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李建复唐炜做客读书会

2014年02月25日 17:56  新浪财经 微博
“中国金融博物馆读书会(第四十二期)”于2014年1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台湾文化创业者李建复、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炜做客读书会。(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中国金融博物馆读书会(第四十二期)”于2014年1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台湾文化创业者李建复、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炜做客读书会。(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中国金融博物馆读书会(第四十二期)”于2014年1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台湾文化创业者李建复、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炜做客读书会。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来到我们中国金融博物馆的读书会,我是今天活动的主持人田薇,非常荣幸不仅能够来到这个读书会,而且能够作为我们第四十二期的读书会主持人,在今天到来的很多朋友当中,我想很多人都了解了在不久以前,有这么一个活动,是在中国的一个大饭店里面进行的。这个活动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欢,因为它是一种快闪的形式,很多人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一起,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在几分钟之内他们都消失了。这个活动在网上可以说十分流行,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一千多万的人曾经点看了这个活动的视频。今天我也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读书会上邀请到当时主办这个活动的两位重要人物,著名的音乐人,同时也是文化创业者,来自于台湾的李建复先生,同时非常欢迎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唐炜先生。

  光说不练不是真把式,所以我们今天还是请我们现场来的朋友,也许还没有机会看到这个活动视频,首先来欣赏一段当时现场的情况,我们重现一下。

  主持人:谢谢!谢谢各位,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五位也是来自于我们国贸的职工,而且当时他们也都参加了当时快闪的活动,是这样吗,唐总?

  唐炜:是。

  主持人:今天他们唱的怎么样,你给他们怎么打分?

  唐炜:今天唱的更自然,那天好像建复在现场,还有马导以及一个现场的指挥,然后面对的人群都是一些不太熟悉的非常随意状态下走来走去的人,所以他们按照非常严格的安排来演出的,今天我觉得还是比较放松。

  主持人:今天现场的观众李先生给评论一下,跟当天相比。

  李建复:今天反应不够热烈,因为大家都坐在那边,听演讲比较拘束一点。

  主持人:现在我们一定要聊聊这个快闪,很多朋友在网上看了,我也看了很多遍,非常有意思,曾经在2000年第一次在美国看到这个概念,到今年已经有14年了,但是真没有想到在中国首都北京,在一个大家都觉得特“高大上”的地方国贸有这么一个快闪活动,大家眼前一亮,怎么做这个活动,台湾的101到我们大陆的国贸,这之间是怎么一个心路历程,李先生听说你做快闪已经上瘾了。

  李建复:是蛮过瘾的,我们做完101,真的没有什么计划说要做下一场,就跟人家说你下一站在哪里,我完全没有想法。101做完了之后,网络上反响特别大,很喜欢,有很多内地的朋友想要我们在内地也办一场。到大陆来,第一个选择就是北京,通过我们的好朋友李开复[微博]先生,就介绍了唐总跟廖总,我们一起在7月底碰了一个面,然后大致谈了一下。回去我们琢磨了很久,因为到北京来做,复杂度要比台北高很多,因为我们没那么熟悉。

  主持人:但你们踩点了,而且有内线。

  李建复:国贸给我们支持非常非常大。后来还是千辛万苦把它做成了。

  主持人:整个演出过程当中实际有三个团队的加入,这三个团队还是海峡两岸的。

  李建复:我们不可能把101的原班人马搬过来这边,我们台北来了16个人,在北京这边有两个团,一个是国贸,40人,刚才那5位都是国贸员工合唱团的。还有北大的一个合唱社团,一共出了30个人,一共是86个人,加上两个领唱是883人。

  主持人:当时唐总也在现场,装作吃午饭的人,看到底什么要发生。

  唐炜:我是一个非常遵守纪律的人,在快闪快要开始的时候,建复发电邮,如果101快闪巨大成功的同时有一点点瑕疵的话,就是知道马上要发生事的这些人有点多,因为他这个快闪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突然,台湾人叫惊喜演唱,表情要感到很突然,不知所措。如果知情的人太多了,这个惊喜就没了。所以我非常遵守他的要求,我就没去现场。

  主持人:那你一定在看录像了,现场的。

  李建复:后来第一时间有人告诉我,结束了,成功,后来建复在很快时间里发了一个电邮,而且被中国青年人引用了,说你们老问我第二次在哪,现在呈现给你,在北京国贸。后面是惊叹号,我不知道你习惯惊叹号一下都是用四个吗?

  李建复:没有。

  唐炜:那天用了四个,第一时间告诉我成功了。

  主持人:那场面确实挺壮观的。

  唐炜:刚才来的这几位,听说当场就很激动,拥抱,甚至有点控制不住的样子。

  主持人:好像现场出了一些不太能控制的因素,以至于我们队形都和此前的计划不相同,李先生是怎么回事?

  李建复:大家假如去过国贸美食街的话,知道那是一个很长的过道,我们挑这个地方是因为它人比较多,人少就没意思了,一定要人够多。可是和101相比,这个场地跟北京人的个性也有关系,就是我们队形乱了,本来是一个很长的过道,大家唱《高山青》,大家跳山地舞的那个感觉,整个过道是一个大舞台,可是当我们唱《弯弯的月亮》的时候,吃饭的人统统冲出来了,把两边堵死了,我们合唱团大部分的人是被挤在中间,少部分人被中间隔开了,北京人太热情了。

  唐炜:台北101是7月8号开始的,我们看了以后非常感动,两种感动,一种是还能用简单的歌声,载歌载舞的形式,提醒或者唤醒大家注意到身边还有很多美好的,也是建复说正能量的东西,这是一种感动。第二种感动就是对在场的观众,101在场的观众的素质,好像很惊讶,没有不接受,或者麻木,非常陶醉,网上都说,101的观众素质非常好。后来我们就觉得如果从这两点感动出发的话,我们振臂一呼,我们国贸也试一试,就下决心要试一试,后来廖董事长和李开复先生,他们俩也非常喜欢,其实开复当时说的时候,如果在北京搞的话,首选就是国贸。然后接下来就是这个故事了。

  主持人:因为国贸是有一个历史性的地方。

  唐炜:后来4号演出,22号视频上线,可能大家虽然队形乱了一点,但是能看到北京的观众也是不错的。

  主持人:我们一点没看出队形乱来。对摄像师来说是一个压力,现场听说有很多机器。

  李建复:我们在北京这场有15台摄像机。

  主持人:加手机呢?

  李建复:每个人都拍了,真的后来也用到,加上两个创办人的手机,里面的视频也都用上了,可是15台摄像机,有一个视频的导演,安排每一个摄影师针对哪一个区域的人去拍,结果队形乱了以后,变成两三个人在拍同一个人,后来可用的镜头比原来少,有点可惜,可是也没办法。

  主持人:有没有想到过,做完这个活动,会有一千多万人观看这个视频。

  唐炜:当时是这样的,我们曾经觉得,因为这个要推给社会的话,一定要有大量的人点击来看,我们还是很自信的,建复演出完了以后发来的电邮,豪言壮语还不止这个数,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点。我们请了很多网络达人帮我们去宣传,觉得还是不错,想达到的效果也都有了。

  李建复:据我们自己官方统计,官方账号自己的统计数字,现在101是1200万左右,国贸是500多万,可是大家不要忘了101已经六个多月了,国贸才一个月,所以这个时间还早得很,速度来讲,国贸是比101快很多。

  主持人: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快闪这件事,这挺有意思,2000年第一个快闪出现,这个风潮一直没有过时,第二大家似乎越来越喜欢了,而且在中国这样看似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温婉的环境当中,大家也非常喜欢快闪。

  李建复:当初我们想做,也就是刚才唐总说,惊讶一下旁边的人,觉得很高兴,最好跟我们一起唱,把温暖,把喜欢的音乐能够带给身边的人。第一次做101的时候,没想到后来会那样,很多人看了觉得很温暖,感动,很想家,各式各样反馈的情绪都有,这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我们觉得好像做了一件还不错的事情。除了自己觉得好玩之外,觉得成就感蛮高的。

  为了这个活动特意查了一下快闪有非常简单的纪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大家是在虚拟世界首先认识,然后在现实世界当中完成这个任务,然后再闪走,可是我听说快闪破了这个纪律,大家不仅在虚拟世界中认识了,而且在现实生活当中,台湾人到北京玩,要找北京团队,北京去台湾玩要去找台湾团队。

  唐炜:你很奇怪,我也很奇怪,刚才说了,这个演唱结束了以后,马上我的同事就抱在一起,甚至非常激动,建复当天大概下午五六点的飞机就走,团队十几个人也要走,北大合唱团也要离开,我们弄了一个简单的不能叫告别仪式,茶话会,说说话,说完了大家又激动的不行,又唱,一个歌又一个歌地接着唱,又很激动。从话题的提起到最后呈现出来,可能要160、170天,非常频繁的电邮联系,非常频繁的电话传真指导我们,三个团队在三个地方练习,最后四天合练,强度很大。

  主持人:有点奥运会的意思。

  李建复:合练时我们三个团凑在一块练,那种感觉非常奇妙,大家在虚拟世界已经沟通一段时间了,然后突然见面了,唱同一首歌,做同一件事情,非常有意思。我们一开始玩了我们那边叫团体康乐的游戏,大家要猜名字,交换礼物,四天下来,感情特别好。刚刚唐总讲的茶话会的时候,最后我也哭了。

  唐炜:他哭的时候,跟大家报告,说他的哭点本来没这么低的。

  李建复:最后说再见的时候,北大的学生哭得一塌糊涂,每个人脸上都是泪。

  主持人:但是这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给大家带来的欢乐是简单的文艺演出或者计划好的任何活动无法达到的一个高度。说到快闪活动,也不得不说这里面很多歌,很多歌都是来自于台湾的,也有来自于大陆的民歌,我们今天是读书会,所以我们每次一般都要求我们的嘉宾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他们喜欢的那些书,据我了解,建复先生今天想向我们推荐一本书,这本书也跟音乐有关,特别跟台湾的本土音乐有关,我们能不能从快闪兴奋当中,进入到一种读书的高雅氛围中。建复先生给我们介绍介绍这本书。

  李建复:这本书叫做《遥远的乡愁》,作者住在北京,她的笔名叫做重返61号公路,微博上可以搜到她。她好几年前在台湾蹲点蹲了一段时间,搜集了所有的材料,写了这本书,我认为是最详尽的介绍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从最早三四十年代,一直到校园民谣,到现在,大家看到《中国好声音》也好,《我是歌手》也好,大部分人都唱过台湾的歌曲或者是台湾来的歌手,千丝万缕,都可以寻根,寻到这本书上面去,都跟这本书讲的很多故事相关。

  主持人:李先生讲这些话,他真的是有很多感受在里面的,他本身也是在台湾的音乐当中一个历史性的人物,当时也是新民歌时代的领军人物之一,大家会那首歌吗?《龙的传人》,李先生您讲讲和《龙的传人》这首歌有什么样的渊源?

  李建复:在座大家觉得《龙的传人》是王力宏唱的。假如50年代出生的,觉得这首歌是张明敏唱的,其实首唱的是我,第一次出唱片,在演唱会唱这首歌。

  主持人:那是哪年?

  李建复:1979到1980年之间,现在来说就是34年前。那时候唱这首歌之后,过几年侯德健到中国来,才把这首歌带到中国大陆。

  主持人:你是不是特别后悔,你应该到大陆来。

  李建复:那时候还没解严。

  主持人:后来这首歌在台湾影响也很大。

  李建复:这首歌的影响在慢慢消退,在大陆再起高峰。

  主持人:当时台湾正在经历着政治、经济甚至社会上的一个巨变,这个巨变怎么最后影响到文化的变化?又怎么在所谓新民歌运动当中体现出来,李先生还得给我们讲一讲。

  李建复:这个题目蛮大的。台湾在70年代末,经济到了小康以上的水平,大家都吃饱饭没问题,经济起飞很快,工业都进步很快,这时候其实很多文化运动,不止于流行音乐,不约而同走向同一个趋势,就是回归到反省自己,寻找自己文化的根在什么地方,歌曲有新民歌运动,舞蹈到现在为止还是台湾最棒的舞蹈团体,叫云门舞集,戏剧出现了兰陵剧坊,大家熟悉的金世杰老师、李立群都是兰陵出来的,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文化的影响非常非常深远。文学本身是最早开始叫乡土文学,都是反省自己根在什么地方。新民歌运动大概是最后一个出现的,这个运动出现之后,开始有年轻人觉得为什么老是要唱别人的东西,难道自己没有歌吗?当时很多大学生不太喜欢听那时候的所谓靡靡之音,就是流行音乐,那时候大学生觉得自己很清高,不想唱邓丽君的歌,不想唱凤飞飞的歌,他就开始喜欢写自己的歌,开始有几个人,杨弦还有胡德夫写自己的歌,吴楚楚、李双泽,就带动了校园写歌的风潮,大家没事抱个吉他会写几首歌是非常酷的事。我们那时候从76、77年开始,一直到82年这段时间是校园民谣最辉煌的时间,我就是那时候出来参加歌唱比赛,进到唱片公司,82年以后出现罗大佑、苏芮、李宗盛,一路下来,歌坛上还叫的上是大哥、大姐的名字,大多数跟校园民谣有非常深厚的关系,这个运动其实影响了整个华语流行歌曲,说它是绝对性影响完全不为过。

  主持人:校园民谣加原创流动,最后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李建复:非常巨大,包括到现在两岸的流行歌曲都在一起,这都是这个运动留下来的。这些人物所遗留下来的一些作品,非常棒。

  主持人:唐总肯定也想唱里面的这些歌。

  唐炜:我听了快闪头两首歌,我突然感觉两岸的文化其实很相似,但是也有一些很微妙的差别,其实他选歌的时候,就是想有一点关联的歌,比如《弯弯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都说的是月亮,但是《弯弯的月亮》大陆这首歌就是从遥远的天空开始说,又说到月亮,月亮底下又是河又是桥,最后才阿娇,最后才说主题。《月亮代表我的心》第一句话上来就是主题。

  主持人:台湾这么直给吗?

  唐炜:好像大陆含蓄一点。

  李建复:应该也还好吧。

  主持人:但是说到文化,我还要问一个问题,刚才唐总提醒了我,说到文化,因为台湾有关文化的辩论也很多,里面也有台湾本土的一些辩论,原乡人,所谓自己本土的,来自于大陆的文化,来自于西方的文化等等,我这有一个人曾经这么评论,我不知道这么评论是不是公平,他说那场所谓新民歌运动他认为就是一个国语的民谣,带有精英色彩的,具有所谓大中国意识的一种音乐形式,而并非所谓台湾的新民歌运动。我想这样的论调和讨论肯定在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都会有一些体现,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建复:我当然不是很认同这个说法,对我来说没有那么大的政治帽子盖在上面,其实完全不需要,文化就是文化。在我们写歌的过程当中,不会想到这么多,说一定要大中国,只是当时有那个情绪,你就把它写下来了,那个情绪是很真实的,并不是故意为了什么目的去做的。讲的更直白一点,这个流行歌曲是有阶段性的,比如前面是邓丽君、凤飞飞的歌,到后来是校园民歌,到后来罗大佑、苏芮的歌,到后来林志炫,它是有一个波浪的。在这个波浪当中,这一段时间就是校园民歌,曲风就是那种曲风,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怀念故土的,充满怀念思绪的,余光中的诗很多是乡愁的东西。写歌的是大学生,他看到这个感动了,就写下来了,这就是文化进程的一部分。

  主持人:说完你推荐的这本书,我们让您稍微休息一下,我们知道唐总也有不少书要推荐给我们。首先我对您推荐这一本叫做《绝版恭亲王》非常感兴趣,你必须给我们讲讲为什么有意思?

  唐炜:这本书是雪珥写的,可能很多人都看过,其实我想为什么看过呢?雪珥在写的时候,他用了很多以古论今这种方法,特别语言上也用了很多现代的语言,现代比较时髦的词,像双轨、下岗、改革的总设计师、舵手等等。我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一个是他有些观点是以前不曾有的,比如他在描写晚清改革进程的时候,过去我们都认为晚清的改革代表人物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但《绝版恭亲王》这本书完全颠覆了这个看法。这些人也是改革者,但是他们背后为他们保驾护航的,为他们掌舵的,或者他们背后改革的总设计师实际上是恭亲王奕,用了很多的语言来描写恭亲王这个人怎么虚怀若谷,怎么低调,怎么勤政,怎么忍辱负重,包括和两宫太后的关系,包括和光绪的关系,最后郁郁寡欢,最后照雪珥的话就是下岗了。但是他确确实实罗列了很多的事例,来说明恭亲王在晚清的改革当中,确实发挥了很多的作用。比如说他建立同文馆,同文馆就相当于现在的外语大学,就是培养翻译。后来同文馆改成京师大学堂,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而且他还请了一个传教士丁伟良做校长。当时给北大校长的官阶非常高,叫正二品,大家都知道当时的省委书记大概是正三品,他校长就是正二品,说明当时在恭亲王眼里,在当时执政者手里头,还是比较看重教育的。再有就是这个恭亲王推动洋务运动,包括推动福州船政局,包括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条电报线这些,包括他推动幼童留洋,政府官员考察国外,包括他专门请一个美国人带队,带大清的外交官出去考察国外的情况,写回报告,他用很多事例来说明恭亲王当初在晚清改革当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推荐给大家看,不一定这本书说的都是很确切的,但是他里头有一些观点,有一些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晚清改革。比如说大家在读的时候也可以看看其他的一些材料,像恭亲王吸收国外的知识这方面,林则徐大家都知道,林则徐在广东工作的时候,那时香港、澳门、广州都已经有了一些报纸了,包括一些外文报纸。林则徐非常有心,就把这些报纸收起来了。后来林则徐被贬到新疆的时候,他走之前就把这些资料交给了一个叫魏源的人,老魏不会英文,但是他会整理,他把林则徐留给他的这些东西整理成了一本书叫《海国图志》,主要介绍的是英国的情况。英国那时候海洋力量非常强大,工业革命以后,经济发展非常迅猛。他就把这本书呈给朝廷了,恭亲王看到了以后,觉得相当不错。就建议当时主管意识形态,类似于中宣部这样的机构,能不能多印一点,后来没同意,算了,就搁在一边了。

  但是据说这本书传到日本以后,日本明治维新里头有两派,一个是叫开国论,一个叫锁国论,开国论这帮人,吉田松阳这些人基本上凭着这个《海国图志》占了上风,最后进一步推动了维新。

  主持人:历史就是如此偶然,你这演义也很有意思。

  唐炜:也可能是演义,也可能是事实。

  主持人:现在中国也在经历一个改革的时代。关于清朝我们可以看到的书很多,也有一些人来评论,清朝曾经一度上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特别是在经济实力方面,但是也有人评论,清朝是既最具有经济上的影响力,又最缺乏自信力的一个朝代和一个时间段,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偶然。这个偶然的产生似乎也会对我们今天想很多事情,带来一些启发。

  唐炜:我觉得最大的启发就是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谦虚谨慎,而且要保持学习的心态。清朝曾经非常强大,GDP当时占全世界的二分之一,康乾盛世,但是现在学界就觉得清朝的衰败恰恰是从康乾盛世的时候开始的。为什么呢?就是他固步自封了,他觉得他不得了,他太好了,太强大了。像外国进贡给大清朝廷的工业品,像自鸣钟这些东西,乾隆看了以后,都觉得奇技淫巧,小打小闹,看不上眼。但是等到恭亲王跟英国人签了中英北京条约以后,英军进北京的时候,恭亲王在旁边看英军从武器到服饰到礼仪依仗,都和大清军已经没法比了,已经落后的太多了。所以他那个时候就下决心,自己要造枪造炮了,我是觉得清朝这个衰落的过程,真是提醒我们要始终保持那种自强不息,自强这个词就是恭亲王提出来的,所以我有这个看法。

  主持人:虽然有很多人叫他鬼子六,特别是历史人物身上有很多侧面,某个时候他的一些侧面被夸大,被渲染,另外一些时候其他一些侧面也似乎可以被发现,这是有意思的事情,在座的很多朋友也会对历史感兴趣,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描写的,但是不同的历史版本,也一定会帮我们理解过去发生什么,现在发生什么,从鬼子六回到台湾。我知道李建复先生要推荐的这本书,也可以是很微观的,是关于一个人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山上做一件事,再介绍一下。

  李建复:这本书今天没有在这边展示,是我一个好朋友叫张平宜,她在十几年前自己一个人成立一个协会,然后跑到四川西康边界上面的麻风村,没有人去过的地方,去开始办教育,从一个小学开始做起,这个小学到现在已经12年了,基本上第一批进去的小孩已经毕业了,她在青岛帮助他们做直训,很多人谈公益谈的很大,捐了很多钱,做了很大范围的事情。我很佩服她的原因,虽然她资源没有那么多,可是她就专心做一件事情,而且把这件事情做到非常非常彻底,这是很难的事情,就是坚持一个理念,而且在这么小一个点上做的很深,她写这本书,讲她十几年的心路历程,非常值得看,中国的确很大,但是的确很多地方是被忽略的,需要大家提起。

  主持人:我觉得她有一种开疆辟土的感觉,当时到这个地方来做这个事情,这种感觉不仅她有,我想你做音乐,做文化,甚至做我们的快闪,有的时候也会有类似的一些感觉,之所以喜欢一本书,不仅仅是因为内容,因为书中某些情节,某些细节,能够勾起我们自己本身的一种反应和一种思考,我不知道这本书怎么跟你之间有缘分,你为什么会喜欢她,不仅是给朋友做一个广告。

  李建复:主持人这个观察非常准确,除了她是我朋友,一开始她的基金会我也有赞助,可是我比较喜欢看到一个人去从无到有的经历,我自己也是一样,我喜欢做一件事,我不喜欢跟着一个大公司做很多年,做同样的事情,我希望运用我自己本身的资源,不管是有限的还是很大的资源,去做一件事情,是过去没有人做过的,或者是创新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即使是模仿别人,也是有一部分是我们自己要加进去自己想法的东西。我喜欢是一个小的团队慢慢看到把这个事情做成,做成了之后,我的习惯就会想,我下一个要做什么,其实我今天介绍的这几本书跟这个概念,你讲得一点没错,都很有关系。看到一件事情,她觉得她应该做,运用她自己的资源想办法完成,这是我自己心里最希望能够做到的,也是最佩服的一种精神。

  主持人:自己做到了现在?

  李建复: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失败也是一个教训,成功会鼓励我自己不断地再去往新的地方去想。我顺便讲一下我另外一本书,也是同样的道理,他就是做一个没有人做过的事情,用非常有限的资源做了一件非常让人感动的事情。这本书叫做《我的心,我的眼,看见台湾》,这是在台湾还在上映的一个纪录片,这个纪录片已经破了去年所有剧情片的票房纪录。

  主持人:说到这了,我们必须放一下。

  李建复:这本书是他的拍摄记录,他是一个还差三年就退休的公务员,台湾叫国道工程局,就是高速公路工程局的一个员工,他的工作就是去拍那些道路,施工前和施工后的差别,拍久了就发现有太多的地方是台湾看不到的美,看不到的丑也非常多,他拍了非常多的镜头,第一个感觉是哇,我们住的台湾有这么美!第二个感觉有这么多污染,有这么多破坏,大多数的台湾人看到的第二个感觉慢慢会超过第一个美的感觉,所以特别特别震撼。第三个最大的反省就是每个人都是破坏的一份子,因为我们过度消耗这个岛屿。这是对所有台湾人,应该是去年上半年最大一个警钟,开始警惕大家,从马英九开始到所有政府官员统统都要看,都要检讨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他们只好追着这个电影去跑,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也是一个创新,也是用另外一个角度去做一个新的事情,所以我特别喜欢。

  主持人:爱之深,恨之切。这个感觉唐总我们非常理解。

  唐炜:是,感同身受。其实我们大陆这边可能也存在这种问题,一方面非常美,九寨沟非常非常美,但是去过九寨沟的人都会发现九寨沟那个水,我们在其他一些地方也能看到,特别在化工厂旁边,它排出来的颜色就是五颜六色的,是这样的。

  主持人:但是从觉醒到行动,这之间有25000里的距离,我不知道台湾现在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在雾霾方面,大家有很多的想法,也有很多不同的讨论,确实觉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间怎么是那么的遥远!

  李建复:这个太遥远。

  主持人:文化人有解决方案吗?

  李建复:我必须很坦白说,我没有解决方案,因为我们年纪也够长,知道这个社会里面有太多的事情不是那么单纯的,有特效药能一下去就解决,这里面有商业的利益,有经济发展的利益,有政府官僚体系,有过时的法令,有太多太多的事情,真的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只能一步一步来吧。可是一步一步来的时候,过两年又换一个领导人,很多事情又从头再开始,有点无药可解的感觉。

  主持人:既然我们现在还无解,我们就来谈另外一个问题。唐总您还推荐另外一本书,《在历史的表象背后》,金观涛这本书,大概讲述的是不是这个意思,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为何在他看来如此的巩固,如此的平稳,是什么力量让这个社会保持在他看来的原状?请您跟我们聊聊。

  唐炜:可能在座很多朋友都不一定关注过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是在1983年的时候出版的,当时出了一套丛书叫《走向未来》,这本书是几十本书里的一本。这本书实际上是金先生另外一部长篇叫《兴盛与危机》的缩略本。刚才主持人说了,中国的封建社会非常漫长,不仅漫长,而且它的主要形态基本上还是统一的,整个中原是一个国家,像三国这样的时间是不长的,基本上是统一在一起的。他就比较了一下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的欧洲通常是几百个或者是上千个碎块,还有就是十五、十六世纪的日本,说是37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大概有六七十个小国。偶尔被一个英雄统一,也是一瞬间,叫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统一的时间基本上和这个统一者的寿命差不多长,统一者一歇,马上又分裂了。他就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样?

  这本书为什么推荐给大家看呢?其实挺有意思的。一个是它是历史,再有他是用控制论的方法来描写历史,他认为这个历史的过程一定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关系,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子系统。比如说在一个社会里头,它这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他认为封建社会三个部分就是一个系统里的子系统,互相发生影响。结果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刚才主持人说到的,大一统的结果,长时间的大一统。他发现是一种超稳定结构,就是宗法的一体化,他觉得儒生包括他的政治经济都是相辅相成的,他机体内部会产生无组织、无政府状态或者是腐败状态,但是他生出另外一个消除这个腐败状态的这些力量,不是新东西,而是旧的东西的重复,比如他生出一部分替天行道、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农民起义,把贪官污吏杀了,做皇帝,他做皇帝的方法、方式、样子、语言、文化完全是重复,所以循环往复,使中国封建社会极其稳定,然后还排斥新的社会形态的萌芽。比如说他排斥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有一点就给它消灭掉了。

  这本书他用了这么一个方法,有的评论说比较牵强,其实有很多偶然现象需要他关注的,他没有关注。但是看的时候,大家会觉得挺轻松的,因为这个作者金观涛从头到尾一以贯之的根深蒂固的一个念头,就是刚才说到的,他把一个社会的发展看成是一个系统,所有社会里面的部件都是大系统里的子系统,这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第二本书。

  大家可以看出来唐总是各方面知识面非常宽的人,唐总据我了解,最早曾经当过记者,后来又去外经贸部做过一段官员,现在又从商,所有你说到这些历史、历史观,以及对历史的不同看法,你觉得对您有什么启发,刚才我问了李先生,我也要问您,为了公平起见。

  唐炜:我刚才录片头的时候说了一段话,后来想想和80后、90后说的话有点像,比较冲动,我就说读书真是挺好的一件事,为什么好呢?当你骄傲的时候,你浮躁的时候,读书能让你平静下来,能让你谦虚点,因为你不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你看不懂的东西比你看得懂的不知道多多少。但相反,当你沮丧的时候,你颓废的时候,你看看书,有可能帮助你能够比较快地找到你应有的自信,其实我喜欢以前读过的这些书,很多和我的工作没什么太大关系。但是我的父母曾经在我还是很年轻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因为我那时候特别爱读小说,几乎能找到的小说我都看过了。后来没什么长进,家里人就说其实人长大了以后,成熟了以后,应该找一些非小说,像逻辑性比较强的,历史、政论、杂文方面的书,后来我就开始往这边看,后来年龄慢慢大了,工作也变了,就开始喜欢起另外一种类型的书了。

  主持人:有意思,感性和理性的思维可能对人之后的选择会有很大的影响。您同意他的观点吗?

  李建复:同意。

  主持人:真的吗?

  李建复:当然,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兴趣,尤其跟自己工作接近的地方,他通常会有相反的结果,特别理性的部分,你工作场合是非常理性的,你可能会追求另外一个领域的知识,让自己平衡一点。

  主持人:而且人生的不同阶段,可能对不同的事情也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对书的选择也会有不同。我们多么希望在我们需要什么的时候,有导师帮助我们说,你现在可以看这本书了,到另外一个人生阶段,有人说为了解决你的人生烦恼,你可以看这个书单上的书,但是现实中没有这样的人,我们怎么选择成了一个很大的话题,选择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们的阅读质量和读书对我们的启发,唐先生您有这方面的心得吗?除了家长告诉我现在应该看非小说类了,还有别的方式吗?

  唐炜:可不可以这么看,过去有一句话,应该是40岁的人能够了解,带着问题学,学以致用。如果自己在工作当中,在生活当中遇到问题了,可以去找那方面的书去看,或者说亲朋好友之间会凑在一起谈一些事,谈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火花,觉得这方面的知识少一点,或者这方面的知识特别诱人,比如有一阵子我对霍金的《时间简史》特别感兴趣,其实相对论和我们太远了,但是也拿来看,不仅拿来看,还看全套,因为他写了很多书,我们都找来看,我觉得这就挺好。一个是自己有问题了,工作生活当中有问题了,去找,再一个就是凭着自己的兴趣去找。

  主持人:选书和选歌类似吗?

  李建复:不太一样。选歌,假如我自己唱的歌,得挑一首自己唱的歌,看书是别人写的书,没那么大限制,到书店逛,一本一本看,哪本喜欢就挑哪本。

  主持人:唐先生除了这两本历史书,还有一件事情跟你的生活非常有关系,这两本书确实是看什么吆喝什么。

  主持人:刚才主持人介绍我过去的工作,在政府部门工作过,和港澳有关的工作,所以从工作的情结出发,我是希望特别是年轻的读者能够特别关注一下港澳的情况,香港和澳门的情况,为什么不说台湾呢?建复在这,就不用我再多说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是我工作方面的情结,第二就是香港、澳门的情况大家应该有个了解,80年的时候,小平同志提出80年代三大任务,经济建设、保卫世界和平和争取祖国统一,当时说的祖国统一是香港、澳门的回归,这是80年。然后到了82年,英国当时的首相撒切尔夫人来北京访问,那时候正式宣布,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正式开始了。从82年开始算到现在,我觉得稍微有一点点记忆的,可能也是45岁以上的人了。这段历史我希望大家能够有工夫的话,应该做一个了解,所以我就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当时的中英联络小组中方的代表陈佐洱,他后来长期在港澳办做领导工作。还有一本书的作者是钟士元,有香港政坛教父之称,是在港华人的最高代言人,这两本书其实挺好看的,这两个人的文笔都非常好,而且里头写的一些事件,同一件事,从两个角度来写。

  主持人:举个例子。

  唐炜:比如陈佐洱在《交接香港——亲历中英谈判最后1208天》这里头,谈到了车毁人亡的事,这在当时80年代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中英方面争论的热点,在95年的时候,当时港督要做一个施政报告,每年港督都要做一个施政报告,布置当年的各项工作。其中关于社会福利方面,他就提出一个观点,未来五年要以每年27%的幅度增加福利。当时香港GDP每年增长5%,他要用高于GDP增长5倍的速度来增加福利,当时陈佐洱提出异议,这样就有点像在崎岖的山路上开快车,难免车毁人亡,车毁人亡就是从这出来的,而且肇事的司机就是当时的港督彭定康,这事出了以后马上轩然大波,第二天就有成百上千篇的文章攻击陈佐洱,大家就吵,这是在陈佐洱这本书里头写到的,他用了非常大的篇幅来写。

  在钟士元《香港回归历程:钟士元回忆录》那本书里,对车毁人亡这个过程也有描写,但是他的描写给人的感觉,好像有点挺中立的,不温不火。后来我也想了,当时他为什么能那么写呢?实际上后来社会福利也没有照那样增加,最后也没有造成车毁人亡的后果,所以钟士元能很冷静很理智的来描写这件事,这是他们写的同一件事。钟士元这本书不厚,里头有很多小花絮挺有意思的。比如他里头用了不到一页纸,比较了英国的政治体制和美国的政治体制,挺有意思的。当时他是非官方的最高召集人,经常带团到英国去,有一次带团到了英国以后,撒切尔接见。他们向撒切尔首相做述职,述完职以后,撒切尔带他们到一个楼梯转角,说我们合一个影,撒切尔在中间,然后是港督、钟士元,正好香港随行的有一位女士就站在最边上了。摄影师按下快门的那一刹那,撒切尔突然说,慢,说怎么能够让女士站在最边上呢?我们这么做就不是太好了。她就把女士请到比较靠中间的位置,后来人家说撒切尔在内阁里头非常强势,是男人中的女汉子,这本书里他写的是很严肃的事,还忙里偷闲写这么一个花絮。还有一些挺有意思的,比如说后来在特区政府里面担任高官的,包括在立法会层级很高阶的人,在中英谈判当中形形色色的也都有描写。

  主持人:每个历史过程当中都会有各种各样非常鲜活的人物,他们一些小小的故事,在某个方面实际上也能够给我们一些提示,到底历史为什么成为今天的样子。你推荐的这几本书,无论从大的方面还是小的方面,都在说这个话题,我们嘉宾按照主办方的要求,都向大家推荐了在目前这个时段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一些书,我想我们今天来的朋友们也一定受益匪浅。

  李建复:其实当初我没有想到在读书会讲自己读书的心得,我以为是讲快闪,所以我没有任何准备,后来我发现要介绍三本书,我想完了,我最近哪看过三本书,我一本书都没看过。就是因为网络做久了,我想在座大家也是一样,在网络世界待久了,实体书看的越来越少,因为这个活动,我回去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究竟我上一次看的书是什么书?

  主持人:是什么书?

  李建复:就是这本,挑有意义的书,我就想到这本书。我特别为了这个活动回到书店,逛书店是我以前非常喜欢的事情,后来忙了以后,发现太少了,其实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情,你在书店里面可以看到各式各样新出的书,有些观点很快可以浏览完,有些东西你觉得我要带回家慢慢看。因为这个活动,我重新拾回我应该一直持续做的事情,其实我很感谢这个活动。

  主持人:也谢谢您,书店也谢谢您。希望我们也都有机会再次回到书店,或者通过网购的方式,方式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真正找回那种读书的快乐。

  李建复:我必须要说,接触到书,跟网络上还是不一样。就是网络上你也许可以看到整本书,可是拿本书,蹲在马桶上面,感觉完全不同。

  主持人:英雄不论地点,唐先生。

  唐炜:我非常赞成建复刚才说的,确实是这样,其实有句老话,可能在这个书院经常被重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能倚老卖老,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会把读书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几天不看,就好像面目可憎,好像若有所失。

  主持人:这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在表扬自己,不过也给他鼓鼓掌。

  唐炜:愧领。有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工作或者生活当中有一些遭遇的时候,会很自卑,只能钻到书里去躲一躲,有这种感觉,所以真是愧领这个掌声。再有,也是在网上看了很多东西,一个人如果一生马不停蹄地看书,也就是千把册,实际上全世界有十亿种书,我们这些人就是拼了命地读,也基本上九牛一毛。所以在有限的生命过程里头,稍微多看两页书,其实不是坏事,也不会是负担。但是我刚才听建复的意思,他说网络看书和书本看书不太一样,我还得细细领会一下。因为我现在很多的情况下是在网上看书,很快,特别快,而且检索也很容易,想看什么看什么,而且想停下来就停下来了。   

  主持人:谢谢两位,两位有关读书的感想,也会燃起我们很多人读书的热情,今天晚上大家回家兴冲冲地冲到自己的书架,看看自己还需要哪些书,还需要网购哪些书,我们今天请到两位嘉宾,他们真的是从各自的角度来讲述他们和书之间的感情。通过书,他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一个怎样的自己,通过书,他们能够为自己制定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计划,更加完美的发展计划,或者是说和大家一起来共同感受我们的美好生活,我想两位说的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今,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音乐、历史人物故事,各个层次当中都会透露到其中的一些点。

  主持人:我们再次掌声感谢两位嘉宾,同时我们也再次掌声请上任先生、王先生,有请两位。

  主持人:非常感谢,这可是《龙的传人》的首唱,热烈掌声再次感谢。

  任志强[微博]: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会感觉这次读书会好像和我们的书离得很远,其实我们是想把人们的生活和现实融在一起,快闪是什么?快闪就是当你觉得自己离生活很远的时候,忽然一个声音告诉你,你就生活在其中。我不知道我和李先生的理解是不是一致的,但我知道当我第一次看到101快闪的时候,我发现不是我们像现在一样,你们坐在台下看台上,而是让所有的观众和演员以及周边不管在从事什么活动的人,都融入在一个共同的主题之下,这可能就是当时快闪起到的一个作用,所以它让很多人感到很震撼。

  我们更希望看到的就是我们的读书会能让书也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去,就像李先生刚才讲到的,当网络社会出现的时候,人们可能已经对纸质书感到很陌生了,甚至很长时间都没有去关注它。但读书会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让它重新回到我们的枕头边、书架上、桌子上,让我们日日夜夜把书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也许通过这样一种阅读的方式,会让我们的生活觉得更加美妙。就像我们突然在场中间,看到了刚才的五位年轻人拿着话筒站起来,告诉我们这就是快闪。如果我们每个人当时都能站起来和他们一起歌唱的话,李先生就会感到特别的高兴,因为你们应该同样是演员,而不是观众,这就是我们办读书会的目的。我们希望所有人能通过这样一个活动,通过我们这次的快闪,通过我们每次读书会,能感受到生活是在天天向上的。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生活会越来越好。谢谢各位!

  王巍[微博]:过节了,希望大家都能有自己的快闪,希望回家看看父母,看看书,我们希望我们生活快乐,而且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当中,带着书,我们过一个好年。感谢大家!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去年以来18.2万官员受党纪政纪处分
  • 体育曝国足新帅今日抵广州 曾执教西亚
  • 娱乐曝张静初登记奉子成婚 经纪人慌张挂电话
  • 财经刘迎霞政协委员被撤 疑卷入中石油腐败案
  • 科技三星推GALAXY S5 真机图赏 实录
  • 博客北京光猪跑选手戴防毒面具(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硕士找对象难校长建相亲网 考研成绩
  • 皮海洲:“场内余额宝”颠覆A股
  • 江濡山:用“混合所有制有”玩死你
  • 林采宜:余额宝不是寄生虫
  • 郎咸平:免费医疗的本质是排队医疗
  • 许一力:房价崩盘的五点证据不靠谱
  • 罗慰年:柴静是卵子移民?
  • 郭田勇:余额宝的“鲶鱼效应”
  • 占豪:周二走势与操盘策略
  • 鲁政委:雾霾是经济转型中的环境挑战
  • 钮文新:余额宝炒高利率 毁实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