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让研究传统文化的人参加经济论坛是巨大改革

2014年03月30日 11:16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新传媒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岭南论坛”于3月30日在广州召开。上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田青在“中国经济:寻找改革动力”论坛上做主题发言。(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新传媒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岭南论坛”于3月30日在广州召开。上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田青在“中国经济:寻找改革动力”论坛上做主题发言。(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刘海伟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新传媒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岭南论坛”于3月30日在广州召开。上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田青在“中国经济:寻找改革动力”论坛上做主题发言。

  以下是文字实录:

  田青:大家好,让我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这么一个经济和金融的大外行来参加今天的经济论坛,本身就是巨大的改革。讲到中华的传统文化,从“五四”以来,我们就一直认为,传统文化是属于历史的,是属于过去的,是落后的。

  今天,我们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后,开始有了一次喘息的机会,有了时间,暂时的祝福,甚至回眸远望,我想这一切也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过程。讲到传统的文化和改革的关系,我想请年轻的朋友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看中国历史上历代的改革家,商鞅、吴起、王安石等等,中国历史的改革家,没有一个是有好下场的,可能说得太绝对了,不是所有的,但说明了大部分。

  我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历史上的改革家,大部分都没有好的下场,但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每一朝、每一代都会涌现杰出的改革家。这是针对精英层面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今天都是受国教育的,在千百年的中国历史当中,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是农民,我想请你思考一下,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没有机会受教育,没有读过私塾和新式学堂,除了日出而出,日落而坐,知道在家里孝顺父母,知道在国家畏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会参军,是谁讲的这个道理,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家应该清楚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主,从小就对我们的学子们灌输一个思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历代中国知识分子都是抱着这样的包袱,“达则肩并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千百年来,历代的知识分子,都把将报国为民作为自己的理想,这么多的改革家,自己的结果都不好。但是中国的历代精英阶层和知识分子,都是像林则徐一样,“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趋之”,他们考虑的是民族和家国和社稷。

  所谓庙堂之高,则优民,我想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中心点,就是对民族的爱,对国家的责任,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甚至成为中国知识分子血液中的东西,一种不言则明的东西,普通的农民,刚才我讲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甚至一辈子没有一个大名,可能就叫什么二狗子或者是老三,但是他可能就是前几天韩国归还我们的400多具志愿军遗骨的一部分。

  今天同样很多的农民没有受国教育,包括在座的各位,我们想想我们的爷爷、奶奶,他们没有读过书,但是从小会给你讲,岳飞刺字的故事,会讲苏武牧羊的故事,会讲岳飞怎么被12道金牌招回来的,讲杨继业如何怒冲李陵碑的故事,这就是现代化濒临灭绝的草根文化和农业文明,最近10年来做的故事就是保护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不会读书,但是会看戏,在传统节日中感受到忠孝礼知信,无论中国的精英阶层和知识分子,还是对我们的民众,还是对舍身忘死的改革家,还是应该享受改革最终红利的老百姓来讲,传统文化能够为我们的改革提供最原始的动力,就是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就是对这份家国的责任心,我想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动力和基础。

  除了精神的层面上,传统的文化还会为所有的改革家提供新的视角或者是新的智慧,提供一种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讲起来叫做“博大精深”,“博”是指数量,“大”是指品质,“精”是指精神,“深”是质量也是内涵。简单的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三个字“如世道”,大家可能跟我一样,最近一段时间,习总书记频繁的讲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去年到曲府,最近两天在法国和德国的演讲,都用从来没有过的篇幅讲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习总书记非常明确的指出,构建中华民族的软实力的基础是中华传统文化。

  所以,今天可能讲传统文化的时候,青年人觉得改革开放是向前进,讲传统文化是向后退,这是错误。在爱因斯坦的时空观中,时间和空间都是多维和多元和无穷的,作为文化来讲,向前是前进,向后同样是发展,向上下左右,所有的空间都可以发展,都是前进。

  近二百年来,我们中国所有改革发展巨大的,集体的,民族的心理背景,其实就是两点,一个是自卑,我们被列强欺辱,一个是自强,我们不服气。“五四”的时候,先前人要清理家底于是将传统文化当做批评的对象,从鲁迅到胡适都是这样的态度。现在来看,他们的这种摧枯拉朽式对传统文化的清理,清理自己的场地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在泼洗澡水的时候,连孩子一起泼掉了。

  当我们改革开放和学习西方经验三十年,取得如此成功的经验的时候,我们想想过去对传统文化彻底的批判,是不是过了。今天现代化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中国现代化的重点就是没有了国籍,不但没有了乡愁,更没有了自己文化传统的时候,我想传统文化不但被我们重新的认识,也应该成为我们一个巨大改革的动力,我希望中华民族以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面孔站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生理的基因,都是黄皮肤黑头发,每个人也有自己的基因,在座的年轻人比较英俊,我就比较丑陋,但是我们有共同精神的DNA,这就是传统的文化,从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我们的经史子集,到我们的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一切在今天来看,都是在座所有人应该继承的,在历史上曾经发挥巨大的作用,在未来也应该发挥巨大作用的传统文化。

  最后一个层面,中华传统文化给我们提供的一种智慧。我们现在是先上小学,后上大学,传统的文化先读大学,这是普及性的东西,大学里面曾经引用了青铜器上的内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个青铜器是为了洗涤身体,一个人用崭新的面貌,面见世人的时候,苟日新,日日新,每天都有要打理自己,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日新,用习总书记的话,改革只有进行时。中国的“儒释道”对人生和社会的看法,都可以为我们提供这种智慧,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心的内容就是认为这个世界的万物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

  道家讲人法地,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唯一不改变的事情就是变,佛家也是讲无常,告诉你这个社会永远在变化,同时还提出一种思想就是勇猛精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来讲,对我们今天的人都是很重要的启迪,我们认识到世界的万世和万物都是不断发展的。而且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仅仅是效仿,人类就象自然一样,春夏秋冬,按照大自然的规律,不断的创造我们制度的改革或者是政治经济各方面的革命的话,我想未来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也一定会像历史一样,在世界上赢得尊敬,重新塑造我们的辉煌,谢谢。

  主持人王鹏:接下来是提问的时间。

  现场嘉宾:我觉得您所讲的“儒释道”,这跟市场经济是严重的冲突,为什么新加坡也搞“儒释道”,他们的儒家是经过改造过的,周围的儒家是没有改造过的,这是具有两面性的,主要是政府作为统治阶级将“儒释道”作为统治的工具,但是统治阶级不相信,希望大家相信的。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对目前的市场经济是不利的,我们应该用法家的思想代表这些。

  田青:“儒释道”是百家之一,你提的法家也是百家之一,今天讲传统文化确实是勉为其难,你的问题代表了很多人的思想,你提出原教旨主义的思想,不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这是外来宗教用的词,我所讲的内容,最简单的内容,包括儒家的变,包括佛家讲的无常,包括道家讲的人法定,最后法自然,都不是原教旨主义,不是要求你一成不变的看待世界,恰恰相反,强调世界是不断变化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很多的时间。

  有机会我们下面切磋,另一方面,我真的希望大家对待中国文化,不要用原教旨主义的眼光,中国传统的文化是主张变异和变通的,谢谢大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台媒:菲军队与中国海警船在南海对峙
  • 体育CBA-北京胜新疆总比分4-2第2次夺总冠军
  • 娱乐传文章出轨恋姚笛 经纪人独家回应
  • 财经养老金并轨不会降低机关退休金
  • 科技人人快递在湖北被叫停:无经营许可证
  • 博客俄罗斯缺乏去美元化的底气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二女生手书万言泡妞攻略 帮哥哥找女友
  • 说钱:1949以来运气最好的10个城市
  • 陶冬:日本改革缺动力
  • 孙立坚:人民币汇率贬值何时了
  • 玉名:自贸区第二波炒作要点分析
  • 姚树洁:习近平为啥不访问英国
  • 李飞:暴跌之下下周将现抄底良机
  • 石麒麟:面对下跌的投资策略思考
  • 杨剑波:量化交易应用主要分为三领域
  • 金戈:牛市崛起 A股历史上大战役
  • 谢百三:何以国6条未引起股市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