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积极推进双轨式的就近城镇化

2014年07月05日 12:05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第3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4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宋立。(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第3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4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宋立。(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第3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4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宋立。

  以下为演讲实录:

  宋立:王老师,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上午好!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参加今天这次活动,我就最近的一些研究做一个简单的发言,主要讲三个观点。题目稍微改了一下,叫积极推进双轨式的就近城镇化,我讲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我们国家的城镇化本身就是新型城镇化,我们下面要做的新型城镇化可能是向传统城镇化的回归,第二我国城镇化进入双速推进的新阶段,第三就今天讲的这个事而言,我觉得要积极推进双轨式就近城镇化,这是我这几年业余时间做的一些研究,因为上班时间主要研究宏观调控,下班时间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

  先讲第一个观点,我们的城镇化是分离式的新城镇化。农民离村了没有?进城了没有?进城了,人家是进城到工厂去了,到居民区了,我们90年代前期是沿海地区的就近城镇化,本地城镇化,90年代是异地城镇化,白天进了工厂车间了,晚上进了工厂宿舍了。我们这些年推进的城镇化只是劳动力的城镇化,官方公布53.73%就是我们把农民变成工人的一个指标,是劳动力指标。在他劳动力城镇化的同时,没有消费者的城镇化,30-40%,就是户籍人口35%,1.6亿的20%,有的人带一个孩子,有的带两个孩子,测算下来是30-40%,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大概是这么一个水平。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跟人家别的国家不同的城镇化呢?原因是全球化,这是全球化背景下,当然两个原因,一个你是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另外一个是全球化,第三就是我们户籍制度,这样的话,我们城镇化过程,整个就是一个分离式的,分步走的,作为劳动力的城镇化先行了,你本人以及家属作为消费者的城镇化滞后了,分离了,空间分离了,生存上分离了,步骤上分离了,两个阶段,三种形态,这是我们城镇化,当然不是全新的,其他国家也出现过,是小规模部分的出现,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我们是大规模的出现,人口转移,西部向东部沿海去了,这是我们城镇化的一个主要特点,这是我做的劳动有限供给和劳动无限供给的一个分析,这个分析太复杂,时间有限,不去说了。

  有人说这是一个问题,伪城市化,我们要客观看这个问题,它虽然分离了,这是它的代价是高还是低呢,他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也得到好处了,当然这个过程现在可能差不多走到尽头了。为什么呢?劳动成本提高了,产业转移到别人那里去了,异地劳动力城镇化这个过程要减速了。随之而来的是扩大内需,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者城镇化要提速,这是我的第二个观点。

  我国城镇化进入一个双速推进新阶段,深度发展阶段,一个是劳动力的城镇化进入减速阶段,第二是消费者的城镇化进入加速阶段,当然劳动力城镇化减速不是一下降下来了,只是说异地劳动力城镇化减速了,但是随着产业转移,随着扩大内需,随着中西部地区一些经济中心和人口中心的复兴,在中西部地区的本地或者就地城镇化仍然在加速,进入第二拨,我们讲中国的减速是一个波浪式减速,不是台阶式减速。第一拨很大的一个浪,第二拨又上来了,这就是劳动力城镇化进入第二拨,总体上速度有所放慢。

  第二个就是消费者城镇化加速,劳动力本人居家转移的人落户已经加速了,有稳定工作的人家属在原籍的城镇化也加速了。今年春节后说县城的房子40%卖给农民工了,不是他住,是老人和孩子住,老人医疗问题解决了,孩子教育问题解决了,在北方取暖问题也解决了,整个生活方式城镇化了。由于劳动力短缺了,所以各个地区很快落户条件要放宽了,整个消费者城镇化进入一个加速的阶段,我们到这个阶段就是劳动力城镇化进入第二拨或者进入第二浪,总体有所减速,但是消费者城镇化由于我们人均六七千美元,大规模消费出来了,人口向城市集中这个趋势,非劳动人口作为消费者这种身份的人口向城市集中这种趋势也加快了,进入到一个双速推进的阶段。

  这个阶段一些特点,可能跟过去一些阶段的特点不太一样。过去的阶段就是工业区的建设,现在一方面是工业区的建设,中西部地区是这样,对东南沿海地区不一定是这样,另一方面是居住区的建设,老党说房子肯定要跌价,长期来讲我们都会死去,我同意你这句话,但是我不同意在2020年之前房子会趋势性的跌价,原因就是我讲的这个。消费者的城镇化开始了,劳动力的城镇化是需要厂房的,消费者城镇化是需要居住区的,我们过去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是城里人分到福利房,煤老板买大房子那个需求,那是房地产市场第一浪,现在第二浪,城市养老住房和农村人进城落户的需求,虽然第二浪没有第一浪那么强劲,但是第二浪毕竟是上升的势头,总体上我们住房需求是上升的,所以趋势性的降价时间没有到来,当然阶段性的调整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从大的道理上讲

  。从小的道理上讲,我们农村人均收入水平是城市的三分之一,消费水平相当于城市12年前的水平。意味着什么呢?从03年-13年发生的城市消费革命要在农村复制,如果复制一遍的话,农村人口是城市人口的两倍,消费能力是他的三分之一,意味着城市在过去十年的消费将会在未来十年三分之二复制一遍,当然这个农村包括农民工了,因为他作为消费者是农民人,他作为劳动力是城市人,所以他叫农民工,而不叫工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话,目前不大可能出现房地产市场明显的降价,但是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我还要多说一句,我不看好地级市,尤其不看好地级市的园区建设和居民区建设。就产业发展而言,地级市跟省会比,竞争力差,就消费者城镇化而言,地级市跟县城比,吸引力差,所以它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地区,产业到这来觉得低了,人口到他这觉得远了,人口到县城是比较理想的聚集地,既没有脱离他原有的生产,也没有脱离原有的生活,地级市就进入孤岛,而且生活水平并不一定是他能承受的一个东西。跑题讲两句。

  是我们归纳的一个城镇化的过程,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东南沿海本地城镇化,90年代中期到现在是东南沿海地区异地城镇化,现在推进的是中西部本地劳动力的城镇化和消费者的城镇化这么一个过程。

  最后五分钟的时间,讲最后一个观点,积极推进双轨式的就近城镇化,这是两个概念,双速城镇化落到中西部地区来,一个是工业化带动的本地城镇化,或者说工业化带动的劳动力就近的城镇化。第二个是农村先富人口的就近城镇化,第三是农民工家属原籍的城镇化。

  这么三张图分别来看一下,第一就是非农产业发展推动本地城镇化,这个既跟产业转移有关,区域之间的梯度转移有关,也跟我们扩大内需有关,过去是外向型经济,是沿海和临港布局的,现在扩大内需,产业升级了,内地的科技教育中心,现在我们从劳动密集型进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所以内地传统劳动力基地,我们认为这三个地区将会复兴,这三个地区的复兴,必然会带来生产力户籍的一个重新调整,它的扩散效应,必然会为内地县域配套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虽然就全国而言,劳动力的城镇化,工业化带动的劳动力的城镇化减速了,但是就中西部来说,它可能还处在一个加速的时间点上。这就是我们各位领导前面讲的两区同建,我认为它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我们讲的东西跟大家讲的东西可能稍微有点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得找到动力,没有动力的东西我们不去讨论它。我们要讨论的事情必须市场自己有动力,所以我们认为劳动力就近城镇化动力在这,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沿海地区的本地劳动力城镇化就是这么做的,然后它带动了本地消费者的城镇化,当地就近城镇化也是这么做起来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当年东部沿海升级版的做一次。需要注意的是,它必须是产业带动,如果没有产业带动,你做的东西和我们过去小城镇建设一样,没人住,人家愿意到县城去住,住到城镇里面没啥意思,医疗条件也不好,教育条件也不好,离他住的地方很远,很不方便,没给他提供便利的东西,增加了他的成本,所以这个东西必须有产业支撑,没有产业,生命力不够强大,这是第一个,我相信大家在探索,这是一个方向,具体到底怎么做,没有统一的模式。

  第二个就是稳步推进农村消费者的城镇化。第一是先富的人口,也许到县里去住,也许到市里去住,这个我们管不住,不能非得把他圈在哪个地方,我们帮他提供条件,帮他落户。第二就是农民工家属原籍城镇化,这是我们现在讲三个一亿人里面最核心的,三个一亿人里面,第一个一亿人,三千三百万居家人口,怎么带家属也到不了一个亿,棚户区改造已经是城市化了的人了,关键是第三个,中西部地区一个亿,可能不止一个亿,中西部一个亿或许得加上居家转移人口剩下来的,要超过一亿,这是关键,这些人怎么解决,是用两区同建的方式解决还是让他到县城地级市去聚集,我觉得更好的,可能性更大的,可能是往县城往地级市去聚集,我觉得可能更多的会聚集到县城去,原因就是我前面讲的。城市里面讲五个条件,农村讲不了五个条件,养老条件、医疗条件、教育条件,讲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比较好的是县城。所以我觉得他们可能会集中到县城去。

  最后给大家放一下片子,这是我们劳动力本地务工和外地务工的情况,举家外出和个人外出,这两个之间的缺口,户籍城镇化和劳动力城镇化之间的缺口,也许就是我们要完成的一个任务。

  以上就是我讲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党报3评徐才厚案:第3篇直接由中央点题
  • 体育世界杯-勒夫遭炮轰!能进八强真幸运
  • 娱乐曝张柏芝有心复合谢霆锋 与前婆婆有心结
  • 财经2.7万亿养老金空躺银行:12年缩水8000亿
  • 科技杀毒软件商赛门铁克称产品没有窃密后门
  • 博客石述思:“通奸”官员无颜见西门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同班美女学霸双双全奖赴耶鲁仍同学(图)
  • 福明:上半年最牛基金经理启示录
  • 谢百三:一切经济已见底观点都牵强
  • 彭商强:A股的大牛市不能靠吹出来
  • 童大焕:全面取消限购是大势所趋
  • 易宪容:地方政府隐性救楼市风险更大
  • 陈思进:迪拜股市沦陷给中国地产警示
  • 叶檀:取消房地产限购正当时
  • 叶荣添:涨停板之路正式开启
  • 李锦:反腐为国企改革铺路
  • 余根钱:过度炒作导致温州房价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