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未来汽车缸数越多越落后 越“土豪”

2014年04月04日 12:28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图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图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李书福:我这辈子是做汽车的 让每个人买得起是我的梦想

  2014年2月19日     成都商报第09版 报庆特刊

  昨日,成都东郊记忆演艺中心内洋溢着浓浓的暖意。下午2时30分,近千名读者如约而至,前来参加成都商报20周年特别活动———“我看未来20年”大型公益演讲第五场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演讲的主讲嘉宾———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微笑着走上了讲台。

  四处奔波

  

  为了“未来的汽车生活”

  “我在这个行业里干了十多年了,这十多年来有很多辛酸的泪,也有很多高兴的泪,一天到晚四处奔波,就是为了‘未来的汽车生活’。”李书福一开始就切入演讲主题,向读者讲述了吉利是如何获准进行汽车生产和销售、又是怎样一步步走上了世界舞台,而每一步都很艰辛。

  毋庸置疑,在吉利行驶的道路上,领头人李书福是最劳力费心的。他不仅打开了吉利汽车[微博]在中国的市场,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而且通过三次海外并购,带领吉利驶向海外。

  自信努力

  “我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在昨日的演讲中,李书福再次提到了他的汽车梦想。“我的梦想就是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李书福表示。

  而从他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李书福对于未来汽车抱着很大的梦想,也有着强大的自信。“作为吉利一个汽车公司来讲,怎么能够开发出耗能低、耗油省、成本低、损耗小、健康环保、设计领先又能够自动驾驶,能够使互联网技术在汽车移动终端里面得到应用,能够使汽车给每个人带来快乐,陪伴每个人走过一个又一个美好时光能够开发出这样的汽车,让每个人都能分享现代文明,这就是我们要转型升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课。”

  用李书福的话来讲,他相信这不完全是一个“梦想”,这是能够实现的,不管是3~5年,8~9年还是十几年,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实现。

  幽默机智

  “我最喜欢沃尔沃和吉利”

  在现场提问环节,现场的观众多次对李书福幽默机智的回复报以掌声和笑声。当被问及喜欢那个品牌的汽车,想超越哪一个品牌时,李书福说道,“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所以我选了这个问题。我最喜欢哪个品牌?我喜欢两个品牌,一个是沃尔沃,一个是吉利。超越谁?我想超越所有的品牌。”

  在回答年轻人现在创业需要什么条件时,李书福认为,很多事情还是要顺其自然,不能强求,意志、信念、勤劳、勇敢,都需要,但是最终也离不开历史机遇,离不开运气,离不开很多其他掌控不了的条件。

  成都商报记者 熊玥伽

  吉利第一辆车:用的是四川企业的生产权

  2014年2月19日     成都商报第09版 报庆特刊

  演讲实录

  开篇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百忙中抽时间跟我见面。我来讲未来汽车生活,可能会给大家有一些启发,但是也可能会让大家失望。我在这个行业里干了十多年了,这十多年来有很多辛酸的泪,也有很多高兴的泪,一天到晚在四处奔波,就是为了“未来的汽车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吉利这个企业伴随着我的成长,我也伴随着吉利的成长。因为有了改革,因为有了开放,我觉得我有这些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如何为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

  当这个梦想提出来的时候,由于汽车行业的严格管理,我们的这个想法要想变成现实是非常艰难的,首先就是没有生产许可权。我很清楚地记得,为了开展第一步工作,那就像小偷一样,把房子和仓库用布蒙起来,在里边进行研究汽车方面的技术,怕人家举报。

  我跑到了省里面和有关领导汇报,就说我们想生产汽车。他说你胆量那么大,你搞汽车,你知道汽车是怎么回事吗?我不能告诉他知道,我也不能告诉他不知道———你说知道了,就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说不知道吧,他说你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搞。所以我说我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确实有这么一种追求,我今天来就是想向领导请示一下。他说你要研究也可以,你自己去研究,但生产是不可以的。

  在回去的路上我就想通了,说可以研究,起码我们仓库就不用蒙起来了,我们可以大胆开展研究。后来确实研究了一些成果出来,但是研究好了,不能生产。怎么办?这就是我要感谢四川给了我一条活路。我跑到了四川的一个工厂,这个工厂虽然不能生产轿车,但是它可以生产客车,小的客车。所以我们第一辆汽车,就是用四川的一个企业的生产权来开展的。

  我们把四川这家企业的名字改成“吉利波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为什么叫吉利波音呢?讲述波音创始人故事的书《未了的传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就想,吉利汽车要想发展,应该有波音公司[微博]起步阶段的那种精神和斗志。但是波音公司找上门来了,派了一大帮律师,说要跟我打官司———你怎么用波音的名字,搞得我焦头烂额。通过商量,我就说我不用波音了,这个问题倒是很快解决了,后来就叫“吉利汽车”,没有“波音”二字了。

  吉利1998年、1999年的样子在宁波建立工厂,从那时候开始,才算是比较规范地进入汽车制造行业。但还是不能生产轿车,只能生产客车。这个日子是非常艰辛的,但是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坚持一种信念,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势不可挡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提出来“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力量,提炼一种精神,完成一个使命”。我们就是如此坚定,我们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

  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正式地批准吉利可以生产小轿车。我们这种兴奋,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当然大家也知道,要想研发制造和销售轿车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全世界已经有那么多同行在中国扎根了,已经形成他们的优势,我们作为后来者,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这确实是非常艰难的。好就好在我们在此之前做了3年的准备工作,直到2002年的时候我们才投放轿车。

  大家现在都知道的“自由舰”,这是吉利第一款小轿车,为吉利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最高的时候每年销售量十多万辆。这样我们就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大家知道的有“远景”,后来开发了“海景”,接下来就是很多的产品,一点一点地开发出来。

  未来的汽车:缸数越多越落后,越“土豪”

  2014年2月19日     成都商报第09版 报庆特刊

  演讲实录

  结语

  以后的汽车跟现在的汽车完全是两个概念,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现在的话,大家说汽车还说什么你几个缸,4缸、6缸、8缸、12缸,以后都会落后过时了。以后的汽车缸数越多,说明你越落后越过时,现在有一句行话叫“土豪”,就是越“土豪”了。缸数越多证明你耗油越大,证明你排放越大。

  原来由于没有新的技术,只能依靠发动机的排量来提高汽车的功率和扭矩。现在有了新的技术,大家都知道特斯拉[微博](编者注:美国一种新型电动汽车),你说它多少个缸?没有缸!但是跑得很快,扭矩很大。就是说最终要实现零缸,零排放,汽车缸数从12、8、6、4、3、2、1缸,最后没有缸,这样的发展路线。

  现在直接变到没有缸,像特斯拉这种我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现在不好下结论,因为毕竟还存在一些疑问。像沃尔沃现在走的这个路,4缸,但这个4缸是功率扭矩可调可变,计算机对它进行管理:它的扭矩可以变成500扭米,也可以变成200扭米;功率可以变成400匹马力,也可以变成200匹马力,每一个使用场景都是经过传感器计算机管理,再结合电池、电机,全部通过计算机对它进行管理。你需要大马力,它马上给大马力;你需要小马力,它马上停下来,可能就用电池,整体实现了灵活可变多版本,这样一种柔性控制、柔性管理。

  所以现在的汽车不能讲缸数多少,应该要讲它的功率、扭矩、百公里加速度,讲这些概念,驾驶的舒适性、安全性,对人的健康带来什么帮助,以及它对环境的影响,要从这些方面来判断这辆车是好车还是“土豪”。

  我再说一个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当前的中国处于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它所面临的挑战和要发生的变化,这个对于搞企业的人来讲,就是商机;对于不搞企业的人来讲,也许对自己经历工作生活和发展也是一种启发。

  现在国家提倡转型升级,这种转型升级也是“被逼无奈”,是一种被动。如果不转型升级,那就是就地死亡;你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转型升级。我相信无论哪个企业,无论哪个人,都不愿意就地死亡,都希望能够多活一天,都希望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所以必须要转型升级。

  怎么转型升级?为什么说是“被逼无奈”?当然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展开讲,大家可能比我更清楚。怎么抓住这个商机?

  吉利作为一个汽车公司,怎么能够开发出耗能低,耗油省,成本低,损耗小,很健康环保的,设计领先,又能够自动驾驶,又能够使互联网技术在汽车移动终端里面得到应用,能够使汽车给每个人带来快乐,陪伴每个人走过一个又一个美好时光,能够开发出这样的汽车,让每个人都能分享现代文明,这就是我们要转型升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课。只要我们能够做到这样,就和中国当前所处的历史时期相吻合,和中国经济变化的规律相协调,和整个世界对中国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这件事情。

  我这一辈子其实就是做汽车的,如果是这个汽车真正实现我刚才讲的这种愿望,真正为用户带来实惠,让每个人用得起买得起,这就是我们现在在做的工作。这是我的梦想,我相信这也是能够实现的,这不完全是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我想我们这条路,3~5年,8~9年,十几年,这个努力一定是能实现的。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的倾听!

  语录

  2014年2月19日     成都商报第09版 报庆特刊

  关于信念

  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追求,坚持自己的一种信念,就是说中国的改革、中国的开放这是潮流,也是势不可挡的。那时候,我们就提出“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力量,提炼一种精神,完成一个使命”。

  关于并购

  我们通过第一次并购,跟英国人、跟世界各国的人打交道,学习练兵。通过第二次并购,学习融合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企业,怎么一起工作,形成合力。第三个并购,就是瑞典的沃尔沃,也给我很大的教育,怎么承担社会责任。

  汽车安全

  汽车碰撞不是像大家电视上看到的,那个地方放一个墙,这个车撞一下,说五星安全。车在路上开,发生事故时千姿百态,根本想都想不到,最难的技术叫做什么呢?小角度碰撞。

  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也不是不可能,以后完全自动驾驶的车出来以后,比如人在这里,你通过电话,车子从你家跑到这里来,这可以的,或者从这儿跑到你家里去,也可以,但这个要到2020年左右,也不远了。

  关于成功

  人这一辈子选择不同的道路,选择不同的活法。你选择了这条路你就认了,成功也是这条路,失败也是这条路,你不要觉得他怎么活得比我好,他怎么活得比我差。月薪五千也是成功的,关键是人高高兴兴一点,这一辈子就过去了。

  关于创业

  很多事情还是要顺其自然,不能强求,需要一种意志,需要一种信念,这是对的;需要勤劳,需要勇敢,这都是对的,但是最终我觉得离不开历史机遇,离不开运气,离不开很多其他你掌控不了的条件。

  研究零伤亡零排放我真被沃尔沃震住了

  2014年2月19日     成都商报第10版 报庆特刊

  演讲实录——并购之路

  第一次并购,学习跟世界各国的人打交道

  第二次并购,学习融合不同文化不同企业

  第三次并购,让我思考怎么承担社会责任

  并购英国锰铜公司

  正研发自动切换动力的出租车并购澳大利亚DSI对我们自主研究变速器帮助很大

  不管怎么说,我们总觉得我们的技术和世界上最顶尖的汽车同行相比,差距还是明摆着的。中国所有自主品牌汽车公司都面临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自己这么一点一点的成长,可以!但能不能赶上现在全球同行?我们的品牌附加值能不能赶上同行?我们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服务能力、人才培养能力、企业管理能力,能不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和同行形成竞争,而且取得成功?

  经过反复研究,我们认为要分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自己要开展大规模的人才培训,要招聘全球范围内的优秀汽车行业精英,为吉利汽车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支持。还有一个,我们要去并购海外成熟的技术、成熟的零部件、成熟的汽车公司。

  并购英国锰铜公司

  正研发自动切换动力的出租车

  这样一种战略思考在2002年基本已经形成,后来大家都知道吉利并购了英国的伦敦出租汽车公司。它生产的伦敦出租车在全世界都是很有地位的。

  那时我们先并购它一部分的股权,只有23%,话语权不大。而在英国人经营管理过程中,碰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美国的次贷危机,2008年面临破产保护。后来我们把它100%收购下来,成为吉利旗下的汽车公司。我们并购以后很快扭亏为盈,销量增加,利润增加。新产品开发在非常有序地展开。所以去年英国首相卡梅伦来中国时,也非常关注这个项目。

  我们要开发新的产品,实现三大功能:第一个功能,进入伦敦的金融区全部电动,只要进入这个金融区,就自动切换成电动的,全部用GPS电子地图进行自动切换。出了金融区,司机可以自由选择,选电动,也可以选油电混合。出了伦敦市,在整个英国,你也可以选电动或者油电混合。还有一个,就是可以选运动模式,这个模式力量非常强劲,加速性很好,就是排放稍微高一点,但也达到了欧洲的6号标准。

  全世界唯一一款高技术的、同时具备三大功能而且能自动切换的出租汽车,两三年以后就会出现在伦敦的大街上。

  并购澳大利亚DSI

  对我们自主研究变速器帮助很大

  第二个并购,是我们并购了澳大利亚的DSI自动变速器公司,有83年的历史,它原来主要的客户是美国的福特。因为金融危机,福特碰到了困难,这个自动变速器厂就面临马上破产。

  而中国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一个企业能够研究制造自动变速器,吉利已经研究了13年,但我们没有放弃,我们投了很多钱,到现在为止还在投入,我相信最终一定是能成功的。而且现在由于并购了澳大利亚的这个公司,我们的研发人员也在学习,利用澳大利亚成熟的研发能力、零部件体系和它生产检测的工艺技术,结合吉利这十多年来的研究,现在对吉利自动变速器帮助很大。

  当然我们还要开发双离合器,把整个产业链、整个变速器的谱系做得比较全,我们自己突破这个技术确实是很难。

  并购瑞典沃尔沃

  瑞典人的思维方式给我启发

  第三个并购,就是瑞典的沃尔沃。

  我们通过第一次并购,跟英国人、跟世界各国的人打交道,学习练兵。通过第二次并购继续学习,融合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企业,大家怎么在一起工作,形成合力。

  并购沃尔沃是比较大的项目,经过两三年的谈判,确实非常艰辛,因为这是一个在全球非常受人尊重的高档豪华汽车公司,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汽车公司。它在全球有几万名员工,拥有非常大型的汽车实验场,光是一个实验场就是几万亩地,各国不同的交通情况全部在这个实验场里边实实在在地建设出来。而且它在北极圈里还有实验场,这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汽车公司在北极圈里拥有的试车场。沃尔沃这个车不怕冰天雪地,因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边标定、匹配、实验的。

  有一次我去北极圈里的实验场参加冬季实验,我们把世界上这些豪华车、沃尔沃的竞争对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沃尔沃在上面随便开,无论开到180还是200,只要刹车踩下去,两手放开,车依然很平稳地停下来,绝对不会摇头摆尾。它在冰天雪地里的良好表现,确实让我非常钦佩沃尔沃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兢兢业业地工作,给我的感触非常深。

  瑞典这个国家,给我的启发也很大。瑞典的福利很好,他们的工作环境很好,工作压力也相对比较轻。但他们所做的每一件工作,都非常认真。大家都凭着自己的人格、人品和对自己人负责的态度去做这项工作,而不是为了拿工资而做,这是一个根本区别。如果简单为了拿工资而做这个工作,有时候就是为了完成任务,那就抢时间、抢速度,可能就比较草率。

  在瑞典,除了追求商业利益,它更大的还是要追求整个社会的公平、透明和整个自然环境。我们的思维认为企业的利益最重要,因为你是在这个企业工作;可沃尔沃的员工首先思考的是对大环境负责,然后再对企业负责,他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这确实也给我有很大的教育,比如我们平常开车,有的人根本就是不按规矩开,这样做的结果是,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觉得很好玩,你这样开他也这样开,这样交通不就一塌糊涂了吗?所以,怎么承担社会责任?如何对自己负责,首先就是要对社会负责。如果不对社会负责,就是不对自己负责。

  当然现在的中国,处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这种现象不奇怪,可能西方过去也是这样,但现在他们的物质财富上来了,人的素养因此可能也上来了,中国再过20年、50年可能也会变得非常文明,这一点我们当然非常有信心。

  说沃尔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是它自己吹牛,还是有什么依据?

  2014年2月19日     成都商报第10版 报庆特刊

  关于沃尔沃

  我说中国人讲的“酒香不怕巷子深”过时了,现在中国人说你作为一个企业,你要把你的产品告诉我,你告诉我这是你的责任。他现在慢慢转变过来了,也开始讲他的技术,讲他的产品。

  沃尔沃员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他们首先就是放在一个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来考虑,这样一个大的商业文明环境里边成长起来的一个企业、一个品牌,这就叫基因,沃尔沃首先就是“安全”。当然很多人讲了,你沃尔沃安全,其他汽车也一样,安全技术已经武装到了牙齿。我在这儿给大家出一个题目———

  谈安全健康

  说沃尔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车,不是自己吹牛,而是交通警察局以及保险公司在处理、理赔交通事故当中统计出来的。

  我在这里正式告诉大家,沃尔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车,是交通警察局和保险公司在处理交通事故当中、理赔过程当中统计出来的一个数字。

  大家都按照同样的行使里程,比方说10亿公里,同一类型的车辆,不同的品牌,在一个国家所产生的交通伤亡事故。交通部门要处理,保险公司要赔钱,这样他要统计。统计以后,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这六七十年来,沃尔沃始终排在最安全的第一名。第二名不一样,今年可能是这个品牌,明年可能是那个品牌,都在变,但是第一名,最安全的从来没有变过。所以,沃尔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不是说哪个试验中心做了一个试验,也不是哪个专家搞了一个论证,也不是沃尔沃公司自己吹大牛,而是第三方的统计报告,是实际交通过程当中发生交通事故的统计报告。

  还有它的健康环保技术。环境我们要讲大环境和小环境。大环境就是排气,你排气如果污染环境,大环境就搞坏了。小环境是什么呢?就是车厢里边。你如果车厢里边的空气质量不好,坐在里边的人就受到影响,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

  排放我就不展开讲,但我可以告诉大家,汽车的排放主要是靠什么呢?靠后面的尾气处理,叫做三元催化器。这个三元催化器是谁发明的?是沃尔沃,而且是带有氧传感器的三元催化器,它可以跟发动机“对话”,进行信号沟通,对排气进行控制。

  车厢里边的健康就更加复杂,塑料材料、纺织品材料、胶水、各种各样的零部件,你怎么能够保证是健康的?第二,你就是自己的材料控制得很好,外面的空气质量不好,如果进到你车子里边去,人也会受到伤害。沃尔沃有一个空气过滤系统,外面的空气如果不好,它有检测的传感器,它就自动彻底进行过滤,保证进到里边去的空气质量是很好的。

  谈理念冲突

  中国用户对你沃尔沃不了解。我说你要说,他不说。我说你为什么不说,他说用户自己也知道嘛。这一点我比较生气。

  所以沃尔沃在这些方面做得非常好,我叫他们要说,你做了你又不说,所以你这个车在中国卖得不好。你在欧洲现在每年卖30万辆,而欧洲的市场总量才1200万辆;在中国现在一年才卖6万辆,而中国的市场总量是2000万辆。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中国的用户对你沃尔沃不了解。我说你要说,他不说。我说你为什么不说,他说用户自己也知道嘛。他们就是这样的,这点我比较生气,经常跟他们开会时,大家闹得很不开心。

  我说中国人讲的“酒香不怕巷子深”过时了,现在中国人不是这样。现在中国人说你作为一个企业,你要把你的产品告诉我,你告诉我这是你的责任,因此我说你们这帮人有责任,你必须要把你的产品特点告诉中国用户,你不告诉中国用户,中国用户就觉得受欺负。他现在慢慢转变过来了,也开始讲他的技术,讲他的产品。

  某地有一次涨大水,有人坐在车子里被淹死了,但沃尔沃的车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的玻璃自动升降,当水进来,它发现不行,玻璃自动升降。可是,我发现这么好的技术,他不讲。我说你得讲啊,但到现在为止他还不讲。

  所以这是件非常麻烦的事,这就是我刚才讲的理念的问题。他认为沃尔沃的用户是高品位的,是高素养的,对沃尔沃研究是很透的,一定知道沃尔沃车的特征,才来买沃尔沃的车,他是这种理论。

  我说中国用户本来就不知道你什么沃尔沃,你还说他理解,他怎么理解?所以这就是我们之间有时沟通不是很顺畅的地方,尤其在营销方面沃尔沃如何能做得更好,让用户更了解沃尔沃这个产品。

  谈碰撞实验

  车子在路上开,交通事故是五花八门的,哪像实验室一样,就这么设计好了让你去撞的?最危险的是什么?小角度碰撞。

  我们当初决定并购沃尔沃,我对它的了解还没有现在这么多。

  正式谈的时候,他首先告诉我的是什么呢?他说你知道不知道沃尔沃现在开发的技术,零伤亡零排放。讲实在话,我当时真的不太相信。而且我当初说去看看你这个怎么研发的,他就不让我看。

  签下合同以后,他才让我去看。我一看真是把我给震住了,首先实验场,那么庞大的实验场,那么高级的研发中心、安全碰撞中心,这真不得了。它的原始数据的积累,它碰撞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在路上如果沃尔沃发生安全事故,它调查小组的人来了以后,回去在实验室可以模拟出和现场事故完全一样的碰撞。

  这是一个非常高难的技术,比方说十辆车撞在一块,他在实验室也可以模拟十辆车的碰撞情况,撞出的情况和路上一样,然后把这些数据放到计算机进行计算和模拟,然后把这个技术用于下一代沃尔沃汽车的设计当中。所以这个车设计出来都是一代一代,总结过去实际所发生的所有的安全事故的教训后,通过数字化处理以后,用于下一代产品的开发,所以为什么安全呢?这也是很重要的。

  汽车碰撞不是像现在大家电视上看到的,或者像一些碰撞中心搞的那种,两个车撞一下,那个地方放一个墙,这个车撞一下。车子在路上开,交通事故是五花八门,哪像实验室一样,就这么设计好了让你去撞的?

  最难的技术叫什么呢,小角度碰撞。比方这两个车,这样撞,正面撞,双方都很安全,没有问题。最危险的是什么?小角度,什么叫小角度,8、10、15、20度,两个车这样撞。尤其是一些豪华跑车,一旦发生问题都非常惨,因为这种跑车没有经过大批量的安全实验,数量太少了,投产之前安全实验数量是不够的。像沃尔沃这个车如果要投放市场,最起码四五百辆各种角度的碰撞实验,固定下来这个数据,才能够形成批量生产。

  谈“放虎归山”

  我们要尊重沃尔沃优秀的企业文化,尊重欧洲成熟的商业文明,巩固和加强沃尔沃在发达国家的传统的市场定位,开拓和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市场……

  我们开始并购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了解那么多,但是后来发现它那么多好的技术,那么先进的设施,所以并购完以后,我们制定了战略,叫做“放虎归山”。

  我们要尊重沃尔沃优秀的企业文化,尊重欧洲成熟的商业文明,巩固和加强沃尔沃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传统市场定位,开拓和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市场,继续支持沃尔沃在安全与健康以及环境保护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支持沃尔沃实现零伤亡零排放的伟大愿景。

  我们现在确实是这么做的。当然在这里我要感谢中国政府批准沃尔沃在中国可以生产。现在在成都第一个投入生产了,去年12月投入生产,产品供不应求。今年10月份左右,沃尔沃第一款在吉利所有权框架下所开发的XC90就可以和用户见面了。这是一个什么产品?纯电动、油电混合、插电混动、高度自动驾驶,全部组合在一起,大家说这个产品很好,确实很安全。这个产品出来后,可以卖到200万左右。

  吉利通过三次并购实现了我一开始讲的,我们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车主走遍全世界。

  现在吉利跟沃尔沃又联合成立了一个研发中心,开发吉利和沃尔沃共同使用的一些模块,叫做基础架构模块,沃尔沃用,吉利也用,都在这个基础上去开发各自的汽车产品,这个需要200亿人民币的投入。这种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一定能够给吉利研发渠道的提升和研发成果的取得以及给吉利和沃尔沃两个企业的携手合作提供很多便利。

  所以吉利从一开始想造汽车,到现在通过这些方法来迅速提高研发能力。现在吉利派大量人员到瑞典参与研发,培养大量的中国的汽车研发工程师,大家协同起来,慢慢推动吉利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

  李书福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

  计划2020年实现汽车完全自动驾驶

  2014年2月19日     成都商报第11版 报庆特刊

  对话李书福

  昨日下午,成都东郊记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先生在为近千名成都商报读者带来主题为“我们未来的汽车生活”精彩演讲之前,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专访。他不仅思考自身企业的发展,还深切关注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脉络。

  谈汽车发展方向: 让汽车与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

  成都商报记者:您1月在北京讲过,中国汽车的发展方向可能是互联网高度融合、智能化,您怎么看互联网和汽车的关系?

  李书福:汽车与互联网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组合,汽车是工业产品,互联网是信息化产品,国家已经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未来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度融合,这就很清楚地告诉大家,今后这个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如何更好地将传统的汽车技术和互联网的技术高度融合在一起,使人们更加方便使用汽车,更加方便人的生活,更加有利于环境保护,更加有利于人的健康,一切“以人为本”,使人更好地享受现代汽车工业文明,使汽车和人类社会进步及人的需求提高能够同步的发展。

  成都商报记者:能不能介绍一下沃尔沃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情况?

  李书福:自动驾驶是分几个阶段来应用,不是一夜之间发生改变的。自动驾驶技术从最先起动阶段到最后完全实现自动驾驶为最终目标,这个过程分几个阶段,起步阶段、中等自动驾驶阶段、高度自动驾驶阶段,到最后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现在大部分汽车都已经开始了起步阶段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有一些已经发展到中级阶段的自动驾驶。沃尔沃现在已经到了高度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阶段。但是高度自动驾驶还没有到完全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现在的计划是2020年左右。所谓的完全驾驶就是完全不需要人。高度自动驾驶,有时候可能人还觉得不放心,会动一动方向盘、油门。完全自动驾驶可能就没有这些东西了,就没有油门和方向盘,车可能就是完全自动驾驶。今年10月份沃尔沃将推出的高度自动驾驶车辆,人干预的时候车子会听人,人不干预车辆会自动驾驶。

  成都商报记者:您觉得信息化对汽车技术的进步有什么促进作用吗?

  李书福:信息化对汽车技术的进步当然是有推动的,汽车是一个移动终端,如果互联网能和汽车连接起来,在这样一个比较大的灵活的移动终端里边,可以把互联网的技术、信息、数据以及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的一些功能,把它与汽车连接起来,实现互联互通,使汽车更加灵活,更加充满智慧。

  谈汽车电动化:现在还不能说特斯拉是成功的

  成都商报记者:目前特斯拉也是代表汽车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也进入了中国,你对特斯拉的模式是怎么评价的?

  李书福:首先要讲的是特斯拉不一定代表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我曾经说过,特斯拉现在赚钱了吗?怎么能证明它成功了呢?但是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说我眼中只有钱。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家,如果不关注企业的效益,那是很危险的!当然,我们要去研究特斯拉的现象,要用开放的胸怀对待所有的新生事物,今天还不能说电动车的世界就已经到来了,今天也不能说明天一定是电动车的世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汽车电动化一定是一个方向。这个大方向全世界所有汽车企业都认同,吉利也在这样做。方向大家认同,但是这个时间节点,各个企业的看法都不一样。我也非常热爱创新,非常喜欢创新型的企业。特斯拉为电动汽车发展做出了榜样,值得我们尊重。现在的问题是电池技术到底能不能突破,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不是说使用一年或者使用两年、三年就能说明问题,人们买到汽车都希望使用比较长的时间,电动车经过那么长时间大家的共同努力,到今天为止它所使用的周期还没有到达一个汽车产品应该到达的使用周期,尤其是大批量应用还没有到达这个周期。同时电动汽车能不能在制造成本、使用成本、耐久性和可靠性这些方面能够超越传统内燃机器。还有传统的能源,是不是真的像我们所认为的,马上就要枯竭了。当这些条件都符合用户期待的时候,我们才能说明特斯拉成功了,所以我们还要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建言产业政策:放开合资股权比有利充分竞争

  美国出了一个特斯拉,为什么中国出现不了?

  成都商报记者:关于合资放开股权比,很多专家认为开放是大势所趋,您的观点是什么样的?

  李书福: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现在确实已经到了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中国那么多人,那么多企业,我认为应该要放开,让大家自由地参与到汽车行业的竞争当中来。如果我们的汽车产业政策继续从保护中国国内汽车工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就像一对父母孤独地保护自己的孩子,溺爱自己的孩子,这样不仅不会让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反而会削弱本土汽车工业的创新和竞争力的提高。因为大家都躺在一个保护的环境里面生存,形不成一种生死存亡的观念,形不成一种不进则退、不生就死的现实压力。

  美国出了一个特斯拉,为什么中国出现不了?

  因为按照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特斯拉是不可以研究、设计、生产、销售汽车的,因为它没有生产资质。因为中国规定现在这几家已经生产汽车的公司才能研究和生产汽车。因此,中国汽车的创新能力只局限在这几个公司里,竞争是不够充分的。只有在非常公开、透明、公平的竞争环境里开展充分的市场竞争,所剩下来的企业才是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因此,我要站在本土汽车工业建设以及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未来能否发展更好的立场上,发表我个人意见的话,我还是倾向尽最大可能的早日放开(股权比),让有能力的企业能生存下来,更好地推动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发展,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得到锻炼和强化,把资源集中到有竞争力的企业中去,而不是集中到那些受特殊政策保护的企业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市场淘汰弱者,才能让胜者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成都商报记者:最近两年谈到自主品牌汽车竞争力明显在上升,您认为现在中国汽车发展高潮是否已经过了,自主品牌今后是否会面临更大的市场冲击?对吉利未来发展规划会不会有所影响?

  李书福:这个话讲得非常有道理,。但作为一个企业,你总不能躺在海平面上由它来涨跌,你自己就不参与竞争了?你要参与竞争,就是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开发新产品,控制成本,包括服务,你这些方面做得比人家好才能生存发展,企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量的增长,始终在短缺经济里面开展生产活动,只要生产产品就有人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中国很多领域已经进入供多于求,产能过剩的历史时期了。成都商报记者 席大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谢振宇

  回答商报读者创业咨询

  李书福数次笑答:祝你成功!

  2014年2月19日     成都商报第11版 报庆特刊

  提问李书福

  1

  听说沃尔沃已经推出了无人驾驶的汽车,这种汽车什么时候能够来到中国?

  李书福:自动驾驶的概念是什么呢?你想开当然可以开,车是听人的,这是肯定的。比方讲你要踩油门可以,转方向盘可以,踩刹车可以,这个车随时随地听人的。但当人不想开的时候,又想让车走,这个时候就让它自己开。这种车今年年底的话,可能会在中国展示。

  无人驾驶也不是不可能,以后完全自动驾驶的车出来后就可以无人驾驶,比如人在这里,你通过电话,你让车子从家里跑到这里来,这可以的。或者从这儿跑到你家里去,也可以,但是这个要到2020年左右,也不远了。

  2

  我很关心下一代的发展,您认为年轻人现在创业需要什么内部和外部的条件?

  李书福:我觉得顺其自然,很多事情还是要顺其自然,不能强求,需要一种意志,需要一种信念,这是对的,需要勤劳,需要勇敢,这都是对的,但最终我觉得离不开历史机遇,离不开运气,离不开很多其他你掌控不了的条件。

  我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你们记住,我现在面临很多挑战和很多困难,什么时候我不干了,这个企业还干得好好的,这算是成功。所以我如果送给提问者下一代一句话的话,就是祝你成功,祝你的孩子成功。

  3

  我是一位汽车发烧友,你最喜欢哪个品牌的汽车,谁是你想超越的对象?

  李书福:我喜欢两个品牌,一个是沃尔沃,一个是吉利。我想超越所有的品牌。

  4

  沃尔沃何时能生产出充电一次跑400公里的电动汽车,价格会不会很贵?

  李书福:超过400公里太简单了,电池多放一点就超过了400公里,所以这不是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本就是说,现在的这种方式,人们已经掌握的这种技术最终形成的产品有没有竞争力。如果超过400公里,就看耐久性、可靠性、豪华程度和其他方面有什么要求,沃尔沃如果要开发出超过400公里的电动汽车,真正要做的话,我认为价格肯定不会便宜。

  5

  最近看到一个报道,大学两个好朋友,一个成为年产值数亿企业的董事长,一位月工资五千元,这个报道说细节决定了成功,在您看来什么成就了您的事业?

  李书福:一个人成为数亿企业的董事长,还有一个人月工资五千元,我给你讲,明天或者说明年,这个数亿企业的董事长可能就破产了,五千块钱的还有五千块钱,你说哪个好?所以不能这么简单的来比。人这一辈子选择了不同的道路,选择了不同的活法,你选择了这条路你就认了,成功也是这条路,失败也是这条路,你不要觉得他怎么活得比我好,他怎么活得比我差。

  主持人:那你觉得月薪五千算成功吗?

  李书福:我认为也是成功的。关键是人高高兴兴一点,这一辈子就过去了,你说要比,那人家觉得人家数十亿,我怎么才数亿。

  6

  您认为现在创业是不是比你当初创业时更难?

  李书福:这样讲,看您创的什么业,我当年要审批要牌照,现在创业很多东西不要牌照,简单了,这比当年要好。但是现在竞争激烈,现在什么都需要规模,什么都需要创新,所以一分为二讲,不同历史时期,创业的难易程度,苹果和梨不好比,时代不一样。祝你成功!

  7

  国产汽车在新能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请问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是什么?

  李书福:我们始终认为,现在这个油还是很多,电动汽车如果在价格、性能、可靠性、使用经济性、便利性等各方面,跟传统汽车比起来有很大差距的话,这个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少,我们吃不准。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电动汽车,所以吉利在这方面,现在跟沃尔沃在合作,其他人能造这个车,我们也能造,现在就是我们是不是会下决心干这个事情。从研发方面来讲,我们现在已经在紧锣密鼓做,现在讲的新能源就是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我们认为应该先从插电混合开始,既可以充电,也可以油电混合,当你电没有了,找不到充电的地方,你这个车还可以跑,我们想走的路是这么一条路。

  成都商报记者 熊玥伽 整理

  吉利相助圆回家团聚梦

  川西高原民警托父赠锦旗感谢李书福

  2014年2月19日     成都商报第11版 报庆特刊

  致谢李书福

  这是一封邮件引出的一段佳话。由于川西高原民警李炳的一封求助信,吉利推出“家愿计划”,帮助常年在外、条件艰苦、回家困难的公职人员,为他们提供回家补助和购车优惠。李炳也由此成为享受“家愿计划”的第一人。昨日,李炳委托父亲来到演讲现场向李书福致谢。

  昨日,在李书福专场演讲的互动环节,一位走上讲台的老人吸引了大家的关注,他自称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受儿子委托,赠送李书福一面锦旗。记者看到,锦旗上写着八个大字“关注民生,心系高原”。

  这是怎么回事?现场的一段视频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原来在2013年8月,四川阿坝民警李炳给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写了一份邮件,邮件中称,“他是川西高原的普通民警,参加工作16年,在高原工作已经近9年”,“家人都在成都居住,由于工作需要,一年到头都没几天时间能够回家看看父亲、小孩”。此外,由于2008年地震让唯一的弟弟遇难,思念之情让老人非常期待一家团圆。但是,从川西高原到成都约有460公里,除了需要穿过海拔高达4400米的山路,还要经过汶川、理县、北川,“想买一台国产SUV,看中了吉利全球鹰和另一企业的汽车,但是囊中羞涩,希望李书福能否以优惠价或者成本价卖给他一台车。”

  据了解,李书福的秘书在整理邮件时看到了这封信,被他的故事打动,最终李炳以优惠价买到了一台全球鹰GX7。随后,吉利调查发现,在川西高原等地区,类似李炳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为了扶持这些奉献青春的人,吉利推出了“家愿计划”,帮助常年在外、条件艰苦、回家困难的公职人员,为他们提供回家补助和购车优惠,让他们可以更快更便捷地回家。

  李炳父亲在现场向李书福表示,“感谢吉利的全体员工对我们的支持,第一个享受家愿计划的就是我儿子,是特批的。”李书福也对李炳的父亲表示了祝福,“衷心祝愿您儿子多多来看您。”

  成都商报记者 席大伟

  摄影记者 王勤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即日起全国一线民警将专门训练用枪
  • 体育斯诺克中国赛-丁俊晖5-2希金斯 晋级8强
  • 娱乐马伊琍独自逛街表情落寞网友称血拼减压
  • 财经环北京楼市亢奋:政策未定房价先行
  • 科技餐饮O2O虚火:做利润比概念更重要
  • 博客博主亲历:和习主席一起吃法国国宴(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奶茶妹妹加入微软实习 女神变技术(图)
  • 徐小明:杨剑波为什么会告证监会
  • 董少鹏:杨剑波案是乌龙官司吗
  • 金岩石:混合所有制何以让人钟情?
  • 朱大鸣:地方刺激性政不会引爆楼市
  • 罗天昊:保定将崛起 天津摆哪里?
  • 皮海洲:证监会错在罚轻杨剑波了
  • 张化桥:房地产重复A股的轨迹?
  • 叶檀:房产限购令应该松绑
  • 刘杉:“微刺激”预示政府两难
  • 钮文新:稳增长没有股市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