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同学回忆同窗时代:20年前其城镇化思想就已萌芽

2013年09月16日 11:09  新浪财经 微博
“中国梦 昌吉兴-创新型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昌吉市招商引资推介酒会”于2013年9月15日-16日在新疆昌吉举行。上图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中国梦 昌吉兴-创新型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昌吉市招商引资推介酒会”于2013年9月15日-16日在新疆昌吉举行。上图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中国梦 昌吉兴-创新型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暨昌吉市招商引资推介酒会”于2013年9月15日-16日在新疆昌吉举行。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孟晓苏[微博]在演讲时表示,李克强总理的城镇化思想至少在20年前就已经萌芽。

  孟晓苏称,1977年,其与李克强一起到北大读书,孟晓苏当过十年工人,李克强做过大队书记。“我们在北大共同喊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国’,激励了我们这一代人为国家的振兴和复兴而奋斗”。“那个时候李克强同志也经常来到我家,我们共同在学习和探讨领导同志的思想”。

  今天的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李克强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做了深入研究,写出了他的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并且获得了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以下为演讲实录:

  孟晓苏:昌吉州市领导同志,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上午好。

  我是五到新疆但第一次到昌吉。在昌吉一转,发现这个城市不得了,发展潜力巨大,而且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工业、农业都值得赞许,但是以我多年城市建设者,房地产开发的企业领导人来讲,我更愿意讲今天主办人给我出的题目《新型城镇化和房地产》。我在20分钟里给大家展示100张图片。

  最近刚刚结束的达沃斯论坛,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正面回答了国际上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他说:“中国经济保持着平稳的运行,而这种担心主要起源于今年6月份,有杜撰的所谓“李克强经济学”,说是要去“杠杆化”,说是长痛不如短痛,说是要临时性硬着陆,让中国的经济速度回落到3%,而且是三年。用刘纪鹏[微博]教授的话说:这是给李克强透视本领。很快李克强提出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提出了经济发展下限,下限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决定的今年的经济目标。前不久他还专题发表了英文的文章,回答硬着陆的问题:中国经济将保持长期健康发展,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向世界传达继续发展的信心。

  在这次达沃斯论坛上,他提出的经济发展经济奇迹已经进入到了提质增效的第二季,深入人心。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了中高速的发展阶段,而不是有些人担心的是要进入低速发展阶段。李克强总理的这一观点,与习近平主席在今年早些时候所提出的“中国经济增速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两位主要领导人为什么有这么强的信心呢?我看今年7月20日政治局会议所提出的:中国的经济发展要靠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要继续靠内需,包括消费和投资两个“轮子”的拉动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三点是建立信心的基础。

  今天我主要讲这三个方面:

  一、城镇化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城镇化是李克强同志在当副总理的时候提出的。他认为: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在他当了总理之后,就启动了城镇化,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巨大规模的城镇化。李克强的城镇化思想不是现在刚提出的,我是他的大学本科同学、硕士同学、博士同学,我能够证明他的城镇化思想是在至少20多年前就萌芽,并且写成了文章。在36年前,1977年我们一起到北大读书,那个时候我们都是有工作经历的,我是十年的工人,他是五年的农民和大队的书记。我们在北大共同喊出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国”,激励了我们这一代人为国家的振兴和复兴而奋斗。在毕业之后,我有幸到了万里同志身边,给他做了八年秘书。万里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导人,先锋和榜样。特别是他所领导的农村改革,在“五个一号文件”当中我参加了后来的三个文件的制定,那个时候李克强同志也经常来到我家,我们共同在学习和探讨领导同志的思想。万里同志和当时领导人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包括今天的李克强总理。

  在1988年我们两人因为感觉到知识不足,重回北大做硕士研究生。在1990年12月份,我们两人共同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我的硕士论文题目和内容是要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当时也是领先的思想。而李克强的硕士论文内容是《农村工业化结构转型中的选择》。他的目标是挑战二元结构说,要改变发达城市和落后农村并存的二元结构。我们的导师厉以宁,把我和他以及另外一位同期毕业的硕士同学李源潮的硕士论文汇集成为一本书《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李克强所写的《农村工业化结构转型中的选择》作为第七章。今天的结构转型,今天的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原来是他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做了深入研究,并且写出了他的硕士论文。接着他用这样的题目写出了博士论文,并且获得了中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

  这个思想在2008年就已经被全党所接受,上一届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现在李克强总理在推动着城镇化的发展,有人提出城镇化应当是自发的行为,为什么要政府引导呢?李克强也回答了这些问题。现在中国的城镇化不同于国外,特别是新型城镇化,国外解释为是城乡一体化。而我们中国因为多年还限制着农民进城,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农民进城的问题。解铃仍须系铃人,我们过去的政府行为过多地限制了城镇化。另外是限制了农村土地流转,也是阻碍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我在2005年向中央提出的建议,就是要解决农村的土地流转问题,就是要解决不合理规定问题,要求土地进入市场规范地流转。2007年我提出让农民带着地票进城,这些思想在一些城市进行试点。通过这种土地流转,可以有效的解决进城农民所需要的花费。根据有关计算,一位农民需要有13万元的支持,这些13万元难道需要政府发国债出吗?不是。通过土地流转可以解决其中的大多数的问题。现在我们知道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相比,农村的建设用地要三倍到四倍于城市的住宅建设用地,而其中有将近45-48%的农村建设用地空置着,这些土地完全可以用来支持城市发展。而且是农民进城带的本钱。

  中央在五年前提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流转,可以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和国有土地享有平等的权益。为什么长期没有实施呢?原来是被一些二元结构思维所阻碍,他们所想的不是如何促进城镇化,而是如何阻碍农民进城和阻碍城里人出去。有些部门所提出的要给农民留一条退路,其实就是要打通农民进路。但是农民不吃这一条,农民早就行动起来了,他们突破了法律法规的限制,用自己的土地建立了小产权房卖给城里人,解决了城里人产权型保障房的问题,用城中村解决了租赁保障房的问题。农民群众的这些行为到现在称为是违法。但我们知道是法律滞后造成的,而不是农民自身的原因。

  回看这些年农民主动推动改革,但我相信毛主席的一句话“卑贱的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今天在推动城镇化,在推动农民进城和土地流转中需要推进改革。不改革,不去除这些限制,怎么样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呢?所以在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已经发挥出作用,现在需要的是进行顶层设计,就是要由政府来强制推行的改革。

  二、扩大内需是结构调整方向

  最近“结构调整”成为一个热词,但是一些人把“结构调整”误读为要取消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作用,说现有的制造业全都是产能过剩的,高科技是和国外同一起跑线的。这些脱离实际的说法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人们还认为美国是高科技帝国,但不知道美国现在主要是因为页岩气的发现和房地产的回升使得美国经济回升。美国主要靠的还是两个传统产业。

  我们在不切实际的光伏、风电的生产中付出了多少代价,我们不是为了中国老百姓去生产,而单纯是为了外国人的需要去生产,再加上去补贴生产。成为一种行政行为。对比美国,现在由于大家都开展页岩气,使成本降到每立方米8美元以下,而且200年内可以源源不断地使用。人家在页岩气开发上,在新能源上走了正路,而我们却走了弯路。同一起跑线没错,但是往哪个地方跑,我们没有明白。现在我们弄清楚了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什么,是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生活的提高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目前中国最大的结构调整,李克强总理和习近平主席多次讲过“扩大内需”。最近又在达沃斯论坛上再一次强调:扩大内需是中国最大的结构调整。

  内需有多大?老百姓对住房需求可以说明。有五个方面。

  一是城镇化。目前的城镇化从数字来说,哪怕是52%多,也不过是100年前的美国,40年前的很过,还差得远。二是棚户区的改造。现有的城市旧城区有不少需要改造,今年要改造上百万套,现在各个城市都在拆旧建新。有人调侃说:外国人把中国叫CHINA(“拆呐”),我们是要拆建棚户区。棚户区改造作用不光可以解决低收入的住房,而且可以发展房地产。因为棚户区占了很多的土地,可以接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接续什么?接续原来的房地产业。二是现有城市居民也有住房的需求。不光是首套,三是今年是改善和投资两项也都构成了现实的需求。四是所谓“人口红利”。有人说人口红利减少了,从一年生3千万个孩子变成了一年生1600万个孩子,我们中国人现在一年能生两个保加利亚,两年能生出加拿大总人口。这些人口出生后扩大了住房,这些人口长大了又会结婚生子,这会带来的需求。还有就是旅游渡假需求。海南国际旅游岛要向人家要纳税证明,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旅游是重要的购买力。所以我相信扩大内需,发展城镇化和推动制度改革,这三大红利将会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外国人本身早就对中国的城镇化寄予厚望,他们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新技术革命一样,在新世纪是拉动世界经济的事情。而对我们自己来说,我们的判断城镇化将会几十年拉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重启发房地产主导产业地位。

  中国的经济转型早在1996年在朱总理担任副总理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我提出预言中国老百姓消费将会逐渐进入到第四季,就是以住房和汽车为重点的新的消费。1996年这个观点很快被朱总理所接受,他提出:要把住房建设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消费热点,并且由此推动了后来轰轰烈烈的住房制度改革。在住房制度改革的设计中,由我来担任组长,因为当时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写的住房制度改革,我是把大家的思想融汇起来,并且汇集成房改方案。最后国务院24号文件推动全国住房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文件。正是因为中国房改,才使得支柱产业得以形成,才使得老百姓居住的更加舒适宽敞,生活的更有尊严。

  在房改方案中,我们并没有忽略保障房,当年我们就关注到、提出了双轨制,可是后来在长达九年时间里,主管部门忘记了保障房,后来三年又说认识到了,但是不给钱。直到2000年在李克强副总理的直接推动和领导下,多次开会协调,保障房才得以启动。我们就补上了保障房这一课。

  保障房和商品房加起来是房地产业,拉动了中国各产业的增长。在朱总理关注房产的时候,他们问我们:“一百亿元的房地产投资能够拉动多少其他相关部门的产出?”经过我们和统计局的计算,是100亿元拉动286亿元,其中不含100亿元。当时朱总理担任副总理的时候,1996年出现过一轮所谓的产能过剩,很多产品卖不出去。企业后来才发现,原来很多产能是不过剩的。当时5千万纱锭,后来发现老百姓用的不光是穿衣服,而是窗帘、被服用品,大量的纺织品需要纺织业发展,后来的钢铁从1亿吨变成了如今的9.7亿万吨,这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结果。正因为如此,国务院文件明确提出了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农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上届总理温家宝同志也曾经科学地指出,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后来开始打压房地产市场,十年错把降价当成目标。紧缩银根,紧缩地根,减少产出。这种调控不光打压了供应,还打压了消费,把消费当成目标,不让你购房,又是连着三年限购。这本来是保障房没建好,这条腿病了就治这腿,可是专门跟好腿过不去。江西有一个人,打了麻药以后,医生把孩子的好腿截了。我们打压商品房不就是跟好腿过不去吗?长期的限购使相关的产业受到了严重地损害,包括当年被称为十大振兴产业的制造业,现在几乎都成了过剩产业,过剩从6个产业变成了19个产业,又出现了新的产能过剩。原因何在?原因是你打压住房需求,原因是你打压内需。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资本市场一跌再跌,人们资本市场近年都不抱希望。

  请问是什么造成了中国经济的下滑?国家统计局发现去年两次回答,说是房地产调控造成了经济下滑。他真的没有说错。

  现在谁都想把国民经济整个打包带动起来,但是把房地产也列为包。前两年把包底抽走了,连贼都喊有贼,这叫“贼喊捉贼”。可笑的是不让劳动力买房,却想办法让财政补贴,向老百姓推销空调、电器、马桶。请问老百姓买了空调挂什么地方,不让他买房买空调挂到树上啊,把马桶安到大街上啊,这真是笑话。我们又面临新的一轮产能过剩。回顾1996年产能过剩,我们要问难道真的过剩吗?当你拉动起内需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一部分不过剩十年调控本来是想降房价,没想把房价越调越高,最近五年甚至上涨到每年11%的高速浮动。临换届了还要发个国五条,内容是限购加税。国五条带了坏头,他骂老百姓:投机、投资、骗购还是教唆。我在国务院那么多年,我没见过哪个文件能这么样的咒骂老百姓,连投资都作为一个骂人的手段,说:你这人坏,你投资。怎么会是坏人呢。

  当然我揭露了调控思维的错误,应当靠主导产业。国五条出来以后也不含糊,拉动了购房热,特别是颁布国五条的北京,今年上半年房价我上涨达到17.6%,七月份达到18.3%,老百姓排队买房,排队过户,老者打着吊瓶也要把户过了,还要老百姓离婚过户,离婚买房。离婚复婚手续只有几十元钱,但是贷款和优惠有六十万,如果再买一套房就再次离婚,再次复婚,由此往复无穷。专家说,如果发现一个假离婚,就要加倍惩罚,那这些假离婚的人不敢复婚了,本来假离婚就是假的,我们什么政策那么不厚道,非要棒打鸳鸯,把假离婚变成真离婚。但是我们看到老百姓购房热情,这是在限购的代价,这是限购麻药已经打到海洛因的水平,老百姓已经有了耐药性,老百姓仍然坚持购房,这让我看到了拉动内需的巨大的潜力。

  我们反过来还用得着这样地政府调控吗?我们真的就离不开千手观音,万能政府吗?我们要问,当年我们搞农村责任制的时候,有人说政府不调控,政府不管农民,农民就没地了。结果我们不管农民,农民反而地种的更好。今年我们已经下放了200多项审批,千手观音断壁难,只有断壁才能释放市长的能力,不是把大刘铁男的权利下方给小刘铁男,而是还给社会,我们新一届领导人相信市场的能力。这正是老一辈推动政府改革的领导人的一贯思想。

  政府局会议要求,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与节奏,我看这是提醒人们不要再调反了。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季,我们需要靠什么?靠内需,内需包括消费和投资。我看到昌吉州在投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进展,特别是在也投资,也包括城镇化投资。现在经济下滑,急需投资拉动。根据发展周期,今年也开始进入房地产和整个经济进入五年的发展期的初期时间。但是应该看到现在回升的基础还不牢,这句话是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所讲的。经济回升基础仍不牢固,必须随时警惕,现在千万不能再打压经济,因为这么脆弱的经济要再打压下去,今年和明年继续回升就不望了。

  我们需要的是咬定经济发展目标不放松,解决眼前问题不懈怠。中央政治局已经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我相信如果我们都按照政府局的要求去做,中国经济一定能够保持长期地持续健康发展。我讲完了,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北京摔死女童嫌犯翻供:不知摔的是婴儿车
  • 体育皇马宣布续约C罗5年 年薪超梅西世界第1
  • 娱乐李亚鹏回京与王菲回同一个家 不提离婚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保险公司养老不靠谱
  • 科技芬兰人的诺基亚:总部以PPT著称
  • 博客韩国强制扣留的豪华中国邮轮啥样
  • 读书外戚正史:历史上真实的年妃与年羹尧
  • 教育高中规定同性学生交往过密停课罚钱
  • 江濡山:央企海外投资败笔的四大原因
  • 水皮:IPO越简单越好
  • 洪平凡:全球金融危机五周年随笔
  • 西向东:为什么以房养老在美国也遇冷
  • 叶檀:以房养老不如以房租养老
  • 黄祖斌:中国以房养老的五大障碍
  • 刘石:中移动副总的垄断说颠倒黑白
  • 陶冬:联储出招 欧股聚财
  • 小小鸟:戈尔巴乔夫重出江湖
  • 曹凤岐:中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