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秋: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的法宝

2014年03月21日 15:38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2014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于3月21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4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于3月21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4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于3月21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刘迎秋: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参加中企联重要会议,中企联是咱们国家成立比较早的企业协会,我参加得少一点,但是我印象当中也有20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时候是袁宝华是领导,非常早的一个协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企业发展过程当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联系国有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的政策制定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次会议协会跟我联系,我非常高兴参加,有事上午没参加,下午听了王司长的报告,没听全,我听了以后觉得非常好。

  我在某些方面的理解,我想介绍一下关于转型升级的问题。中国的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着什么样的机会?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选择和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的选择。

  这个大会是企业管理创新大会,所以转型升级实际上也涉及到管理转型和管理的升级,刚才王司长介绍国家的管理和国家的治理,讲到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地方的认识,也讲到一些部门,包括部门的司或者局的认识,大家看一张图,那张图画得挺清楚的,中国选择了市场,中国也选择了权力回归,中国也就认识到了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他的利益,人有利益,人都是经济的人,有这种理性,是自私的或者是自利的,不大准确,我们是社会主义,人不应该这样,但是人确确实实大部分都这样。不仅每个人都是这样,政府部门可以在没有任何根据,凭着一句话发许可的文件。习近平任总书记之后第一站去了广东,就讲了一个问题要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利益的固化绝对不是每个人自然人的固化。诺贝尔奖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的教授弗里德曼,来过中国好几次,像朱镕基,包括朱镕基以前的赵紫阳和李鹏等都跟他见过面,他是推动市场导向的,政府是一条大鳄,不是政府惯坏,把政府某些官员惯坏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制度非常不健全和完善,以至于他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涉足寻租,谋取个人的利益,利用这样的环境和平台成长为一个大鳄。

  我们回顾这个主题是,管理要创新,企业要创新,社会要创新,经济要发展,原因何在呢?原因在于中国经济30多年的改革,过去的贫穷落后,甚至被别人看不起,那种格局已经远离了,如果我们做一下简单的计算,估计我们自己估计在总量上GDP超过美国,那就是为期不远,大概我们算了有2020年,有几个不同的机构,芝加哥大学算的是2044年左右,中国GDP占世界的40%,美国占14%,中国的经济总量占到世界的40%,而美国占全球的14%,颠倒了。现在美国占世界总量的将近40%,比我们多,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会超过它。他没说哪年我们超过他,他讲到了2040年到2044年这个期间,中国的总量是40%,美国应该倒了。

  日本仅仅占世界总量的0.2%,一般的数据是2020年,高盛公司他们的计算是2025年,一个会计师事务所计算是2020年,问题在哪儿呢?能超过它吗?哪些地方超过它,哪些超不过,生产了耐克鞋,生产了服装,生产一般的社会用品超过它,在很多关键的技术很多企业内在的竞争能力在社会的发展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以至于对基本问题看法和心态能超过吗?这些东西都需要一个基础,我们今天谈的基础是企业,企业需要转型,企业需要升级,这个任务李克强总理在去年达沃斯论坛上,专门讲了一下,中国已经到了不转型升级就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这是在去年9月10号在大连达沃斯论坛做了一个讲演,不转型升级就不行,中国经济发展经济速度在下降,下降好还是不好呢?下降不好,下降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样的信号呢?有些已经不行了,有些生产能力不行了,有些组织框架结构已经需要改变了,今年两会说,我们要转,往哪儿转呢?要转向转像质量效益型。要从原来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传统的比较优势,比方说劳动力比较便宜,资源比较便宜,原来的制度改革、红利释放比较容易,要往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要从国际分工产业低端向高端转变,我们现在实际上是处于低端的,我们现在走到世界各国,买一点生产工业用品,工业的生活必需品或者生活用品买的话,大部分就是中国制造的,只要质量很好,很便宜,买不好就是中国制造。我出去到欧洲,从法兰克福回来的时候,我看见每个人拎了一个箱子,我们是空手,买不好就是中国的,就不买了,中国什么都有,全世界都是中国制造的东西,他们拎着东西,问拎着什么东西呢?是德国制造的炒菜、蒸饭的锅,我估计在座很多人使的是双立人的锅,外国人没有人到中国拎中国的锅往外头走,中国人现在也不拎电视机也不要录音机更不要一般的工业制成品,可能买手表,可能买锅,锅什么样呢?用特殊钢的材料,七到九层的安排做得锅,是一个新东西,中国没有,中国有很多锅的制造业,但是没有这个技术,前不久我买了一个试一试,中国制造的锅,五层,效果比传统的炒菜锅好多了,不一样,德国制造的锅里边的不锈钢是含多种微量元素的,外边不锈钢又含另外一些微量元素,着火对立面炒菜是不一样的。李克强总理讲,不转型就不行,只有转型才能发展,这样的概括是很有意思的概括。

  问题在哪儿呢?转型升级这个概念是一个什么样的含义呢?转型升级放在一起,就是一个词,这四个字,一个词是一回事还是不是一回事呢?我们需要讨论一下。我们把最基本的东西回答一下,转型升级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第二,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目前,走过了30多年的时间,曾经经历过什么样的转型或者升级,有什么样的经验,有什么样的规律?有哪些归纳出来的东西我们去理解和认识呢?第三,在新一届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推动中国转型升级,实现更大的发展的时候及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需要做出和应该做出,而且必须做出必要的基本的选择。

  第一,转型升级这个概念是近几年说得比较多的,特别是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里面用了一句话,在外贸上要进一步推动转型升级,学术界也讨论很多了,转型升级这个概念,把转型升级放在一起四个字的概念是一回事还是不是一回事?我们需要讨论一下。我的理解,转型和升级是两个内容不同的两个概念,是两个过程。但是它又是互相有所联系,互相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互为前提,互相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比较大的差别。转型本质的内涵来讲是方式的改变,转型这个词本身就是这样的,方式的变化,所以我们理解转型通常是指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体制机制方面重大的变化或者叫变革、改变,所以转型是这样的,简单说是一个方式的问题,转型的过程一定是从一种方式向另一种方式,一种形态向另外一种形态的转变过程,转型升级是讲这个东西。升级与转型不同,升级通常是讲技术的变化,不管生产经营的技术还是管理的技术,创新大会讲的是管理,管理也是有技术的,包括从国家层面的管理,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前些年一直在讲企业内部应该扁平化,因为现在有了信息技术,光扁平还不行,应该加上网络化、信息化,光信息化、网络化行吗?还应该以知识为基础。所以升级过程往往是技术的提高,这是转型升级两个概念的差别。再考究一下这个词源上再看一下,也是不同的。

  在英文中,转型和升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语,转型讲的是改变,Transformation,升级是Upgrading,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有没有这样一个词放在一起的英文词呢?没有,在翻译界、理论界也讨论过这个问题,英文能不能搞一个词,比方说经济的转型升级,我们去追问一下这个词发现是权力特权的改变,跟经济和技术从不高到较高到更高Upgrading的管理是不一样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在英文中没有一个单词叫转型升级。中文中有,把这个词放在一起,中间少了一个东西是连接词,可不可以呢?可以的,但是永远不要忘了,这个链接词没有的时候,也不表示一件事。

  所以,由于有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在国务院关于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这是“十二五”规划当中关于工业转型规划,“十二五”规划没有讲这个问题,就是讲外贸转型升级。在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当中专门对转型升级做了区分,转型就是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兴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所以把它区分一下。

  转型升级,关于党的文件和国家文件什么时候在一起?明确地说就是11年的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讲了一篇“转型升级”,此前的文件都是没有的,都是分开的,此后的文件也没有。但是十八大报告就把转型升级是指的谁又做了进一步的界定,转型升级一定是指转动工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是健康发展的问题,转型升级就是指传统的产业,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也给大家展示了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今天讲得东西核心是回答一个问题,没有夕阳的传统产业,只有夕阳的产业传统。前些年理论界和实业界和在座的企业也不自觉这样认识,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传统工业就是夕阳工业,一直有这样的看法,这个看法是不准确的,但是我认为有一条可能是存在的,产业传统带有夕阳特征,今天所说的要回答的问题里边,深层次的问题就是这个问题,没有夕阳的传统产业,理由在于传统产业可以转型可以升级。

  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两种现象两个概念。转型升级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特定的条件下,转型的完成过程就是新的升级的开始,在另外一个条件下,升级实现的结果就必然带来新的一次转型过程的展开。第三个认识就是刚才所说的转型升级这两者虽然是林个不同的过程,但是两者都需要制度和产业的支持。只要转型升级社会就能发展了,经济就能发展了,社会就能发展的,这种说法不准确,一定要有一定的环境做保证,一定有一定的力量做支撑,内涵就是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发展慢了都不行,增长率太低不行,7.5%左右,为什么有这个底线呢,从十点多降到七点多,每降低一个百分点的增长就会使劳动者就业减少140万人左右,还是计算本世纪初的时候,到第一个十年,现在我们的人口总量更打了,降低一个百分点就不是140万人,让人社部提供了一个资料,就是当年做结果大约是140万,现在可能要多于140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可能要多于140万人不就业。现在统计的结果,登记失业率仅仅是4.1,比目标低,错了,有相当多企业是半开工,工人回家的时候不解除劳动合约的,给你发最低的工资,你回去休息做别的都可以,每个月给你钱,开工的时候一定要回来,我们有约定,这种不叫登记事业,实际上是失业的,实际上是结构性失业,没统计,我们只统计谁到劳动部门失业了,半年以上算是失业,一年也不算了,因为我给他发着工资。把这些人发出去,估计高于4.8%。因为增长率是10.6%,加入WTO一直到2010年平均增长是10.6%,7.5,降3个点,一个点140万,就是400多万的,我们现在的目标一年就业一千多万人,所以要有物质基础和增长。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基本战略。因为什么呢?不管是升级还是转型,都不能没有物质力量的支撑,空手道在个别时间、个别环境和个别条件下个别人的行为是可以的,比方说美国搞虚拟经济,搞了一个产业规划,成为一个大的富国,那是可以的。第四,转型升级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二、我们国家到2010年之前的30年,我们在转型升级上有过什么样的经验和经历呢?这30多年我们经历了三次大的升级,三次大的转型,这三次是有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机遇,放在一起才给了我们不同经验的内涵,告诉我们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条件下要做不同的选择这样的经验结论。

  第一次历史机遇发生在1985年到1991年,85年到1991年是什么样的年代,中国要实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这个决定一做出,原来农村的探索,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开,城市的扩大企业全面推开,而且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我们提出了一个叫三来一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战略思想。正好遇到了日本经济起飞,日本的经济遇到一个问题,就是产业要转型,日本的产业要转型的时候,我们要出去,我们要进来,我们没有钱,我们向外边借钱,没有技术,向外国引进技术,我们用什么样的办法,用三来一补,来料来样来设备,我们加工再出去,可以现在不给钱,出去以后再给钱,这个结果正好与日本实现起飞以后的结构调整,重化业外移有关系,这个时候中国经济获得了发展。比如说华国锋那时候,就引进了日本钢铁,实践证明日本重化工往外转移引进起来的时候以最便宜的价格引进来,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变的,重化工业由原来的低水平变成高水平的,宝钢建成以后参观的时候,宝钢的钢厂和鞍山是不一样的。这是日本起飞后期结构调整与我们实行改革和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相结合。结果是什么样呢?结果就是加快了国内短缺的修整,中国是短缺经济,这个阶段加快了短缺的修整,也加快了来样来料来设备加工的企业的发展就是象征企业,一般制造业技术得到比较大的改善和改进扩大,工业生产结构出现一次大的调整,工业原来很落后,现在工业往上走了,这个期间个体经济发生比较的发展。这是85年到91年这个阶段。

  第二次机遇,第二次机遇发生在什么时候呢?1992年到2001年,91年小平在上海谈话,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别问姓资姓社,看准了就试,错了再改回来。股份制,资本主义可以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怎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呢?市场就是资本主义的呢?中国就不能搞呢?小平说可以搞,91年的求是杂志,搞改革就是要问姓资还是姓社?市场秩序混乱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导致的,90年、91年下滑到最低是3.9%。大家看过一个电影叫做人民的儿子,小平坐着日本的高铁从东京出发往东走的时候,南边有一个小村庄,举着中国的旗子出来,小平对着车厢说,说慢了不行啊,车也快,他们服装非常干净,而且质量非常高,不是一个村子,房顶上砖瓦都下来了,满都不行了。

  于是92年1月18号小平就坐火车南方谈话,走了一个也,这一个月的谈话,第一个谈话是在武汉谈的,谁反对改革就让他下台,所以大家知道,接着在上海的谈话进一步系统、深刻、深入地做了一次阐述,这就是小平的南方谈话,武汉、广州、深圳、珠海、福州、上海、天津,这个时候大家如果回顾那段时间的时候,有一件非常动人的故事,我们也没有笔记和手机,北京根本安不了,90年代初中期电话需要安一个电话五千块钱,而且需要要办手续和申请等,我家电话是5300块钱安的,还得给安电话的人两条烟,就在小平92年讲话,田纪云在中央党校做报告讲小平同志,做成录像带,中央党校有两套录像机,带子很烫手坐着飞机回家传达,传达春天的故事,传达企盼很多搞改革胆子要大一点,再这样下去经济还要下滑,受不了了。这次的讲话和后来的十四大,叫市场经济体制。基础就是市场,三中全会最重要的,不仅是基础,而且是决定性的作用,为什么这样呢?这是人类摸索了几千年发现,这个市场是一个等价的平等的公平的交换,我把个东西卖给你,你要买,我赚了钱,因为买了他认为比不买他的交易更大,双赢,只有这个能做到。这次体制给了我们一次新的体会和力量,恰恰与亚洲四小龙起飞后期阶段相结合,亚洲四小龙就是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四小龙,这四小龙起飞以后,它的结构又需要调整,就像现在东部沿海、广东、江苏、浙江他们已经实现起飞以后,结构需要调整一样,所以大家愿意看的话,现在是可以看的,在半夜的时候站在高速公路上看,从东部沿海往西运大的风扇,运拆装一台十几米长的大车装一个机器的零件,每天都有的,因为东部的起飞以后结构要调整,要把传统的家业往外移,他们实现新的创造。这个啮合就给了我们一次新的发展,我们终于看到了社会主义有市场,人类的文明让中国拿到,以前丢掉了,有人说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但是把资本留给了德国、美国,有这个消化,但是里边是有一点小的哲理,这样一种文明的东西,我们有了,所以这个文明就带来了一系列的结果,它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背景下,思想大解放背景下的结构大转换,思想大解放方式大转型,这次的转变升级意义还在于下海潮开始了,如果说在92年之前,在温州草根的发展还是中国的亮点,92年下海潮就是儒商兴起,高知识分子层甚至中南海的精英们也下海,泰康人寿的陈东升,中诚信集团的毛振华[微博],就连大家说得万通集团的冯仑也是大体上算中央党校出来的。市场的理念,这些人的理性,对市场的崇拜,冲动,代替了原来一些陈旧的崇拜,比方说对权贵的崇拜,对政府崇拜被代替了。价格的调节,市场的竞争开始发挥作用,生产力,经济发展有这样起来了。

  所以这次起来,给大家一个统计结果,工业增加值就原来的几千亿到91年的一千多亿变成四万多亿,增加的倍数就很多了,短短的几年。第二次还是红帽子的企业,既要发展市场经济,还需要戴红帽子,最典型的就是江苏。乡镇企业我们回过头来,96、98年摘帽子过程当中,乡镇企业都是什么帽子呢?然后脱帽子,新型产权关系就在红帽子和不红帽子的过程中形成了。这次就是短缺告别了,过去的短缺是普遍的,每个老百姓都有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旧三年的事,在这个时候没有了,过剩了,有不过剩的东西吗?有,什么不过剩呢?政府服务短缺,公共服务短缺,法治的服务短缺,公平的法治服务短缺,社会的公平秩序短缺等,这是第二次。

  第三次,01年到10年,这次转型升级机遇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十六大做了什么东西呢?最重要核心的东西是做出长期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政治地位,我们加入WTO,以及于美国去工业化相结合。我们加入WTO谈判了15年,谈判过程中像社科院也参加了讨论,我本人也参加了,发表过一两篇这方面讨论文章,核心是什么呢?加入有风险,不加入孤岛,中国要想发展成为一个大国、强国、富裕起来,难,所以还是得加入。粮食可能要受到挑战,我们的粮食挑战比美国低多了,毛主席过黄河四百斤,过长江五百斤,现在没有四百斤、五百斤,汽车会受到挑战,计算机可能要毁灭性的挑战,但是加入WTO之后,回过头一看真不是那么回事,经济增长需由原来的七点多、八点几,一下子变成十点多,十二点多,最高十四点多。我们原来以为他们惩罚我们怎么样,结果发现他们不仅不惩罚,而且要拼命进口我们的东西。工资水平不改变,生活福利水平生活质量提高了一倍,以至于美国每年都说最惠国待遇,别惩罚了,赶快进口吧,否则影响我们的生活,美国要让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稳定下去,必须得不断进口东西,输出美元,美元才能成为世界货币,要创造金融,就是虚拟经济,要把工业让出去,让美国人都搞金融创新,这个阶段在90年代中后期的开始,一直到进入21世纪去工业化的过程,发展金融虚拟经济的过程给了中国一次机会,我们的门打开了,在这个时候等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我们工业化,我们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从原来的30%多、40%降到20多,十几,现在不到10%,我们农业人口确实很多,真的在地里面种地没有很多,我们号称53%的人口城市化率,有一多半是城市人。所以这是一次机遇,这次机遇是我们和美国去工业,有这样几点给了发展,一是两个毫不动摇,纠正了左的干扰,使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得到比较好的发展空间。美国去工业化给了我们自己原来不理解的机会。我们的工业成为工业大国,我们现在的工业成为工业大国成为世界十八点多,两百多种产品世界第一,钢铁生产过剩,压缩钢铁生产能力,但是我们的特殊钢不锈钢,德国生产双人锅也不行,或者严重不足,钢厂1/3搞成特成钢或者不锈钢,我们的生产管道改成不锈钢管,我们张嘴就喝,美国人从小就喝,他们是天生的,我以为是他们的工业基础支撑的。

  这三次机遇、三次升级、三次转型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说两点,三次转型升级都与体制进一步变革、经济进一步开放高度相关。其他都可以说,第一次是日本的起飞,起飞后的转型和调整,第二次是我们在进一步发展,亚洲四小龙起飞以后的调整,我们还要发展,加入WTO美国的去工业化给我们的机会,没有制度的改进,传统体制到市场体制,市场体制纠正左的调整,没有机遇都是不行的,没有开放都是不行的,这是第一条。习近平说改革开放是我们的法宝,这是不得了的。第二,机遇来自海内外,不光海外,内部的啮合问题,没有内部的调整,外边来了也没用,比方说现在为止,我们的汽车仍然不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我们的高铁成了出口的主要的产品,总理做起的推销,美国准备开使用中国的高铁技术在美国建造高铁,美国没有高铁,铁路非常慢,一小时60公里,要开着车一小时80英里速度,火车慢多了,美国是飞机发达、公路发达的国家,火车很不行的国家,现在要发展了。

  三、第四次转型升级:机会与选择。前面给了我们经验启示,第四次转型升级:机会与选择。

  机会和挑战一定是在一起共生的,大概有四个机会是目前不能错过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决定》不仅进一步总结了原来的政治定位、经济定位和体制定位,而且明确肯定了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毛主席的时候有三大法宝,习近平领导的党中央改革开放是现在的法宝,轻易不能动摇。第二大机会: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奥巴马上台以后发现美国产业空心,搞创新、次贷危机,次贷危机银行倒闭,欧洲的债务链,美国的危机形成国际金融危机,这一切都是因为实体经济落后了,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了,金融创新过度了,金融创新怎么样过度呢?也是一大套的东西,金融创新以次贷危机为标志,没有工作,没有房产,没有固定收入的三无人员在美国申请住房抵押贷款,然后住上房子,为什么申请贷款呢?只要美国人申请这个贷款什么都没有都可以申请住房贷款银行可以放贷款,放贷款可以创造货币,可以形成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可以从外国进物资,导致美元出来,美国输出,物资进去那就是中国人干的事。美元出来之后,中国是第一大,3.8万亿,拿到美元有60%、70%买美国的国债,国债利率是2%或者不到,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美元是在1944年曾经和黄金挂钩,1972年以后不挂钩了,美元是以美国政府和美国财政为担保的法定符号,美元这样输出世界各地,每年得铸币税六千亿美元,每一张美元一百块美元的成本不到一毛钱,这样印,你什么都能耐,你也可以申请贷款,只要一贷,钱就变成了市场的货币,这个货币就可以形成需求。财政怎么办?政府也得这么干,政府也借钱,政府搞赤字,美国历史上最好的总统有四个,其中第四个就是克林顿,任期两届,第二届财政盈余,克林顿搞了IT,小布什搞战争搞赤字,现在还搞赤字,奥巴马发现光搞赤字不行,如果工业是空心的是不行的,所以要再工业化,要搞3D,要搞高科技的工业化,同时苹果能不能回来?号召他们回来,苹果现在正在回去。纺织能不能回来,纺织也正在回去,美国劳动力工资是我们过去本世纪初的时候是30多倍,我们劳动者的工资是美国的3%,美国一年挣30万人民币,普通工人一年不到一万块钱,现在又过了十年,我们的清洁工两千块钱,美国由于各种原因,清洁工没有涨,现在是我们的20倍,让一般的纺织业回去行吗?要搞高级的纺织,我们是40纱、120纱,我们现在生产300纱,美国说生产更高级的,再工业计划也是机会。第三,选求经济结构大调整,美国这样的富国成了寨过,我们这样的穷国成了债权国,我们拿美元的符号,这种结构要调整,原来美国一个国家说得算,过去美国、苏联合伙说得算,现在成了美国一家说得算,也得调整,这也是一个机会。世界里不开中国,已经摆在那儿了。第四个大机会,现代科学技术孕育着新的一系列的重大突破,能源的危机就是技术的突破,页岩气等,这就够了吗?不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水能否作为燃料,理论上能,因为水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点着之后没有任何的排放,怎么样解决呢?解决分解、压缩,怎么样解决分解压缩,用更高的技术,这个技术有没有?在座的企业家们能创造,不要以为你不能,我们中学初中就学这个东西,把一个盆里的水盖上一个盖,充上两个电极,有一个小言点着就是火苗,不行吗?科技可以突破,光,每秒钟30万公里,把光收到一个小容器里60秒不动,打开就出去了,60秒乘以30公里,如果这个光停60分钟,如果光停60个小时,电子计算机就会变成量子计算机,估计到那个时候水可以燃烧了。一系列的突破都是机会。

  挑战在哪儿呢?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抓住这个机遇做出这样的选择,第一不能让位我们的传统产业不行,美国奥巴马搞3D,我们也搞登月,但是我们更多的企业搞锅,德国人生产一个锅可以卖六千块钱到一万块钱,我们的锅为什么只能卖60呢?这是一个问题,能否让我们的人去创造呢?我们有没有这样体制和机制去创造呢?不能盲目的废气、厌弃、忽视传统产业,而且整个人类永远离不开传统产业,不管人类将来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甚至先几天参考消息登,再过几十年,大概30年左右,人又可以到月球上生活了,那也没有,传统产业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穿不能少,吃不能少,走路不能少,只不过原来四个轮子,现在两个轮子也可以跑了,将来一个轮子可能也行,将来不用轮子,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总之,衣食住行都需要存在,衣食住行都需要改变,这些改变就需要每个企业。传统产业无夕阳,关键在投入和创造。

  多元化这是民营企业比较喜欢,很多企业都这样做的,因为东方不亮可以西方亮,理论告诉我们,逻辑告诉我们,专业化是赢家。1776年亚当斯密到英国伦敦郊区小镇去参观考察了指针厂,小作坊20多个人,一天一人生产20个针,后来做了一个改变,20多个人分成18道工序,有采购的,有弄钢丝卷,有切,有磨有打眼有包装的,18个工序,结果什么样呢?每个人每天生产4400个。有一本书叫大趋势,作者叫托福莱,在书的前言里说,我走进了密密的森林,扒开密密的树叶,展现我眼前的全是针,20个和4400个,分工和专业化的基础,专业化是分工的在线,一个企业就干这件事,一个企业就生产螺丝,日本的丰田模式,一个企业就搞组装,以至于日本汽车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王国。不要一个企业什么都搞,不要一个企业什么产业都搞,要在专、精特、新、好上下功夫花大钱。

  三是不要盲目否定家族制,但要现代化,治理要现代化,你有董事长、有总经理、有监事长,有技术总监和财务总监等,我去宁波方太,董事长他请我吃饭的时候开发票,他老婆是财务总监,开发票审查吃了多少钱,列一个月吃了多少钱要计算一下,他是家族企业,他是董事长,他老婆是财务总监,他儿子是总经理,他们的技术总监、营销总监是外边的,技术总监是武汉大学[微博]毕业的,总之,激励要现代化,家族制不必非得废弃,要避免有些人说的,家族制不好,不能这样说。

  第四,不要盲目引进尖端技术,关键要适应有效的技术,奥巴马搞3D,我们也可以搞,国家为代表,我们搞什么呢?我们搞更接近于老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上的改进,微小的改进累积的改革,累积的改革变成巨大的收入。

  最后,转型和升级,虽然不是一回事又是互相联系的,都需要政府的改革来支持。没有那些支持,转型升级不能实现,损害的不仅是国家利益,损害的也是每个企业的利益和职工的福祉,中国真的要超过美国,不仅仅是竞争力的挑战,技术挑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正直播:澳发现多块疑与MH370有关碎片
  • 体育林书豪两双火箭连胜 杜兰特35+11雷霆胜
  • 娱乐传《歌手2》内定邓紫棋夺冠 两千万包薪
  • 财经人民币年内急贬近3% 房地产市场承压
  • 科技中移动利润15年首下滑归因3G和微信
  • 博客台湾学生强占“立法院”为何失控?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八大女神级美女老师终极pk(组图)
  • 钮文新:结构调整将导致中国经济脱轨
  • 张化桥:咱们的财富在哪里?
  • 沙黾农:我的10条救市建议
  • 叶檀:以小崩盘扼制大崩溃
  • 徐斌:限制大城市规模的规划注定输
  • 周展宏:阿里IPO估值或低于千亿美金
  • 苏培科:所有银行都应制订生前遗嘱
  • 陈晓阳:人民币暴跌股市还有希望吗
  • 清议:自恃聪明的减速政策将酿成大祸
  • 股往油来:沪指跌破1849可能性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