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平:银行业不能丢掉已有的改革成果

2014年07月08日 12:40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新浪财经讯 7月8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二届银行综合评选”颁奖盛典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举办。本届论坛以“未来银行之路•变革与回归”为主题,并围绕金融业相关热点话题展开议题讨论。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微博]认为,银行业的未来不能割裂过去,不能把已经有的改革丢掉,把存量丢掉,处理好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这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我们大家需要关注的。

  以下为杨再平的发言实录:

  杨再平:总结发言不敢当,我觉得我们在座的听众非常令人钦佩,这么晚了,12点了,中间也没有休息,能够坚持到现在,我觉得这就是对我们这个论坛一个高度的肯定。我们这个论坛,我们既请了银行业的高管,又请了监管部门的领导,层次非常高,高层次的领导和高层次的银行家非常难得,我们银行业协会要能够请到这么多的银行家是很难的。

  我们的这些高层领导和银行家,就银行业的未来之路他们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观点,所以这个论坛我觉得对未来银行的发展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些观点都很有意义。所以我也非常感谢主办方新浪财经,也感谢主持人。

  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就银行业的发展,银行业的变革,说说我自己的观点。近年来,大家关注银行业改革,一个是民营银行,一个是互联网金融,这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跟这个相联系的,往往就是颠覆、推倒、重来这样一些说法。我们在银行业的变革上有一个怎样正确看待和处理存量变革和增量变革的关系。我们的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所以就银行业的改革来说已经是30年的存量,现在这个存量它实际上是30年改革的一个积累,从现在开始我们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来一个全盘否定,好像我们现在搞的改革就是另起炉灶,或者把前面的颠覆、要取代,实际上今天的增量改革,明天也就是存量,所以增量改革一定是改革层面的延续,不是另起炉灶,更不应该、也不可能推倒重来。

  我们过去的改革,每走一步都是相当不容易,对我们已经进行30多年改革的成果,改革的存量,我觉得我们要对它的价值要有一个充分认识。最终我们一谈到民营银行,很多新闻媒体给我提的问题是,您认为民营银行是否能够改变服务经济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们每年增加5家民营银行就能够替代我们现有银行的服务能力吗?它会比我们现有的金融机构马上就做得更好?这个问题我是很难回答的。还有互联网金融,马云[微博]先生说“银行不改变,我们就能改变银行”,那银行30多年以来没有改变吗?改变非常大,所以我觉得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观点。我们媒体喜欢去关注新的东西,喜新厌旧这可能媒体应该是这样,但是我们的研究人员尤其是决策人员恐怕不能一味的去喜新厌旧,把已经有的东西去否定,改革、变革不应该是瞎熊子掰玉米,我们的改革应该是在存量的基础上,是存量的延续。这是我要说的观点。

  但是反过来说,存量不是说放在这儿我就不管了,还好相反,存量改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存量不断改革,就会陷入制度上的路径依赖。存量不改革,增量很难摆脱制度下的路径依赖。所以我这里提出一个观点,我们讲存量重要,我们不应该否定存量,但是存量也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只有不断的改革才能够使得新的增量不去增选或者说不存在制度上的路径依赖。所以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改革重点还是在存量,我们现在就银行业来说还是4000多家已经有的金融机构,这4000多家也是从改革来的,所以这个观点确定以后,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对我们已有400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这样一个庞大的存量进行盘点,它的改革成果在哪里,存在的问题在哪里。

  我们的改革,从1家人民银行[微博],到1+4,到1+4+N,到现在有4000多家。我们的改革,我们的银行业97年前后的时候,被国际同行称为技术上已经破产,到现在我们的银行业国际公认是相对稳健的发展,我们已经有几次国际金融机构来评估我们,我们的得分跟美国都是一样的,有些是国际公认的。这个背后是什么呢?背后是公司治理的改革,金融管理的改革,以及监管的改革,我们过去没有银监会,人民银行有了专业化的改革,它的有效监管的提升。还有我们的服务,我们的服务有没有提升呢?我们过去的服务对象就是对公,银行业过去只有对公业务,个人简单的存款,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然后是渠道,我们退到15年以前,包括银行卡、ATM机有吗?起码是20年以前是没有的。整个银行业63%已经不需要通过柜台了,我们讲互联网金融,我们银行业互联网金融还是主体的,我们去年银行业网上银行的交易达到1106万亿,增长20%多,这些年都是以20%的速度增长,手机银行交易额达到12万亿,增长248%,而且这些年都是以100%多或者200%多的速度增长,这是服务渠道。还有服务的种类,04年以前我们没有理财,90年代中期以前没有什么汽车金融,没有房贷等等,这个背后有很多的改革。所以这些东西我们要看到。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银行业,我讲的这些存量,我们要看到它的成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的不足。我们改革最终目的无非是两个方面,更好的服务,更稳健的银行体系,要首先看这两个方面。第一我们的服务尽管有很大改进,但是它不够普惠,我们的边缘化,我们的弱势群体,小微企业、农村等等它的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不够。第二我们讲服务的同质化,就是它的特色不够,尤其是专业性、特色化不够,大家都是同样的客户群体、同样的产品,同样的种类。这里特别要说的是,我们围绕支持科技创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尤其不够,我们科技成果在世界上的专利是数一数二,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5%,实际上比25%还要低,像以色列这样的国家它的转化率都是80%多。我们还要实现国际化,尽管这些年不少银行到国外去开了分支机构,但实际上我们的国际化相对于我们已经走出去的企业,相对于实体企业的走出去是不够的,相对于我们人民币作为境外结算的货币的增量增加,我们现在差不多5万亿,那么多人民币在国外,它的离岸金融相应的产品等等,我们国际化的跟进也是不够的。

  这些服务不够,归结一点就是创新不够。创新不够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对客户细分以后,我们现有的工具先拿来服务我们已经细分过的客户都不够,第二方面就是工具创新不够,包括我们现在讲互联网金融,我们银行互联网金融也做了,但是真正运用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的技术来服务我们的客户,我觉得还是不够的。这是我们讲的服务。

  我们讲风险管控,尽管我们从一个技术上被认为已经破产,到现在被认为国际上公认的银行体系,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相当程度上是我们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支持,所以我们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现有的家底,我们的资本充足率都很高,真正管控分析的主观能动性,整体机构的主观能动性还是不够的,我觉得我们要看到这一点。从这一次新暴发的风险点来看,比方说青岛港的仓单,一个仓单重复质押,十几家银行被套进去一百多亿,这说明我们的管控能力还是有问题的。

  背后就是银行体制机制的问题,有四个方面:第一是我们的公司制度行政化,我们银行家不是职业银行家,国有企业的改革很重要一点就是职业经理人,我们的银行家还不是职业的银行家,我们存量中间有相当比例的民营银行,中小城商行50%,农村中小机构90%,公司治理结构还存在问题。第二是经营管理部门化僵化,不能围绕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形成一个动态的流程。第三是市场结构,虽然我们整个市场结构跟欧洲一些主要经济体相比,它的垄断竞争结构这种集中度甚至比美国还要低,但是我们的银行在进入方面门槛确实是高的,我们要办一家银行那是相当困难,包括一家城镇银行,包括这次新批的5家民营银行,说实话不是很容易的。然后退出问题一直没解决,真正的市场退出一直没有解决,我们的银行不仅是大而不倒,而且小也不能倒,虽然静态看我们银行市场结构集中度是不高的,但是它不存在动态的竞争结构,这是市场结构的问题。第四是市场价格,就是我们大家广泛讨论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实际还有一个大家不愿意讨论的就是我们中间业务的收费,也没有让它市场化,在现在这样一种舆论和这样一种环境下,银行的中间业务更难,能让它真正市场化呢?这是银行所面临的环境,所以这个问题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所以这四方面体制机制的问题,决定我们银行的存量还要继续改革。

  所以总体来讲,我们的改革有一个增量和存量的问题,我觉得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存量,当然增量改革它又反过来促进存量改革,相互促进,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存量,存量改革四个方向,一是公司治理,二是经营管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三是市场结构常态化的有进有出,四是真正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银行的服务市场化,体制机制这样一个改革会推动我们有更好的服务,有更安全、稳健的银行。所以我认为银行业的未来不能割裂过去,不能把已经有的改革丢掉,把存量丢掉,处理好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这之间的辨证关系是我们大家需要关注的。

  谢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同学撰文谈落马老虎徐才厚青年往事
  • 体育世界杯-德国7-1巴西进决赛 克洛泽破纪录
  • 娱乐李心洁原谅出轨老公 闭关七日阿弥陀佛
  • 财经6月CPI同比增2.3% 鸡蛋鲜果涨幅超10%
  • 科技传百度研发无人自行车:自动避开障碍物
  • 博客给陈光标发世界首善证书的组织揭秘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辅导员与在校男大学生隐婚 放弃留校
  • 朱宁:证监会举报奖励不该设上限
  • 沙黾农:拥有底部筹码者是股市大赢家
  • 冉学东:影子银行是利率改革失败案例
  • 叶檀:今世缘的病是积极不作为
  • 李光斗:谁是商业世界杯的赢家
  • 钮文新:金融倒爷带给中国金融大麻烦
  • 金岩石:A股未来三年必有牛市
  • 朱大鸣:房价难免天价茅台腰斩命运
  • 曹中铭:大量绩差公司将会被扫地出门
  • 冉学东:中国低端制造业转型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