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评李德伟的“学术贡献”

2013年09月01日 12:42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年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评选正在进行,其中涉及到部分经济学理论申报资格问题引起部分学者争议,为了公平起见,新浪网全文刊登组委会提供的相关资料。刊登此文并不意味着新浪网赞同其观点。以下为文章原文:

  混乱的逻辑何以形成系统科学的理论?——四评李德伟的“学术贡献”

  熊柴、高宏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生

  阅读李德伟先生的文章,我们发现李德伟的逻辑非常混乱。在《分配理论不是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一评李德伟的“学术贡献”》一文中我们已经指出:李德伟先生始终将“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及“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等多种分配原则混为一谈。在《一个剽窃两种对立价值论的高手——三评李德伟的“学术贡献”》一文中,我们又指出了他同时剽窃的“广义劳动价值论”和“广义价值论”之间的矛盾。本文将进一步分析李德伟先生存在的诸多其他逻辑混乱。

  一、一方面认为泛股制是西方股份制的新发展,另一方 面又认为泛股制是综合了国内外企业发展和改革的最新成就

  泛股制(在早期他也称“生产要素联营制”)是李德伟先生所谓“按生产要素贡献理论”的核心思想。李德伟先生曾于1989年发表文章称,“股份制向泛股制发展是当代国际上发达国家股份公司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一些国家甚至成为法定的事实。”[1] 在2004年出版的一本书中称,“从国际范围看,泛股制是现代西方股份制的新发展……。”[2]

  但李德伟先生又在1992年发表文章说,“在湖南长沙首先试点的泛股制, 是一种按生产要素划分股份的广义的股份制。它综合了国内外企业的发展与改革的最新成就, 并且吸收了发达国家的‘职工股权制’、‘工人参与管理’和‘利润共享’的特点, 是企业改革的发展方向。” [3] 在1989年发表文章说,“复制西方股份制不能实现改革目的”[4]。 在2004年出版的一本书中说,“泛股制理论继承并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5]。

  泛股制到底是什么?是发达国家股份公司的新发展,还是综合国内外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最新成就?如果是发达国家股份公司的新发展,怎么可能是继承并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阅读他的文章,我们显然无法得出答案。

  此外,李德伟先生在泛股制发明权问题上也自相矛盾:一方面自称 “泛股制”是他提出的(一说是在1984年,一说是在1986年,还有一说是在1987年)[6],另一方面又承认泛股制是“由童大林、孙尚清、杨启先、厉以宁等一批著名经济学家倡导的、湖南首创的‘泛股制’,已用事实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改革之路。”[7]

  二、一方面主张“全要素资本化”,另一方面又强调“完   全按劳分配”

  李德伟先生一方面在“泛股制”中提出“全要素资本化”的概念:“全要素资本化原理可以表述为:一切投入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管理才能、技能等人力资本)和资本本身等都在投入生产系统的时候,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了资本化。全要素资本化的一般公式是:V=N/I,其中V为某一要素资本化价格,i为利息率,N为年收入。”[8] 李德伟先生认为,“全要素资本化”的“核心在于劳动力资本化,建立劳动股,让劳动力成为劳动力资本的所有者,与生产资料所有者一样进入生产过程,平等地成为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主人。”[9]

  另一方面,李德伟先生通过“系统论与劳动价值论的结合”提出“系统劳动”及“完全按劳分配”的概念:“劳动只可能是生产要素系统的总体劳动,而不可能是某一要素的孤立的自我劳动。……根据生产要素系统增值原理,生产要素联营制实行的是一种新的完全按劳分配制度,其基本内容与特点如下:……因此,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首先应当实现总体劳动产品全部归总体劳动者的原则。”[10]

  照李德伟先生的说法,如果实行“全要素资本化”,所有的生产要素都成为投资品,“企业实际利润按投资品价值和实际利润率进行分配和积累”[11],这应该是资本价值论或按资分配理论,而按资分配正是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分配原则。但是,李德伟先生又把这种资本化的生产过程称为生产系统的总体劳动过程,从而提出所谓“系统劳动价值论”,得出所谓“完全按劳分配”,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并且,从第一部分可知,不管是泛股制是发达国家股份公司的新发展,还是综合国内外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最新成就,都包括发达国家的职工股权制、工人参与管理和利润共享的特点。由此将推理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分配原则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完全一致的,并且比我国还较早实现了“完全按劳分配”,这显然混淆了两种分配制度的本质差别。

  三、对“劳动”、“劳动者”、“劳动力”和“技术”等关键词,有两个及以上不同的含义

  1. “劳动”一词有两个不同含义

  在论及“要全要素资本化”时,李德伟先生认为,“企业本身由劳动者个人所有的劳动力、技术和劳动收入,作价入股,也就通常意义上的个人股和劳动股……。……仅仅明确物质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远不能实现公平,更全面的要求是要确立全部要素的产权,建立起物力资本与劳动力或人力资本平等的生产系统,使产权明晰化与消除物力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同时成立。” [12]

  但李德伟先生又说,“劳动只能是生产要素总体的系统劳动,而不可能是某一生产要素孤立的自我运动。”(参见李德伟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泛股制》,《管理世界》1992年第5期)

  很明显,第一部分引文中的“劳动”是指传统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或通常意义上的人类生产劳动;但第二部分引文的“劳动”则是指生产要素总体的系统劳动,与第一部分截然不同。既然劳动只能是“生产要素总体的系统劳动”,那么劳动收入也只能是生产要素总体的收入,那么所谓“劳动股”就是生产要素总体的股份(即使分解,也应包括所谓的“资金股”和“技术股”)。显然,由其逻辑推理得出的“劳动股”与其文中的“劳动股”含义截然不同。而且,如果“劳动”是生产要素总体的系统劳动,那么除劳动者之外的生产要素,比如资本、技术等都可以劳动,甚至土地、牲畜都可以劳动,这显然是一种对劳动价值论的庸俗化。但是,即使是这种庸俗化的观点,也非李德伟先生首创。早在约190年前,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就由于其弟子通过把劳动概念泛化而庸俗化了。

  2.“劳动者”一词有两个不同的含义

  李德伟先生说,“要改变这一困境,必须使劳动力资本化,劳动力作为投资品,劳动者作为劳动力投资者,与物力资本所有者平等联合进行投入生产,并按各自股份分享利润。”[13]

  李德伟先生又说,“在商品经济中,衡量劳动者贡献的同度量单位只能是价值,即每种生产要素(劳动力、技术、劳动收入和实物)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的全部销售收入,除税收和补偿投资品消耗之外的利润和亏损都应按每个企业总体劳动参加者贡献的生产要素价值量进行分配。这就是完全按劳分配。”[14]

  显然,第一部分引言所述的“劳动者”指通常意义上的劳动者,第二部分引言所述的“劳动者”则是指所有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包括所谓的“物力资本所有者”。

  3.“劳动力”一词有3-4个不同含义

  在其对“劳动力作价入股”的说明中,李德伟先生谈到“劳动力包括企业内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15],但又说“企业经营者、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生产工人均属于劳动力折价范围”[16],还说“劳动力或技术价值=某工人或技术人员现行月收入/资金利润率”。[17]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判断,李德伟先生所说的“劳动力”有2种或3种含义,分别为:生产工人,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经营者、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此外,如果我们从前述“系统劳动”的“劳动”含义和“所有的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劳动者”含义按其逻辑引申,那么其“劳动力”又具有“总体劳动的能力”,这将是其的第3个或第4个含义。

  4. “技术”一词有2-3个不同的含义

  李德伟先生说,“如果再进一步将全部生产要素都作为投资品联合经营(资金、实物、劳动、技术等)……。”[18]或“由企业筹备小组主持将企业原有的以及新筹集的生产要素(资金、实物、劳动力、技术等)作价入股。” [19]

  李德伟先生又说,“技术作为商品表现为新技术、新工艺及其他物化形式先进设备,……”[20]

  李德伟先生还说,“企业本身由劳动者个人所有的劳动力、技术和劳动收入,作价入股,也就通常意义上的个人股和劳动股……。”[21]

  在此,我们姑且不谈李德伟先生把劳动与劳动力等同的又一错误,我们只谈其“技术”的含义。显然,第一部分引文中的“技术”是指与劳动力、资金和实物地位相平等的技术,第二部分引文中“技术”与第一部分中的含义接近,但包含部分实物,而第三部分引文的“技术”则指的是劳动者自身拥有的技术,与劳动者的劳动力、劳动收入地位平等。此外,我们如果浏览李德伟先生的文章,我们会发现,作为李德伟先生的“核心思想”,所谓的“泛股制”股份结构有时分为“资金股”和“劳动股”(包括技术股)[22],有时又分为“资金股”、“劳动股”和“技术股”[23],其中的混乱可见一般。

  四、结论:混乱的逻辑不可能建立系统科学的理论

  判断一个概念和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首要的标准是必须逻辑上前后一致。从上述分析可见,李德伟先生的许多概念都是混乱的、含糊不清的,以如此混乱逻辑上前后矛盾的概念要形成任何系统科学的理论,如李德伟自吹自擂的“完全按劳分配理论”、“系统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理论”以及“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理论”等等,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们注意到李德伟虽然自称是经济学教授,但其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都是哲学专业,他2010年申报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的34项成果中:发表在报纸上的9篇;内部参考6篇;地方性刊物4篇;非经济类出版社论文集1篇、著作2部;经济类出版社著作1部;非经济类杂志3篇;内部研究报告2篇;待确定刊物1篇;外文出版物论文集2篇;部委级刊物3篇,其中几乎没有一篇发表在理论经济学权威刊物上,这也就难怪他的这些充满了混乱概念和逻辑矛盾的“理论”没有引起经济学界任何重视,从而也就免除了来自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

  [1] 见李立、李德伟、盖建玲:《“泛股制”——当代发达国家股份公司发展趋势》,《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9年第2期。

  [2] 见李德伟:《影响改革进程的十次创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14页。

  [3] 见李德伟等:《股份制的危机与出路》,《计划经济研究》1992年第4期。

  [4] 见李德伟等:《推行股份制的困境的出路》,《金融时报》1989年2月28日。

  [5] 见李德伟:《影响改革进程的十次创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4页。

  [6] 见李德伟:泛股制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民有、民营和民享的实施方案,新浪博客2010年3月3日;李德伟:《“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是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创新》,载于广西市场经济研究会主编:《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2003年4月;李德伟:《影响改革进程的十次创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第15、18页。

  [7] 见李德伟等:《推行股份制的困境的出路》,《金融时报》1989年2月28日。

  [8] 见李德伟等著:《世纪末的变革——现代市场经济的困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第280、281页。

  [9] 见李德伟等:《泛股制与我国企业改革》,《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3年第11期。

  [10] 见李德伟等:《多元生产函数型经济与生产要素联营制》(上),《广州研究》(现改名为《开放时代》,下同)1988年第7期;

  [11] 李德伟等:《实行生产要素联营制》,《经济日报》1987年5月16日;李德伟等,《推行生产要素联营制》,《世界经济导报》1987年5月25日。

  [12] 见李德伟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泛股制》,《管理世界》1992年第5期;类似表述见其多篇文章,在此不再列明,下同。

  [13] 见李德伟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泛股制》,《管理世界》1992年第5期。

  [14] 见李德伟等:《多元生产函数型经济与生产要素联营制》(上),《广州研究》1988年第7期;李德伟等,《多元导向经济与生产要素联营制》,《经济研究参考资料》(现为《经济研究参考》)1988年第120期。

  [15] 见李德伟等:《多元生产函数型经济与生产要素联营制》(下),《广州研究》1988年第8期;

  [16] 见李德伟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泛股制》,《管理世界》1992年第5期。

  [17] 见李德伟等:《生产要素联营制》,《中国机械报》1987年9月17日。

  [18] 见李德伟等:《实行生产要素联营制》,《经济日报》1987年5月16日;《推行生产要素联营制》,《世界经济导报》1987年5月25日。

  [19] 见李德伟等:多元生产函数型经济与生产要素联营制(下),《广州研究》1988年第8期。

  [20] 见李德伟等:《生产要素联营制》,《中国机械报》1987年9月17日。

  [21] 见李德伟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泛股制》,《管理世界》1992年第5期。

  [22] 见李德伟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泛股制》,《管理世界》1992年第5期。

  [23] 见李德伟等:《泛股制与我国企业改革》,《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3年第11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资委主任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
  • 体育中超-恒大0-1泰达 卓尔负大闹球场 视频
  • 娱乐梦鸽做客新浪谈李案:我保护不是袒护包庇
  • 财经中石油有员工常年举报一把手
  • 科技手机固话今起实名制 新用户不实名拒入网
  • 博客谢百三:朱镕基最厉害的是稳住房价
  • 读书皇家奇迹:历史上唯一修成金婚的皇后
  • 教育大学生恋爱1年花1万 男生大呼爱不起
  • 管清友:下半年经济不会昙花一现
  • 刘石:人生本是一出戏
  • 龚蕾:叙利亚局势对全球经济影响分析
  • 谢百三:象朱镕基那样关心民生股市
  • 谢作诗:中美日三国经济学
  • 苏堤春晓:被译为时代广场的时报广场
  • 陶永谊:经济增长靠什么来推动
  • 叶檀:中石油落马高官与徐明性质相同
  • 徐小明:光大就是个倒霉孩子
  • 正略钧策:中国汽车行业下一个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