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第3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4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出席并演讲。
张红宇称,绝不允许有第四代农民工再出现,“如果我们还有第四代农民工,我以为我们所谓的小康本身就是不成立的”。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红宇:非常感谢发展中国论坛对我的邀请,应该讲城镇化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话题。确确实实改革开放到现在36年时间过去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城镇化有这么一个机会,就新型城镇化的问题发表一些观点,还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
结合这个主题,事先给了一个题目,讲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按照这么一个说法的话,今天下午的发言从三个层面来讲。第一个层面,中国改革开放36年阶段性情况,我把阶段性划分为四个大阶段,一个大的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大概到整个80年代,以十年为一个单位,第一个阶段主动力来自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到最后的家庭承包基本制度的确立,包括乡镇企业大发展。各种资源要素基本上还是在国内运作,甚至城乡二元结构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可否认,这个阶段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第二个阶段,我以为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来自于外向型经济,第一个阶段主动力来自于农村改革承包责任制的话,第二阶段来自于外向型经济的大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也就是在08年以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力来自于基础设施建设,来自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甚至来自于房地产,这个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有波折,但是增长速度非常快。
第四个阶段实际上是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一直持续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以为主动力是来自于城镇化。换句话说,各个阶段都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第一来自于农村外部,家庭承包,第二个阶段来自于外向型经济大发展,第三个阶段来自于新世纪以来基础设施建设,第四个阶段是城镇化。城镇化发展战略方略,应该讲已经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包括从城镇化发展的角度,从人的城镇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国民经济发展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城镇化显然都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所以我想讨论新型城镇化,首先要分析一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客观上是不是可以划为这么大几个阶段,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大问题,中国城镇化显然应该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个鲜明的特色,可能上午很多专家包括现在是第三届了,第一届、第二届关于中国城镇化道路、方向,很多专家都有很多的阐述,特别是一些业内人士,包括刘所长,他是宏观经济专家,农业部门包括郑教授、党教授包括晓山这方面研究的很多。但是我想所谓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不管从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角度来理解还是从三中全会这个角度来理解,它的特点确实是很鲜明的。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从城市类型发展来看,显然应该聚焦,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社会格局之下,应该聚焦于中小城市的发展。我在农业部政法司的时候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研究,我们也委托了相关课题组,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为什么要确认中小城市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类型?从大城市这个角度来说,成本过高,但是乡镇以下所谓的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并不强。反过来2853个县城,665个中等城市,其中332个是属于市级所在地,其他330多个属于县城,县级市,比如我们家乡四川什邡市是县级市,什邡市属于德阳市,中小城市是中国农民就地就近或者农民转移,农民自己支付的成本也罢,以及财政或者国家在这方面需要投资的角度来讲,都是最适合农民城镇化的一个城市类型。
另外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确实应该是就近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克强总理提出三个一亿人,中西部实现一亿人的城镇化,主要是解决中西部地区。客观上讲,包括改革开放以后,特别上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劳动力开始流动,主要是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从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随着西部开发,随着中部崛起,农村劳动力成本,东部地区越来越高以后,包括产业转移回流现象非常突出。结合产业转移的趋势,结合成本演变的趋势,显然中西部地区应该是就近城镇化的一个重点。
第三个大的特点,就是我们中央国务院最近几年反复强调的,怎么样实现人的城镇化,就决定了我们城镇化的重点人群是哪一部分,第一个是类型,第二个是区域,第三个是重点人群应该是哪一部分,现在有2.69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其中1.7亿是流动半年以上的。这1.7亿从流动角度来说,绝对数量还在逐渐的增加。但是增长的比例开始不断下降,现在实际上从农民工外出流动或者从农民工出来以后,显然第一代农民工、第二代农民工,现在已经是第三代,第一代出来,80年代开始出来,到现在二代已经生出来了,现在已经第三代了。第一代农民工如果还回乡的话,第二代农民工、第三代农民工一定要实现就地、就近或者实现农业人口城镇化道路,一定要聚焦于第二代、第三代。反过来讲,绝不允许有第四代农民工再出现,如果我们还有第四代农民工,我以为我们所谓的中国梦所谓的小康本身就是不成立的。20年以后就是第四代了,你不可能再说我还有第四代农民工,我想重点人群应该聚焦于第二代、第三代。确确实实要实现他们和土地经营的一种隔离关系,所以我想重点人群是这个。
第四是重点实现,解决所谓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第四个问题就是转移人口城镇化,解决的重点事项是什么,第一是就业问题,第二是住房问题,第三是子女教育问题,第四是社会保障问题,这些问题我不展开讲。但是没有这四个问题的解决,所谓的改革不会成功,包括转移人口怎么退出土地,怎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再不回到田里去,必须在这四个方面有大动作。你不解决就业问题的话,显然是不行的,第二住房,现在很多地方也在这方面有所探索,比如重庆、江西赣州都在有大量的探索,能够面向城市低收入者,可不可以面向农民工,如果说北京这样的地方,假设举个例子,一二三环不是他们住房的合理区域的话,四环五环六环可不可以成为他们合理的区域。第三子女教育,现在异地高考已经开始松动了,而且效果非常不错。第四社会保障,所以第二个是中国城镇化率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对我来讲,第三个问题更重要,城镇化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城镇化和现代农业实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改革开放最大的变化,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包括进出口贸易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产业结构来讲,最近几年农业增加值稳定在10%左右,是典型的转型结构,到现在已经是典型的农业大国演变为工业大国,表现出工业大国的基本特征,二三产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的主动力。第二从就业结构来讲,现在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大概2.4亿,大约占30-31%,前两年还是35-36%。第三从进出口贸易来讲,我们已经成为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大国,去年农产品进出口额已经不占支配地位了,是1867亿,已经只占到4%左右。在整个进出口贸易额格局里面,农产品不占支配地位了。无论从就业结构还是从产业结构还是从贸易结构,从增长动力来看,农业的发展尽管是基础地位,但是不是主导地位。中国已经由典型的农业大国演变为实实在在的工业大国,这个有相关的数据,我不展开讲了,这本身也是符合全球一体化的一般规律。在这么一个过程之中,怎么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实现四化同步的要求,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如何在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中,保护农民的利益问题,这就是我今天要讨论的第三部分的两大问题。在四化同步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民的利益,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等配置。
围绕这两个问题,是不是要聚焦几个大的方面,第一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三中全会、十八大明确提出来要构建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关键是同步。我在很多地方讲,36年时间中国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工业大国,我们用36年时间走了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历史,最近几年机电成套设备包括计算机包括手机已经成为工业的重要构成和进出口贸易的主要产品。从城镇化角度,我们用36年走过了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历史,从信息化角度,我们和发达国家同步增长。但是农业现代化,我们没有用36年时间走过发达国家两百年的历史,从劳动生产效率来讲,我查了一下,去年和前年变化蛮大,去年和前年最大的变化,前年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创造的增加值是工业的五分之一,是第三产业的四分之一,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是工业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是第三产业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四化同步,农业是短腿,城乡之间农村是短板,这是总书记再三强调的核心问题。怎么样在四化同步发展中,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解决十几亿人吃饭问题,首先要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关键是解决粮食问题。
我们现在的粮食问题缺口越来越大,一方面缺口越来越大,但是一方面国内的粮食比去年还增加了,十连增,如果今年十一连增,有两个东西是悖论。一个我们粮食在不断增加的同时,我们进口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是不好解释的。第二国内出现产品积压的情况下,进口的数量不减。这个东西很难解释,原因,前者是需求在起作用,后者是价格在起作用。这两者之间表明解决粮食问题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始终是四化同步发展的核心问题。我最近还观察了一下,包括恩格尔系数,78年-2002年这二十多年间,城乡恩格尔数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农村由67.7%下降到46.2%,城市是由58.6%下降到37.7%。02年到去年,城市下降到35%,农村下降到37.7%,城市每年只下降0.2个百分点,农村下降的多一点。这十年间城乡之间的恩格尔系数变化……
党国英:06-12年城市是提高的。
张红宇:粗粮消费在减少,加工农产品的价格在增加,价格高了,消费是不变的。其二绝对数量在增加,绝对消费数量在增加,城乡之间在变,直接口粮消费在减,但是间接的口粮消费在增加,牛羊肉在增加,鸡肉在发达国家是最便宜的,在中国最贵的是牛羊肉,恩格尔系数本身就说明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需求,这十年间只是增长趋势,没有减缓的趋势。所以恩格尔系数在整个城乡居民的消费里面比例没有大的变化,怎么样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发展现代农业,重点要解决十几亿人吃饭问题,这十几亿吃饭问题从需求角度来讲,又可以讲很多,绝对需求、间接需求、成长需求,包括转变需求,我今天不展开讲了。
第二,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关键要解决农民三权三地问题,这是城镇化绕不开的问题。第一成本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收益分配权,承包地、宅基地、建设用地,在城镇化过程中怎么保护农民的利益?一个要把农村基本土地制度要坚持,长久不变的承包关系要牢牢的坚持,在这个基础上要搞活,实行三权分立,推进经营权的流转,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规模经营的好处我不多说了。刚才凤田教授讲,我也听了,关于他对农业的一些看法,不是完全赞同你的观点,今天时间关系,不争辩了,我只是提出这么一个疑虑来,土地流转数量越大不是越好,但一定要强调适度。适度的情况下,生产效率是提升的,产出效率也是提升的,关键要适度。第三,城镇化转移人口,转移劳动力出现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农村劳动力人口城镇化要割断和土地的经营关系,保留和土地的财产关系,但是经营关系一定要明确。第一解决谁来种地,第二解决商品农产品生产,第三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城乡之间要素交换,要使农业内部的资源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要使我们的农业包括后面谁来种地的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要实现我们怎么样在发展新的经营主体方面,使我们现代农业得到很好的发展,通过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城镇化的发展,进而推动现代化的发展。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