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国际上成熟证券产品因土壤问题中国不能做

2014年03月30日 12:48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新传媒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岭南论坛”于3月30日在广州召开。上图为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李一在“中国经济:寻找改革动力”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新传媒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岭南论坛”于3月30日在广州召开。上图为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李一在“中国经济:寻找改革动力”论坛。(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新传媒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岭南论坛”于3月30日在广州召开。上图为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李一在“中国经济:寻找改革动力”论坛。

  以下是文字实录:

  胡舒立:下面有请李一董事长介绍北京证券作为过去和现在事实上还是国有成分比较大的国有证券公司转变为国有多元主体加民营主体的证券公司之后,你们的转换是如何完成和解决的。

  李一:本来是讲金融改革的,我试着来说一下,这方面没有完全的准备。我刚刚坐了16个小时的飞机飞回到香港,又坐了三个小时的车到这里,我的脑子还是混沌的。

  这个问题我试着来讲讲,我们是新兴的产物,2006年开始谈的,当时北京市刚好有这样的机会,当时的领导希望将北京的金融机构按照当时的说法,希望专业的机构和专业的人来做北京拥有的金融机构,这个时候股权窗口打开了,当时谈的很艰苦,如果研读WTO的条款,恰恰没有涉及到中国证券业改革的时间表,银行和保险都涉及到,当时的谈判和交流不像现在已经到了12家中外证券机构,当时确实是白纸,大家争取创造出新的结构。

  我们在2006年底国务院批准了,作为试点批准的。2007年正式开始运营,当时我将它作为里程碑式的改变。证券机构完全由瑞银做主导,听起来是美妙的图画,真正拿到手上,发现非常之难。当时也谈到了非常好的状况,瑞银不是最大的股东,一共有六家股东,包括国有机构和地方的股权,也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股权。首先,这六家做下来是否可以达成统一,我在中国证券机构中好奇的问其他的12家情况是怎样的,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就象组成家庭一样,谈恋爱和婚后是另外的问题。

  做下来有两条路,一个是中国之路怎么走,这是瑞银的问题。对于股东而言,瑞银证券未来怎么生存,怎么生存下来,怎么成熟下来,怎么形成弹性的机构。这几年可以讲,我们基本上完成了第一版本,就是外资机构的第一版本。当时舒立讲的治理结构,我们是非常正常的,完全按照当时的股权结构,虽然我们有管理权,真正的管理权体现在高管和队伍的聘请方面,我们可以独立的进行。第二任总经理是从中投请过来的,以前第一批高管都是外资人士,现在所有的部门都是本土的成员,内部的管理要相对的透明,不同的思维和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想法,实际上解决几个问题,如何更准确的贴近政策,每一次包括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包括两会后,我们有专门的小组研究金融发展大的方向,如何贴近中国产业变化的主题。

  瑞银在国际上的风格是,除了做最高端个人财富管理,它是以财富管理150年的经验走到今天,金融方面也是做高端,当时的定位是高端的客户,就是以金融机构和个人为主,后来慢慢的转变为有特点的金融机构,同时有特定区域的金融机构,大的战略希望在未来的几年在几个大的指标上达到目标后,希望每年有小的调整。内部方面聘请了国内行业的专家,包括金融机构老的前辈,文化上的统一,战略上的贴近中国的国情,还有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

  习总书记当时也到我公司考察,问了关键的问题,本土化程度怎样,我们讲了本土化道路是怎样走的。我们在外资中本土化走得很坚决,我是夹在当中的,我是代表瑞银进来的,也做了瑞银证券的董事长,我起了桥梁的作用,两边不同的沟通,我每年有70%到80%的时间在两边做,这次从纽约飞起来,就是考虑有些产品是否应该做,我坚定的讲理由在哪些方面,虽然我们在国际上成熟的产品,我不觉得在中国可以做,这就是土壤的问题。有的时候在国内应该做的产品,但是国际的同仁有不同的看法,我需要进行沟通。因此文化上的认知,贴近中国市场和本土化是这几年取得成绩的主要原因。

  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几项,这样的机构,短短的几年,又带有这么多的文化和认知,我们高举高打,和内内同行搞规模竞争不是明智之举,项目上突出国际化和创新的产品,包括交易所的电子化交易,我们在前几年已经达到了75%的份额,跨境交易的产品,去年又达到了78%。抓住自己最强的部分,抓住国际化和创新,同时积极的建立相适应的品牌,这是技术上的举动。如果讲回来,讲到中国证券市场的几个问题或者是几个发展的方向,我认为有几点是我个人的体会。

  一、一个好的市场,或者是成熟的市场,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的含义很大,在我们的国家有的时候存在集中尽力的现象,有的时候只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这些都是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文化认知的问题,长期来说我们需要顶层设计,文化的支撑是离不开的。两会当中讲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结构中有多层次的问题,我们已经讲了多层次的问题,包括股权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和期货市场。我们总是讲任何的事务都是系统的工程,当这一工程有几个大的元素,先不讲运营。这是多层次的问题,还要注重深度的问题和广度的问题,就是金融中效益的问题,现在的M2的余额是110万亿,GDP的额度是75万亿,M2/GDP的话,现在已经达到了180%或者是190%多了,在美国这一成熟的市场这一比例是50%到6%,每个月的M2以50%运转的,产生的效益,大家可想而知还没有完全的达到。一、二级市场匹配的问题,几个市场的健全性还不具备,这是讲结构。

  第二,产品,目前是单一。产品单一的话,市场的弹性和活力就小,金融资产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创新思维。要坚持事务的本质和规律,包括金融市场内涵的本质和规律,发展迅猛的时代,创新是非常坚决的,国际上成功的内容不一定中国就可以用,很多的内容,甚至包括互联网金融方面,我们走得非常前。因此中国要按照自己的国情,对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尤其是国民文化和产业结构,还要有大的勇气和智慧。文化、结构、产品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中国目前的特点,谢谢大家。

  胡舒立:谢谢你的回答。今天请了两位,一位在银行业,一位在证券业,对金融业所面临的问题,都有所触及,两位给予了盖帽式的介绍。等一下要开放提问的时间,台上的灯光比较强烈,提问的人比较多,大家提问的话,都集中在这个地方进行排队,否则的话,后面看不到,就会影响到后面提问的机会。

  我先近水楼台请教几个问题,请提问的人先去做准备,我们的话筒传递比较快,同时不影响大家的午餐。

  现在大家对互联网金融谈得比较热闹,李一谈到了产品、创新和文化结构。你对互联网金融的看法是怎样的,具体的问题是,互联网文化和金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互联网金融本身的文化特征是什么?

  李一:国内愿意提震撼的思维,互联网和金融的问题,金融机构很好的利用互联网的平台,这是已知的现象,互联网渗透到金融,主导金融的功能,这是两个不同的现象。对于我们简单的来讲,目前两者有很多的共性内容,我讲到互联网的深度和效应的问题,实际上互联网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覆盖面很强,解决了交易中流程的问题,大大的缩小了。大家看到很多震撼的数据,几个月达到了几千亿。刚才我讲了,也不能忽略金融中特定和本质性的内容,包括有效的监管问题,也要考虑其中。

  对于我们而言,目前,经济业务并没有完全的开展,我们的同行们,如果商业银行存在这种一行为,已经让互联网冲击的话,证券业的经济业务将是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因为有几个券商跟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始谈了。甚至认为是很神秘的区域,也会受到冲击,要多久我还没有想,就是财富管理,也许会突然的放大,以前是单一对单一,这是行业特定的操作形式,一定有其规律的。

  财富管理将会如何发展,至于说简单的行为,传统的收购,是否可以举牌来做,可能会有的。但是单一的收购,包括几个正在做的内容,还有上市的内容,互联网还没有完全的涉及到,今后不可能没有,因为渗透性很强,夜以继日的工作精神来看,今后会有的,目前是感觉不到的,我是凭直觉回答问题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台媒:菲军队与中国海警船在南海对峙
  • 体育CBA-北京胜新疆总比分4-2第2次夺总冠军
  • 娱乐传文章出轨恋姚笛 经纪人独家回应
  • 财经养老金并轨不会降低机关退休金
  • 科技人人快递在湖北被叫停:无经营许可证
  • 博客俄罗斯缺乏去美元化的底气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二女生手书万言泡妞攻略 帮哥哥找女友
  • 说钱:1949以来运气最好的10个城市
  • 陶冬:日本改革缺动力
  • 孙立坚:人民币汇率贬值何时了
  • 玉名:自贸区第二波炒作要点分析
  • 姚树洁:习近平为啥不访问英国
  • 李飞:暴跌之下下周将现抄底良机
  • 石麒麟:面对下跌的投资策略思考
  • 杨剑波:量化交易应用主要分为三领域
  • 金戈:牛市崛起 A股历史上大战役
  • 谢百三:何以国6条未引起股市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