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木:政府要营造诚信环境

2013年06月02日 17:54  新浪财经 微博
“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于2013年6月2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梓木。(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王霄 摄)   “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于2013年6月2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梓木。(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王霄 摄)

  新浪财经讯 “外滩国际金融峰会”于2013年6月2日在上海举行。上图为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梓木。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梓木: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本来我也有一个PPT,做了非常认真的准备,也谈了理论上面的认识,后来听了张维迎教授的演讲之后,我就不敢讲了,我只能谈一点学习体会。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们是打造上海的金融生态环境,我想谈一点这方面的感受。

  今天下午,上海第一财经一点半采访了我,提出一个问题,怎么看上海的金融生态?我的回答是上海的金融生态越来越好。我也不敢说不好。但确实它在变好。马云[微博]说天变了,究竟变多少?鬼知道。

  记得五年前来过上海,当时在座很多企业家也在,并且坐了一排委办局的人,这边坐了我们一些企业家。当时的题目就说是,上海为什么不出马云。当时我记得柳传志第一个发言,我第二个发言,我就接了这个话题,我说上海不仅不出马云,上海没有超一流的金融企业、上海没有招商银行、没有平安保险、没有万科、没有华为,没有超一流的企业。我的话说得很重。后来领导说王梓木你太过分了,上海有宝钢、上海有郭广昌。确实,我多有得罪,把话说到了极端。我知道上海有交通银行等,他们都是最好的、一流的金融企业。但我说,他们不是超一流的顶尖的企业。

  这种超一流的顶尖企业的标准是什么呢?不是它的规模、不是它的体量,甚至也不是它的盈利能力。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一种持续领先的创新能力。这个企业能不能有持续领先的创新能力,是他能否成为超一流的顶尖企业的标准。这一点平安保险、招商银行做到了,虽然他们不是最大的,但在我心里面是这样的。

  为什么上海没有这些企业?我当时也回答了,当时我把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做了环境的比较,三个地方企业家有什么不同的区别?首先北京,是一个政治为中心的市场环境,只要你政治上面不出事,经济上面基本放开,所以北京成长了一批企业家。上海是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管得比较多,企业家受的约束比较大。深圳是大社会、小政府,政府基本处于服务的角色,深圳出了许多一流的企业家。凡是创新的、开拓的、创造力强的企业往往诞生在深圳这样一个环境。

  其实上海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很好的,是优于其他很多地方的,比如说上海是我们国家的经济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商业中心,尤其还是人才中心,上海确实是人才济济的地方。公司设在上海,员工的水准最高,是我们非常理想的一个选地。但最重要的一个环境标准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上午有一位提到的,就是你的体制问题。最重要的,我认为是政府角色的转变问题。这几年上海的进步,政府的角色在逐步的发生变化。比如上午屠光绍市长谈的几条,我一听,确实态度不一样了。到底金融企业家愿不愿意来,来多少?待多久?特别最后一条,留下的企业能不能够实现持续创新的发展?这一条非常重要。

  这个转变是很重要的。政府的角色到底往哪转?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少管事。你越是不管,这个企业发展就越好,企业家需要的环境,第一是宽松、第二是安全、第三是能够创新,对我的创新能够给予支持、保护。企业家需要宽松的环境、安全的环境、创新的土壤。因为什么呢?因为创新需要企业家承担很多的责任,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而这个责任风险是有周期的,不是一个创新三天两天就能够见效的,好多创新要经过三年、五年,乃至十年、八年最后才能见到效果。所以这个理论来说,企业家的成长是需要很好的环境的。

  如果我们的金融企业,我那次也提出来了,比如说上海金融企业的领导、负责人都是由政府委派,随着政府换届也不断的调整,由区长、局长、县长,国有企业领导人调过来直接做金融企业的领导人,其实你说错了吗?也没有错,有干部的调配权。但这样做的结果有哪一个企业家能够有效的实施呢?他的创新的实践能否实现一个完整的周期呢?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尤其是企业家的更迭过于频繁的时候还会出现什么问题?新的上来,搞一点标新立异,本来上面的很好,可以执行十年二十年,不行,我得弄一套新的。这样的干部管理体制实际上使企业家、金融家生长的环境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我注意了一下,中国这个保险公司,干得最长的董事长,从创业干到现在的只有三个人,在会场上面就有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泰康人寿的陈东升,干了17年;还有我,我也干了17年,成立的时候就担任董事长;还有一个是平安的马明哲,超过20年。这三个历史最悠久的董事长,北京有两个,深圳有一个,上海没有,很遗憾。我说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环境的创造其实很重要。我认为上海的金融环境越来越好,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想谈第二点体会,上海要打造一流的金融生态文化,上海有一些地方做不到超一流,一流没有问题。一流的生态文化需要怎么做?我觉得不是税收的优惠,西藏税收最优惠,没有人去,叫你去也不去,真的不是税收最优惠。是什么呢?一是开放的文化、二是创新的文化、三是安全与稳定的文化、四是打造新型的商业文明。四点,我认为上海需要有这四种文化,做好的话,优于其他地方。

  上海市虽然不如深圳开放得早,但浦东以后开放的步伐也很快,上海是开放步伐比较快的地方,据说上海还要出现更新的、更多的开放的政策,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也确实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来落户,包括我们华泰保险公司,我们目前上海注册的,有五家金融机构都注册在上海,确实上海有很大的吸引力。维嘉上午跟我说,说我上次讲上海是码头文化,他说上海不是码头文化,上海很开放。我上次讲的码头文化,跟开放文化不是对立的,码头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老大文化,老大说了算的文化,这个词其实真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早年我在国家经贸委工作的时候,到吴邦国副总理那里汇报工作,我经常听到他说的一句话,上海那个码头不是什么人都搞得定的。他说的这个话,我觉得挺有道理。老大说了算,一把手说了算,不管什么事找一把手定,这个文化我认为不是很好的文化,但效率非常高。这些年我相信有了很大的改善,码头是开放的。

  第二个在上海这个地方,创新成长的机会到底多不多?政府有哪些措施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和保护创新?创新的动力我认为永远来自企业,政府就是给创新提供环境保护,不要取代企业的创新,你越宽松,企业创新能力越强。

  我们华泰保险最近也在实施创新,金融创新,我们开发一种叫做EA门店,专属代理的方式,来做我们营销的拓展,用专属代理的方式,其实是一种金融加盟店,像麦当劳[微博]一样用金融加盟店的方式做金融,让有梦想的营销员建立实现梦想的平台,通过EA的方式来实现他们的创业,其实更多的也是向民间开放的一种方式。这种EA门店,当然了它的方向也许和互联网恰好相反,恰恰采取的是一种面对面、手拉手、面贴面的服务,这种服务在美国的车险占到50%的市场,在中国为什么不可以有呢?所以这些创新都是可能实现的。

  第三个是安全与稳定。这个安全与稳定,这个内容很多,这个稳定就包括干部不要换来换去。

  第四个上海要打造新型的商业文明。要创造领先的一种诚信的生态环境。我注意到市场经济是有一个发展阶段的,初期的市场经济,是以欺诈为特征的,不仅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欺诈横行。像我们中国地沟油等等,充斥了各种各样的欺诈。这种欺诈影响非常大,而且代价又很小,行为不规范,出了事情,惩罚也不够。所以有一些人不以为耻,所以欺诈的状态在市场经济初期实际上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们的法治不健全,行为不规范,代价不够严。我们大陆的食品据统计60%的合格率,安全合格率。香港是95%。美国是99%。这是有比例可算的。

  包括我们和淘宝网[微博]的合作,我们做了很多在互联网上面做,我们一天的时候可以签五千万张单子,但我跟马云说我们这个业务不赚钱,甚至亏钱。为什么?其实赔付率是正常的现象,但就因为这里面有很多不诚信的存在,甚至含着很多你无法控制的商业欺诈,这些东西影响了你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盈利的情况。

  所以市场经济的高级阶段是以诚信为特征。保险一定要高举诚信大旗,你是拿纸换钱。保险业出现的问题,恰恰也是不诚信。从寿险来看,问题是什么?误导消费。产险来看?就是理赔难。无论误导消费还是理赔难,都处在诚信不足上面。

  我记得马云前几天杭州谢幕上面讲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信任”,说感谢这么多年来团队的信任、员工的信任、客户的信任、投资人的信任等等,他感受最多的。因为什么呢?因为赶上了一个信任的时代,越发感到信任的可贵。其实我对信任,悲观面比较多,但马云讲,其实互联网创造了一种信任,大家根本不见面,你怎么就敢把钱汇出去,怎么敢把货要进来,大家彼此之间建立了一种信任,说不要对信任缺乏信心。当然我们随着形势不断变化和发展,信任是越来越高。

  所以我认为我们作为上海这样一种打造金融中心的城市,极力要高举诚信的大旗,要维护诚信,要给不诚信以重罚,这样才能打造真正的商业文明。主要是商业文明,使上海建立一个全国最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解放军副总长重申朝鲜半岛不能生战
  • 体育中超-恒大平鲁能3分领跑 国安4-0 视频
  • 娱乐综艺节目为翁美玲办冥婚 汤镇业斥耻辱
  • 财经江苏商人在美国被指间谍遭捕
  • 科技英特尔推第四代酷睿处理器 代号Haswell
  • 博客故宫的旅游服务有几点可以改进(图)
  • 读书失心妈妈婚败女班主任:婚刺(全)
  • 教育三年级学生梦想20套房子 最新大学排行
  • 育儿美国年轻父亲嫌婴儿吵闹将其塞进冰箱
  • 姚树洁:为啥房产税成了谈虎色变
  • 陶冬:债市熊影渐现 中产收入难增
  • 冉学东:A股中期牛市安在
  • 海外阿Q:真实的美国工薪生活(图解)
  • 白明:以中国之双反应对欧盟双反
  • 刘远举:该不该重罚地铁逃票者
  • 谢百三:多数市场专家看涨A股
  • 苏鑫:黄金投资的六个误解
  • 洪平凡:经济崛起的机遇和挑战
  • 罗天昊:广东产业结构更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