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老:银行业产权改革不能停顿 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2014年07月08日 15:22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年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二届银行业评选颁奖”盛典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举办。上图为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年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二届银行业评选颁奖”盛典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举办。上图为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新浪财经讯 7月8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二届银行综合评选”颁奖盛典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举办。下午进行的关于向实体经济再回归的圆桌会议上,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发表了主题为《银行业回归风险管理的本原,“见树木,更要见森林”》的演讲,他表示,现在银行业里面,国家股在银行业里占的股权比例超过50%,在五大行中可能将近70%,但是国家股在制造业上市公司占比仅有0.7%,在A股中间只有0.15%,这表明银行业的产权改革是滞后于整个中国经济的产权改革。所以银行业产权改革这条主线不要偏离,不能停顿。

  嘉宾发言实录:

  感谢新浪财经提供这样一个好机会。下面我和大家探讨一下中国银行业再出发,走在稳健回归实体经济之途。想谈六方面的问题。

  一、中国创造了世界级的大银行。

  2003年7月,我曾为一本美国人写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中译本作序。其中写了一段话,大概意思是,以“公司治理+产权多元化”为主线的国有银行重组上市工作进程过半,非国有商业银行的振兴图谋也在火热进行中。当时预期伴随着中国银行业大重组的成功,国际银行业中的中国银行业军团会取得与中国全球第六大经济体相称的地位。在2003年,整个国际市场,包括国内对中国银行业的看法是很悲观的,但是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按GDP衡量,在全球已经排到第6位。看好银行产业,背后的逻辑是城镇化、重化工业化,资本密集型产业占主导,设备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的需求庞大,带来了强劲的融资需求。这是2003年的判断。

  最近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全球前10大银行中国占了4位,全球100家大银行中国占了15位。中国的GDP在全球排第2位,中国的银行业在全球的排名也在第2位,这与中国GDP的地位相称。中国这样一个大的银行体系,有大规模的融资能力,同时又有大规模的作业能力,成为现今中国非常突出的比较竞争优势。东南亚国家和拉美一些国家和中国进行竞争,中国的优势是什么呢?优势有很多,但是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中国银行业服务能力是超强的,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中国就占了110家,印度36家,马来西亚17家,泰国14家,墨西哥12家,另外加上一些和中国竞争的国家总共不到110家,这是我们中国一个突出的比较竞争优势。

  从国内来看,国家领导人一再讲,说中国幅员广阔,回旋余地大。过去,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相比,基础设施差距很大。银行业这些年大规模的投资、融资,投向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今天中国的产业向中部和西部迁移成为可能。国家搞“走出去”战略,也靠大规模银行融资。这些年银行业还保护和保卫了中国老百姓的财富,个人存款和理财。这些年银行业还发放了很多个人贷款,有一个统计数字是截至今年年初,银行业发放的个人按揭贷款余额达到10万亿,很多人通过贷款购买了住房,抓住了中国房价升值这样一个财富增值的机会。银行业确确实实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当然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我想谈的第一点:我们创造了世界级的大银行。

  二、现今遭遇较多的挑战和疑惑

  目前对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大家的判断是非常一致的:一是中国的经济减速带来了不良资产防控压力的增大,二是中国存款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使得利差收窄,更突出地带来了风险陡增。三是监管强化,使得银行业资产增速下降,低于M2增速,成本上升。四是目前债券市场的大发展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资金脱媒,动摇了银行中介的地位。这些大家看法非常一致。对银行业来讲,更为根本的挑战是中国国民储蓄率的下降。大家知道,中国一直是高储蓄国家,很高的储蓄率支撑了很高的投资,银行业是中间的中介。但是今天我们的国民储蓄率是稳中趋降,这从银行业也能看出来。多年以来,银行体系都是存款增长率远高于贷款增长率,但是最近3年出现了逆转。从2011年开始就变成存款增长12.69%,贷款增长是14.35%。2011年、2012年、2013年都是贷款增长率超过了存款增长率,像去年存款增长13.76%,贷款增长了14.14%,今年上半年仍然延续了这一趋势。这背后的逻辑是,国民储蓄率在稳中趋降。这里面大家可能说没有考虑理财的分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便把理财加回去,存款增长率仍然低于贷款增长率。

  最近几年银行净利润增速在下降,2011年净利润增速是36.3%,2012年是18.9%,2013年是14.5%。在资本市场也有所体现,资本市场看淡银行业。目前,中国16家上市银行中15家的市净率低于一倍。市净率低于1有很多原因,至少表明大家对银行业的怀疑。这是谈的第二点。

  三、回归实体经济之难

  回归实体经济是有困难的。“实体经济”这个词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但大家很少去想怎么解释“实体经济”这个词。客观的讲,我们现在产能过剩行业就是实体经济,房地产业也是实体经济。而在我看来银行业本身很多工作它也属于实体经济,银行柜台的柜员给大家办理现金业务,它与火车站售票员卖火车票有什么区别?没有什么区别,都是服务业,银行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从2010年开始银监会严格执行“受托支付”律令,使得银行融资不大可能走向虚拟经济,应该说银行融资的第一手资金基本上都在实体经济之内,但企业借了钱以后,它第二手、第三手资金流向哪里,银行是很难把控的。我的体会是,银行融资基本上没有脱离实体经济。但中国目前的问题是社会融资“脱实就虚”,在社会融投资上,银行作为的空间是很有限的。

  这里存在一个悖论,中国货币超发,同时又有钱荒。目前M2的主体是存款,但目前存款有一部分是“非自由存款”。按道理说存款就是存款人的钱,他可以自由支付,自由支付的钱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它才称之为货币,才能构成M2。“非自由存款”包括质押存款,保证金存款,结构性存款(它实际上就是理财),还有部分派生存款。我算了一下,100万亿存款中至少有13万亿属于这种“非自由存款”。由于一些统计口径上的原因,货币实际规模没有那么大。我国这些年定期存款占银行存款的比例一直维持在45%左右,它反映了非自由存款的存在。

  银行业进一步回归实体经济,挑战不少。目前企业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统计显示,到去年年末,我们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65%。产业结构决定信贷结构,经济有自身规律,这个行业创造的GDP有多大,它所分得的贷款比例就相应有多高。大部分行业是比较接近的,如建筑业它的产值占GDP的5.7%,建筑业的贷款余额比例是4.6%。农业、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GDP占比或贷款占比有偏低或偏高情况。我们希望银行业更多投向农业和小微企业,这些都是适当的。一个经济体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信贷结构,很难通过信贷调整来优化产业结构。

  四、银行业要回归风险管理的本原

  2003年以来银行业改革的效果是不错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一个健康的信贷文化。

  第一点要回归股改以来所建立的信贷规则,坚守信贷文化。有四个信贷文化要坚持,一是信贷决策的制衡,这个不要放弃,有些同业有时候搞一些平行作业,它还是要回到决策制衡。二是要重视第一还款来源,第一还款来源是信贷安全的重要保障。三是对资金流向的监控,这笔贷款做什么。四是全过程的贷后管理,这四个信贷文化是2003年-2009年建立起来的,非常不容易,要坚守。这些年我们对风险管理技术的作用花的时间更多一些,这也是对的,但是风险管理基础的夯实可能做得比前些年要弱一些。

  第二要抑制风险偏好的上升。这些年银行业的风险偏好是在上升的,主要是银行业绩竞赛推动的,外贸企业、政府平台、中小微企业等主体以前是银行不敢贷的,但今天银行需要竞争。特别是对抵押物的放松。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强抵押不能丢的。中国银行业贷款有60%以上是中长期贷款,它要求抵押物,这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一样。50万、100万以下可以做信用贷款,过了这个线去做纯信用贷款是有挑战的。

  第三是下决心提升三位一体审贷程序中的专业性含量。我们搞了三位一体的审贷程序,但始终没有解决专业性问题。在贷款审查的时候更多是把政策的“合规”作为主要的风险审查点,而更核心方面,比如行业前景、企业的盈利模式等往往被忽视了。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曾指出,尽职报告的质量是最为关键的,需要坚守,这在今天看也仍然是有效的。

  我们发现,今天银行业不良资产路线图和1997到2001年大体一致。那时外贸业出现不良,然后到运输,到仓储,到港口。今天仍如此。今天是从批发、零售业不良最多,再到制造业,再到资源行业,和那个时代也是一样的。这反映了什么呢?这反映了中国产业结构这么多年没有大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的也还不是很大。

  见树木,更要见森林,银行业在这个方面也是要好好思考一下,我们对具体项目、具体企业看得比较多一些,但是对行业是不是有深入了解?我们可能对市场里面的小商户了解多一些,但是这个市场到底怎么样,我们判断的够不够。对整个企业集团的认识,对关联企业集团的认识够不够。还有对每一个区域的判断,对某一类产品的判断,这些都是银行业贷款里面的“森林”,如果这方面没有把握好,在具体项目上做得再好都归于失败。我们要好好利用今天大数据的技术,厘清业务的关联,上下游的联动,最主要一点就是对行业要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回归实体经济,走在稳健的实体经济之路上。

  从历史上来看,2009年农业贷款不良率5.5%、农副产品5.09%、食品制造是7.26%、医药制造10.52%、化纤是8.68%,在这些行业里面不良率比较高,如果银行做这些行业,要冒更多风险,除非银行有独到的风险管理能力,我们认为行业的判断是最基础的。

  我想今天对银行业来讲,走稳健的回归实体经济之路,首当其冲就是要寻找中国接下来的优势行业。劳动密集型的微利加工业,比如轻工和纺织这一类的应该说在中国没有复兴的机会了。今天的行业主要与大众人口、城市化、中国的富裕群体相关的,应该是未来的优势行业。能源、公用事业都是和城市化相关的,和城市化相关联的行业,还有电信服务、酒店住宿、教育服务、健康服务、航空等等,像汽车、电子消费品、绿色食品(如粮油)等,这些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相关。个人金融服务业也是未来的优势行业,今天其他行业在去杠杆,而个人可以加杠杆,个人在银行业处于债权人的地位,和企业不一样,个人金融服务业的空间广阔。

  大家谈的非常多的影子银行或类贷款,回归于风险管理的本原。我们要特别强调它既然是一种贷款,就要按照贷款的程序来管理它,贷款到底有什么规律性呢?贷款在程序上来讲,它有发起、评审、决策,有放款、贷后管理的环节。贷款要有限额,有行业限额、地区限额,有单一客户的限额,总分行各有权限。贷款要有规范化文本,无论是尽调、投票评审、核准、贷后管理,都有规范化的文本,确保工作不会遗漏。贷款要有业务开展的报告和报告路线;贷款要有质押品的管理、风险缓释的措施以及要有一整套完善的问责机制。所以一笔贷款,至少这七个方面是它的要素,如果做一个类贷款,借道信托、基金来融资,那没有问题,只要按照这七个步骤来做了,那就是一笔好的融资。但如果说我们做类贷款业务,这把七个方面给省略了,那可能就是挑战了。所以我不是说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越大,好像风险就越大,而是关键在于我们有多少是按照这样一套程序去办的。

  五、回归理性的业绩增长

  中国过去的GDP增长率是9%-10%,那个时候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20%-30%,甚至于40%。今天GDP增长率就是7%、7.5%,各银行也要下调业绩增长。今天要把“规模优先”换为“价值优先”,价值优先就是我们今天不在于银行规模做得有多大,而是在于是不是为股东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要关注股东的真实回报。所以银行业应该停止业绩竞赛。中国四大行里,目前至少有两大行的董事长认为,他们现在的规模就是合适的,不用再大了,这些大行的董事长都有这样一个判断,对我们的股份制银行还有一些更小的城商行都有很大的启发,规模已经足够了,不要再去做得更大。韦尔奇说,“生意人要做的是远离激烈的争斗,投入你真正可以致胜的利基所在。”

  六、银行业要回归产权多元化改革和治理机制优化的这样一个本位

  2003年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主线是产权多元化加公司治理这样一条主线,这些年银行业的效益不错,可能这个主线就会偏离,特别是在产权改革上。所以现在银行业里面,国家股在银行业里占的股权比例超过50%,在五大行中可能将近70%,但是国家股在制造业上市公司占比仅有0.7%,在A股中间只有0.15%,这表明银行业的产权改革是滞后于整个中国经济的产权改革。所以产权改革这条主线不要偏离,不能停顿。

  在去年中央经济体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国有企业改革措施适用于银行业。《决定》里面第6条提到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决定》里第8条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利益共同体。《决定》里第7条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加作用。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这些都是适合于银行业。我们在改革过程中,技术方面强调比较多,乘着《决定》实施这个东风把这个事情做起来。

  银行产权改革的总思路,对银行业来讲还是要大幅降低国家股,同时大幅提升法人股,形成由财政、法人(国有、民营、外资)、机构投资者(基金和PE)以及个人均衡型的持股结构。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特别是在董事会的治理,董事会的治理我们怎么减少股权董事,怎么选好独立董事,怎么发挥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在银行内部组织架构上怎么搞矩阵式管理,怎么提升内部管理的量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都是今天我们内部精细化管理所应该做的事。

  所以总的感觉,这十多年我们创造了世界级的大银行,但是今天我们遇到一些挑战,我们希望回归实体经济。所以我们需要在风险管理、业绩增长、产权改革、治理机制方面更多地做一些深化,稳健地回归实体经济。在历史上大银行和大银行家都经历过金融危机的历练,考验我国银行业、银行家是否伟大的时刻应该说到了。我国的制造业是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企业和企业家,所以我们可以乐观的预期中国的银行业同样也能涌现一出杰出的银行业和银行家。

  谢谢大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同学撰文谈落马老虎徐才厚青年往事
  • 体育世界杯-德国7-1巴西进决赛 克洛泽破纪录
  • 娱乐李心洁原谅出轨老公 闭关七日阿弥陀佛
  • 财经6月CPI同比增2.3% 鸡蛋鲜果涨幅超10%
  • 科技传百度研发无人自行车:自动避开障碍物
  • 博客给陈光标发世界首善证书的组织揭秘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辅导员与在校男大学生隐婚 放弃留校
  • 朱宁:证监会举报奖励不该设上限
  • 沙黾农:拥有底部筹码者是股市大赢家
  • 冉学东:影子银行是利率改革失败案例
  • 叶檀:今世缘的病是积极不作为
  • 李光斗:谁是商业世界杯的赢家
  • 钮文新:金融倒爷带给中国金融大麻烦
  • 金岩石:A股未来三年必有牛市
  • 朱大鸣:房价难免天价茅台腰斩命运
  • 曹中铭:大量绩差公司将会被扫地出门
  • 冉学东:中国低端制造业转型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