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一:管理教育创新 如何培养最具竞争力的人才

2014年04月19日 10:50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0周年院庆活动于3月12日至4月27日举行。管理学院院长论坛于4月19日展开。图为图为论坛一:管理教育创新 如何培养最具竞争力的人才。(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鞠硕硕 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0周年院庆活动于3月12日至4月27日举行。管理学院院长论坛于4月19日展开。图为图为论坛一:管理教育创新 如何培养最具竞争力的人才。(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鞠硕硕 摄)

  新浪财经讯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0周年院庆活动于3月12日至4月27日举行。管理学院院长论坛于4月19日展开。图为论坛一:管理教育创新 如何培养最具竞争力的人才。

  以下为完整实录:

  主持人:我们前面主旨发言部分到此结束。接下来迎来两场由我们院长登台的对话论坛。我们第一场论坛参加的院长嘉宾。第一个题目叫“管理教育创新:如何培养最具竞争力的人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蔡洪滨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李仲飞教授、人民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  毛基业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波[微博]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微博]副院长张维炯教授。

  我们一起谈一谈对于现在培养更有竞争力的管理角度来讲,管理创新有怎样一些想法和看法?

  蔡洪滨: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事。首先我想参加这个会,想对清华经管学院的老师学生和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三十年的生日是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刚才钱院长和孙总对经管中国的管理商学教育的这个发展从企业的角度讲,对中国的管理和商业教育的期望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

  中国确实这三十年中国商学教育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我们光华管理学院和经管学院,相互学习和促进,我经常说清华能够使北大越来越好的一个大学。清华经管这的创举,确实对光华管理学院来讲是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有些是我们自己寻找自己发展道路中间,非常有力的一种动力和促进。作为个人来讲,我们中国也讲三十而立,对于这样一个学术机构来讲,其实三十年还是一个很短的一个历程,我希望我也非常衷心的祝愿清华经管在未来的三十年,还有更远的三十年发展的越来越好。这个当然也是我们自身的一个期许。刚才讲过清华经管发展的好,光华就能发展的同样的好,或者是一样发展好。

  从这个角度讲,回到杨教授的列的题目如何培养有竞争性的人才。从这个人才培养体系来讲,我觉得有两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有一个角度就像我们设想,我们题目是提升中国的这个篮球水平,另外一个水平讲我们要培养姚明一样的人太,培养姚明这样的人才相对容易,找到足够多的身高花很多的力气,有没有姚明这种人的天资另外一回事。培养全面管理竞争性得人才,而且从体系来讲,不是一两个特殊的例子。或者特殊岗位作为标杆,和我们商学教育来讲确实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挑战。

  从光华管理学院来讲,我们从整个人才培养上讲,我们总结四个理念,一方面叫IIII,第一个叫诚信,也是最基本也是难度最大的。我们如果是培养的人才点子很多,都用在坏的地方。用在错误的地方。对这个社会来讲可能不是好事儿,反而是坏事儿。当然在这个方面我想很多商学院都有很多的探索,国际上的商学院金融危机关注很多。我具体的时间原因我就不多说了。

  第二点就是国际化。对于中国现在和未来的管理者领导者来讲,国际视野可能变成一个必要条件,通过国际视野的培养我们才能真正的开阔眼界。同时对自己的未来年轻人来讲,对未来的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所有MBA、EMBA除了双学位联合学位以外,其他人都要参加海外学习模块,我们未来在做的事情就是在国际化方面,更加深度跟国际顶级商学院加强这个深度的学习。

  第三个就是整合,因为商学院是综合性非常强的教育项目或者是说学科。那么它的需要的这个技能从人才培养来讲,很难具体到哪一个学科,只要这个学科做好了,人才就培养成功了,刚刚宋总讲了很多,从企业的角度对人才的需求,其中提到了很多整合,整合的话各个方面你比如说商学院第一步理论跟实践的整合。第二个就是说我们很多的课程的设计,其实按照我们教授的学术的分科来做,这个对于管理问题来讲,不同的角度看一个问题,不同的很多的课。作为学生来讲很难综合起来,所以我们探讨说在学科当中从研究到教育一个整合,不同细科的老师,对同一课当中有多个角度的碰撞,然后整合出一套能够提炼出一套想法。第三个整合我非常认同孙总的中西整合,西方的管理理论和理念。怎么在中国的土壤上扎根,这是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的一个主题。

  所以这个在管理教育方面一个理念。

  第四EP在中国来讲应该是非常重要的挑战。如何全面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对于我们管理学院来讲,对于我们商学教育来讲,如何培养我们现代的领导者,未来得领导者,他的这个创新能力。这是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光华管理学院来讲,从课程整个体系里面,我们想要提升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从全面的提升的角度讲,整个课程体系的构造上面需要在思路上做一些调整。从原来传统的这种讲课变到更多的讨论,从更多的学生自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知道不同的角度。从本科开始做起,我们做小班的教学。那么本科生一年级进来的时候,我们经济学原理的课,除了大课以外,组织成二十个小组。对大学的转变,开拓他们的视野,不同的角度思考一个问题。应该说有相当的帮助。

  另外一点就是说,我们学院在北大是第一次做,我不知道在全国算不算做的比较早。我们针对北大,甚至对未来的化,对于其他学校开放的理工科学生,创业、创新双学位教育。清华在这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我们根据北大的情况,社了双学位,这个双学位引起了非常好的反响。第三个就是说从创业创新方面,在整个全员各个项目中间加强整合。

  四个管理人才培养的理念就是四个I。那在这些不同的方面,我自己的体会就是说这个理念,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提法,做下去对学生的关心、关怀、培养引导一步步做好。我相信在清华经管各位其他学院的院长,和各位学院共同的努力下,我自己是非常有信心。中国的管理学教育,中国的商学教育在下一个三十年,一定会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斌院长带给我们四个I。

  李仲飞:对清华经管三十年的生日表示热烈的祝贺,感谢对中山学院的支持。我们管理教育创新的这个主题,我就谈谈我的体会和我的一些经验,或者是一些做法。请大家批评。

  我个人认为一个是坚持一个理念,这个理念是国际化、本土化双领域结合的理念,国际化也就是说要让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生、我们所有的学院项目、非学院项目,具有国际竞争力。本土化那就是我们的教师、学生要精通中国的文化,深爱中国的世界。

  国际化和本土化需要平衡的发展,可能只注重一个方面,是有偏颇的。这是第一个看法,就是双元结合。

  第二个我们应该要全面的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实现四个自主,我们也是实现四个自主,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我们应该走到本科生教育,走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实现四个自主:

  第一个是学生专业,虽然可能造成个别的专业面临着生存问题。也可能使这个专业的一些老师影响到他们的发展的问题,但是我想不应该为了教师的利益而去牺牲学生的利益。我们的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完全是自主。

  第二自主的话,就是学生自主选择学业进度,我们现在是成绩的进度,四年以后成批的出,就像工厂批量生产一样。但是我们应该承认,也应该重视学生是有差异的。对我们学生的学业上应该有一个弹性学制。我们对好的学生,能力强三年毕业,早一点毕业。对能力差一点,或者想多学一点的,或者因为家庭困难,想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可以更长的学习。我们目前的做法是三年到七年。

  第三个自主,就是学生自主选择修读的课程。当然我们自己的专业也是可以完全自主选择他的选修课,但是我们允许在院内专业之外学的课程。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到。

  第四个自主就是自主选择课堂,因为一门课可能选择的人很多。我们学院招四百本科生,差不多所有的学生在选择,不可能上大课。为了教学的质量,为了效果。或者是条件的限制,有很多个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这实际上对于教师提出的一种竞争的态势。对教师是一个压力。

  这就是我所说的四个自主。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说,我们可能要创新一些体制机制,实现两个转变:

  一个转变就是实现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我们过去课堂主要是教师在讲课,学生是被动的,我们更注重学生去主动的学习、主动的思考、主动的提问,为了实现这种转变,我们要建立全面的学习质量的保障体系。同时也应该体验式的教学。

  第二个转变就是我们能够争取去实现严进宽出,向宽进严出的转变。实际上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能力上个性化,特别是发现人才的话,不用统一一个模式,统一一个标准可能难以发现那些在努力方面特殊的人。

  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有没有可能建立一个商学院的联盟,我们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我们国家也在科研的理论在揭示协同创新,在搞教育的协同平台,我们是不是可以全国的商学院在商学院教学、科研全方位建立协同创新的。  比如说我们可以联盟,可以建立一些项目。双语项目、还有教师博士生的访学项目,甚至可以考虑转学项目等等这些。

  最一个想法,看看有没有可能,我们应该去更多的关注把握管理教育未来的全局发展趋势,刚才蔡院长讲到,就是我们应该考虑更多的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和创新创意性的人才。我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主持人:特别是四个自主中间,让市场的机制在这中间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我相信在座一百多位管理学院院长,心里揪着让市场方面发挥作用,可能带来很多压力,一会儿探讨。

  毛基业:清华经管三十年,是中国管理教育上边的里程碑的事件,在这里我简单向所有的清华朋友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深深的感谢,感谢清华经管作出的贡献。

  我先讲一个大家可能都看到的现象,如果看本科毕业生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十五年之后三十年之后走多远,他的成就我想你会发现越来越明显跟他学的专业没有什么关系,这个说明什么?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最后他的成就其实跟知识的关系,其实不大。那是什么东西决定他最后能不能成为领袖级的人才?这里边有人讲什么是教育,教育应该是把知识点取掉,剩下那些东西。你把知识取掉了还剩下什么,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要讲的话是六个字如果把知识拿掉了,人才要走的远一个是“能力、素质、价值”或者是价值观。刚才蔡院长讲的四个I。

  七个字培养最有竞争力的人才,第一个是能力,能力是必要的条件,没有能力后面没有办法做。老生常谈就是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我们有社会学教育,目前的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灌输。你对内对外、对上360度的沟通,我们现在教育培养了多少,如果是很重要一个能力,我们做的还不够。我们要强化的就是案例教学,当然其他方式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案例是管理的实验室,通过案例解决学生的两个能力,这个是必要的条件。

  在必要条件条件下,让我们学生成为未来的领袖,要走的很远,后面就是这个素质。很重要一个素质就是你看一下企业家,创业者特别成功的,第一条件就是眼光。你的眼光是由你视野决定的,给学生这些国际视野,我想可能是顶天立地。

  我们经济现在这个状况,如果要走出中等收入陷井,要靠创新,要靠研发,要靠企业家精神。创新其实不需要走很远,看看国外,很多东西不是复制,创造性应用国外的先进的理念、实践、理论,我们其实可以做很多创新,我们走很远了其实,所以这个视野很重要。刚才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教育要顶天立地,要接地气。刚才宋总也讲这个东西,贴近中国的管理现象,关注中国的特色引导学生。特别是本土案例,关注管理问题,关注国外最佳行业实践这是一个眼光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一个价值观。为什么讲价值观很重要?我觉得领导力杨书记研究领导力,我班门弄斧,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价值观,你看一个真正做大一个领导、领袖,我觉得鲜明的价值观,看这个媒体刚刚报道这个宋林,前头一天风光无限的,下面就是阶下囚。在这个环境下走正路,带领一个企业走正路,得用正确方法还要重要。判断领导在关键时刻下属看到领导把企业带到什么地方去。

  所以我觉得培养学生,商学院能做很多。我除了刚才讲案例教学能够培养这些能力,我觉得我们除了可以有商业伦理的课程,还有社会责任。所以在我们学院提出来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要能够有环保意识、公益意识,我们每个学生必须要参与一项公益事业。企业组织要成长,个人要成长必须跟国家社会的命运整合到一起。所以这个眼光跟价值观两个加在一起,让我们领袖级的人才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能够找到别人找不到的方向。跟国家社会一起发展,这个里头必须是刚才说的一个素质眼光还有所有的价值观。总结起来可以做得很多,刚才钱院长也总结很多。

  我强调分享就是一个案例,一个我们价值观通过公益心、环保公益活动培养学生这个素质。谢谢。

  吴晓波:首先也是请允许让我们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向清华经管三十周年表示最热烈、诚挚的祝贺。

  真的是非常感谢清华经管我感觉总是跑在前面,从前面各位院长,我们又能够感觉到清华在很多方面真的是又在引领,这个是很了不起的一个成绩,也是代表我们中国管理学院在全球走向世界一流这样一个过程,真的是非常高兴。

  借这个机会分享一些我们的想法,我讲六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去哪儿了,我们商学院培养的学生去哪儿了,这个我得好好想想,中国三十年所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这里面支撑他前进的我们中国经济的脊梁是什么?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不是在为着中国的腾飞在努力,我觉得每一个商学院的院长可能都得想一想。刚才宋总讲的作业让我们来审,我们的作业是他们在审。所以这是一个关键词。

  第二个关键词我想讲,上次在南京会议上我讲过全球化和本土化。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商学院我们还是应该立足于本土,但是在全球的环境底下的发展,用全球的智慧,全球的视野去培养我们的人才,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商学院才真正是有意义,所以这个全球化本土化我们真的应该去想一想,最早去阿里巴巴[微博]那里的来得。阿里巴巴我们这样的公司,我们所信奉的理念是什么?我们的经营就是全球的经营,但是我们立足于本土一个经营,就想我们培养的人才怎么样能够接得上。

  第三个我想讲的是,目前这个时代是一个剧变的时代。一个关键词叫管理范式的转变。这个管理是范式的转变,从技术支撑的平台到我们运营的体系,一直到我们的价值观体系,都在发生非常非常深刻的变化。传统的那些基于功能这样一种管理教育其实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基于我们叫跨智能的甚至是跨学科的发展。我们在一个综合性大学的管理学院,其实有我们新的优势,这个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的,非常好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第四个我想套用一个关键词,也是很流行的词叫O2O,其实我们培养模式整个改变当中,确实想一想O2O的方式,我们管理学院越来越多的发展,建立起越来越多的联盟,这有点像ON line。我们商学院能够存在的价值,今后我们可能提供特殊的体验,如果不能够提供特殊的体验,那么商学院传统的教育传授知识通过网络都可以进行。商学院就没有存在这个必要。但是我们有很特殊的体验,帮助我们的学生能够成长。

  所以这个体验怎么样去做?这个可能很关键。在我们管理学院倡导一种模式,我们叫全球创业的项目,我们通过全球的合作,欧洲、美洲我们亚洲这个合作,共同办这样一个有特色的项目。但是这个项目得有特殊的体验,才是它真正存在并没有发展好的价值。我们的学生来自于世界各国,我们前面几界下来,每一界都有十几个国家的学生,共同在欧洲体验四个月,在中国体验四个月,去美国体验四个月,他们获得特殊的经历和成长对他们潜能一种激发和发挥,我认为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像这样一些体系,我想各个学校可能都有自己的开展。

  我们现在有老师已经开发了它的课程在APP store去开展,它是互动的一个平台,这是新的一种体验,非常重要。

  第五个我想讲创新与创业。这个成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一个主题。但是创新与创业内涵和关系在发生很深刻的变化。我记得当初我跟我们陈教授,我们在十五年前(99年)我们创立一个叫创新创业强化班,面对非管理学院的学生创办。我们感受是什么?创新跟创业过去我们常常讲这两个好象不一样,有距离。现在越来越多是交织在一起,创新的能力和创业的精神怎么结合起来。这个是目前未来一个非常非常的趋势。

  我们在2010年我们同学当中有创业体验当中统计是6%,到去年我们统计2013年MBA的同学有创业经历的学生占到26%。所以他的成长有多快,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培养未来的人才里面,创新创业非常重要,不一定创办自己的企业。我们后面来讲,大企业里面的创业精神,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我们好好去努力。

  最后一个关键词培养引领中国的健康力量。我觉得商学院在培养自身中国社会发展的健康的力量,怎么样才是一种健康的力量。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商学院培养的学生在挣钱方面,远远超过社会上普通的大众。可以为了自己去赚钱可以赚很多的钱,大家看到华尔街的情景,前几年金融危机大家在反省这样的问题。社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一些人?所以是一种健康,怎么样健康?

  我们从三个层次:心里精神是不是健康,他的行为是不是健康,他与社会环境的塑造是不是健康这个非常关键。我们也说了企业健康指数的报告,已经连续三年,我们第一年持平了民营企业,我们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在发展这个社会当中,起到一种健康的作用。我们管理学院的人,怎么有健康的人格。

  刚才钱院长讲朱镕基当时就讲“做人比做官做企业什么都重要”所以我们管理学院商学院的反省,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这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我们大家在努力,为我们中国的发展在努力,我们培养健康的力量。谢谢。

  张维炯:非常高兴在这里参加清华经管三十年的校庆。当时清华学院成立的时候,我刚刚进入交大学院,我正好是84年到交大管理系。听说经管学院成立了,现在回想看看这三十年时间真快。真的表示中心的祝贺。

  我想我们作为管理学院的领导,我们要明确就是我们的培养是怎么样的,大家都会说我们这个题目非常清楚“最具有竞争能力的”怎么样的人才算最有竞争能力的?如果说我们定义为能够把企业办的最好的人,才是最具有竞争能力的化,我们就要了解一下,就要了解像宋总这样的企业家,企业要长远的做好需要哪些条件。从长远来说一个企业要发展好,要做得好可能具备三方面的能力。

  第一个就是资源获取的能力。

  第二就是内部整个的流程。

  第三就是要找到非常好的人。

  我们原来我记得非常清楚,就是我们84年以前,或者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们管理学院教的全是如何获得资源。资源包括什么?包括市场资源,包括资金的资源,包括技术的资源,包括渠道的资源,包括品牌的资源。我们讲的都是这些内容,这个内容比较多。现在回头仔细看一下,这些资源不管你是技术还是品牌,还是产品,还是原材料,还是市场,还是渠道。我们都可以慢慢的建立,我们都可以有机会通过资金去把它买过来,所以如果商学院光讲资源方面的课程,如何获取资源,这个人才是不够的。

  第二个层面是什么?那就是流程,这个流程里边包括非常多的流程,包括我们战略制定实施的历程,包括我们人员评估,人员挑选的流程。包括我们激励机制的流程,包括我们质量控制的流程等等。这些流程就比我们前面讲的获取资源的这个要稍微难一点。  因为我们获取资源可能在短期内相对说来,短的时候可以获取到,但是这个流程就是涉及到我们企业内部的文化,企业内部的一些文化问题,如果我们企业是比较好的习惯,养成比较好的文化,那是要有很多时间来打造的。

  这些流程要建立,我们就要用一切的办法,一整套的办法,一整套的框架,非常多的思路。这个目前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商学院也在做这个事儿。尤其是在战略方面,尤其是在激励机制方面,大家都是这么做。我们学校有一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问我们老总,战略和执行哪个重要?很多人都说相对说来一样重要。老师开玩笑,说战略我们有几个高管,几个高管开三天会,我们讨论不出来,我们请麦肯锡,但是你内部这个流程,你内部这个文化,麦肯锡能帮你做,没有办法做,我们自己来做。就是要我们商学院我们管理学院培养出的人,要能够胜任这方面的工作,那是不容易的。

  第三个层面就是人,企业做得好就是靠人,从靠的方面不是一个人,像我们宋总那么大建材集团,药材集团。那是要有成千上万个人来做的事儿。所以你光凭一个人是没用的,我们这里边能要有三个能力:

  一个能力是我们组织能力,就是说我们整个组织架构当中人的观念是不是一样,换句话说你一句话说出来,下面的人能不能执行。在很多情况下一个组织的执行能力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能力。怎么把这个执行能力创造好,建设好。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为什么?因为组织能力涉及到很多人的激励机制问题,想法问题。这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是价值的问题,是一个基因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创新能力,创新也不是靠一个两个人在创新,我们看一下好的公司,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像三金这样的跨国公司。为什么成功?在于内部有非常好的创新机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在创新,是一批人在创新。我们在企业内部怎么建立非常好的机制,让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光靠钱不够,我们要创造内部一个企业的价值,企业的基因,一个创业的基因。这个企业就成功了。

  再有一个就是在现在企业,现在社会发展非常快的情况下,企业要有学习能力。我们所说的学习能力不是说我们七个老总到哪去学习一下,或者我们企业管技术的人,知道马云[微博]是如何走得,不是这样的,这是比较浅的一个学习能力,这个比较深的是什么样的?就是企业内部有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制。我们所说的就是学习性组织,什么叫学习性组织。学习性组织就是我们成千上万的人,每天在不同的地方,面对不同的市场,面对不同的情况。学到的新东西,马上能够在企业内部通过一种机制和大家分享。这样就缩短我们整个企业内部的学习时间,使得我们整个企业的所有的人非常快能够了解和学习新的东西。这个学习能力不仅是一个学习能力,而且是一个储存能力,你要把能够学到的东西做到的东西储存下来。

  像苹果公司这样一个公司,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性的企业,但是储存能力是不是好,我们得仔细的看。我所知道的,我有一个同学是在美国非常大的公司工作的,十年以前就告诉我,这个公司学习能力,所说的学习能力公司内部一套机制,有一套机构。以这个机构建立起来,这个就是学习能力,这个到最近几年才充分认识到学习的能力重要性。组织能力、创新机制、学习能力建立起来,就是建立企业的精英和价值。这个对我们来说各个商学院的院长来说,应该说都是一个挑战。

  刚才钱院长讲了商学院课程当中,应该有这样的改观,改正我们的课程。我们工商学院和清华一样也在做这样的探索,我们把资源获取性的课程如果前面做掉,要全部做掉。在软技术流程性的这个文化性的课程,我们现在重点的东西。创新的学习型的组织能力的,这是我们要加强的东西。我们如果说在这个方面能够加强的化,我们培养出来的企业家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说不是一个人。培养一批人,为我们经济发展能够作出更多的贡献。就讲这点。谢谢大家。

  主持人:刚才谈创新人才竞争力人才的培养,到课程到师资,到现在的毕业,将来的就业等等这个全过程,这个全过程一共五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第一个问题关于招生,你是赞助商学院教师担任考官是赞成还是不赞成。

  张维炯:赞成。

  蔡洪滨:赞成。

  吴晓波:我不赞成。

  李仲飞:赞成。

  主持人:我们看到很多院校当中,教师做MBA面试的考官。

  蔡洪滨:只有这些老师做,还是他们有没有资格。

  张维炯:做的比较好的做法,老师和企业家一起来做。

  吴晓波:没有中间选项。

  张维炯:第一我赞成老师。我提倡老师和企业家一起来面试。

  主持人:一个制度根本不允许老师来做,更赞成还是不同意。

  吴晓波:我赞成。我们跟企业很相似,我们服务于谁?刚才我讲第一个问题,我们的学生去哪里。我们服务于谁。所以特别是我们的专业学位教育,我们跟科技学位教育不一样。在MBA专业教育当中就应该放下我们的身价,真正让市场来说话。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关于师资,AQ和PQ,AQ占到百分之九十几以上,PQ非常有限。我们现在设计一个标准。就社70%你赞成不赞成让PQ占到30%以上。在师资总量占到30%以上,或者你有没有这个打算?

  张维炯:不赞成。

  吴晓波:我赞成。

  毛基业:不赞成。

  李仲飞:我目前是不赞成,未来往这个方向努力。

  蔡洪滨:如果你说是全职教师。

  主持人:要教核心课。

  蔡洪滨:我不赞成。

  毛基业:我们分法,当时认证人面临这个问题,我们分法是如果同时AQ和PQ,我们化AQ里面去了,PQ所以低一点。

  主持人:谁愿意聘宋志平到你们学校的教授。

  蔡洪滨:管理体制内,党委书记应该了解,全职是事业单位编制这种。进到体制内,是没法做。每一个商学院都会找业界真正有思想的,又愿意做教学的来做补充我们的MBA和EMBA的教学。这不是障碍。

  主持人:是不是能列在名单当中。很多时间活跃在校园当中。

  蔡洪滨:如果愿意当然可以。

  张维炯:从董事长位子上退下来,我们也许会考虑。

  毛基业:我们暂时做不到,但是学校学院在出教学系列的教师。这个就是为了这些有实践经验,或者是有DV这样的老师,打开方便之门,30可能高了点,西方管理学院有任何借鉴意义,放到25%甚至30其实不过分,如果有借鉴意义,未来不知道多少年。我们也会朝这个方向走。

  张维炯:借鉴一下。我们和哈佛商学院联系比较多。哈佛商学院从总理退下来了,有博士学位的。这样大概占到3%到5%。

  主持人:第三个问题,很多人都在谈,尤其学生中间包括高管中间谈,互联网所谓、互联网金融。你们觉得在一年之内开设这方面的课程,还是已经开设了这方面的内容?

  张维炯:我们正在做,我们希望有逐步的课程做出来,这个课程和我们传统面对课堂里边,启发式的,讨论式的。有一部分机械化的流程课程会取代,老师带给学生的价值就在于课堂里激发同学的思路。

  主持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方面的课程。

  吴晓波:我们已经在做。我们有一门管理学,我们做AGP这样的软件在做,已经用了。

  毛基业:我们有一个班叫互联网金融。

  李仲飞:我们有这样课程的设计,但是没有开出来,在一年内会开出来。

  主持人:所以很关注这方面的变化。

  蔡洪滨:我们有一个整合,学院有一个计划叫整合创新计划。针对一些热点的问题,有老师牵头组织其他一些教他学科系的老师,结合业界人士做研究,同时开发一个模块课出来。在整合创新不同的项目里面。互联网金融刚才说的热点问题,都有老师在做,模块课已经开出来了。

  结合这个模块课开出来之后,要求说在这MBA和EMBA或者其他教学项目里头,有需要这个模块经过一些调整,被纳入这个教学计划里头。

  主持人:第四个问题是关于毕业。你赞成MBA不做论文吗?

  李仲飞:赞成。

  吴晓波:赞成。

  毛基业:赞成。

  蔡洪滨:赞成。我们MBA副院长不赞成,我听他的。

  张维炯:是学术论文还是和企业相关的这种?P一定要做,MBA做出来的综合不一定有。综合的一定要做。

  主持人:第五个问题是就业,目前现在这种情况来说,你最想让你的学生MBA学生去的,现在不怎么热衷于去的地方。你特想让他去。

  张维炯:民营企业。

  吴晓波:制造业。

  毛基业:好象没有特别希望他们去的。

  李仲飞:没有。

  蔡洪滨:没有。

  张维炯:很明显,因为我们同学毕业的,因为是全英语的课程,我们外国学生有40%左右,中国学生有60%。90%几的学生都选择了跨国的大企,他们就奔向高新区,我们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大家提供非常好的平台。我认为从今后十年到二十年当中。

  吴晓波:其实本来我排序第一应该是民营企业。我们毕业生也多去民营企业,也不多说。制造业我始终坚持认为,中国目前服务业超过了制造业,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脊梁,除在非常非常关键的时期。如何提升竞争力关乎我们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一流的商学院培养的MBA,愿意去制造业的实在是太少。我们去国制造业的企业,全球运营的供应链管理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多少人来自于我们商业学院,我觉得真正是需要,我只做制造业。

  毛基业:我想说我有他们不去的地方。一个是公务员一个是垄断国企,最终大批的人去创业,社会进步靠企业家精神,要么去我们培养最好的学生,应该去做研发,去做创业。这最终的,并不反对他们去跨国公司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先去学习,先去看别人怎么经营,把这个经营之道学好了。最终我希望都要去创业;

  主持人:昨天开了院长的研讨会,都谈院长之道。最后三个问题都是关于院长特别快。你和企业家和管理者接触不超过十个小时。

  吴晓波:我有。

  张维炯:我肯定超过了。

  蔡洪滨:看哪个星期。在这个数量级上。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作为商学院的院长,应该教课吗?不算EMBA,教学校里排的课还是全身心投入到院长工作上?

  张维炯:院长都不上课,那不是好院长。

  吴晓波:我赞同。但是不能上太多。

  主持人:是多少。

  吴晓波:一个星期上一次。

  毛基业:上课。

  李仲飞:一定要上课。

  蔡洪滨:我上一个本科生经济学的课。每个学员尽可能多参与。

  主持人:如果倒回过去。那时候有选择不做的话,你们会选择不做现在的?

  张维炯:我肯定选择不做。

  吴晓波:比较复杂,我还是做。

  毛基业:我也是。

  李仲飞:如果可以选择,就不选择。

  蔡洪滨:做不了党委书记,只能做院长。这工作很艰苦,有他酸甜苦辣,任何事儿都可以选择不做,不是回过头就做,有它的原因,我相信在酸甜苦辣之中,尽量去找到他的意义。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越边境发生暴力事件5名中国人身亡
  • 体育郜林曝许家印夜宴恒大:不搏命踢就去卖水
  • 娱乐赛琳娜友人:她像被洗脑 成比伯奴隶
  • 财经地方密集调研楼市 炒房客已备好资金进场
  • 科技互联网20年策划:被改变的生活
  • 博客韩国博主:客轮失事后民众的反映(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校长另类励志演讲:没背景还不学习?
  • 高善文:下半年人民币可能摆脱弱势
  • 朱大鸣:部分楼市沦陷该不该大救市
  • 叶檀:银行与支付宝争什么?
  • 张明:新加坡有何独到之处?
  • 麒元: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
  • 解释系:再说“互联网金融”
  • 谢作诗:从王文志举报看国有资产流失
  • 鲁政委:“定向降准”系误读
  • 张明:人民币汇率改革与经济模式转变
  • 许一力:虚假贸易到底影响了多少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