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彰:用改革释放文化的力量

2014年01月11日 10:53  新浪财经 微博
2014年“第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文化力量:文化市场与改革红利”作为主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周文彰围绕话题“用改革释放文化的力量”展开主题演讲。  2014年“第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周文彰做主题演讲。

  新浪财经讯 1月11日上午消息,2014年“第十一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召开,本次论坛以“文化力量:文化市场与改革红利”作为主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周文彰围绕话题“用改革释放文化的力量”展开主题演讲。他指出,长期以来在我国文化的力量受到压抑,无论是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影响力,都受到压抑。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释放文化的力量。

  周文彰:各位专家,各位嘉宾,我演讲的题目是“用改革释放文化的力量”。长期以来在我国文化的力量受到压抑,无论是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影响力,都受到压抑。这些年我国发起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释放文化的力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在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文化体制改革进行再部署,里面使文化的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今天我就谈谈在这方面的学习思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做了哪些部署呢?

  首先,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长期以来我们主要是办新华书店、办出版社、办报纸、办广电,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还要办,但主要是管。而且要理顺与文化企业的关系,要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的监管机构,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制的协调机制。因为在乡镇这一级,各个桥都通向乡镇,特别是有科技的、有文化的、还有党员教育的,所有这些中央布置将成立一个综合体。新闻媒体资源要进一步整合,新兴媒介的传播秩序要加以进一步规范,比如移动电视、手机报、楼宇的视频。特别强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我们感到非常高兴的是,保留下来的文化事业单位也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特别是要各方面的代理人参加,实际上是参照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来做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有职工大会、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继续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对按规定的的重要企业实行特殊的管理制。特别是提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在这方面我们想到的是,2007年我在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的时候,我们海南跟江苏凤凰集团的那次合作,竟然成了全国第一家跨地区的文化企业,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我感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文化体制的改革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们要想贯彻这个《决定》,把改革引向深入,不能只看文化体制改革这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决定》向我们传达的,中央关于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思路。研读中央的《决定》我感到,这次的改革思路有三点非常突出。

  第一,系统全面的思路。大家知道光一个领域的改革是难以有效的,因为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环节都连在一起,比如我们试图搞国有企业,我们最早采取放权让利,觉得还不错,又采取企业三角债,接着又搞承包,承包不是一包就有,我们又开始搞股份制,国有企业的控股搞来搞去还是国企,我们感觉不行,要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这个摸索我们慢慢的认识到,我们想把国有企业搞活的措施是外需,但是过去想把国企搞死的传统措施却是连续的配套的。比如金融市场把国企搞死,比如政府部门之间把国企搞死,没完没了的检查、没完没了的统计报告,再比如说市场能把企业搞死,货真价实上不了市场,假冒伪劣厉害。还有,我们的组织人事制度就能把国企搞死,干的好好的调走了,来了新的什么也不懂。所以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就是围绕搞活国企进行的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方方面面的改革,这就是系统全面的思路。后来我们中央的历次改革,尽管叫专项改革、科技改革、教育改革、文化体制改革都考虑到方方面面。

  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次改革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宏观的层面来推进的系统全面的改革,这点让我们特别的受益,我们在考虑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不能就文化体制讲文化体制。

  第二,文化导向的思路。我研读《决定》觉得每句都有力量、都很新颖,没有大话、空话,说的很实在,就在他针对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有针对问题把文件讲话搞改革才不会空对空,才能解决那些需要迫切结果的问题,这些对我们搞管理、讲课都有启发。

  第三,突出重点思路。尽管是全面改革,但是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政府全面的改革。我们得到了三个重点,第一个以改革为主线,突出全面深化改革新举措。在改革当中也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使我们得到第二个改革中,在经济体制改革当中也涉及到很多内容,这一次我们突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就使我们得到了第三个层次的重点。

  我觉得在文化领域,政府与市场的管理同样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解决的伟大问题。资源配置到底是什么作用?这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核心,1992年,党的十四大之所以要载入我们党的历史史册,就在于它确立了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在这之前市场经济铁定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从此之后我们每次党的代表大会,十五大说“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六大说“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七大说“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八大说“更大程度更广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第一点,我们对市场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化,第二点,有一点始终没变,就是市场只能起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差意义重大,是这次改革的最大亮点和最大创新。市场政府关系首要在这儿。

  政府重要的弊端就是审批干预过多。弊端很多,我归纳了一下,一是效率低下,耽误无数时机。二是主观随意,批出重复建设。三是权力寻租,导致许多腐败,四是缺位错位,造成该管不管。

  我们政府要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文化市场也是如此,现在比较起来,我们在文化方面还保留着较多的审批手段,我相信随着市场的完备、随着生产主体的自律,我们文化审批项目也会进入逐步适应的过程,这样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会将进一步得到解决。

  《决定》特别讲到公有和私有的关系,更是值得我们文化体制改革高度重视。长期以来,公和私的共产使我们迈不开步子,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消除私有制,曾经我们的市场什么都凭票供应,物质匮乏,生产力释放得到了压抑。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公有和私有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正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和非公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有人通俗理解,已经没有老大老二之分了。

  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对我们很有启发,在我们管理协调文化实践当中,我感到我们文化对公有、私有的认识还要进一步加深,因为我们常常把比如广电、新闻、出版、报纸当成我们自己的亲儿子,而社会文化企业常常不在我们的会议、文件光环的关照范围之内,如何对体制内外的文化企业单位一视同仁,让他们平等竞争,这是我们想要进一步探索的,而且体制外的企业给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这一方面纯粹的经济领域做的比我们文化方面好一点。

  我们高兴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有一系列关于鼓励非公文化企业的发展措施,要引起我们我们的高度重视,比如《决定》指出,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比如降低门槛,允许社会资本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的改制经营。比如,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比如,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文化交流项目。比如支持各类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比如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相结合。这些部署为我们平等的对待公有和非公的文化企业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问题就是我们要如何贯彻落实下去,使得这些政策不至于出现看得见进不去的现象。

  我们搞文化体制改革的新任务是什么?核心就是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我的记忆当中,我们国家明确提出强国的就是两个方面,一个叫人才强国,一个叫文化强国,像经济、科技、军事都没提,这些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在文化强国方面很有信心,也很有把握。为了实现这个就要加快改革,完善健全文化管理体制,文化生产经营体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到全国整个改革的目标是一样的,明确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就是为什么把我的题目临时改为“用改革释放文化的力量”。

  主持人:周教授今天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辅导报告,再次给我们详细的阐述了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路和系统全面的顶层涉及。周文彰先生是从高校系统成长起来的一位高级领导干部,无论是他在中共海南省委担任宣传部长,还是在国家行政学院担任副院长期间,都一直关注我们的文化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刚才他用系统详实的概念理解梳理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措施,尤其他用了一针见血、直言不讳的思考,也让海外嘉宾了解我们中国关于深化改革的决心,让我们再次感谢周文彰先生。谢谢!

  下面欢迎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淼先生做主题演讲。

  张淼:尊敬的各位前辈、专家、学者,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2014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京市委团委宣传部长李伟同志,代表北京市委宣传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大家长期以来对首都文化建设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文化改革纳入到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并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认为,是指导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行动纲领。本届论坛以“文化市场与改革的红利”为主体,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行研讨交流,体现了各位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的关切,对深化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刚才厉主席、阎局长、周院长,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对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我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想结合北京市工作的实际情况,向各位朋友汇报北京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北京文化产业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2012年按照国家产业局统计的标准,北京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474.9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2%,居于全国各省区市首位。2013年前三季度,我时规模以上文创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同比增长7.3%,仍然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我向各位就简单的进行分析,我们前些年,就像刚才阎晓宏局长谈到的,我们文化产业的统计口径实际上是一个行标的统计口径,北京市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口径,这是一个大的口径,去年年底国家统计局对我们整个文化产业进行了国标的统计口径,也是在前些年,在去年的8月份公布了2012年的国标统计的一个口径,我们在大口径自己的行标统一口径中是连续6年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应该说都突破了12%,2012年12.3%,增加值突破了千亿,我们的总收入突破了万亿。按照新的国标的统计,我们的增加值是1474亿,占GDP比重是8.2%。我们也知道,作为基础产业,达到5%就成为我们国民经济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北京这几年讲,无论按行标还是按国标应该说我们整体增长态势还非常明显。

  随着我们北京市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战略实施,以及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文化产业对于推动首都产业化的优化升级、提升首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产业又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刚才有一个口误,文化产业我们还不是一个产业化,还是一个产业体系,只是体现在我们首都的产业化升级。

  当前首都文化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增效的特征日益明显,我们在政策引导和实际工作中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新兴业态的培育引导,坚持从产业发展中要质量、要效益,坚持走融合性、内涵性、集约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贪官最后陈述有人引经据典有人忆苦表功
  • 体育U22亚洲杯黑色3分钟!中国补时丢两球1-2
  • 娱乐汤唯被骗细节:接个电话去银行上钩
  • 财经人民币外升内贬:国内人感受越来越不值钱
  • 科技北京官方打车软件全面沦陷:不能加价
  • 博客中日关于“伏地魔”之争是说给谁听的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小学女老师环绕易教出伪娘女汉子
  • 张化桥:印度今天和明天的问题在哪
  • 徐天舒:互联网金融热背后的冷思考
  • 美国客:留美中国学生兴起代购热
  • 姚树洁:张艺谋被罚是没有交代的交代
  • 谢作诗:春运拥堵缘于城乡二元结构
  • 高善文:中国离债务危机有多远
  • 凯恩斯:房地产行业将面临断崖式下滑
  • 陶冬:美非农失前蹄 欧央行谋后招
  • 黄有光:建议高考男女生分开录取
  • 江濡山:五问肖刚 你有杀手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