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7月8日消息,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二届银行综合评选”颁奖盛典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举办。本届论坛将以“未来银行之路•变革与回归”为主题,并围绕金融业相关热点话题展开议题讨论。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认为,银行要通过延伸服务半径,实现金融服务的广覆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三农”以及乡镇等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领域,普惠大众,切实担当社会责任。
以下为陈四清的发言实录: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和大家一起探讨未来银行之路。当前关于银行业的未来引起了各方关注,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就像现在的天气一样火热而喧嚣。但是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变革与回归”,我想这是在提醒我们大家,要在众声喧哗中找到银行业发展的归依和目的,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关于未来银行之路,我认为可以概括为24个字,即:拥抱变革、努力转型、持续创新、管控风险、面向客户、服务实体。有些内容我在不同的场合讲过,这里就不重复了。今天重点就银行变革、客户需求以及持续创新,和大家分享几点看法。
一、拥抱变革:银行业不变的基因
银行业作为知识、人才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从诞生以来就是在持续变革中获得发展的。花旗银行为了适应专业化服务的需要,在上个世纪60年代推出事业部制,开启了银行业组织变革的序幕。汇丰银行为了适应综合服务的需要,从80年代加快了综合化经营步伐。为了适应金融自由化浪潮,花旗银行在1961年推出第一张大额可转让存单。为了提高客户服务效率,英国巴克莱银行在1967年推出了第一台电子提款机。这些变革每一次都使银行业迈上一个新台阶。回顾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拥抱变革是与生俱来的一个基因。
当前中国银行业正面临“四化同步”的趋势,如何变革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一是竞争主体多元化。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社区银行等新兴机构层出不穷,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对传统银行业务不断渗透,银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二是利率汇率市场化。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给银行业的成本控制、产品创新、风险管控带来更大挑战。多层次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直接融资,“金融脱媒”趋势加快。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成为企业全球贸易和投资活动的新选择,正在深刻改变世界的金融版图,为中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对银行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了新要求。
四是金融服务网络化。随着宽带传输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生产力引擎,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数字化、移动互联化、虚拟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创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金融行为,必将深刻影响银行业的发展模式。
“四化同步”的挑战是空前的。但中国银行业从来就不缺乏开放的心胸和变革的勇气,再加上雄厚的人才优势、专业优势和系统优势,以及强大的资金和资本实力,中国银行业有信心、有基础、有能力在变革中突出重围、赢得未来。
二、服务客户:银行业永恒的主题
客户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实事求是地说,银行服务距离客户需要还有不小的差距。根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小微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仅有20%左右。也就是说,还有近80%的小微企业没有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这表明,银行服务覆盖的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还存在巨大的服务空白。
同时还要看到,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客户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8个字:随时、随地、随心、价廉。
第一,随时。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商业形态从间歇性服务向全天候服务转变,客户消费和交易习惯也随之变化,需要银行业顺应“永远在线型社会”的潮流,提供7×24小时的金融服务。
第二,随地。在年轻一代看来,银行就是手机或者iPad上的应用,这需要银行深挖“移动”特性,利用各种新技术为客户提供“始终在你身边”的全场景金融服务。
第三,随心。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需要银行灵活快速地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综合化产品和服务,根据客户的需要定制服务,实现“所见即所得,所想即所得”。
第四,价廉。客户要求获得银行服务的准入门槛越来越低,对于成本的控制也越来越严,需要银行尽可能提供低成本的服务。这与普惠金融的理念也是相通的。
市场竞争,得客户者得天下。面对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银行必须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将客户至上的宗旨体现在每一个产品、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之中,真正让客户享受到随时随地随心的低成本服务,在客户满意中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持续创新:银行业通向未来之路
要想在变革中赢得未来,关键在创新。银行业必须突破旧有的思维定式,以打造最佳客户体验为目的,积极探索和创造新的服务模式。
一是提升智能化水平。银行要通过渠道协同,实现线上线下的打通与互动,创造一致的客户体验。通过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使银行服务化繁为简,做到“一点接入、全程响应”,随时随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二是打造服务枢纽。银行要通过建立开放式平台,构建广泛的合作联盟,稳步发展多元化业务,满足客户的全方位需求。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从金融到泛金融,实现金融和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服务枢纽,围绕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是突破时空限制。银行要通过延伸服务半径,实现金融服务的广覆盖,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三农”以及乡镇等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支持,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白领域,普惠大众,切实担当社会责任。
四是打破疆界束缚。银行要以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提高全球服务能力,统筹好海内海外两个市场。要积极跟随国家发展战略,整合产业链与服务链资源,为海内外融合发展搭建有效平台,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交易撮合、资金结算、风险控制等综合服务。
五是促进客户自主成长。银行要借助兴趣聚合和高速传播的特点,为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平台、建立机制、明确规则,由客户与合作伙伴根据自身需求和利益定制个性化产品与服务,支持客户自主成长。
当前,中国银行正在按照“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的战略要求,结合自身在全球化、多元化与智能化方面的独特优势,积极探索未来银行的新业态。一方面,我们正积极顺应银行网点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与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加快网点升级改造。另一方面,我们全力推进网络金融,以互联网模式推进银行的创新与转型,利用大开放与大合作的方式打造网络服务平台,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重构商业模式与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更公平、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的金融服务。
各位朋友,作为中国持续经营时间最久的银行,中国银行愿意与国内外同业一起,努力把“未来银行”的探索转化为“现实银行”的服务,为这个变革的时代谱写生动的乐章。
谢谢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