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英才》杂志社主办的“2013(第七届)贡献中国高峰会”于8月16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铁:主持人让我们从个人经历的一件小事儿看互联网的作用,我只能借用春晚的语言“摊上大事儿了”,来谈城镇化和互联网的关系。城镇化确实是一件大事儿。有些企业老总问我,城镇化到底是什么?中央政策到底什么时候出台,对我们企业有哪些好处,说句实话,确确实实我想7亿人口的城镇化,2020年8亿,2030年9亿人口的城镇化,对所有在座的企业家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的机会。
但是互联网和城镇化是什么关系呢?当我们研究有关政策的时候,看到从互联网、微博、微信反馈的信息,指责大于赞扬。就是说是不是要大拆大建了?是不是又要搞几万亿的投资?是不是要强迫农民进城,使农民被上楼等等。作为从事城镇化政策研究的人,我觉得有义务要去正面地引导,让大家知道中国的城镇化政策应该是什么?至少让这几亿网民了解到未来的城镇化政策的基本含义。
那么实际上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什么叫相辅相成呢?就是当你发布所谓政策研究的成果时它会引起整个社会的反馈。我今天特别想告诉大家,按照十八大的精神,中央确定未来的城镇化政策更多地是改革政策,通过改革使几亿农民、几千万的城镇间流动人口,被纳入城镇化进程,进而带动消费需求和投资。核心就是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和两万个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启动经济增长,拉动消费需求带来机会。
如果我们设想农民在农村,到2030年至少在农村还有5亿农民,让他们去接受到互联网的恩惠,可能还需要很大的基础设施投资。可是如果他进入城市,可以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集约覆盖,形成网络最直接的受惠,并因此带动手机、电脑、家电、住房、需求、交通……等等的需求,当然也会给我们所有在座的企业家带来巨大的机会。
那么从另一方面看,当我们研究的政策如果能得到在座的所有企业家一种良性的反馈时,也会支持这些改革的政策的实施。它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校正我们传统的、以往的这种主观的、官员的相对封闭的决策思维模式。今天我特别注意到,我们现在的大多圈子都比较封闭。其实企业家之间是一个竞争的关系,地方政府之间也是竞争的关系。在融合各种关系之间,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反馈给决策系统,2012年、2013年与10年前、20年前已经有很大的变化,正是这种巨大的互联网的变化,已经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校正了传统决策的思维,使有关方面在研究和制订相关政策的时候,将会更多地考虑到广大社会的这种需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