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桂田:高增长使得政府改革懈怠

2013年06月15日 12:30  新浪财经 微博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3年中期)”于6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上图为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3年中期)”于6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上图为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3年中期)”于6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上图为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

  以下为演讲实录:

  黄桂田: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中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有机会又回到母校分享母校的研究成果。刚才稻葵教授把关于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划分为两个学派,一个学校派,一个是研究院派,那我是什么派呢?我是学院派,更是人民大学派。刚才说咱们人民大学对未来经济增长是谨慎乐观,我为什么划成人民大学派?就是谨慎乐观,但是我的乐观没有乐观到刚才用经济模型严格计算的那种乐观,今年经济增长率是8.1%,CPI是2.9%,不超过3,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是非常好的。为什么好呢?8%以上的增长率已经超出了政府调控目标7.5%,这是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多年以来坚守的底线,就是保经济增长要在8%以上,然后物价水平在3%以下,这样的宏观经济数据它不好吗?所以这个不存在所谓的超预期的回落问题,它已经达到预期了。

  宏观经济另外两个指标一般我们是不太关注的,一个是就业率,第二个是国际收支,因为中国到目前为止城镇化率还刚刚超过50%,所以城镇的失业率还是在4%以上,从绝对量上来讲也就不超过900万,到目前为止还不是很大的问题,所以从来没有把失业率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另外,国际收支不平衡已经不平衡了三十多年,所以我们政府也不把这个作为很重要的指标,所以我们报告里面也没有谈到失业和经济增长问题。

  我要说的是什么呢?和咱们这个报告有点不同的,尤其是刚才元春教授说人民大学对现在的中国经济走势看成周期性的波动、周期性的调整,但是我和刚才几位研究院派的学者们有相似的看法,我认为中国现在的经济不是周期性的,而是发展阶段重组新的平台的一个调整,这个我们在去年下半年尤其在今年年初北京大学和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论坛上也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那我为什么这样来说呢?我不用准确的模型来说,用简单的一个对比,好比如说以美国为例,当然我不崇美,因为在现行的这些国家和中国能够作为参照系的只有美国,一个是国土面积差不多,二是人口我们尽管是它的4倍多,美国现在人口是3.1亿,其他的发达国家的人口就更少一些,像欧洲最大的国家德国是8000万出点头,英国、法国、意大利只有6000万左右,日本只有1.27亿,三是经济总量问题,大家稍微关注一下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它的经济总量和我们截止到去年年的经济总量大致7万亿美元左右是在1994年,美国1994年的经济总量就相当于中国2012年的经济总量,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是1970年左右。我要说的意思是什么?美国经济增长1984年超过7%,7.1%左右,从此以后美国的经济增长甚至没有达到6%的增长率,都是在1-4%左右。我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就是中国现在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截止到去年年底中国的GDP总量按当年的汇率来结算的话,大致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10%左右,相当于美国GDP55%左右,就是刚好和美国现有的经济总量大致是一半左右。那么经济总量已经达到这样一个规模,中国能够保持先前的1979-2011年年增接近10%,是9.9%的增长率,1991-2011这20年的时间平均年均增长率是超过10%,是10.4%还是10.6%,我说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在新的阶段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平,如果按照先前的20年、34年这个经济增长率的确是非预期的回落。

  那么中国在下一个阶段能不能够还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刚才几位教授也有争论,我觉得现在我们的经济已经到了转换发展平台、发展阶段的这样一个阶段。当然,不会失落到5%、5.5%这样一个平台,大致是上调和下调一个百分点 ,就是如果说改革开放34年咱们经济增长比较好的平台是在8%-10%之间的话,相应的我们把经济增长的目标调低到7%-9%之间,那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未来的经济增长。那么在这个时间里面,也就是说在新的发展阶段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什么这样来说?好比我们纯粹从数字上来说三大需求,首先我们来看这些年来我们的调整,尤其是09年以来的调整最主要的是外需。我们还是以简单的统计数据为例,我们的经济总量只相当于美国现有经济总量的50%左右,而我们的进出口总额已经和美国基本持平了。前一段时间大家争论到底美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体还是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贸易体,据说差距是两三百亿美元,我说这种争论真的是无聊和无意义。一个大数,中国GDP总量只相当于美国的50%,而中国的进出口已经和美国持平了,你还怎么希望它外需能够像过去那样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呢?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消费,我们这么多年来要致力于扩大内需,我理解所谓的扩大内需最主要是扩大消费,决定和影响消费的因素类似于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一样有N多的因素,我们知道最简单的是两个,一个是可支配收入,第二个是边际消费倾向,可支配收入是硬的指标,后面的边际消费倾向是N多因素在影响,所以短期内城乡居民的消费成为主要的拉动力量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来替代外需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可能这是中长期的,通过改革方方面面的调整。再一个就是投资,刚才几位教授都分析了说中国投资发展空间很大,我理解是投资主体结构的调整,但是大规模进一步使我们投资增长率超过30%达到50%的可能性有多大?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意思。所以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要下调,不能以改革开放前34年平均增长率作为参照系。

  第二个,这种经济增长的下调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什么样的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从有利的方面来看:一个有利于结构调整 ,我们上上下下每一年都在为下一年的经济增长,不管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唯一把增长率作为它的目标,所以高的增长相应的使得我们的注意力没有真正落实到调结构上来。而我们的调结构靠什么调?靠政府为主体来调,现在越调结构越不合理,一方面产能过剩,一方面不断新增加新的产能,一方面是我们政府部门和国有主体对未来高速增长抱有太大的预期,以为产能过剩是短期的,过了一段时间到了上涨的阶段这个产能就不是过剩的,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波动性波动并不是坏事。

  第二,这些年大家观察中国的改革,过去我们在某些阶段改革力度不大,该改的没有改,这也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大家把关注点搞经济增长去了,只要经济增长上去了改不改革或者有些问题它可以掩盖在高增长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我们对增长的预期过高,使得我们改革的有些问题没有能够暴露出来,所以我们很同意刚才几位学者谈到的,包括我们这个报告稳定和支持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就是改革,高增长有可能使我们的改革懈怠。

  我要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什么?就是我们现在如果说这种经济增长是非周期性的,尽管下调大致一个百分点左右,但是我们面对的问题就非常大了,这是我们要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就业,这两年来明显感到就业的问题,包括在座的找工作就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过去是高增长的,创造的就业机会相对多一些,经济增长的平台下调了,就业的压力就越来越大。第二个问题金融问题,1993年就提出中国货币之迷,高增长能够带来金融的繁荣,也能够掩盖金融的一系列问题,如果经济增长的平台下调了,中国潜在整个金融体系里面包括地方融资平台问题、银行体系问题、影子银行问题,一系列问题有可能把这些问题由隐性变为显性。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所以我觉得中国现在还真正应该很客观的很冷静的对中长期包括短期的中国经济增长要很好的估计。

  最后用这样三句话:一个,由原来的愁增长变为稳增长,要愁的是什么?要愁的是制造业,刚才范先生谈到这个制造业问题,因为这一段时间我们在研究全球制造业,尤其是发达国家制造业,中国今后出问题可能就是制造业出问题,好不容易通过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把中国搞成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所以奥巴马提出要再工业化实际上是大忽悠,我们研究了美国的制造业,美国的制造业从比例上讲是下降的,美国到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最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基地日本,日本的产业工业化,我们把日本150年工业化前后制造业来看了看,日本的制造业比例在下降,绝对量在上升。欧洲的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我们把前期所谓原来七大经济体,就是它们的经济结构,尤其是二产内部的结构花了一段时间在进行研究,所以我觉得中国现在最大的关注点不是关注宏观面上的每一年的增长率是多增长一个百分点 还是少增长一个百分点,最重要的是把实体经济搞好,第三产业必须有第二产业做基础,所以我们现在把这七个国家第三产业发展阶段和第二产业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现在好多地方提出要跨越式发展,所以中国的经济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有很多东西值得认真审慎的进行研究。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遭城管踩头商户承认公开信系本人发布
  • 体育LBJ之后波什假摔被罚 魔兽保罗盼成队友
  • 娱乐默多克离婚有惊人内幕?后悔娶了邓文迪
  • 财经油品升级升标准不升品质:千亿成本难筹
  • 科技魅族取消TD版背后:中移动要推自有品牌
  • 博客钢琴装腔指南 新疆暴雨倾城(图)
  • 读书狠绝冷帝婚书换江山:锦云遮陌上霜
  • 教育拼爹时代:送孩子去美国读高中 高考查分
  • 育儿一定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两男童溺亡
  • 姚树洁:邓文迪劈腿的代价与收获
  • 洪榕:中国特色股市心病还需心来治
  • 谢百三:中国股市是世界上最差的股市
  • 张明:美国不会突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
  • 管清友:未来十年是全球化黑铁时代
  • 刘杉:股市改革不是体面点地抢钱
  • 徐斌:现在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前夜?
  • 陈虎:市长拍胸脯还债能挺几年
  • 孙立坚:国际游资为何能冲击中国市场
  • 陶冬:银行之间拒绝拆借的背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