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鸿桥:网络经济颠覆传统商业模式

2013年07月10日 17:41  新浪财经 微博
“2013(第十五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于6月26日-29日在深圳召开。上图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陈鸿桥。(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2013(第十五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于6月26日-29日在深圳召开。上图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陈鸿桥。(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2013(第十五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于6月26日-29日在深圳召开。上图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陈鸿桥。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鸿桥:大家上午好!我很赞同王院长对风险投资的理解和观念。我讲的主题是发现与培育中国经济的新未来。我们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体现是我们能不能找寻培育中国的经济新锐,我们最重要的途径是不是能够构造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新经济、新未来相对应的新金融体系。这个新金融体系就是一个良性循环的投融资生态链。有几个要素。

  第一是众多的丰富的灵活的多样的金融机构的资源,尤其是中小型、创新型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些新金融形态。

  第二创新型的金融产品工具手段来对应服务于千差万别群星灿烂的创新型企业的特殊性、不一样的投融资需求。

  第三各类金融机构的资源,产品资源,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并能够形成组合。

  第三次工业革命,我理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有几个特征:

  个性指导,智能指导、互联指导。管理民主化、信息民主化、能源民主化,决策民主化,制造民主化,在这样的特征前提下对创新的理解要突破传统的认识,我们的创新可能无处不在,创新不问出处,我们用传统创新的概念来涵盖、决定,来判断该支持现实哪些企业,往往在动态变化情况下我们很难有能力去做出这样的判断和决定。

  第三次工业革命在新经济、新格局的情况下,中国有六大创新现象值得关注。

  第一个新人口的红利优势正在中国形成,中国过去30年改革开放成就的时候我们通常认为最大的优势是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我认为目前有两个优势正在快速形成。第一个优势是科技人才优势,我们有全世界人数最多的科学人才,中国科学人才的总量,中国科技论文在国际发表的总数已经在全球居于第二。全球专利的形成量今年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而且我们的科学人才、数理化的基础总体还是比较扎实的。问题是我们有中国的好人才,有中国的好声音,就像刘欢、那英那样的民间歌唱家,但是我们怎么样提供好舞台,好机制,这才使得中国的好声音,中国的好人才能够充分的发挥他的生产力,为社会、为人类造福。

  第二个优势,我觉得正在崛起中国的企业家群体的优势。过去十年福布斯排行榜上前一千位的企业家,中国数量占到17%。我认为中国有很大的差别,1万亿的GDP到去年50万亿的GDP只花了十几年,中国企业家的数量和质量都在同比例的成长。企业家控制资本的能力,见多识广的机会,各种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可同日而语。

  这两个优势还是关于人的优势,但是这个人的优势相对来讲更多高素质的人才的优势。我觉得这种新型的红利优势在形成。

  第二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我看到两个报道,国外的报道,一个是年轻的科学家到中国去吧,这个文章里面认为南非沙特和中国的中关村开始聚集全世界最先进的实验室,聚集了来自全球的优势的科学家。包括深圳光启研究院,来自全球40多位科学家。还有一篇文章讲,中国广东东莞有3千多名日本工程师在中国找到了第二春,在中国的企业来提供技术服务。我想我们还在制造业方面,过去认为是低端的特征比较明显,我认为我们现在开始从低端的简单的组装的仿制阶段向自主研发,掌握国际先进技术、一流技术这个方向快速迈进。创业板10%的创业公司在中关村明确宣称某向技术和产品已经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美国上午部长认为中国有七大技术领先美国,无论在制造业。我们会看到IT业、互联网经济,我们将有可能产值成为世界第一。在以前我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中国的互联网经济一定成为中国是世界的最高产业。所以我们看到移动互联成为爆炸式的增长。很多行业滑坡的时候互联网的经济每年保持80%的增长,网上购物还会保持快速的增长,而线下的商业连锁大幅下降。所以中国发展互联网经济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当时我谈移动互联,为什么会率先突破?第一用户数、网民达到5个亿。还有一个数中国人的手机上网时间是日本的两到三倍。

  第三新经济的背景之下,行业的界线在发生重要的变化,跨界、跨行成为大趋势。互联网金融去年觉得很陌生,短短半年时间互联网的金融已经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这两年多以前我们看商业连锁,推崇商业连锁,认为商业连锁是一个优势。两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店铺越是负担,现在看到服务业、IT业和互联网、工业的结合。所以我们现在一些优秀农业的企业,不仅是种植的概念,还有生产加工的观念,有电子商务的运用,是多种行业的复合、结合。所以我们难以再来用传统的行业划分标准来对企业的创新进行定义。我们更难以用过去的行业划分来决定今年的知识和限制哪一个行业。我们对创新的理解应该是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创新不能简单的理解某一个技术创新,是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工艺创新、运用创新等各种创新元素的聚集。

  第四企业大小的界线在发生变化。在这样一个新经济格局之下很短时间内大企业一夜之间成功,创新型企业一夜之间迅速崛起。 深圳光启研究院三年的时间就申请了全球将近2500项全球专利申请。我们观察企业,不能看这个企业的总资产有多大,占地有多少,否先进的设备,重资产有多重,这样的企业我才放心。

  第五网络经济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在改变传统的金融路径和方法。商业模式创新这个概念也列入到我们十八大报告里。因为当时我参与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文件起草,在那个文件里面注入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商业模式创新概念不能很严格的界定,涵盖不了创新范畴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商业模式创新这个概念来理解按照传统的商业模式概念理解不到的范畴。

  第六,以美国为代表的创新模式转型。中国企业创新前沿也在追求产业革命的桥头。

  综合来讲中国的优势迅速追赶,未来科技、创新的形成基本上大局已定,中国和美国是主战场。美国的创新优势在相当时间远远领先中国,因为美国的创新优势是多层次的,机制的优势、文化的优势,制度的优势,人才的优势,从全球70多个国家来挖人才,我们的人才都跑到美国读书。但是我们总要看到中国的创新前沿,用原创性的高端核心技术,在深圳可以看到机器人炒菜,已经运用到家庭的领域,3D裸眼,3D三维打印,开始有企业做这样的运用。生物基因研究成果的应用,华大基因有一个观点,在生命科学里面与欧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吸引老外的科学家在中国做研究工作,开始有一些研究机构,比如说华大基因在欧洲设立研究中心,欧洲科学家在他们的地区在中国企业进行研究工作。我们看到像光启研究院,我觉得光启研究院,从科学出发,在过去没有听说过的不存在的新的科学概念原理、公示,超材料出发,到专利到技术到产品到企业商业化经营,找出科学到产业化新的路径。

  最后一点是我们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创新迹象,我们怎么进行科学决策,有四点:

  一是用制度适应新产业的新需求,而且不简单的按照过去一套做法,我们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划、规则、制度,让企业来套这样的制度规划和来做,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制度赶不上千军万马、千变万化的创新型企业的新出现的各类需求。

  二是特别注意尊重产业创新,金融创新,第一线实践的成果经验、案例,把这些成果、经验、案例上升为措施、政策,上升为制度,甚至上升为法律。发明,包括金融创新的发明,都会来自第一线,而不是办公室去设计好。这个是十八大提出来的怎么样尊重广大群众的创新积极性。

  三是如何发挥各类金融资源的特征和长项,包括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优势和长项,跟传统的商业银行的服务就不一样。这里我特别提出要发展天使投资,自主创新现象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不能服务到的,只有大力的有钱的有经验的投资家、企业家来做天使投资。同时我们创造更加积极的政策推动天使投资行业的超常规的发展。

  四是早期的布局深厚影响后期的竞争定位和格局。第三次革命所要求的数字技术、生物技术、通信技术这些技术我们和欧美国家差别不大,某些方面我们可能还有一定的领先但是发达国家还没有形成定位,大家都是同一个起跑线上开始奋斗。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抓住早期的布局,政府传统的那套手段,怎么样把政府的政策,财政的手段和市场化的机制,市场化的阶段相结合,创新政府政策的运用、方法、工具、手段,使政府政策的资源、财政资源发挥更大的效果。这里面我觉得我们要把市场化的机制和政府相结合。

  我们要培养发现的能力,第二是提升我们的培育能力,体现三点。一个是观念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我们怎么样能够密切跟踪敏锐的反映全球创新的新趋势,创新的新方法,特别是美国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应用,找出前瞻性、前沿性的技术创新,增强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整个机制体制的创新。二是教育的变革,改造传统的学习研究的模式,创造一种机制,能够激发所有人创造的活力与激情。去年去麻省理工的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最大的特征就是跨学科、交叉研究。怎么样允许教育研究机构采取各种多样的研究方式、办学的方式,经营的方式,深圳的特色学院、特色研究院都是在体制机制上非常好的创新。我们有这样一种创新的基础,我们才能去追踪跟上全球科技革命、技术变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环保部长:不少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 体育斯杯-男篮惨败阿根廷获亚军 44分创新低
  • 娱乐李天一新律师现身发声明 将做无罪辩护
  • 财经多地卖地收入井喷 土地成地方政府摇钱树
  • 科技支付宝研发打车应用爽约险可获赔起步价
  • 博客遇难女孩邻居:身边人对王琳佳的怀念
  • 读书悲剧:一代能臣袁世凯为何非要当皇帝
  • 教育最急妈妈12万为儿培优 半岁起上17个班
  • 育儿姐弟疑捉迷藏躲进木箱窒息身亡(图)
  • 刘远举:权贵免罪 难助大众逃离恶法
  • 曹凤岐: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六大要点
  • 张卫星:水皮与中国大妈谁更懂黄金
  • 李光斗:跟史玉柱学营销 你会死很惨
  • 范卫锋:烂片赚大钱是文艺新复兴前奏
  • 苏鑫:房地产将遭遇钱荒地荒
  • 黄祖斌:中国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
  • 叶檀:如何第二次拯救银行
  • 曹彤:人民币单边升值或将逆转
  • 西向东:降房价要开征房地产税遗产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