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滨称内需消费被严重低估 经济再平衡观点错误

2014年03月27日 15:02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之“三月谈:政府的边界在哪里”于2014年3月27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上图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之“三月谈:政府的边界在哪里”于2014年3月27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上图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报告会”之“三月谈:政府的边界在哪里”于2014年3月27日在北京大学举行。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在演讲时称,中国内需消费被严重低估。

  蔡洪滨认为,一、经济学家经常拿中国和美国的消费数据占GDP的比值来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失衡,但其实这是统计口径差异造成。二、国内的很多消费价格被限制或者并没有被纳入统计,前者如医疗、教育的价格,后者如保姆市场等,这也使得中国的消费被严重低估。三、中国存在大量的灰色消费,如政府的三公消费、企业的食堂、疗养中心,这些个人消费并未被体现在消费统计中,而是并入了企业成本,“你把住房消费,服务业的消费,灰色消费放在一起,中国的消费至少是比GDP比重来讲低估了10%”。

  谈到投资,蔡洪滨认为正好相反,由于地方政府政绩压力,投资占GDP的比重至少被高估了10%。

  由此,蔡洪滨认为,中国内需被严重低估,投资被高估,就会造成错误的政策出台。“刺激消费抑制投资所谓再平衡,我认为这不仅不能够使得中国经济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反而有可能使我们脱离政策上的发展轨迹,中国经济真正的动力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要依靠提高投资质量的效益,改革教育体制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创新领域”。

  以下为演讲实录:

  蔡洪滨:尊敬的姜总、各位嘉宾、各位同学,首先我代表光华管理学院对大家来到光华表示热烈的欢迎,尤其要感谢姜总还有我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频道所有的同仁,把这样一个平台跟我们一起搭建成功,另外也要感谢姜总在这么宝贵的时间段为光华管理学院做广告,当然还要感谢今天到场的几位重量级的嘉宾,感谢周会长,尤其要感谢我们两位中国最杰出的企业家,冯仑和刘总,中国这些民营企业家我觉得很了不起,事业做的非常的辉煌,但是像冯总这样的企业家读书写书比我们做学问的还多,粉丝比明星还多,让我们教育界和文化界压力特别大,就今天,他们两个一来,就让我们阿里巴巴[微博]报告厅显得非常小,所以我们学院也在改建一个更大的报告厅,以后大的报告厅建好以后,冯总、刘总各位嘉宾你们就要更经常的来,最后感谢各位到场的所有的来宾、所有的同学。闲话就不多说了,我自己自导自演进入演讲的时段。

  今天这个题目政府的边界在哪?我想讲的一个题目跟这有关就是中国经济更需要新动力,而不是再平衡。这个意思是什么呢?我们现在看今年的经济数据,中国的经济其实已经持续下滑了三年多。从2010年开始,今年前两个月的数字可以说惨不忍睹,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之下,对于未来经济的走向,经济政策的把握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在这些混乱的、众说纷纭的说法之下,我觉得有很多重要的问题没有理清楚,其中可能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中国经济失衡的问题,那么这个问题在国内有极高的共识,从政府到学界到社会各界讨论的时候一说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的词叫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错了,说我们原来的说法是说我们结构严重失衡,过分依赖外需,内需不足,这个问题现在说的不多了,因为我们经济出口的增长从20%多一下掉到了单位数,所以外需过多的问题提的不多,那么现在所有的关注点就转移到内需上,所谓的内需结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投资过多,消费过少,这个十一五的规划里头主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二五”的增长方式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说的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问题,国内对这个问题有高度的重视,国际上对这个问题也是高度的重视。国际上无谓是两种人,一种人每年都要预测中国下一年经济要崩溃,那么最近这个中国经济崩溃论又加入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他是经济学界里的大牛,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后来成了美国最著名的媒体经济学家,他在纽约时报写专栏——这是在美国最高的境界,跟中国相比就是那些在中央电视台经常能够露脸的经济学家,就这种级别,所以影响力很大,话语权很大,自己经常时不时就写个文章,关于中国的,但是他说他也不太懂中国,但是忍不住就要说几句,他说的主题永远像中国经济马上要崩溃了这种论调。马上要崩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就是中国经济失衡,去年的时候他写了一个文章说中国经济马上要崩溃,唯一的问题什么时候崩溃,多严重的崩溃,那么它的论断是什么?美国居民消费占了GDP70%,中国可能一半都不到,所以中国的经济不可持续,一定会崩溃,这是中国悲观论者背后的逻辑。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说中国乐观论者背后的逻辑也是一样的,那么有一些国外的学者对中国的经济很乐观,他们的基本看法是说中国经济一片向好,美国经济马上要完蛋,那么中国经济看好它的逻辑是什么?他们认为中国经济是失衡的,只是这个失衡慢慢的又开始已经在平衡了,它最近写的一个文章说中国经济重新再平衡的轮子已经开始起动,那么中国经济未来一定会很好,他说这个服务业也在提升诸如此类等等,所以中国悲观论者也好,中国崩溃论者也好,背后的逻辑也高度一致,就是中国经济原来是失衡的,只是悲观论者认为失衡到这个地步了,马上就要翻车,乐观论就说它已经开始平衡了。

  我现在要想说的是无论是国内的共识也好,国际的共识也好,其实都可能是极大的错误判断,为什么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判断呢?所谓的投资过高,消费过低的问题,更大的原因是在于这个数字背后真实的统计资料,他们对真实的制度背景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中国消费量最大想项目,第一项就是住房消费,美国的住房消费占了美国的居民消费的20%,占了它的GDP14%,中国的住房消费占了GDP的3%,这个差距主要是个统计口径的不同,如果你在美国有一个100万美元的房子,你已经付完了这个房贷,实际支出没有,但是在算住房消费的时候美国怎么算呢?你的一百万美元假设你是以租房子为支出,那么一年的租金是多少?这个等价的租金就是你在这个房子里头住的住房消费。100万美元等价租金是多少,拿市场上的租金计算,一年的房租跟这个等价比例是不一样的,芝加哥是10倍,那么芝加哥100万美元的房子等价租10万美元,有的地方是15倍有的地方是20倍,假设说在大城市的平均是15倍的话就是你的住房的房价跟一年的租金相比是15倍的话,那么反过来100万美元的房子你的等价数据是600万多美元那么中国是怎么算这个问题?中国是按照这个房子的历史价格乘以每年折旧2%,冯总是对中国房价了解肯定是最深的,他一路是背后的推手,所以十年前15年前北京的房价甚至5年前北京的房价,历史房价跟现在的相比是完全数量级的差别。然后你乘以的比例是多少呢?是2%,还有一点中国城镇居民房屋自有率的比例80%,美国是50%,所以这些统计数据背后的原因是为什么中国住房消费只占我们GDP3%的原因。

  如果按照国际可比的口径,美国是14%,我们即使不到14%,你是8%,那至少增加了5个GDP的百分点。另外一项就是服务业,服务业的比重,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往往都占GDP的70%以上,发展中国家低一点,印度是57%,泰国跟我们基本上是一个水平,它是53%,我们是45%,这样一个比重也使得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结构彻底失衡,服务业太差。国家也经常出台很多政策推动服务业的发展,但没什么效果,所以有的人就说,你看我说了中国经济失衡说了几十年怎么还没转过来。大家仔细想想你要在中国的话,你缺什么服务,你不跟美国比,不跟发达国家比,你跟发展中国家比,中国缺什么服务呢。服务里头有很多消费,房屋的消费,医疗的消费,教育的消费,通信的消费,银行的消费,保险的消费,其他的什么餐饮诸如此类等等文化体育我们缺什么?跟发展中国家比我们缺什么,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统计口径的不同,我们的医疗消费、我们的教育消费很多的价值都是国家发改委按照计划经济时代计算的。就是说协和医院一天价格几十块钱,那么在这种价格扭曲之下,这个医疗消费教育消费是严重低估的,我们中国非常典型的特点是我们很多尤其是在服务消费方面去限制经济,所以我们各种原则各种消费实际上没有底线的,那么我们不去说,比如东莞的扫黄扫掉几百万人这种非法消费,这是永远说不清楚的,很多合法的消费是没有底线在里面的。比如说中国城市的有多少的保姆、保姆提供的服务消费都是没有统计进来的。那么这个问题的话,从统计局统计的角度看,06年的时候统计局做了一个经济普查[微博],普查之后对以前的GDP做了个调整,调整多少呢?往上调了16%,这个主要调整的项目就是我们的服务业,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服务业低估的程度,这是第二个消费需求的这种低估。

  第三个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中国另外一个重要的国情特点,我们的很多灰色消费,因为这个会计收入就没有统计在消费,反而统计在各种组织的运营成本里头,政府机关的三公消费,车也好,出差也好诸如此类,国企的三公消费,事业单位的三公消费,还有一点就是说我们无论是国企,无论是政府还是事业单位还是一些大的私人企业,中国一个特点是企业一大以后就办自己的食堂,办自己的疗养中心,一系列这么多的东西,中国人有多少人中午在吃食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可能也有食堂,大部分都有食堂,这些食堂的这些消费都不统计在我们消费里头,统计在我们部门的支出里头。那这个问题同样对私营企业也是一样的,很多私营企业的老板车也好,司机也好,其他的消费也好不会算在个人消费,都算在企业成本里头。我们做过一个企业全面普遍的调查,中国的企业用在招待费、差旅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韩国的两倍以上。那么这里头这些东西根据会计原则都是企业的成本,但是实际上都是个人的消费。所以灰色消费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块你把住房消费,服务业的消费,灰色消费放在一起,中国的消费至少是比GDP比重来讲低估了10%。

  那么反过来我们再看投资,投资正好相反,极大的高,09年我们把各省的GDP加在一起,比全国的GDP高了两万多亿,12年比全国的GDP高5万多亿,13年比全国的GDP高6万多亿,这个都成为一个影响中国国际形象的一种事。都说你一个国家的政府公布出来的数字互相之间打架,那么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在统计数字里面注水,很多重复的计算,但是是以什形式表现呢?不会以消费的形式体现,你在北京买东西没有算到广东去,他其实是以投资的形势表现的,一个企业的总部如果在北京他要在广东、重庆在其他任何地方分公司有投资,至少会多算一点,在当地会算一遍,总部又算一遍,这种重复的计算是以投资的形式做的,那为什么出现这么大的差距呢?地方政府把自己能算的东西能注水的东西都报上来了,统计不是切一刀统计,其实一刀切下去切掉了6万亿所以就形成了这个差距,但是统计如果我这一刀能够切准,能够切的彻底干净,大家就不玩这种游戏了,他一定是还有很多的水分留在里面,留多少没有人知道,但是你简单做估计,一刀切下去切的还是比较狠切掉了2/3,至少剩下1/3还有好几万亿在这儿,另外对于投资的高估就在我们算实际投资的时候价值指数往往是低估,这国际上都有很多的研究,你把这些加在一起,投资占GDP的比重至少是高估了10%,这两项一加一减至少是10%,我们初步估计你做了这个调查之后,投资占GDP比重是47%,那么就减到37%了,原来是这样形势,但是现在是这样一个状态了。

  国际上如果你看日本韩国经济高速起飞的时候投资占GDP的比重就是接近40%,有人可以说这个不是适合的标杆,什么是合适的标杆,美国的投资占GDP17%,是不是美国就是最好的标准呢?所有的经济学家,仔细去所有的经济领域去找,找不到一条的理论。

  从我们实际上对中国的数字理解上讲,所谓的投资过多,消费过少其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判断,这个严重的错误判断第一不是说我们统计局的数据完全不靠谱,更重要的是说我们的分析人员,我们学者对统计数据背后的依据没有真是的了解,对于中国的国情、相应的制度没有了解。

  另外一个原因大家对四万亿的刺激政策造成的后遗症扩大到对所有投资效果的评价。那么这个不是说我们投资越多越好,也不是说投资体系没有问题,我们想中国投资的问题不是一个数量和比重的问题,是一个质量的问题。我们衡量一个国家它的投资率是不是合理,不能简单的用一个国际指标单一指标来评价,就像我们说衡量一个人的体重是不是合适,不能简单的用一个指标来看,要看他是小孩还是大人,是男是女是亚洲人还是西方人诸如此类等等。

  这种错误的认识我觉得非常严重的后果,会误导我们的政策,在现在的经济体制下我们并不是说你现在就已经是危机阶段需要出刺激政策,中国还没有到那个阶段。但是在现在所谓的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论调或者是判断之下,正常合理必须的投资也受到质疑,这就使得我们公共的投资的积极性下降,民营企业家的投资的积极性同样受到影响,因为民营企业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因为做一个长期的规划,长期经济增长的信心应该是投资基本的保障,那么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使得我们经济持续下滑的形势很难去扭转。如果这样的形势持续下去,经济持续的下行那么就真有可能出现经济的衰退,甚至危机,到时候反过来你可能又需要新一轮的刺激政策,所以对于现在经济形势的判断,这样一些理念应该是需要去澄清。这些理念同时对我们观念上也有相当的影响,这个观念上的看法是什么?我们消费是好事,储蓄不是好事,现在鼓励政府借贷消费,另外我们服务业是好,市场也不行,民营企业家在一起如果随时搞实业的,往往自己有的时候都不太好意思说自己是二等公民,搞房地产、搞金融这是比较牛的。

  那么做实业的企业家自己本身处境很难,同时整个社会引导,政策的引导也是对他们不利,另外就是我们现在注重的是刺激消费要抑制投资,这些错误的观念我觉得是非常危险的,危险在于什么呢?人为的刺激消费,比人为的刺激投资更加危险,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次贷危机,都是消费过重引起的。美国有这个产能之后,他是有天然气的革命的时候很多人去投资最后的话这个价格达到很低,这就是投资过剩的例子,但是这些局部的投资过剩,反而会造成经济的整个全面危机,所以人为刺激消费比人为刺激投资还更危险。另外一点中国处理工业化转型这个时期,工业化我们是一个中期阶段,很多人就是说我们需要跨过这个阶段,因为工业化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跨过这个阶段,直接进入后现代国家以这种借贷消费为主的国家,这是非常危险、非常错误的观念,没有一个大的独立经济体能够跨过这个经济体直接进入后现代社会。对于后现代的消费抑制可能如果是我们过分的抑制制造业的发展可能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没法维持。那么如果我们不强调再平衡,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什么?再有一个与此相关的错误认识是什么?经济增长很多人从那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它从所谓的一个国家的GDP由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部分组成,那么有的政策研究者把这个写成一个很形象的词叫三架马车,三架马车的说法甚至被我们放在政府文件里头,但是其实从经济怎样来讲是一个错误的,其实所谓的国家的一个国家的产出,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部分组成,这只是我们从需求的角度考虑一个国家短期经济主需求的总量是不是合适的时候,我们适用了一个公式,那么这个公式对于短期宏观调控,调控经济来讲是一个适用的工具,一个工具的概念,但是对于经济增长来讲你要想在这三架马车上面去下功夫,这个经济放缓了的话,这个消费慢了点就刺激下,投资少了点就刺激一下,需求少了就刺激一下,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这种想法就使得我们政策导向上经常会造成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我们用宏观调控的方式去干预微观机制,我们习惯于用所谓的调结构的方式去管理经济,那么调结构其实在市场经济里头,如果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没有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有所谓调结构这样的说法,所有的经济里面没有调结构这样一个概念。

  那么我们现在热衷于政府调结构,其实是计划经济思维惯性的表现,直接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讲了说政府边界就是说经常用直接的行政手段去干预微观经济达到宏观经济平衡的角度,所以三架马车也好,调结构也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好,再平衡也好,这些概念和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上其实都存在着严重的偏差,真正的经济增长你需要看的是什么呢?在市场经济中,经济的增长无非是来自于经济制度、制度改进带来资源配置效力的同时,以及生产要素所谓的生产要素就是资本和劳动,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那么就是投资质量再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就必须从这些方面着手,而不是在结构上在平衡上,在所谓的三架马车的角度去思考。那么因为时间关系我这个具体就不讲了,总结一下。就是我们所谓的刺激消费抑制投资所谓再平衡,我认为这不仅不能够使得中国经济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反而有可能使我们脱离政策上的发展轨迹,中国经济真正的动力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要依靠提高投资质量的效益,改革教育体制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升创新领域,好,谢谢大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山东平度征地血案:部分村民不知地被征
  • 体育亚洲杯抽签-国足遇朝鲜沙特乌兹别克
  • 娱乐港媒曝邓紫棋炮轰林宥嘉5宗罪 怒斥虚伪
  • 财经三峡集团一二把手敏感期被免职:风不止
  • 科技彷徨与迷途:家电业的真假智能
  • 博客台湾人眼中的大陆人:太穷吃不起茶叶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生3年失全部亲人 村民资助其冲刺高考
  • 钮文新:让民众分享国企改革红利
  • 徐小明:1974点形成最低点可能
  • 高善文:流动性中期前景乐观
  • 叶檀:无土改 土地信托中看不中用
  • 叶荣添:中国石化今年将涨到10元
  • 许一力:马云与四大行之争
  • 尹中立:国六条还缺少点什么?
  • 陶冬:美国牛市到头了吗?
  • 超级感悟:5月上旬或见波段性低点
  • anmin:中国社会的真实财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