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我为什么决定写邓小平?

2014年07月01日 16:59  新浪财经  收藏本文     

  我做了研究以后,我认为邓小平是了不起的一个人,中国运气太好了,有这么个领导。如果没有这么好的领导人,我估计中国不会是今天的中国。

  傅高义:我为什么决定写邓小平?

  文|傅高义(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邓小平时代》作者,著名美国中国问题专家)

  日本在美国市场的成功经验

  我个人是一直研究日本和中国的发展,日本二战以后,他们的商人在美国投资,怎么成功,为什么成功,我一直研究这个问题,所以我想对你们可能是可以参考一下,日本怎么做。后面我可以给你介绍,我作为一个外国人怎么看邓小平,因为我花了十年的工夫了解邓小平,刚出版一本书《邓小平时代》。

  关于日本,我已经超过八十岁,已经太老了,我记得二战以后的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初,日本人很想在美国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开始他们的确质量不行,八十年代以后,日本的质量水平非常高,非常成功。我记得很多美国的铺子,他们说这个是日本的商品,但是你不想买,那个质量很容易坏,所以美国的商品贵一点,但是好。所以日本产品有这么一个质量不太好的声誉。后来很多公司为了提高质量,专门花了很多年,邀请一些美国比较有名的、专门研究质量问题的人来到日本,听他们演讲,了解美国的做法。

  有一个教授介绍了统计的办法,在日本的工厂统计质量坏的话,要停了生产线,发现问题。所以他们是用很多统计,不仅是管理员要学质量管理,而且普通的工人都要学,都要了解质量是怎么回事,也分析问题。要是生产线发出一个质量不好的产品,他们要把这个产品扔掉。实际上想要以比较低的价钱是可以卖出去的,但是他们的生产线为了让工人了解质量是最重要的,质量不行就没什么用了。他们也有质量小组了解质量,每个工人要分析生产线,要是一个产品坏了的话,要分析为什么坏了,是材料不够,还是机器不行。

  六十年代日本的汽车进入美国市场,丰田也好,本田也好,声誉都不太高,但是他们是一直专门去学质量问题。七十年代他们为什么成功,我个人认为是两个原因,一个是质量问题得到了提高,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那个小车用油比较少,正好1973年来了石油危机,1977年来了第二次的世界石油危机,所以美国人都觉得,大车耗油太多。这两个原因是非常重要。开始日本的汽车要在日本生产,不是在美国生产,那么丰田他们当时有一个决定,要是一个工厂不能每年二十万,生产这么多车,不能卖出去,他们不来到这里做一个工厂,他们觉得这是为了控制成本的做法。等到市场慢慢扩大以后,再来办那个工厂。

  为什么丰田到中国来的晚一点,我认为他们是规模太小的时候,他觉得他生产不行。所以丰田进入美国的时候,他们算每年至少卖二十万辆车,后来他们一直扩大了。日本人知道我们太敏感,不容易买外国货,特别是日本的产品,所以他们不想每年扩大得太快,要是他们的产品比美国好,或者比美国便宜,的确他们有能力可以卖出去很多,但是他们觉得每年增加了一点点,美国公司可以继续卖出去。一个公司来到美国不仅仅是公司竞争的问题,而是政府的,跟老百姓的看法也有关系。所以他们也考虑,生产增加了,一步一步,不要太快。

  他们来到美国,要是工厂规模比较大的话,它不仅仅是跟政府的关系,而且是跟当地的老百姓应该有接触。我知道一个例子是关于丰田的,他们那个工厂成立以前,派了一批人跟小城市的领导人,不仅仅是政治的领导,而且还有经济的领导,有一些接触。所以比较容易接受。因为老百姓要是关系不好的话,会产生很多问题,但是他们专门派了一批人跟小城市的领导人,跟老百姓做好关系,所以他们是跟很多地方的人商量的,用本地的做法来工作。他们对工作的要求比普通的美国公司是高一点,所以给工资多一点。他们的工人的确是非常努力地工作,我就给你们讲日本的这个例子,可能你们现在考虑进入美国的市场,可能是做一个参考。

  把中国介绍给美国的老百姓

  我个人对中国的研究开始是1961年,已经五十多年,当时中美关系还不行,所以不能到大陆去研究,只好在香港。在香港有一批人是跑来跑去,所以跟那些人谈话,了解一些情况,当然要看材料。我听人谈实际情况,主要是广东人,但是也有一些北方人,我当时为了做研究,最好的材料是广东的材料,我第一本书关于中国是关于广东的情况,1969年出版了一本书,那个记载了从1949年一直到1969年的广东的情况。

  当时我跟一些广东人做朋友,正好马萨诸塞州跟广东搞合作关系,所以我也参加那个合作委员会委员,因为我当时虽然不会说广东话,但已经会说一些普通话了。我第二本书,是八十年代广东省经济委员会给我的一个机会,让我到那边去呆了六个月,跑来跑去,在广东省跑来跑去,所以1989年我写了一本书,叫《先行一步》。《先行一步》是谈到广东省比别的地方市场经济走的快一点,我主要介绍给美国人,让美国人多了解。

  我2000年退休了,当时我考虑我的责任不仅是为了我们的学生,而是为了我们的美国老百姓,我们在哈佛大学的情况比较好,我们的公司也行,虽然不如商人这么高,但也可以了。但是很多人问我,我怎么可以跟那么多中国人谈话,我说拉拉关系。是利用来到哈佛的人的关系,尽可能利用那些,比方说广东省有一个领导人叫任仲夷,是广东省的省委书记,他的孙子也来了,是我的学生,是很好的关系。所以我通过他在中国给我介绍他祖父的很多朋友可以认识。还有本来广东省的一些朋友,也给我介绍一些,我尽可能利用这些关系,来了解情况。我花了十年的工夫写《邓小平时代》,美国卖的是不错,但是不如中国。后来我决定在香港出版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直接翻译的。

  后来我想在大陆出版,大陆版会改一点点,为了适合大陆的需要,文字上改了一点点,中文大学给我介绍一些大陆的出版社,我觉得最好的可能是三联出版社,所以我们在三联出版那本书。我给他们的条件是,修改或删节的地方要给我审一下,并且他们要解释为什么删去这些话。所以他们的确是在很认真的改,不过那本书90%以上的意思没有很大的改变。

  我为什么决定写邓小平?

  我个人为什么决定写邓小平,因为2000年我退休的时候,我考虑为了了解中国最基本的事情是怎么回事,我认为改革开放是基本的政策,所以我想了解邓小平的时代怎么搞改革开放,怎么搞市场经济,怎么开始这个过程,我想让美国人多了解中国的情况。我做了研究以后,我的确认为邓小平是了不起的一个人,中国运气太好了,有这么个领导。他参加共产党是二十年代初,在外国呆了5年,法国,1年呆在苏联,最了解外国情况,毛泽东1949年前没有什么外国经验,不太了解生产,现代化是怎么回事。第二,他在军队呆了12年,所以军队他有很大的基础,在淮海战役的时候,他是领导前线的总书记,所以他在军队里的声誉很高。

  美国的领导人,我们的总统,大概是两条路最多,一条路是当了州长,一条路是参议员,在我们的议会。要是州长,他们比较了解怎么领导,怎么领导人。他们不了解诸如国家的外交等等,国家全面的情况。另一条是我们的议会的人,他们了解国家政策,但是没有具体的组织的经验,所以我想邓小平他正好有两个方面的经验。他1949年-1952年担任西南局的书记,所以他也有具体的领导的经验,怎么组织,怎么领导。1952年到北京,后来当了总书记,所以全国的政策他可以向毛泽东,周恩来了解情况。我认为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他当了领导,是很有经验的一个人,有外交的经验。的确,1974年-1975年,周恩来病的时候,实际领导外交都是邓小平,也受到周恩来的支持,所以他非常了解情况。

  我认为,他的政治判断也很不错,他的外语不行,但是他跟外国人交流,外国人都觉得他很直率,可以谈话,是一个不骗人,又幽默,也直率,所以跟他可以有接触。南巡谈话以后,他的确退了,我认为这个时期中国的发展非常快,当然不仅仅是一个人,改革开放不是一个人的事,但是如果没有这么好的领导人,我估计中国不会是今天的中国。

  问:非常高兴见到您,过去的十年已经过去,你怎么看待未来十年中国的发展,还有新的政府上来之后,他会怎样去执行改革开放政策?

  傅高义:我不是专家,但我研究中国,有一些看法。我认为上届领导层的政策是不错,但是,医疗问题,教育问题,我觉得内地的问题非常多。这届领导层,我个人认为,关于反腐败问题,的确做得不错。有人说王岐山很能干,对腐败问题做的很不错。

  中国也不仅仅是腐败,很多地方医疗的问题还不行,还有很多地方政府的预算有问题,问题太大了,他们用的钱太多了,没有基础,不固定,所以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个人还是比较乐观,有的外国人说中国很大可能会崩溃,我估计不会,至少五年,十年,我个人认为不会,有很多你们的领导人受了党的培养,真的在想解决问题,所以我比较乐观。

  问:假如您给新领导层提将来的建设性意见,您觉得您会提什么样的建议,来帮助中国发展的更好,更稳定,更安全?

  傅高义:太具体的事情我没有,但是我认为要跟外国搞好关系。我认为邓小平在八十年代,七十年代后期,已经跟美国关系正常化,还有跟日本搞好,那个是和平的条约,做的很不错。还有一个全世界的关系,后来他跟苏联,虽然1979年在越南打过仗,但是以后他没有想打,他觉得跟苏联应该关系好一点,要是把钱买了太多的武器,会使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容易提高。所以我想,现在比方说菲律宾,还有越南,还有日本的那些小地方,我估计要是邓小平现在还活着的话,要是他是领导,他会说最重要的问题是跟别的国家搞好关系。

  我认为要是中国跟越南、菲律宾、日本的关系,不仅仅是那三个国家,还有别的国家,澳大利亚、美国、欧洲,他们会怀疑中国将来要是武器更多的话,要是经济增长率也超过美国的话,那会做坏事,怀疑很多,我认为那个不必要。关于外交,我想中国跟奥巴马搞好关系,我觉得很不错,我非常同意奥巴马的做法。但是跟别的国家太紧张是不必要。

  第二,我认为腐败的问题非常重要。八十年代初,邓小平会看得出那个年代老百姓吃了很多苦,文化大革命,大跃进,很多人受批评太多了,要是你太严格的处理,人们不想做事。邓小平觉得为了发展,需要大胆的做,邓小平说我喜欢敢做的领导人,所以当时对小问题没有太严格。但是现在我认为情况改变了,现在很多老百姓对地方领导人的怀疑很多,要是腐败问题严重的话,不仅仅是腐败的问题,而是基本的政治问题,我认为邓小平会这样分析的。

  关于地方预算的问题,我认为现在问题太多了,我的理解是北京不用管理地方政府的资金的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很多社会福利问题,可以让地方做;但是地方的财政资金,北京(中央)应该管理更严格、严肃一些,这是我个人的建议。

  问:您觉得中日关系,中日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个必然发生的战争吗?中日关系到底是一个什么走向? 

  傅高义:关于日本的看法,我认为,我个人的看法跟很多中国人的看法是不一致的,为什么呢?我认为,我觉得那是很自然的事,因为中国人跟日本最密切的接触是二战时期,所以看过日本的军队,那个军队的确做了很多坏事。但是一个军队占领另外一个国家,很多问题我不觉得是日本的特色,我认为很多军队都做了很多同样的做法。我个人去日本第一次是1958年,二战以后,我跟日本的接触是二战以后的接触,我看日本人的确认为他们军国主义的事情是太坏了,认为他们的军队对老百姓太坏了。但他们觉得老百姓也不是想跟中国打,它都是要听话,要听领导的话。所以日本人二战以后他们的思想在改变,我认为是非常的希望和平,希望把经济搞好,不用打仗建国,而是用经济基础建国。他们的看法是完全改变了,所以他们对八十年代中国的支持也不少。所以我认为八十年代邓小平让日本的小说可以在中国流通,但是现在不多。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中国的老百姓看二战时期的电影,当然他们对日本的印象太坏了。我有很多日本的朋友,不是因为美国是同盟关系,我觉得作为一个人,他们的确需要和平,他们二战以后没有派军队去外国打仗,所以我认为日本不是军国主义。1600年到1868年没有打过仗,270年的历史完全是保护和平,他们大概是1895年以后,1895年到1945年打了很多仗,那个时期,但是我不认为那个是日本人的性格的问题,我觉得是五十年的历史,我个人认为那个时期是过去了,要是中国现在把日本想坏,他们会改变,也会保护自己的,军国主义会恢复,但是到现在还没恢复,我是这么看。

  关于费正清,我们的学者,他是费正清研究中心的第一个学者,我是第二个学者,我是他的接班人,他主要是依靠历史的学习,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呆了四五年,二战时期在重庆看了很多景象。我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开始研究中国,所以二战时期我没有什么个人的经验,而是改革开放的时期我能去中国,跟中国朋友谈话,一起研究。我认为我们个人的影响的确不是这么大,他培养不少学生,还有一些议员也是他的学生,我的学生也有在比较好的地方,包括在大学。但是当官的时候他们不太听我们的,大概他们想走自己的路,自己已经有判断的力量。所以有时候他们也回来,我们可以交换看法,有时候会有,但是基本上是他们自己想,很可惜他们不一定是听老人的话。

  问:我想问您一下,你怎么看中国的司法体系,中国未来的发展,在司法的建设上您有什么建议?

  傅高义:我不是专家,但是我认为将来司法体系扩大了以后是好事,我想现在世界交流的很多问题,还是国内很多问题,要是太依靠个人的决定,要靠人决定的事,不一定是可靠的。我觉得法制是比较可靠,比较安定,所以我觉得长期来看,中国法律的制度应该扩大化,更具体化。很多事情现在是人能决定的,但是法律制度要是在中国慢慢扩大的话,我认为对中国会有好处。

  (本文为作者10月14日在“中国企业家海外游学”美国班上的讲座,未经作者审阅,来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图解六人行--冀文林的前任和后任
  • 体育世界杯-7200万!巴萨购苏神达初步协议
  • 娱乐黄奕老公回应不雅照传闻:没高清给个动图
  • 财经石油帮蒋洁敏将冀文林纳入圈子 输送项目
  • 科技国产电动汽车造梦之旅:山寨特斯拉
  • 博客专家解读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美媒称10%中国学生赴美材料造假遭质疑
  • 沙黾农:股市必将成为中国梦重要载体
  • 徐斌:全球泡沫已成 恶性通胀还远吗
  • 叶檀:债券牛市不应洗劫民间财富
  • 郎咸平:企业十枷锁束缚中国经济发展
  • 张化桥:银行可以上市但是不得融资
  • 陶冬:中国经济面临系统性风险
  • 李海:将炒新进行到底
  • 王彪HT:创业板即将上演击鼓传花
  • 杜建国:国企收入少用民生是偷换概念
  • 沈凌:房价收入比不能解释房价有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