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新:农民就近城镇化最利于权益保护

2014年07月05日 11:17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第3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4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CDF副主席、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景新。(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第3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4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CDF副主席、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景新。(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第3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4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CDF副主席、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景新。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景新: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上午我们有三个报告,有个讲了,一个没讲,巴中何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演讲,我觉得他今天这个演讲对我们完善那个报告有很多帮助。

  今年3月份我们组成了一个居村农民就近城镇化的调研小组,李总理讲三个一亿人,我们觉得前面两个一亿人,只要政策稳定,有钱,路子出来了,政策出来了,没问题。但是引导中西部一亿人就地城镇化,我们觉得是一个大事情,我们组成一个课题组,跑到四川巴中,又继续到了德州陵县和平原,又到了丽江的华平,主要就是在西部的贫困地区。德州两区同建我们觉得就近城镇化是前面摸索了一个路子,我们又重访,我们组成了一个课题组,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走了这三个地方,完成了三份调研报告,其中巴中这个调查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认可,我们可以发布了。另外德州陵县和平原还没有反馈给党委政府认可,我们有一个习惯,一定要得到当地部门的认可。今天正好德州的市县两级这么多领导也可以给我们提出意见,华平没来人,我们会把这个稿子寄给他们,征求意见。

  今天我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我感觉到今天介绍的经验,谈的理论问题,都是讲就近城镇化。我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个会议将会对中国农民就近城镇化产生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我有这个感觉。党教授和宋主任两位虽然没有系统展开,讲了人口布局,讲了劳动力城镇化和消费者城镇化,讲了双轨制,在颠覆我们过去对城镇化的理解,对城镇化的定义,我觉得这个会议非常重要,也可能在中国城镇化历史上留下一个东西。

  第一个,居村农民就城镇化的背景和意义,第一就是李总理讲的三个一亿人,我过去没理解,这次总理到哪里去。

  宋立:英国和希腊。

  王景新:希腊发表了一个演讲,他讲了一句话,我们两亿多农民工城市消化不了,还有大量的返乡农民,所以要就近城镇化,李总理讲就近城镇化,我没理解,不仅是留在村里的留守农民,还有2.6亿农民,他只说一亿落户,还得1.6亿得返乡,就近城镇化。听了他讲的,我对就近城镇化多了一份理解,不仅是住在农民的,还有一个返乡农民工,他提出就近城镇化,一亿人就近城镇化,我想是三个目的,一个是多渠道化解2.6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困难,减缓沿海大城市承受的巨大人口压力之重要第二是优化城市结构,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第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居村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三个一亿人的精神,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由单纯关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拓展到城中村,这是中国政府对新型城镇化道路和战略的丰富和完善。刚才听了宋主任讲的,隐隐约约感觉到,没商量过,想到一块了,较过去9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基础那种离土不离乡,进城不进乡那个就近城镇化有新的时代意义。刚才宋主任讲那个年代就近城镇化,后来是劳动力的异地城镇化,我觉得中国的顺序大概是这样,这是第一个。

  居村农民就近城镇化有些概念是需要重新认识的,居村农民是有农村户籍,拥有承包耕地的社会成员,包括返乡农民工。

  第二就近、就地城镇化可以模糊成一个概念,但是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居村农民在地、县级区域的城镇体系中实现城镇化,都可列入就近城镇化的范畴。就近当然包含了就地,我们请来的都是地县级区域的城镇化,刚才宋主任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要讨论,李教授提出要讨论,地级高不成低不就,远一点近一点,我觉得是值得讨论的一个事情。在这样一个范围内,地级行政区范围内,通过不同的城镇体系,地级龙头市,县的中心、次中心,把人口城镇化了,不叫就近城镇化,一定是家门口才就近城镇化,这个可以划为就近城镇化。

  就地城镇化是指农民在乡镇和村级区域内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市民化,就地城镇化,农民无需迁徙和改变户籍性质,实质在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式和水平,达到中小城镇标准,我就是城镇化了,不是要变一个城市户口,也不是搬到哪里。党教授那个人口布局我有体会,我虽然没跟他讨论,我跟你想的是一样的。住房是欧美穷人住的,富人是住在山里很孤独那种别墅里面的,是跑到山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规定一个建成区面积达到多大,人口达到多少万才叫城市,户口变成城市才叫市民,这都是不沾边的事,跟城镇化的本质不沾边。它的本质就是你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服务供给方式水平达到城镇标准,那就是市民化。

  第三个还有一个概念,德州、巴中和昆明提的全域城镇化,德州、巴中也有这样一个概念,德州做了全域城镇化规划,什么叫全域城镇化,我们根据德州和巴中的实践,全域城镇化是指地、县级区域内逐步建成多级城镇体系和美丽乡村景观,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就业机会、生产方式、收入水平、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及水平逐渐趋同的过程,巴中提出城乡居民等值化,所谓的等值化就是前面这几个方面相同。全域城镇化我们认为是全面小康的新阶段,是城乡一体化的表现形式和最高境界,是居村农民不可剥夺的发展权。但是它并不要求所有的村庄都建成镇,也并不要求所有的农民都进入城镇,并且改变户籍性质,这个全域城镇化不是把一个县级区域全部变成城市,而是把一个地级区和县级区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用巴中的话说等值化。就近城镇化怎么去理解就地、就近,涉及到几个概念,应该界定。

  第三我想说一下居村农民就近城镇化的道路,我这里列了一下,按照中国农民就近城镇化的历史顺序,我们大概有三条路,走过了三条路。第一就是我们原来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小城镇,大战略,1983年中共中央发的历史上第二个一号文件写了这样一句话,建设星罗棋布的小型经济文化中心,我觉得这是一个路,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基础上,推进产业、人口向中心镇、村集聚,造就为数众多的小城镇、小集镇和中心村,在统计数字里面,在实践当中有这三个差异的,我们都可以把它看成是小城镇,我们说的三集中,就是乡镇企业发展基础上,通过三集中,造就星罗棋布的小型经济文化中心,我们说是小城镇,这个路促进了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市民化,这是一条道路,在80年代后期、90年代是最盛行的时候,后来淡化了,刚才宋所讲的我是赞成的。

  第二就是经济强村就地城镇化的道路,他把他的村变成城市,村民不是市民化,是超市民化,像华西,浙江的滕头村、花园村,河南的兰街村,村民的待遇超市民化。这个地方走出去,骚子营你看他那个住宿条件比花园村、滕头村差了一百倍都不止,不光住宿水平,他的生活水平也跟不上,这些村为什么就近城镇化?经济强村,就地城镇化,这是30多年的发展一种模式,我们不能否认。

  还有一个,就是走到今天,我们巴中、德州探索的这种全域城镇化之路。就是我一个地区范围内,通过地级的龙头中心城市,县一级的次中心城市,重点乡镇再到社区,在美丽乡村,多级城镇体系加上美丽乡村,这样一个庞大的框架内,把我这个范围内的人全部融进来。巴中的何市长讲过四百万人口怎么处理,一百万转移到东部去,到东部城镇化,一百万安排在市区市级城镇体系里面,市级城镇体系已经接近一百万人了,还有一百万就是小城镇、小集镇、社区融下,并不是把巴中那么一个大山区都建成像北上广这样的城市,不需要。三条路,我们有一个历史顺序,三条路当中,全域城镇化包含了所有的。

  重点想说一下经济强村就地城镇化现实当中有哪些模式,这是我们已经调查完的。第一工业型经济强村,我列了一些,走过的列了,没走过的没列,华西、南街、刘庄、大寨,山东的西王村,西王村有四家上市企业,航民、滕头、花园。市场型经济强村有九星村、方林村,现代农业型、旅游型特色经济村,义乌何斯路村、旅游小镇,巴中平昌县江口水乡驷马景区,那个地方就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欧洲小镇。第四个类型就是集镇型的村域社区,比如基层政府治所村,乡政府、镇政府就在那个村里面,那个村一定是个小集镇。第二是高校,我们浙江农林大西门口那个就是一个城市,东边那个村就没有开过门,东边那个村没发展,东边村有意见,就把我们围墙弄个洞。大家看见峨眉山农民维权,旅游景区,农户并没有迁出来,随着景区的发展,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就城镇化了,他要维权,你景区赚的钱,你把钱分少了,分多了就不会有什么事情了。

  第五个类型就是德州两区同建,建出来这种新型园区和社区,刚才党教授提出一个问题,规划要没有痕迹,意思就是说德州那个规划是有痕迹的,怎么变得没有痕迹,让欧洲看不是穷人住的,但是目前情况下确实推进了城镇化。

  通过政府的推动,按照农民的意愿去做,我觉得还是一种方式,就是促进村庄的城镇化。还有一个,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可,刚才党教授也放了那个片子,中心村,有点像巴中、像华平,他并没有集中居住,是在若干个自然村的中间搞一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点象样的房子,有点像西方的城市中心,连接一些自然村,形成组合型的村庄群,像海南的生文明村,巴山新居,这个行政村有十个村庄小组,然后整合,我把社区服务中心全放在里面,另外九个村并没有搬迁,把通道打通,都搬到中间来。这是巴中平昌县灵山乡民意村,这个村中间这一块搞得好的就是巴山新居建了的,周边,我说一定要找这个地方描下来,这个地方住的不比我住的骚子营社区好吗?按我们现在的标准,它肯定不叫城镇,因为建成区规模没达到那么多,人口没有三万,建成区规模没有三平方公里,你的经济产值没有多少,你的财政收入没有多少,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肯定不叫城镇。但是我愿意住在不像城镇里的城镇,不愿意住在骚子营这样的城镇里。这是华平的,这是它的民居,这个相当于它的邻里中心,企业把邻里中心建起来,这是多惬意的事情。   

  第四农民就近城镇化的已有经验,有三条,就近城镇化有多条道路,每一条道路都有成熟的经验,不总结了。发展到今天,应该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不多级城镇体系、中心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都纳入全域城镇化的框架中,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这是一个经验,可以发挥一下。

  第二,农民就近城镇化,是一条最有利于农民发展、农民权益保护、农耕文明传承并与工商业文明融合的道路,其中通过村域城镇化而实现农民市民化的道路最便捷、成本最低、农民经济权益和人格尊严最有保障,但是,村域城镇化和农民就地市民化是有条件的,不应该,也无可能要求所有村域就地城镇化。推进农民就近、就地城镇化需要全新的观点、全新的概念,应该颠覆我们对大中小城市的概念,应该颠覆一下什么叫城镇化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我们做的很多都不是城镇。我们跟张老师掐的时候,主持人说为什么一定要把户口变成市民呢?你要是不颠覆的话,就认为转移户口是重要的。

  产业兴城是就近城镇化的关键,但是如何兴产业却非常困难,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的,难题在后面。土地城镇化转变为人的城镇化以后,这个土地的矛盾并没有消失,人口集聚与土地集中的矛盾并没有消失,反而更加突出了。我下面是讲具体在哪些方面有矛盾,是三个,一个是招商引资企业转入农户承包地后的农户怎么参与怎么分配,第二你不愿意或者不能流转的承包土地如何有效的组织远距离耕作,这个平原县提供了经验。我们不能试图把所有集中居住的农民土地都强迫他流转了,不可能把所有的集中居住的农民土地都流转,剩下一部分不愿意转,他又跑了十里八里外住着,怎么耕作?必须有一套办法解决农民集中居住以后的远距离耕作,你那个土地托管是有意思的。我托管给你给我种,是一条道路,但不是唯一一条道路,我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你怎么办。还有一个就是宅基地,拆迁宅基地复垦以后,那个资源的再配置,这个土地涉及到三个方面,企业用地,农民的承包地流转,还有一个宅基地,并没有因为我们不搞土地城镇化了就不存在了,其实还是含在里面的。

  居村农民就近城镇化导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大规模变动,三千多个村并成七百多个村,经济组织怎么整合,是需要下面探讨的。我们总结报告想总结这方面的一些经验,现在正在深入的探索。还有一个就是在传统的乡村嵌入到工业、商业文明怎么保护和传承农耕文明,这个是有矛盾的。我说完了,谢谢大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党报3评徐才厚案:第3篇直接由中央点题
  • 体育世界杯-勒夫遭炮轰!能进八强真幸运
  • 娱乐曝张柏芝有心复合谢霆锋 与前婆婆有心结
  • 财经2.7万亿养老金空躺银行:12年缩水8000亿
  • 科技杀毒软件商赛门铁克称产品没有窃密后门
  • 博客石述思:“通奸”官员无颜见西门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同班美女学霸双双全奖赴耶鲁仍同学(图)
  • 福明:上半年最牛基金经理启示录
  • 谢百三:一切经济已见底观点都牵强
  • 彭商强:A股的大牛市不能靠吹出来
  • 童大焕:全面取消限购是大势所趋
  • 易宪容:地方政府隐性救楼市风险更大
  • 陈思进:迪拜股市沦陷给中国地产警示
  • 叶檀:取消房地产限购正当时
  • 叶荣添:涨停板之路正式开启
  • 李锦:反腐为国企改革铺路
  • 余根钱:过度炒作导致温州房价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