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田称流转土地被有钱人拿走 40%非粮化

2014年07月05日 21:58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第3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4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风田。(图片来源:章柯)   “第3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4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风田。(图片来源:章柯)

  新浪财经讯 “第3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4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郑风田出席并演讲。

  郑风田在演讲中表示,就地城镇化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个,农民从农村到城市去,他的住房成本大幅度增加,这个成本如何化解需要来解决。第二个,农民一旦离开了村庄之后,他的就业问题需要解决。

  在谈到“农民上楼”与“土地增减挂钩”的联系时,郑风田表示,应该让农民从土地置换中得到一部分利益。

  郑风田同时指出,调查显示,村庄土地平整之后,土地并没有被种粮大户、种田大户拿走,而是都留给了有钱人,“流转中的土地可能40%多都是非粮化,非粮化的原因也很清楚,就是种粮食太不值钱了”。

  郑风田还表示,根据最近国际学界的研究,农场规模越大,其产量和每亩给农民带来的收入刚好是跟土地面积反向。但是如果考虑农业机械成本,规模大了,投入的成本可能打折扣,考虑交易成本,可能规模到20公顷以上的,有可能整个劳动生产率要大幅度提升,对反向关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以下为演讲实录:

  郑凤田: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各位专家、领导来汇报一下我对就地城镇化的看法,我有一个报告,这个报告的起源是什么呢?有一个农民不知道怎么在哪找到我的电话了,就给我打电话,说他们镇上有很多村庄给撤了之后,实际上撤了之后的村庄土地的产量和一般地的产量差别特别大。看着数量差不多,但是他说这些地不知道被增减挂钩卖到哪去了,我一听这个,觉得很有思考的一个农民,所以派了几个人去调查,调查之后,发现有一些问题还是蛮有意思的,山东一个地方,具体哪个地方不说了。

  山东这几年土地增减挂钩,就地城镇化社区搞得很红火,这都是官方网上的渠道是这样。我们通过农民访谈能得到另外一手信息,什么信息呢?因为各个地方的做法可能从官方网上系统都是好,都是正面的作用,但是你要从农民的角度,可能声音还不太一样。我们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核心思想是希望农民从城镇化当中得到一定的益处,当然房地产商、政府也能有一些收入。

  我们去看了以后发现什么样的农民和村庄比较欢迎就地城镇化,就地城镇化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东西,包括克强总理提出三个一亿,中西部一亿要就地城镇化,就地城镇化怎么才能做?就地城镇化是一个很好的内容,但是什么样的村庄对农民就地城镇化比较欢迎,什么样的村庄对农民就地居村持保守态度?

  刚好我们调查了十几个村,发现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特别受欢迎的,就地城镇化是特别成功的。这样的村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去调查的这几个都是把村庄撤了,到镇上去上楼居住的。比较受百姓欢迎的就是举双手赞成的是一种什么模式呢?我把它概括为是企业带动型的,这个村庄有一个好的企业,这个企业在镇上建一个小区,然后你到镇上住这个房子,还给你一些补贴。如果你失去土地之后,就业解决不了,可以在公司就业,这样一种模式,这个村庄是超级村庄,这样一种模式是最理想的,最幸福的城镇化模式应该就是这种类型,长三角、珠三角不少这样的村庄。这样一种模式一个弱点是什么?包括我观察江苏一个超级村庄十年了,张家港市的永年村,这样的村庄因为有一个大的企业能够带动,本身他的就业没问题了,另外这个公司可以拿一部分钱,把农民从农村到城市居住这样一种成本给化解。农村的房子卖出去不值什么钱,如果到镇上买房子价格不得了。现在很多镇的房子比县城的房子还要贵,因为它是垄断性的。这样一种模式应该是超级村庄或者一个企业带动型的模式,好处就是农民受欢迎,工作也没问题。缺点是什么呢?因为企业就把村庄撤了之后,这个地拿到手了,这个地究竟带来多少收益,农民能够能分多少,这个就是一笔糊涂账了,农民反正我也得到一部分好处了,这样一种模式。

  什么样一种模式最受农民的诟病呢?就是没有企业的,就是搞一个小区,让农民去那儿买房子,把你村庄给撤了,农民好不容易在自己村里建了一些房子之后,到新的地方居住之后,我们去调查,比如这个补贴究竟怎么补,房子怎么买,都是一笔糊涂账,原来农民稀里糊涂迁了之后就过去了。现在尤其这些老人有很大的意见,老人一般不愿意离开他那个老窝,老人的情绪很大。中年人如果到镇上去住之后,如果卖房子,他自己要拿出很多钱去买,也有很大的抵抗心理。所以我们去了几个村庄之后,发现这样一种模式还是占大多数,因为很多村庄没有一个大的企业把这些包下来,还不是特别多。

  所以我自己对就地城镇化一个总结,我们就地城镇化必须要有一个条件,什么样的条件呢?第一个,农民从农村到城市去,因为镇也算一个城镇,他的住房成本大幅度增加。这样一种成本的化解怎么来化解?第二个,农民一旦离开了村庄之后,他的就业问题又怎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决定就地城镇化农民的一个幸福程度,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就地城镇化,让农民上楼,跟土地增减挂钩联系,你把农民搞到镇上去住楼房,原来村庄三百亩地把它平了,可能在镇上只用了50亩地,这250亩建设用地指标卖出的收益怎么来分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样一个指标分配,有些地方农民比较高兴,这个指标卖完之后,上楼的农民能够拿一部分,在上楼过程中能有一些补贴,也有一些地方做的比较差,跟你一点关系没有。我想中国农民上楼和就地城镇化是连在一块的,怎么解决上楼之后原来村庄撤并之后,村庄用地指标怎么来做。我们国家成都和重庆这两个模式,农民从土地置换中得到一部分利益。山东这些村庄农民都稀里糊涂的,置换出来的建设土地,农民能够分享到多少利益,这是一个问题。

  第三个,这也是我特别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村庄的土地给平掉之后,这个地流转给谁了,最后发现按我们理想的政策,都应该给那些种粮大户、种田大户去,实际上错了,他们调查一看,这些地都留给有钱人了,谁有钱,谁把这个村庄撤了的地拿走了。最要命的是什么呢?这个地不少还是流转的土地,真正用来种粮食的还很少。最近我们做了不少调查,也有很多人做了别的调查,流转中的土地可能40%多都是非粮化,非粮化的原因也很清楚,就是种粮食太不值钱了。粮食我们国家把它上升到最大的高度,但是种粮的农民是效益最差的。尤其是未来真要实行比如农产品目标价格这个制度,如果这个目标价格真要以国际粮价作为我们的目标,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让人担忧的问题。因为国际粮价从长远发展趋势来讲,我们国家随着收入的发展,我们粮食价格必然是要比国际粮价高出不少。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的农民现在跟城镇居民收入这么大,农民种粮获得收入,按日韩的经验,日韩稻米保持自给,它的稻米价格应该是5-20倍的国际价格,通过一种高关税来进行保护。我们国家的稻米现在世界是稻米主要市场是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这些国家,尤其近两年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稻米出口很不错,而这些国家农民的收入相当于我们的一半不到。他在国际市场卖粮食总体的价格比我们低不少,如果我们稻米价格跟这些国际稻米价格来看齐的话,我们国家的农民就不可能再种稻米了。从小麦讲,小麦目前主要供应是世界这些大农场,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这些大农场单位生产的成本比中国要低很多,所以我们如果未来农产品价格调控,如果与国际价格来看齐,我们国家的农民可能只有一条路,慢慢放弃粮食生产。所以如果你追求一个主粮绝对安全,农产品目标价格调控如果以国际价格为我们的目标的话,这是一个很大的未来有可能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

  一方面很多村庄撤了之后这些地没有让种粮大户拿到,而是有钱人拿到,有钱人希望赚更多的钱,一定是非粮化,如果你采用什么样的政策来堵住他,一定是这样。这个问题怎么来解决?我认为是一个不是特别容易解决的。中国要坚持一个比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必须要通过一种高关税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又让市场扮演决定性角色,又想提高农民收入,可能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第四个问题是我们最近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我们现在想通过一种土地流转,把农业经营主体给建起来。我觉得这个思路是对的,提高农民流转的规模,但是这样又有一个潜在的风险,是什么风险呢?地再继续种粮的比例下降很厉害,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把粮食集中在这些粮食大户了,又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情况?最近国际学界有一个很著名的话题是什么呢?所谓的转向关系,就是你农场规模越大,可能他的产量和每亩给农民带来的收入刚好是跟你的土地面积是反向的。发展中国家基本都遵循这样一种规律,比如原来我家经营十亩地,后来经营一百亩或者一千亩地,你的产量不但没有收入递增,而是反过来的。我们最近用了好几套数据来算,这个都是成立的。

  张晓山:是指单产吗?

  郑凤田:单产和收入都是反向关系,原因很简单,就像你家里有一个孩子和你家里有十个孩子一样,一定是一个孩子受到的教育要好一点,这样一种反向关系,最近我看美国耶鲁大学一个很牛的人把印度做了一个很长时间的数据分析,他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呢?从很小的规模到很大的规模,如果单纯考虑粮食,确实产量和收入是反向关系。但是如果考虑农业机械成本,规模大了,投入的成本可能打折扣,我多了,买的原料能够给我折扣,考虑交易成本,这个可能规模到20公顷以上的,有可能整个劳动生产率要大幅度提升,对反向关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最后结论是什么呢?我们以后把种粮食集中在这些新型经营组织当中,由于反向关系的存在,我们整个国家粮食因为这个因素,还要减产,我觉得这里面应该减产,这个数据我没有算出来,我们想象中,通过规模扩大,产量提高,实际上刚好应该是反过来,应该是产量减少,收入上去。但是整个国家粮食产量因此有可能受影响,这是一个反向关系,发展中加强都存在这个问题。反向多少,我们正在做调查,人家说规模多有一个递增效应,中国粮食问题没有规模递增,经营十亩和一百亩,没有经营量多了,你收入就提高。我就简单把我们最近一些研究发现跟大家讲一下,我们只是看到一部分,也不一定对,希望大家多提一些批评建议。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内蒙古驾豪华越野车拍马群者身份曝光
  • 体育世界杯-阿根廷进四强 荷兰点球晋级 视频
  • 娱乐网曝某天后吸毒多名女星躺枪 警方未证实
  • 财经 多地暗中研究放松限购 下半年或潮涌
  • 科技锤子手机7月8日发货:首日备货不足千台
  • 博客不公布“夺刀少年”高考成绩是残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二女生做兼职月入过万 为父母买房
  • 杨德龙:改革主题将贯穿A股下半年
  • 天天说钱:A股难诞生伟大互联网企业
  • 水皮:新股爆炒和IPO新政无关
  • 曹中铭:爆炒新股必将付出代价
  • 易宪容:货币政策新常态面临大风险
  • 张化桥:股市见底需三大现象好转
  • 刘石:北京地铁涨价的神逻辑
  • 陈思进:千万别做最后接棒的那个傻瓜
  • 龚蕾:全球最热的五个股票市场
  • 陈思进:中国房价下跌一半也不会崩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