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第3届中国新型城镇化峰会”于2014年7月5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中共陵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俊昀。
以下为演讲实录:
马俊昀:山东陵县位于鲁西北平原,辖9镇3乡,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一个德州项目东区,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总人口59.3万,其中农业人口48万,占总人口的81%,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先后荣获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全国棉花(14850, 0.00, 0.00%)生产百强县、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2011年以来,我们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趋势,在农村大力推行了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走出了一条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提升,农民就近实现城镇化的新路子。主要汇报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目前的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们本着“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市民化”的发展理念,
尊重经济规律,遵从群众意愿,调整生产关系,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大力开展“两区同建”和小城镇建设工作,系统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公共服务、集体经济空壳、基层组织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已建、在建农村社区19个,已有3.2万农民告别低矮平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建设农村产业园区22个,吸纳劳动力3万余人。具体工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16个在建增减挂钩项目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县共实施增减挂钩项目16个,涉及54个村,可腾空土地8436亩,产生增减挂钩指标4595亩。
(二)乡镇中心大社区建设开始破题。投资28.75亿元规划建设11个乡镇中心大社区,涉及95个村庄,16853户,涉及人口60356人,安置面积5356亩,腾空土地18125亩。
(三)产业园区建设正在同步开展。同步建设了以五虎庄纺织园区、后王明华光电园区、五李蔬菜园区、薛庄渔业旅游园区为代表的22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园区,有效解决了3万社区农民的就业问题。
(四)乡镇各项规划修编基本完成。委托山东建筑大学规划设计院,科学修编了陵县现代城镇体系规划。目标是在全县形成1个陵县中心城区,糜镇和边临镇2个“次中心”,徽王庄镇、前孙镇等9个特色乡镇,张习桥社区、回民社区等30个万人大型社区。
(五)35个自然村进入拆迁复垦阶段。拆迁基本完成的有26个,拆迁完成50%的有4个,开始拆迁的有5个。
二、我们对加快新型城镇化的理解与把握
对陵县来讲,“两区同建”是实现城镇化的创造性实践,是解决当前农村突出问题和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最佳结合点。
(一)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基本理论所指。从哲学上讲,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建国后,从土改到人民公社,是我国农业农村的第一次革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的第二次革命,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将是我国农业农村的第三次革命,这是一次生产关系层面的调整。从社会学角度看,城镇化主要表现为落后的农村生活方式向城镇生活方式转变的自然历史过程;人口学则认为,城镇化是农村人口不断转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从经济学上讲,城镇化是由农村自然经济转变为城镇所代表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地理学则认为,城镇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是一种在地域空间上的演化过程;从人类学上讲,城镇化是散居文明向聚落文明转变的过程。综上所述,尽管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特征的解释不同,但从根本上看,每个学科都认为,城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是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宏观形势所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7次出现对“城镇化”的描述,导向性十分明显;李克强总理也曾说,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重要性不言而喻;去年召开的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公开宣称,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是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期望值不谓不高。可以这么说,城镇化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我们陵县来讲,抓好“两区同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我们面临的一次重大机遇。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是农民群众所盼。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层群众有这样几个盼望:1、群众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产水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2、群众对农村无序建设、重复建设、低劣建设造成资金浪费的认识,越来越深刻。3、群众加入“两区同建”、“增减挂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4、群众想上楼、盼上楼、等上楼、抢上楼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四)加快推进城镇化,是陵县发展所需。陵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城镇化率低、乡镇财政实力弱、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小、现代农业发展缓慢等问题非常突出,必须尽快加以改变。体现在6个方面:
1、最需追赶的指标: 陵县的城镇化率低,仅为41.7%,这一指标德州市为45.2%、山东省为52%、全国为51.27%。
2、最尴尬的镇域实力: 陵县乡镇实力薄弱,乡镇驻地平均人口仅3000人,这一指标德州市为7000人,山东省为26000人。最强乡镇财政收入情况,陵县为6700万元,德州为11764万元,山东为110147万元。
3、最需改变的农村经营规模: 陵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户均经营土地规模为8.5亩,仅相当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一指标美国为3000亩,欧盟为300亩,韩国为150亩。发展现代农业,这一指标急需提升。
4、最大的投资增长点:全县增减挂钩项目涉及1.1万户,小城镇建设涉及1.6万户,对这2.7万户在三年之内全部实现“楼房化”居住,按每户15万元左右计算,将直接拉动社会投资40亿元左右。
5、最大的消费增长点: 目前我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3倍左右,人均消费是农村居民的2倍左右。如果一个农民真正成为城镇居民,收入至少将扩大2倍,消费也将扩大1倍。2.7万户近10万农民如果转化为居民,理论上可以扩大消费10亿元。
6、最大的财富增长点: 三年内实施全县增减挂钩和小城镇社区建设项目,全县可新增土地26126亩,如果种植粮食,年可新增收入2612.6万元;如果种植蔬菜年可新增收入2.6126亿元;如果全部建成工厂(按亩均税收10万元),年可新增税收26.126亿元。
三、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我们陵县用两年的实践证明,“两区同建”是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的有效途径。结合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难点和困惑,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有八个问题需要高度重视、平衡把握,借此机会,也请各位领导、专家、朋友们共同研究探讨。
(一)规划编制问题。推进城镇化是百年大计,必须对任何建设行为进行全面的、长远的、整体的设计和考虑。社区布点,要规划;镇区建设,要规划;产业发展,也要规划。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规划意识,特别要在以下五个方面统一思想:
1、规划大于财富。我们有超过5000年的文明,却少有超过50年的建筑。前期规划不科学,将来就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就要拆、就要改,这样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不是几个加减乘除就能估算的,而且我们面对的是挣钱不易的农民兄弟,所以说,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财富,规划不周是最大的浪费。
2、逻辑大于存在。规划有其内在逻辑,不能迁就现状,迁就存在。
3、生态大于经济。黄金有价,蓝天、白云、阳光、清新的空气无价。事前预防远比事后治理更“划算”,坚决不能吃“现成饭”却让子孙后代去“买单”。
4、整体大于个体。为了全县农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可以牺牲局部的、个体的利益。
5、历史大于现实。未来是可以创造的,历史是不可复制的。
(二)建设规模问题。大家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农村社区和小城镇规模过小,往往导致城镇功能不健全,基础设施投资成本高,使用效率低,配套服务能力弱。我县有11个乡镇,乡镇驻地人口规模最大的是神头镇,5500人;规模最小的是丁庄乡,仅678人。全县人口规模前20位的村庄中,人口最多的是安德街道菜园村,2757人;最少的是滋镇魏龙江村,仅1266人。
结合理论和现状进行分析:
城镇人口达到1万以上——可对周边发展起带动作用;城镇人口达到2万以上——公共基础设施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利用;城镇人口达到5万以上——才能充分显现规模经济效益。所以,必须着力提高四个规模:1、 人口集聚的规模(原则上社区人口1万人以上)。2、镇区的用地规模。3、基础设施配套规模。4、产业功能区的发展规模。
(三)城乡协调问题。目前,城乡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在主导产业方面,农村是以农业为主,城市是以工业为主;2、在生产方式方面,农村是以家庭经营为主,城市是以企业生产为主;3、在消费方面,农村是以低成本、循环式为主,城市是以高成本、直线式为主;4、在公共产品提供方面,农村是以自主合作为主,城市是以政府包办为主;5、在景观特征方面,农村呈现出的特点是自然、宽旷、情调、传统,城市呈现的则是文化、现代、娱乐、多样;6、在空间关系上,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可分离,而城市是各自独立相互分离的。
不同城乡发展模式的利与弊:农村与城市有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世界上城乡发展模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城乡相互封闭模式,代表国有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其正面效应是城市可通过从农村获得的廉价资源获得发展,其负面效应是会形成工农业剪刀差,造成城乡差距拉大。第二种是城市优先发展模式,代表国有南美、非洲、拉美国家,其正面效应是80%的人口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城市化进程得到加快,其负面效应是劳动力转移在先,就业安排在后,会产生大量贫民窟,发展不可持续。第三种是城乡同质化发展模式,代表国是美国,其正面效应是中心城市的人口大量涌向郊区,郊区化的结果是城乡完全一体化,其负面效应一方面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连着城市,看不到农田,动物找不到栖息场所,另一方面是生产生活过于依赖汽车,造成了环境污染、产生了能源危机。第四种是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模式,代表国是法国、德国、荷兰、日本,其正面效应是传统历史城市得以保护,农村依然一派田园风光,其负面效应是有形成逆城市化的倾向。可以说,四种模式各具特点、各有优劣,如何把握,见仁见智。
综合分析起来,在城乡协调发展问题上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和把握——1、历史上看,凡是用城市发展规律取代农村自身发展规律时,凡是套用城市建设模式推进乡村建设时,三农问题就会趋向恶化。大炼钢铁、大跃进、大四清、小四清的教训历历在目,我们在推进城镇化时,头脑需要特别的冷静和清醒,必须立足于农村的特征、农业的特色、农民的特点。
2、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表明,城乡一体化,既不是字面上的城乡分割化,也不是城乡一样化,而是两者差异化的互补、协调发展。
3、在“两区同建”和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绝不能把城市建设的理念、标准,原封不动地、机械地搬到农村来,绝不能忽视农民群众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习惯和风俗,绝不能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所以,现阶段推进农村城镇化有五个特殊要求,体现“接地气”的特征。
1、楼房设计应以二层楼房、附带院落为主,多层楼房为辅。
2、容积率要低。以多层楼为主的社区,容积率1.0左右;以二层楼为主的社区,容积率0.6左右。
3、楼层要高,一般3米以上。
4、保留农村传统村落独有的田园风光。有广场、有水面、有片林。
5、有承办婚丧嫁娶的场所。
(四)文化传承问题。如果一个小城镇、一个社区的建设没有文化的注入,就如同人徒有强健的体魄而没有灵魂,只是一副空壳而已;为小城镇的建设注入文化内涵,会为城镇化的发展注入活力。陵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德州七大古镇,陵县占居5个。在我们陵县121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论是物质形态方面,象村镇街道、建筑风格、自然地质、水文景观,甚至古老的一堵墙、一片瓦、一口井、一棵树等,还是非物质形态方面,如乡土民俗、节庆礼仪、历史名人、民间故事、手工工艺、庙会祠堂(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无不承载着古老的历史、美好的传说。
如果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能够守护、挖掘、传承这些特色文化,规划具有陵县特色的街区,打造具有陵县特色的建筑,形成具有陵县特色的局部景观,让人思物念祖、怀念过去、珍惜未来,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还可以引起在异地工作生活的乡民的归属感,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记得住乡愁”,培育人们热爱家乡、自强不息的信心。
如果我们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放弃、忽视、扼杀这些特色文化,大拆大建、推倒重来、整齐划一,机械地形成千城一面、千镇一貌的“模式化”景观,失去了优秀的文化基因,失去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失去了几十万陵县人的精神家园,那我们的城镇化就经不住历史的推敲。
在城镇化进程中注意文化传承,应抓好“三个环节”:
环节一:在城镇规划中强调文化引领。统筹考虑当地历史文化遗产、民俗文化、自然资源,对城镇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风貌特征进行科学定位,赋予其独特的精神韵味。环节二:在城镇建设中突出文化魅力。抓好历史遗存、古群落的修复保护,修旧如旧,传形传神;抓好地域文化特色的挖掘、提炼和再造,把历史文脉、民俗风情、人文精神中提炼出的文化元素符号,转化为建筑设计元素符号体现出来。陵县的小城镇建设和社区建筑,应该体现我们独有的历史文化,采用彰显“汉风唐韵”新中式设计风格。环节三:在城镇发展中塑造文化精神。营造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交融共存的城镇文化,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
(五)生态建设问题。我们认为,应当尽可能地顺应、利用和尊重富有特色的自然因素。一是注重水生态。保留和保护小城镇和社区的河流、池塘、湿地等资源,不只是改善环境也是改善小气候。二是注重植树和绿化。扩大农村园林植被、自然植被、道路绿化、庭院绿化的规模,达到社区居民“一户十棵树、十户一绿地”的标准。三是注重垃圾污水处理。四是注重利用低能耗、低废弃、高效率的可再生能源。
(六)配套设施问题。面对城市“虹吸效应”的影响,要把农民挽留在“两区”,就必须着力解决好完善功能、提高居住区承载力的问题。所以,注重居住区功能的配套完善至关重要。一是每个社区的基础设施应做到“十统一”,也就是水、电、气、路、暖、电话、宽带、有线、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全部统一安装建设。二是每个社区的服务设施应做到“十必有”,也就是有社区服务中心、幼儿园、小学、敬老院、超市、警务室、卫生室、文体活动室、殡仪服务处和公墓。三是每个社区的配套设施应做到“十齐全”,也就是都配套建设院墙、大门、水面、广场、片林、围村林、储物区、养殖区、晒谷场和LED显示屏。通过这些设施的配备和使用,让社区居民能够生活无忧、生产无忧。
(七)产业发展问题。产业园区是居住社区的重要保障和支撑,有了可以吸纳农民就业的产业园区,农民才会有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才能够使农民在居住社区安居乐业,才不会因为上楼农民外出打工而形成新的“空心村”。应当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依托本地区位优势,借助产业优势,发展因地制宜的产业园区,把农民真正从种地中解放出来。
(八)健全管理问题。推进两区同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革命,是一个体制机制创新,牵涉方方面面,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既有必要,也很重要。一是应坚持依法依规建设,包括用地许可、施工许可、质量监理、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二是应建立健全社区自我管理组织,确保农村社区居民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权利得到落实。三是应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引入现代物业管理机制。实行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业主参与的物业服务模式,由集体出资,社区安排人员,为新型农村社区提供环境卫生、绿化、维修、保安等服务,既增加社区居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又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