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论坛实录

2013年03月23日 11:45  新浪财经 微博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于3月23日-25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上图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会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年会”于3月23日-25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上图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会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所以我是比较乐观,我跟中国领导人谈过,跟美国领导人都谈过,美国人知道,当政跟在台下的说法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政治上的既定原则,我认为现在的美国政府是真正希望能够与中国建立基础性的关系,至少能在接下来十年中改变关系基础的定位。每一代中国领导人都会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我知道这一代领导人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这是他们的任务,要集中精力做发展。所以我想在这个层面上,中美是有共同、整体的目标。这是我大体的评论,谢谢!

  主持人:

  非常感谢基辛格先生,非常精彩的回答,下面是不是请李肇星先生就这个问题做一些评论,谈一些你的看法。

  李肇星:

  感谢主持人刘鹤先生给我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说话,我发现你没有像一般的主持人或者记者那样问一些套话式的问题,十八大之后,中央提倡大家不要说套话,有的主持人和记者提问题的时候愿意提那些套话式的问题。比如说老问“你幸福吗?”我今天倒是希望刘鹤先生能问我这个问题,可是你又没有问,如果问的话,我会答,我现在,特别是此时此刻,特别幸福,因为我能够坐在我特别敬仰多年的老朋友,基辛格博士的旁边。尽管我们经常见面,他现在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我们今天这个协会的朋友,也是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的朋友,但是我每次见到他都特别高兴。现在好了,我已经不在政府部门工作,五天之前也离开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外事委员会,我现在和大家一样,就是朋友之间的交流,所以更加幸福。我想讲讲以前在记者招待会上,想说又没有时间说,特别有意思的事。

  比如说基辛格博士,我为什么特别敬仰他?我就觉得他是提前贯彻我的山东老乡孟子的思想,“天地之下民为贵,社稷之次,君为轻”,去年见到基辛格博士,聊起来,我有一个朋友他,基辛格博士你怎么那么聪明,1971年你第一次访华,要为第二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准备的时候,就台湾问题双方怎么谈也谈不拢,从北京谈到杭州,又谈到上海,最后还是你出了一个主意,美方这样表达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大体意思是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实际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持异议。这次基辛格博士才告诉我们,这个主意最初是他到中国之前,美国国务院一个年轻的,级别不高的官员提出来的,当时他的领导不赞成,说这个不行,建议基辛格博士跟中国领导人谈,他们谈不拢,中国领导不接受,最后才想到这个年轻人的提法,最后和中方达成了共识,这才有了第二年尼克松总统的访华。大家都把这个功劳归功于他,但是其实是一个年轻的,低级别的官员,当时我听了以后感觉基辛格博士真是好,孟子几千年前说的话,他现在落实了,太好了,而且他这么注意向群众学习,也正好是向他的部下,小干部学习,也正是现在中央领导提倡的,经常强调的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去年那次见面之后,我更加体会到了,真是这样。还有我们两个个人的友谊,使我在美国工作特别快乐,中国的医学和中国的哲学家们都认为,快乐也是硬道理,有了快乐才能学得好,有了快乐才能健康,我在美国工作期间,最幸福的一次,1993年,1994年,我任中国驻常任理事国代表,在基辛格面前是一个小干部,他还热情的招待我吃饭,那次吃饭非同寻常,到现在为止,美国历史上哪个官员有那么丰盛的午餐招待外国大使级的官员。美国菜,中国吃法,叫做“美餐中吃”,12道菜,地点是纽约最好的饭店,沃尔戴夫饭店,饭店经理看在基辛格博士的面上亲自出场接待,问我喜欢喝什么酒,我不大会喝酒,但是又不愿意说我不会,就想给他出个难题,开个玩笑,我就说喝酒,喝酒有啊,基辛格博士那天带了中国茅台,可是度数太高我不喝,我就跟沃尔戴夫的先生说,我要喝的话只喝青岛啤酒[微博],结果没有,第二年有了,我也不要了,我还给我的家乡做了一次广告。那一次我很难忘,我也很少为吃饭写诗,但是那次基辛格宴请我以后,我很激动,写了首诗,就写基辛格先生宴请我,诗里有这样的句子,基辛格先生宴请,那么多菜,多数中国人都没有一顿饭吃那么多菜。这反映了他政商的一面,他作为政治家,外交家有远见,如果是下棋的话,他总能比别人多看一步,这就是为什么他早在1971年就认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而且为打开中美关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早些时候我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在苏联解体之后,我问过基辛格先生,基辛格博士,你怎么那么优秀,那么富有远见呢?因为你说过,不管有没有苏联存在,中美关系都是重要的,你怎么这么早就预见到苏联解体?在苏联还健在的时候他就说了,有没有苏联中美人民都要友好,中美关系特别重要。真是很多很多说不完的事情,基辛格先生都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值得在座的中国和美国的年轻朋友学习。

  至于中美关系在新的时代怎么向前发展,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要按照中美关系发展历史上的一些好的东西,发扬一些好的传统,避免一些不好的传统和传统做法,我们两国的关系一定会更加向前发展,更多的造福两国人民,也造福全人类。

  我这里想到一个例子,我的一个美国老师,加利福尼亚人,他教过我美国文学史,他提到美国一个优秀的作家,马克吐温,他在一百多年前,美国国会通过排斥华人,歧视华人的法案之后,曾经写过文章,强烈批评美国社会对在美国打工中国人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大家都知道1853年之前,中国到美国打工的只有40多个人,美国为了修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条铁路,去的中国工人越来越多,每年都增加超过一万人,但是他们在那里受到了歧视,而且美国国会还通过了歧视性的法案。

  由于美国朋友的努力,由于在美国华人团体的不懈斗争,到去年,美国众议院财政实通过法案,为这件事表示了道歉。我个人想马克吐温先生作为一个文学家,在这个问题上比美国的国会至少先进了120多年。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看到中国人当中,美国人当中,那么多重视中美友谊的人,向他们学习,我们就会对未来的工作充满干劲。

  另一个例子,坐在这儿的基辛格博士,我们之间从1971年基辛格先生访华以来已经有了三个重要的公报,第一个,1972年2月发表的上海公报,上海公报的重要内容就是刚才我提到的基辛格先生说过的那句话。第二就是1978年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一句核心的话就是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第二年1月1号,联合国[微博]就正式建交了。再就是1982年8月17日公报,美国在公报中承诺,要逐步减少对中国台湾地区的武器出售,当时邓小平先生就提出,要逐步建设好,一直到最后解决,意思是减少到零。小平同志说,这好,但是也不能每年减少10美元,20美元这样没完没了的卖,总而言之,我们只要按照三个联合公报的政策去做,我认为中美之间的友好关系一定会健康发展。

  现在又面临一些新的问题,那就是与时俱进,多想,多赋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多学习对方的长处,而不是相反。昨天我有幸和另一个朋友,美国前国防部长在一块儿聊天,他说的很有意思,我突然发现他不仅是好的国防部长,好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写得可好了,但是有些内容吓人,他夫人看了以后有时候都睡不着觉。昨天晚上我发现,他还是一位诗人,特别注意强调人和大自然的和谐,所以人真是要活到老,学到老。

  联合国的人民,特别是联合国的青少年相互学习,都会成为继续加强联合国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力量。两个国家和两个人一样,不可能没有分歧,要按照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可以通过友好谈话

  刚才你也提到了半岛的事情,就在钓鱼台国宾馆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曾经在2005年9月19号取得重大进展,我当时特别感谢钓鱼台国宾馆的服务人员,尽管他们当年向外交部,为了与会人员喝咖啡,喝茶,要的价钱特别高,我说你这个咖啡,当时我是外交部长,跟外交部要7美元一杯,我们的年轻同志有意见,我说不要有意见,7美元一杯我们也报销,花一百美元,一万美元也顶不上半个导弹,怕什么?和平最重要,和平最可贵,这就是我的理念。

  最后,让我用我喜欢的另外一个美国诗人的一句话,来解决我对你这个问题的回答。那就是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每一个明天比今天更美好,我的意思是,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中美关系的明天,每一个明天都比今天更美好,谢谢!

  主持人:

  感谢李部长充满感情的回忆和良好的祝愿,下面欢迎在座的各位先生、女士提问。

  提问:

  非常感谢基辛格博士非常精彩的演讲,其中提到了有关军事方面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国内的中国人认为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包围的感觉,我非常想问基辛格博士,这是不是美国政府或者军队非常明确的策略。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有这方面的反应,你有什么感觉?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克强:政府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
  • 体育亚预赛-于大宝93分钟绝杀 国足1-0伊拉克
  • 娱乐我是歌手周晓鸥逆袭夺冠 沙宝亮淘汰
  • 财经十堰4500套商品房半价售给公务员惹争议
  • 科技汉王进退维谷:电纸书成苦涩“鸡肋”
  • 博客李银河:我们还能吃什么 德国混合桑拿浴
  • 读书高饶事件诱因:毛泽东对周恩来工作不满
  • 教育铁腕外教遭全班学生弹劾皆因不让抄作业
  • 育儿无语凝噎:那些襁褓中被弃的婴儿
  • 梅新育:铁道部改革应始终坚持发展导向
  • 杨涛:税收增速下滑可能是好事
  • 李迅雷:如何让房价软着陆
  • 章玉贵:东亚经济一体化切勿掉入美国陷阱
  • 谢百三:我反对楼市国五条
  • 不是不好:电改重启的谣言为何又复燃
  • 郑风田:嘉兴死猪投江案的六点反思
  • 温晓东:尚德破产映照新能源发展困境
  • 罗天昊:警惕权贵阶层霸占中国梦
  • 沈晓杰:是谁在决定和操控中国的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