一个发展路径,但是现在这个路径能走得通的是北京银行,下一步的上海银行,这是一条路径,这条路径大家现在都在走综合化,这是第一个模式。二个是超级区域性银行,是跨州的,比如哈尔滨,除了哈尔滨,还在别的几个地区,我们在美国市场发现几个规律,是聚焦几个大区给做深,这里有一个代表是美联银行,这个银行网点有3100多,国内有跨省的,比如长三角这一带的,但是中国宏观经济、经济环境、监管政策不允许,设网点的话,他要求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都要有,所以这是一个特殊情况,但是这是我们预计有可能中国在未来市场,在城商行梯队里面会有一些超级区域性银行,它通过并购,其实现在已经有一些趋势,我相信哈尔滨银行也有入股在华兴银行,在广东,为什么入股广东?因为广东那个地方发达,设点不让设的话,他会通过并购,这是第二个趋势,就是说中国未来会有一些超级区域性银行。三个是精品银行,就聚焦在一个州或者一个地区做,到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中国一家银行真正把一个地区做得非常深,为什么我说这个事情呢?现在一个概念我们占当地的市场份额,我们存款和贷款在当地市场份额,包括客户体验和满意度,如果都能达到当地市场的第一,其实是很厉害的。但是现在城商行在当地各个地区市场份额,我看了一下,存款、贷款各自市场份额在10%左右,这个是第三个趋势,可以跨区,但不会到处跑,因为这个东西很难复制。这是第三个模式。

  第三个模式里面有一个大银行的代表,我要说一下恒丰银行,恒丰银行就在香港,它的资产利率每年不会超过10%,5%-8%过去五到十年的增长,但是大家可以看看资本市场估值是招商银行的两倍,它的市盈率大概是2.4倍,招商银行大概是1.4倍,所以它是为股东创造价值最佳的一个银行,同时它也是客户体验最佳银行。城商行另外一个策略,要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做深,但是有一个衡量指标,因为客户为中心这个东西喊了十多年,但是很少有银行真正做到位,它有一个指标,有客户体验,这跟我们整个大环境都有关系。但是我们认为这是另外一类银行会胜出的,这是第三种模式。

  第四种模式是跨区的,但是它以一个地区为准,比如以某一个省。但是跨区的时候,它以某一个拳头产品,比如现在大家推动的消费金融,消费信贷不受区域限制。比如租赁公司不受网点限制,这是第四类在中国市场有可能能产生业务量的。像哈尔滨,我把一个地区做深之后,我有一个拳头业务,我到全国可以复制,这样我会有竞争力,我看南京银行也在考虑基金公司、消费信贷。但是我们一个简单结论,如果一个中小银行什么都做,绝对不会有一个东西会有拳头竞争力,所以我们呼吁小银行,如果你跨区域,最好是聚焦在一个拳头业务,不管是租赁,不管是消费信贷,这个有可能你会胜出。

  现在并购的话,很多银行也不会卖给你,但是如果利率市场化放开,我的息差缩掉一半,现在ROE是20%,它的ROE马上就会到10%,那时候股东就会不愿意投了,再加上中国在推巴塞尔III,我们的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2%其实是最低的,看一看恒丰银行,国外资本充足率都是14%、15%,如果按这个比率来算我们国内银行的ROA、ROE,其实远远没有我们想象那么高,现在是20%,因为利率没有放开,利差一缩短,整个就下来了。再加上很多银行的基础投入没有到位,举个例子来讲,我们一个理财经理,很多银行是服务500-1000个客户经理,这根本是不现实的,因为客户服务没有办法做深,我看另外一个分会场在讲财富管理,财富管理最核心的就是我们是要靠专业化的团队来服务,但是拿一个杠杆来鼻梁,我们那么多客户,包括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如果比一比它的理财经理,至少是500个,他一个人在汇丰最多是服务250个客户,但是我们很多银行目前还服务1000个客户,也是我们投入远远不够,这是人的投入。

  另外是IT投入,刚才提到大数据,提到我们客户的服务,客户的体验,包括互联网金融,我们国内银行投入远远不够,只是有一些举措,有一些探索,包括我们提到的客户体验,前段时间我们看汇丰和欧洲很多银行的客户体验,它有一个指数,流程的梳理,快速、高效,我们可以看到。汇丰全球有1000个人专门做持续的流程改造,比如哈尔滨银行,比如招商银行,我们可以看一看他们有可能不会超过50人,持续的聚焦流程改造,只是做了一些举措,包括运营流程,包括自动化。

  最后说一下直销银行的事情,互联网金融在另外一个会场还会讨论,但是我们研究全球大概有40多家,银行怎么应对互联网金融?有三个结论。第一,银行跟互联网公司是两类不一样的公司,但是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有三个策略,很多银行是防御性策略,哈尔滨叫拥抱性,但是有一个模式是直销银行,国外都是大银行下面有一个单独的子银行,它全部都是一个单独的公司来运作,包括它的网点都是体验式网点,这是直销银行,但是它的产品很简单,包括流程,包括目标客户选择,中国现在银监会还没有批,要不要批牌照,给银行一个单独牌照,但这是一个趋势,要建直销银行。二个策略用数据化技术来改造现有银行业务,包括我们的小微、零售业务、手机业务统统搬到网上,银行应该用互联网手段彻底改造现有业务,提高客户体验,加强物理网点的多却道,这是银行的竞争优势。三个策略是电商,很多银行在尝试用电商做互联网金融,大家可以看平安的P2P,平安二手车、健康险,包括教育、医疗建门户,其实这个投入是巨大的,它要学互联网公司把入口端把掉,但是我们相信这个投资是巨大的。包括建行在投资电商,中行、民生都在投,这个正在摸索,投入巨大,很难有竞争力,因为银行就是银行,很难做电商。这是对城商行的一个观察。

  主持人:谢谢您。各位嘉宾刚才对城商行进行了交流,我们要从眼前的事做起,谢谢各位行长参加我们这个论坛,谢谢大家。接下来是5分钟茶歇时间。

  (茶歇)

  主持人:我们下面开始第二个环节讨论,有请:

  浙商银行行长助理兼北京分行行长冯剑松先生;

  宁波银行副行长付文生;

  民生银行发展规划部高级专家温彬;

  北京金融工作局银行处处长董亮;

  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

  我是这场的主持人孙洁琳,谢谢大家。欢迎大家出席我们这场关于小微金融的讨论,上午我们也聆听了各位嘉宾的发言,有很多领导都提到小微金融,比如说银监会的王主席就表示,小微企业的贷款难、贷款贵是长期的、客观的、世界性难题,对于这个难题中央在今年也给予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比如在存贷比口径上进行调整,都是更加务实政策,以进一步引导信贷支持小微企业。

  今天参与我们讨论的既有做小微金融做得很出色的领导,也有地方局的领导,还有研究小微金融的专家,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从事小微金融服务和研究的经历,并且谈谈对小微金融的看法。

  温彬: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参加这样一个平行讨论,我是上一周刚刚加盟民生银行,之前在中国银行工作16年。对于小微金融的了解和认识,应该是在07年的时候,当时我们翻译了一本书,书名叫《穷人的诚信》,详细的介绍了格莱美银行成功的故事。之后淡马锡也跟我们银行如何在大型商业银行内,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也引进了淡马锡信贷工厂这一模式,在这个过程当中也看到很多好的经验。民生银行作为国内在小微金融方面探索,包括信贷支持方面都是比较领先的银行,在战略上也提出了“双小”,小微和小区战略。目前民生银行在传统小微支持1.0版本上,通过流程的优化来进行2.0版本的升级,目前民生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大概在4000多亿的规模,覆盖客户超过了35万,户均在170万元左右的水平,应该说小微企业作为国家扶持重点扶持的行业,很多银行,不仅是大型银行,特别是股份制和城商行、中小银行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虽然说这方面进行很多实践,但总体来说我们对于小微企业金融覆盖率和支持率还很不足。上午中国银行的陈四清行长也提供了一个数据,小微企业在信贷覆盖只有21%左右,还有很大差距,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两点,为什么小微金融在全球来说都是一个难点呢?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微金融成本比较高,二是风险难以控制,所以你会发现各家银行如果做好小微金融,在这方面有独特的方法。在成本这一块大家都知道,在小微金融,因为它的金额比较小,所以作为一个客户经理,我的运营成本比较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一个重要的难点。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先进银行的实践来说,基本上都是通过改变过去三点式或者单一的营销模式,改变成批量获客的方式,一下获得很多客户,很多银行都体现在一圈一链,一个商圈,一个产业链,或者还有一个行业协会这样一个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集中获得一批客户。这种集中获得客户,当然既需要银行对这个产业链或这个商圈进行详细的事前的调研规划,然后确定它的营销目标,之后再通过一个有效的组织运作来获得这些客户,最终使我们在小微金融也获得一个规模经济的优势,这是当前银行在这方面做的一个探索。

  第二方面如何有效控制风险?首先应该对小微金融,小微企业的死亡率是比较高的,所以就会使银行面临很多信贷风险。因此就要对小微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细分,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规避。总体来说,风险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经济周期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我们也发现目前随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的出现,很多小微企业在应对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这个困难是比较大的,因此针对这个,银行应该采取一个行业限额的策略,对某些行业,比如现在我们限制的钢贸这些行业,产能过剩行业限定一个行业限额,同时要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扶植周期性不敏感,比如说大消费等等这些行业,来规避风险。二是个案的风险,如果说单个企业由于它的经营不善,它的过渡铺张导致风险,一般商业银行可以对单个企业采用一个企业的限额,避免使它过渡负债。同时针对小微在信用审查方面,也要跟大企业不一样,我们一般对大企业通常是看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通过这个来进行企业的财务结构风险识别,对于小微企业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财务报表,所以更多都是用民间所说的新三表,电表、水表和煤气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加了解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三个风险是个别客户存在道德上风险,存在骗贷欺诈的行为,我们作为商业银行没有太多好的办法来进行一个规避,我们从格莱美银行来看,它提出了一个概念或者一个口号,绝不对信用违约的客户提起诉讼,原因就是他认为穷人也是有诚信的。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首先我们在一个社会上要有诚信的社会,大家有一个诚信的文化,这是防范道德风险的一个最重要的保证,所以在这一块,我们在信用体系建设、诚信方面的建设不仅仅是商业银行要做,更多是整个社会环境要进行改善的。

  总的来说,小微金融如果说商业银行找到一种可以降低它的运营成本,同时有效防控风险的话,在小微这个领域还是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大体就说这些。

  孙洁琳:谢谢温总的发言。我们知道民生银行做小微金融做得非常出色,他也分享民生银行关于小微金融自己的一套方法,包括批量获客、风险管理,建立诚信社会体系。下面我们有请冯行长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

  冯剑松:我是来自于浙商银行,对小企业的学习或者研究也比较早,因为在03年的时候,从我们国内温州地区的一些小银行到后来花旗银行,这期间我也接触了欧洲复兴商业银行,小企业的一些做法应该说还是比较了解的,这个过程当中也参与了一些小微企业贷款的专业化设计。

  跟目前浙商银行的小企业业务还有所不同,浙商银行小企业业务概括的讲就是专业化经营,就是以专门的机构去经营小企业。第二主要是面向商圈,商业市场就近服务。第三是高效审批,把大量的时间提前,推出一日贷这样一些方式。第四是多方面服务,因为小微企业很多信用卡也好、帐户也好都混在一起用。所以目前经过将近十年,浙商银行目前小企业贷款将近900亿,户均是120万,占到整个浙商银行贷款的1/3,尽管这两年从浙江、温州、宁波、杭州不良率有些回升,目前大概是0.6%的不良率,总体情况还是良好的。当然在这将近十年的摸索过程当中,也包括向国际上或者国内很多同行学了很多好的东西,所以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一方面是交流,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谢谢。

  主持人:谢谢冯行长。说到不良率只有0.6%,确实是出乎我的意料,还是相当优秀的。下面请宁波银行付行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对小微金融研究和分享一下经历。

  付文生:非常感谢新浪财经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分享一下在小微金融领域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刚才冯行长代表了全国股份制银行的一些做法,包括温专家他们都是纯股份银行。宁波银行是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我们在97年成立,有17年的时间,一路走过来,我们从宏观商来说是得益于中国良好的、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从微观上来说,我们跟广大中小企业跟他们成长紧密相连,这也是我们经常对中小企业客户心怀感恩之心的主要原因。

  所以分享两个观点,第一宁波银行为什么心甘情愿去做小微企业?三个原因,一是宁波银行是城商行,而城商行也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成立之初,我们定位就是服务于中小企业,服务于城市居民,所以我们有先天的定位,也可以说我们跟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是门当户对。二是我们的坚定来自于战略投资者,新加坡的华侨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主要经营区在新加坡本土和东南亚周边区域,当然在中国也有网点,在这样成熟的经济体里面,它能够持续获得非常稳定的利差收入,主要是来自于中小企业,所以我们在业务上,无论是宏观的战略规划,还是具体的产品设计,都是向它学习了很多,也给我们很多鼓励。三是任何行业都是有分工和协作,因为目前看,有些企业我们做不了或者目前还不具备这个条件,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金融分工也进一步细化,很多大企业它会走向证券市场,走向直接融资市场,银行的间接融资市场就留给了广大的中小企业和消费信贷,所以对我们而言,我们选择小微企业实际上我们对未来未雨绸缪的一个战略规划,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我们为什么心甘情愿的去小微企业,实际上我们是门当户对的,跟我们密切相连的。

  第二是我们做小微企业特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由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什么叫专业的人呢?就是我们对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团队,有专门的团队,目前我们在全国有11个城市有我们的分支机构,我们设立170个小微服务团队,全国有600号人专门为小微提供专业化服务,也就是因为有专业化团队和人员,所以我对它的考核,只考核跟小微相关业务,信贷规模上总行给它支持,包括它的工资收入也给补贴,所以相对来说这些人能够踏实的、稳定的去专职从事这样的业务。这是关于专业的人。

  专业的事,我们针对小微企业有专门的产品、流程、系统和专门的营销方式,举个例子,我们持续做小企业大讲堂,大家都知道,上午王兆星副主席也讲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更多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这些小微企业为什么在银行很难贷到款,很难取得银行的信任,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财务不健全、不规范、不透明,由此造成银行很难给他进行授信。所以我们通过小企业大讲堂这样的活动,帮他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也能让他把帐做好。所以小企业在需要贷款之前,我们就上门帮他辅导,让他获得金融支持,让他懂得国家政策法规,同时也让他知道通过金融产品可以规范规避很多风险。我们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帮他进行一些贴身的好的服务。

  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两个观点,我们宁波银行和小微是一衣带水,是共生共存的,谢谢。

  孙洁琳:谢谢付行长,他提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包括冯行长也提到两个字“专业”,对发展小微金融来讲必须要走专业化路线才可以成功。我们听过来自银行界高管的观点,我们再听听来自北京金融局银行处处长董处长的分享,看看他对小微金融有什么样的看法。

  董亮:首先非常感谢新浪财经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第二非常感谢辖内银行业同仁努力不懈为首都小微企业长期以来做出的贡献和服务,第三对驻京小微企业致敬,北京的小微企业给北京带来90%的就业,60%GDP和40%的税收贡献,所以不言而喻我们为什么要支持服务于小微。

  从我个人来说,去年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马凯总理召开这样一个会议,强调要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之后国务院办公厅下发87号文,正式提出八条从中央到地方要支持小微发展,从而也带来了我对这个小微企业的学习、研究和探索。在今天这个活动上要交流三方面。

  第一个问题是小学生的问题,什么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一提出来的时候,最早我看是05年的时候中央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提出支持小微企业,当然是以税收和财政补贴方式,之后每隔两年中央都推出相应的政策,就是05、07、09、2011、2013年,到2013年马凯副总理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小微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去年国务院还组织考察组和督导组到我们各个地方政府、一行三会做了检查工作,在这儿有一些人可以说是小微元年开始了。什么是小微企业?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它的分类。刚才大家提到的小微企业跟我们衣食住行有关,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概念在北京特别突出的是科技文化概念,也就是说轻资产、高技术,所以到底什么是小微企业?这是存在一个分类。另外一个区域上面,新疆的小微企业和北京的小微企业,甚至江苏、浙江的小微企业是不是一个概念?这个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小微企业的分类是后续一系列问题的根基。

  第二个问题是小微企业怎么给它输血的问题,如果拿一个人体来比喻,心脏、肺这些大的器官就像一个大的输血机器,而末梢神经、末梢皮肤,这些小微企业他们的输血是怎么形成的?一方面就像刚才说得宏观经济带来各种改革红利,另一方面小微企业所在的地方环境,所在的行业环境促生了小微企业的稳健发展、健康发展,同时也可能面临一些经营不善造成的破产和倒闭。那面临种种输血功能的金融工具,哪一种杠杆更大是不是我们的着力点就更大。像北京来看,银行当之无愧是扶持小微的主力军,现在给小微企业带来五千亿左右的贷款余额的支撑,其他方面也是生生不息,去年北京GDP大数1.95万亿,60%匡算一下是1.2万亿左右,除了银行贷款形成简单GDP,其他的资金来源可能就是多渠道的,这里面包括金融工具的、证券类、保险类,包括信托,还有小贷公司、典当行等等。之前的冯行长和付行长提到的,这可能是一个金融生态,各种金融机构都提供各种服务,但哪一种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更好,一方面有赖于市场的捕捉,另一方面有赖于我们积极的宣传,这里一直以来我们在北京银监局指导下,各个银行都有小微服务的宣传月,而且大家也走街串巷进社区,也发挥了宣传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更加深入和加强。

  第三个问题是政府要干什么?银监会、银监局希望银行提出一个要求叫下沉服务,但我个人的感觉我们政府的政策也要下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差异化的政策支持,那到底该怎么落地。同时我想再说一个问题就是政策导向应该是什么,对于小微企业,特别面临北京有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我们结构转型,政府的导向,扶持支持小微,我个人观点还是应该扶优限劣,我们现在所关注的环境问题、节能问题等等,你要没有一个扶优限劣的政策,那我们会沿着惯性发展,这个惯性可能导致更多的损失,导致更多的不可扭转的一些因素。

  所以我想以上这三个问题,我也想在下面的交流过程中,希望向银行一线专家请教。谢谢。

  主持人:感谢董处长提出三个问题,什么是小微企业,怎么被在全国内划分,以及金融机构如何发挥它的杠杆作用,还有最关键的政策如何落地,都是负责关键的问题,我们也希望在下一个环节深入讨论。最后有请人大重阳研究院的研究员董希淼老师。

  董希淼:大家下午好。我叫董希淼,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请允许我插播一个广告,重阳金融研究院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一家现代化的智库,人民大学校长、央行[微博]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教授亲自担任院长,我是客座研究员。我有十多年的银行从业经历,先后在大型银行的省级分行、二级分行、直属支行担任管理岗位,我主要工作经历在零售银行和私人银行方面。

  今天这个主题就小微金融融资难、融资贵,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上个月在香港考察学习,跟香港的很多银行业同仁也进行过一些交流,他们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而且现在对我们来说在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怎么做好小微金融服务,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个挑战比前几年要大的多。刚才几位行长、几位专家也都谈了很好的意见,我跟大家分享一个观点,要用零售银行的思维来做小微金融服务,来做小微金融。我们国内的商业银行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曾经至少是曾经步入一个误区,都是以批发银行的思维来做我们的小微金融服务,很多小微企业或者很多媒体批评都比较多,小微金融这条线是小企业业务部、小微金融业务部纳入到公司业务条线里面,我们的贷款审批是跟大中型企业贷款审批也差不了多少,该弄的报表,该弄的授信材料都要做,我们的电价,对小微金融的电价,小微企业贷款电价,贷后管理,也跟公司一般业务差不多。

  会前我们跟付行长也有交流,宁波银行小微金融是单独一条线,但是有一些银行,比如像民生银行决我了解更多还是纳到大零售的条线里面,但是现在的五大行,大型商业银行基本上还都是放在公司业务条线里面,这就会导致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做公司业务很在意抵押物,很在意抵押担保措施怎么落实,但是小微企业,包括董亮处长讲的北京很多科技型小微企业是轻资产,资产很少,没有什么抵押物,你要他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很不规范,也很难判断。所以前几年,特别是江浙一带针对小微企业,我们要服务,要支持,但是它的抵押担保很难落实,怎么办?有一个创新的措施,叫连保连带,找三个以上的企业大家互相担保,联合向银行申请授信额度,其中任何一家企业对其他的企业所申请债务都要承担无限连带保证责任,这在前几年非常流行,也一度作为创新的案例来进行介绍,但是这两年,特别是在长三角、江浙一带这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连保连带往往出问题更多,本来一些企业可能没有问题,他自身经营情况很好,就是因为卷入了担保圈,给别人提供了担保,他陷入了很大的危机。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说有责任?也有一定的责任,就是我们对担保,对保证过于的迷信,要求很高。

  所以我提出这个思维是以零售银行思维去做小微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说破解,不能说解决,缓解小微金融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有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努力,也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个是在服务主体上,我们把小微企业主作为服务的主体,而不是把小微企业本身作为服务主体。其实很多小微企业它的生产经营跟它的个人,跟它的家庭生活是分不开的,很多企业是从左口袋到右口袋,它的财务总监可能就是这个老板的老婆,那我们就把这个老板本人当成我们服务对象,我们也不用在意企业的财务报表,这是一个服务对象。

  二个是在准入条件上,在评价的标准上,刚才民生银行的温博士也讲到了,更多看其他的一些方面,这个在浙江的一些城商行可能都有很好的实践,比如说我们有一些银行提出,我们要服务小微企业,他的财务报表不规范,看了也白看,我们要总结一个方法叫三品三表。“三品”是看企业主人品,看企业的产品,看押品。“三表”水表、电表、海关报表,以为外向型小微企业比较多,所以三品三表这是一个相对创新的评价的方式。

  三个是在产品创新上,现在讲得很多,大家都愿意讲,用大数据的方法做一些事情,我们可能没法要求小微企业提供很好的抵押担保措施,我们是不是可以对它的交易数据,对它的支付结算数据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一些授信额度,比如浙江有很多专业市场,比如义乌国际商贸城,遍地都是小微企业,比如说我们对它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现在很时髦的大数据的方法来分析,然后给它一个信用的额度,我可能就不要他抵押担保了,当然这要借助于很多的数据,借助于一些工具方法来实现。

  四个是从条线管理或者内部管理来说,把小微金融纳到零售银行的条线来,这里有两个好处。一个特别是对大型银行来说,全国遍布很多网点,有上万个,包括上午谈的时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也讲到,他全国是3.9万个网点,这超过了我们所有股份制银行加城商行的网点,如果按照这个条线,我们可以把这些网点都用于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还有一个是现在房地产市场部太景气,房贷需求都很弱,比如大银行工行、建行,个人住房贷款做了很多,现在是需求不足,也不是特别愿意做,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信贷额度用于对小微金融的服务,纳入这条线,这样交流沟通就会更方便。用零售银行的思维做小微金融服务不是说一定贷款要一笔一笔去做,小微金融企业要一个一个去营销服务,这倒不是我要强调的。恰恰相反,我们做零售银行业务更强调用批发化的思维去做,零售业务要批发化经营。我们做小微金融服务也不只是小微贷款,我们还要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国外也有很多例子,比如说一度成为宇宙第一大行的富国银行,富国银行在去年6月底以来几度市值超过工行,它主要的业务条线就三个,一个是社区金融,很多人把它叫社区银行,二个是批发银行,就是我们国内说得比较多的公司业务,三个是财富管理,其中它的社区金融或者社区银行服务对象就是个人、客户跟小企业,也就是我说的零售银行业务,在小微金融变革也好、暗战也好,富国银行的例子应该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我就发言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谢谢董老师。我们要抛弃固化的思维,而且以零售银行的思维来服务小微金融。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圆桌讨论,这个圆桌讨论的主题就是变革与暗战,主要是想到小微金融从2008年起正式提出这个概念,已经走过六年时间,经历不同阶段,今年宏观形势也发生变化,是不是到了一个需要变革和转型的时期呢?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和民营银行也即将兴起,这对银行发展小微金融是不是业带来了启发和挑战?想围绕这些话题进行展开,最后我们还会有将近15分钟时间留给在场观众进行提问和回答。

  刚才董处长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小微金融的划分,北京小微金融和浙江小微金融也有很大差别,冯行长所在的浙商银行就是立足浙江,辐射全国,浙江又是全国小微企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请您谈一谈对小微金融划分有什么样的理解?

  冯剑松:我先说明一点,做小微金融首先要有一个“小”的理念。大家都在谈小微金融,大家都做了很多事,一个求大、求快的理念想法去做小微金融,你说能不能做好?不能。所以首先要有一个求小的理念,它就是一个小客户。如果你在一个阶段里面要达到多少规模,要做到多大,这是不现实的,它就不是一个做小微的心态。我们为什么对小微的标准产生这样那样的争论,也就是说大家都要往那个筐里去装,才会有这个问题。如果做一个银行,我做什么样一个标准就算小微,比如浙商银行,一个个体户一般就是50万左右,银监会有银监会的要求,国家发改委有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但是我们认为这个不重要,我们认为重要的是在这个客户层级上我们做得对不对,我们有没有市场,我们做得这个服务能不能满足个人担保三五十万,做专业市场可能是带有批发性质的了,它就可能大一点,从银行角度来讲真正做小微,就不会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那这个想法就不对,你为什么要这样去想呢。

  这个标准,大家说做任何事都要有标准,困难的是30万、50万左右的,50万以内的,这个相对困难一些,其他的超过500万以上贷款的难,这个难是另外一个难法了,是不一样的,你不能混在一起。所以做小微,世界各国的模式和方法我也看了不少,我最深的体会,第一是要做小的心态,有这么一个理念,不能急功近利,求大求快求多。第二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每年到了春天、秋天,有裁缝到我们家里做衣服,给每个家人量一量,夏天的衣服,冬天的衣服,传统的小微信贷就相当于是裁缝,裁缝得一个、一个量,可是现在的小微金融就要变成服装厂,就是要把裁缝变成服装厂,这是小微金融的一个前途,否则的话,它达不到规模经济,每个人一个做法,你没法相传,要有一个专门的方法,专门的生产线。再加上本地化的人,为什么生产线可以跨区域,而人要本地呢?你离开了这个土地,离开了这个草根,生产方法是专业化的,但是人必须是当地的,就近的去做。从浙江调个人来到北京做小微,他是做不好的。

  这是我自己的体会,一是要有做小的理念,做小企业不是随便做的,就是有这么一个市场,我自己愿意去做这样一个特定客户,有一套特定的商业模式,相应的建立机构、建立团队、建立管理、建立考核、建立数据分析以及你的文化都应该是做小的这样一个理念。一个银行像疯子一样什么都干,他能做好小微企业吗?这是言不由衷的,这个世界上有成功的案例,能够把小微企业做好,但是首先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就不能像投资银行,像投机一样的去做,那个你不要去做小微企业,那早晚是要翻船的。二是要有一套专门的方法,把裁缝变成服装厂。三是人要本土化,如果再加一点,客户定位、数据库、管理办法都要和小企业战略相一致。所以小微企业在我们国家还是任重道远,之所以发生一些标准的争论,说得难听一点,有点鱼目混珠在里面。

  关于互联网,我今天看这个论坛的题目是未来银行之路,大家都觉得互联网金融对我们传统银行冲击不大,问题不大,这个是大错特错。互联网金融就相当于我们的手机,以后的固定电话就是我们现在的银行,这个对银行不是坏事是好事,为什么?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这样一种信息是无差别的,对银行来讲,互联网是银行业最大的机会,谁能抓住这个,哪个银行就能蓬勃起来,这是肯定的,它的风险控制手段是最适合互联网金融的,只不过我们现在互联网金融还是走的初期的那种带有理财的特点,所以它抓住金融的本质。对我们小微来讲,互联网也起着很大作用,小微金融的核心是什么?它的数据库建立和它的规模经济是很大的挑战,要解决这个数据库的积累,解决这个行为分析,解决成本问题,就要依靠互联网。我个人觉得,互联网对我们中国银行业来说是一个机会,如果我们能取得发展的机会,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变成全球最好的银行。因为这个东西大家是同一个起跑线,如果没有市场化推动,小微企业是为了政策需要去做的,他不可能做小微金融,同样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推动下,中国银行就能真正去腾飞。

  主持人:谢谢冯行长,他主动提到互联网金融对于现在银行业做小微金融的一些影响。互联网金融用大数据和一些新型科技,能做到批量低成本进行贷款,现在银行间是不是列的尝试?问一下付行长。

  付文生:这两年整个互联网金融讨论比较多,从我们角度考虑我觉得应该是金融互联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金融上有优势,如果我们银行这么多年有客户,有各方面经验积累,能结合互联网,对我们发展小微金融非常有好处。在这个基础上,宁波银行也在一直探索,这几年我们也在加大电子银行投入,实际也形成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立体式电子银行的服务体系。具体来说:

  一是对小微金融有专门网商银行,而且年都对它的功能进行改善和完善优化,比如说我们最近又推出便捷版网上银行,当然它的功能也在不断丰富,包括网上申请,包括一些理财,外汇有一些结汇,这样的业务都不用跑银行,很方便,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跑一次银行半天没有了,小微企业本身就要控制成本,所以通过便捷化网银能解决客户很多问题。

  二是移动银行,跟互联网相关,小微企业移动银行也推出来了,包括我们的授权,包括我们的电子帐单,包括我们的一些通知提醒功能都有,所以我们小微企业主到哪里都可以办理业务,这一块整个服务效果也比较好。

  三是跟微信相关,我们有专门的微信号,我们定期向这些客户推送一些产品信息,金融信息,包括生活百科,也丰富他的体验,因为他平时也很忙,让他关注这些信息。

  最后我们打造一家人的网络平台,这个平台有点类似于金融版的人人网,我们以金融服务为核心,通过线上帮他解决生命周期的一些问题,所以通过这些手段,使我们更加拉近了跟小微企业的距离,同时这些服务有效降低它的成本。这也符合目前降低企业成本的要求,当然这个课题很大,要做的工作也很多,我们也只能一步步推进,但是我相信互联网金融跟小微企业结合好的话,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春天,我们也期待着这一天。

  董希淼:我想接着两位行长说得补充一点。今天上午在主旨演讲的时候,中国工商银行的易会满行长讲到一个观点,我是非常赞成。我们现在讲互联网金融,媒体也好,专家也好,都是把互联网企业做的金融业务叫互联网金融,把商业银行做的这些业务叫传统银行业务,最多叫金融互联网,我觉得这个战略区分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大的概念,它里面的参与者有互联网公司,有第三方支付,也有商业银行,现在全国有近四千家,互联网金融大家都可以做,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是一种思维,大家都可以参与,不能说互联网公司做的就是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做的就是传统银行业务,这样的话不科学。

  可能有些人说了,商业银行做的就是金融互联网,因为你们没有互联网的基因,互联网的思维,我觉得也不对。用易会满行长的话说,互联网公司也好,商业银行也好,最重要就是为客户提供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只要我能满足客户需求,我借助互联网手段或者其他的零售银行的渠道都能满足,这个不需要有一个鸿沟在这里。而且现在的商业银行做互联网金融也做得非常好,包括付行长所在的宁波银行。我昨天晚上跟新浪财经编委王婷婷女士也在聊,我们今年论坛还有一个很重要活动就是手机银行的测试,王婷婷编委就跟我说,他说建设银行的手机银行非常好,他说真正是按互联网思维来做的这个手机银行,商业银行,哪怕是大型商业银行他也有互联网思维,为什么说只能有百度、阿里巴巴[微博]才能有呢,这个我觉得有点偏颇。我补充这些。

  主持人:谢谢董老师。尽管有的互联网金融更加便利提供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我们也能看到近年以来确实形势发生了变化,小微企业面临着经济放缓,经营压力大,有一项调查显示,最近几年只有12%的小微型企业在经营业绩上呈现高度增长,还不是很尽如人意的。在这种情况下,小微金融怎么样来做?如果急剧扩张的话,会不会面临较大风险,现在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时期?请温博士给我们解答一下。

  温彬:前面也提到了,小微企业的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它的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过去几年,因为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以在商业银行小微金融这一块的信贷投入上它的不良率确实是比较低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未来,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后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上升的这样一个趋势。特别是在今年以来,我们比较关心宏观经济是否能够平稳的增长,大家看到二季度宏观经济有所起稳向好,主要看好的一些先行指标,像国家统计局公布PMI的数据已经连续三个月处于回升阶段,而且都是在50%以上,这是一个总的PMI数据。但是如果要细分大中小,按照不同规模来划分的话,你就会发现在大中企业,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小企业PMI连续低于50%的增速,都是在48%、49%的水平,这也就意味着,虽然说我们近期经济在起稳向好,但是小企业经营压力比较大。这意味着对下一阶段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特别是小微这一块可能有所显现,所以针对这样一个情况,从国家层面也是非常关心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也是为了避免商业银行过渡的惜贷或者抽贷,在货币政策上4月份、6月份两次定向降准,核心就是把有效资金集中的来确保三农和小微的增长。如果说在总量增长上能够保证对小微的一个支持的话,至少在一定阶段可以缓解小微企业由于银行惜贷和抽贷所导致信用风险的提前上升,这是总量上的保证。

  下一阶段我们在整个经济结构转型方面也给我们小微企业未来发展转型提供了一个方向,现在出现不良比较多的,更多是顺周期的行业,特别是跟产能过剩相关的行业的小微企业它的信用风险比较高。我们知道,宏观经济现在经济结构发生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第三产业首次已经对GDP贡献超过第二产业,不仅是去年底超过第二产业,今年一季度也是这样一个情况。所以未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进展,以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服务业快速发展,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在这些行业会有发展,而这些企业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银行应该及时从信贷结构方向调整上抓住这样一个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来满足小微企业的增长需求。所以这确实是我们小微金融不仅对小微企业支持方面起到作用,更重要的是对经济结构的转型也提供支持和帮助。

  主持人:温博士刚才提到央行定向降准,还有其他的支持,相信在座行长也感受到央妈的温暖,您觉得现在政府部门还应该有什么样的政策?包括刚才董处长也提到是不是再进行一些更细差别化政策来引导资金流到小微金融领域。

  温彬:做好小微金融不仅仅是在信贷额度上给商业银行一个投放空间,小微金融面临还有很大的一个方面就是在信用体系建设这一块,包括商业银行在获得小微企业相关的信息方面还受到很大限制。我了解到,民生银行自己也是对所有贷款小微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一套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除了基于民生银行自身的这些客户一些金融交易,包括它的信用卡交易这些数据之外,也是通过跟第三方进行合作获得其他的信用记录和交易数据,这也是有利于商业银行信用支持有很大帮助。但是在银行获得这些数据方面,政府方面还受到很多限制,比如我们要了解个人客户相关的税收信息,纳税信息或者他的家庭信息,你要到一些相应的政府主管机关去获得的时候还存在这方面的障碍。所以下一阶段从政府角度来说,如果有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这样的话,会有助于银行增加对小微金融这些方面的投入。除此之外,政府在财政这个角度仍然有很大空间,比如说建立小微企业担保基金或者提供一些贴息贷款,这也会有助于银行在增加小微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

  主持人:董处长也提到政策落地,能不能详细给我们讲一讲。

  董亮:刚才温博士说得非常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主要是“两信”的问题,没有信心,没有信用,这个问题应该交给市场取解决,是不是要政府去做分类标准?分类标准有多大意义,是为了统计而做分类,还是为了真正扶持小微,让市场主体、金融机构、银行家们去做分类。所以政府决策更多是在信心、信用建设过程当中是小帮手的作用,而不是强行由哪个部门成为一个主体,然后它就成为一个资源,实际上应该是社会征信体系的建设,现在央行也鼓励社会机构建立征信机构,形成征信体系。下一步政府的一些信息,在商业保密和个人隐私权保密的前提下,应该有一个逐步的、适度的开放过程。而且市场主体要的信息也不是说从头到脚全方位信息,可能要财务信用信息就够了。这一块政府正在做。

  第二是共享机制建立,比如公安、税务、社保的,水电气的三表,在这个过程当中都存在,怎么通过信息化,包括云计算、云平台,这些手段能有一个快捷、便利、有效的,把各种信息碎片集合成有效的金融支持所需要的信息的一个整合的过程,这个北京市经信委正在做信息整合工作,也是自下而上各个区县为了发展属地辖内的,都在做这方面工作,在不远的将来,大家会见到一个很好的信息环境。

  主持人:央行不但在发展自己的征信系统,也在鼓励民间征信系统发展。据说民间征信系统牌照马上也要下来,而且一些网络平台都在建立自己的征信平台,希望这项业务以后也能创造一些盈利。不知道银行对征信系统的建立有没有什么样的感触?

  付文生:国家的一个信用制度建设,对我们银行目前银行在这方面确实缺乏这个经历,如果说刚才我们董处长这些能够实现,我觉得对我们来说是特别好的事情,一个是提升效率,二个是节约成本,我们特别期待有这样一些能够整合的资源。最好是由商业化公司去做,可能效果会更好。我们希望有这样一个制度或者爱这样一个公司去运作,这是我们最为期待的。一个小微企业他的老板有思路,有想法,没有不良嗜好,而且不以做大做强为目标,我觉得这样的企业我们都会支持,但是现在我们很多价值观可能是存在问题的,一定要做大做强,有了强以后一定要去投资,可能很多投的都不是他所熟悉的领域,最后出了问题,对整个小企业领域伤害比较大。所以作为小企业群体,自己也要想清楚怎么去做,怎么保护自己的一些信誉,我就补充这两点。

  主持人:付行长的分享也让我们感受到商业银行已经找到基本明确了自己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的定位,要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各有分工,做征信工作加由社会民间组织来进行。刚才我们讨论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下一阶段再探讨一下为什么融资这么贵?央行马骏博士最近进行了各种调研,就分享了一次说中国利率升轨制的看法,小微企业的资金基本很少来自银行,很多都是民间借贷,或者大企业从银行借到再转二手资金,拉升资金借贷链条,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是不是需要解决?

  董希淼:我觉得小微金融大家谈的最多的还是小微贷款,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融资难,一个是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可以缓解,通过一些措施可以缓解,可以有所解决,但是融资贵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而且我觉得不需要解决。有什么理由呢?小微企业风险相对大一些,我们投入的精力会大一些,我们讨论民营银行成立,互联网金融的介入,普惠金融会给个人、小微企业提供更廉价、更低廉的成本,我觉得这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不太可能。相反的从我们现在已有的数据来看,大型银行提供的融资成本贷款是相对低的,股份制银行稍微高一点,城商行可能更高,这有很多原因。一个是资金获取成本不一样,大银行资金获取成本会低一些,城商行可能会高一点,资金成本高,就会转嫁给客户,这是很现实的问题。第二是目标客户也不一样,所面临风险也不一样,这个问题是很现实的,从银行的体系,从金融的体系,这个问题是不需要解决的,而且不管怎么样小微企业如果从银行,从正规金融获得的融资的成本还是远远低于它的民间借贷成本,从非正规金融拿到的成本。比如付行长给一个小微企业,哪怕上浮40%-50%,也远远低于他去搞民间借贷的成本。

  所以如果银行给融资贵解决的太好,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出来了,说得严重一点,这背后可能就有很多道德风险要出来了,现在媒体很喜欢报道的,平安银行,宁波的营业部总经理自己搞融资涉及到10个亿,实际上它也是涉及到融资的问题,我给你做一些事情,你把钱弄到我这里,我贷款给你便宜一点,归根到底还是市场决定,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

  温彬:现在对融资难、融资贵讨论的比较多,现在一个基本的情况就是我们现在在实行利率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银行由于资金成本上升,未来的贷款利率一定是高的,所以未来的阶段整体来说我们资金成本是高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企业它相对有优势,中小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更高,这个更高的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金融监管,包括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银行体系不够多元化,不够多层次化,我们的民营银行,当然民生银行是96年成立的,直到今年我们才批了5家民营银行的牌照,未来应该会有更多的立足在这样一个有民营银行的一个股权多样化的金融机构,而且更多是定位在特色化、区域化,包括社区银行,只有这样的话,多层次体系才能满足小微企业对正规金融融资的需求,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们现在融资链条比较长,由于我们对银行信贷额度进行监管,所以就衍生出大量的通道类业务,影子业务,无形中增加我们的成本。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希望把这个通道取消,更多回到银行表内,自然这个融资成本也会相应有所降低。

  第三个是面临更加普遍的一个情况,我们在监管方面是不允许借新还旧,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实际在借新还旧在国外一个普遍现象,当然监管部门更多考虑不允许进行借新还旧,但是经济下行的时候可能有一些企业本身治理不错,但是由于现在一些特殊情况会有现金流出现问题,如果比允许借新还旧的话,这些企业只能通过搭桥贷款向民间融资,通过一周可能就会高达20%的融资成本,还给银行以后,银行为了规避监管,先还了银行,银行再贷给这个企业,实际上绕了这一圈,变化了的是什么?变化的就是这个企业额外负担了一个搭桥的成本,其实这样的话,对银行风险并没有释放缓解。

  所以在未来来说,对于借新还旧由银行根据企业客观情况和自身风险对这个企业的把控,来适度进行借新还旧的操作,这也是可以对于降低企业成本起到一个积极作用。

  主持人:借新还旧由银行来主动做,避免一个过桥资金利率过高的情况,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冯剑松: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比如信息不对称,它的价格高,一个是风险定价,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银行是什么,银行是一个中介,把储蓄转化为投资或者融资,大家就要问,中国银行业把储蓄转化为投资成本是多大?这个成本是很高的。所以现在我们国家要加强,为什么现在金融改革,十八大以后要加快改革,特别是利率化改革,实际上说到底是两个事,一个就是咱们的金融要为GDP服务,二个是金融体系要提高效率,这就解释市场化和将来科技创新要结合,把银行的效率提高起来,讲得是这个。所以市场竞争的结果那就需要民营银行起来,是这么一个关系。

  所以将来的银行,无论是制度上、技术上还是流程上,它有三条永远不会改变。第一是公信力,比如通过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或者股东资格的要求,要保证银行公信力。第二是要把储蓄转化为贷款,转化成投资的时候,成本的点差是少的,我们储蓄者可以多1%的收益,100万亿是一个什么概念?80万亿是一个什么概念?要去算这笔帐。为什么强调市场化,强调服务实体经济。一个是公信力,一个是提高效率,这是不会改变的。

  主持人:谢谢冯行长。我们论坛也接近尾声,现场观众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的话,我们今天就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在座的嘉宾对于小微金融的讨论,我们现在对小微金融的未来,尤其是银行该怎么做,怎么定位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谢谢大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海南副省长谭力被查 赈灾中曾微笑(图)
  • 体育皇马传奇球星迪斯蒂法诺去世 享年88岁
  • 娱乐赵薇发美照撇吸毒传言 王菲方严正否认
  • 财经 人民日报:养老金巨亏说法很片面
  • 科技舌尖上的硅谷:谷歌食堂全球最牛
  • 博客给陈光标发世界首善证书的组织揭秘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辅导员与在校男大学生隐婚 放弃留校
  • 李光斗:谁是商业世界杯的赢家
  • 钮文新:金融倒爷带给中国金融大麻烦
  • 金岩石:A股未来三年必有牛市
  • 朱大鸣:房价难免天价茅台腰斩命运
  • 曹中铭:大量绩差公司将会被扫地出门
  • 冉学东:中国低端制造业转型无望
  • 李佐军:我国居民为何不敢消费
  • 张炎夏:别指望会发生美式次贷危机
  • 石麒麟:对投资核爆效应的思考
  • 叶檀:证监会退市制度大方向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