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晶:通过政府机构改革释放市场活力

2013年03月16日 11:48  新浪财经 微博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3年第一季度)”于2013年3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3年第一季度)”于2013年3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3年第一季度)”于2013年3月1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晓晶: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样一个高规格的论坛,由我来点评报告,我个人有点矛盾的心理。首先作为经济学院,我从这儿毕业的,非常高兴能够看到这么多年来持续的宏观报告,在社会上,包括在高层决策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感觉到特别自豪。

  但是另外一方面有点矛盾在哪儿呢?我现在在社会科学院,我们也在做这样类似的宏观报告,也会为中央决策咨询做出一些努力。每当看到经济学院这样报告出来的时候就感觉到很有压力,今天也是同样的心情。

  我的点评主要是想谈这么几个问题,因为时间也有限,想简短说一下。一个想说一下咱们这个报告主要是讲了挑战、形成困境的机理以及未来的对策,我觉得在我们讲到困境和挑战的时候,是不是在外部环境方面,特别是国际环境方面。其实刚才隆国强老师也都提到了,这一块是不是可以去充实。或者我个人觉得是不是有些地方可以谈到一些,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有一个是大家都没有提到,我们一直在做国家的负债表,我们由李扬院长来领衔,做了国家负债表的讨论。在今年第六期、第七期已经发布出来,现在马上要成书。所以对资产负债表也做一点自己的点评。

  第三个是我们似乎没有谈到特别细的宏观政策,因为我们讲的是大问题,特别是中长期的大问题,讲改革都讲了很多。对于一些政策层面的,我个人觉得是不是也可以有一些分析,主要是这三个方面。

  首先我想说一下为什么我们强调在增长过程中,或者说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面临一个严峻的外部环境,其实刚才隆部长也提到了这些因素,但是他是特别乐观的,我个人没有那么乐观。我觉得第一个就是要抢时间,我记得习近平总书记,现在也是习主席在十八大的时候讲过这样一句话,国际间现在存在着跟时间赛跑,谁主动谁先动就占领先机,大概是这个意思,大家可以查一下,有这样一段话。

  我想说什么呢?全球在调整,你在调,我也在,看谁调得快。当年也有这样的情况,在当年石油危机的时候美国在调,日本也在调,但是后来怎么样大家看得很清楚。在今天有很多的悲观的看法,觉得危机很长,但是在2010年的时候如果大家关注的话,在美联储的年会上有一些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一块讨论,他们当时基本有一个判断大概是10年的过度期。就是从2007年到2017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间点,大家可以去想。因为我们2012年到2017年刚好是一届。

  如果说我们假定这样的判断成立的话,就是未来五年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改革的机会窗口。如果我们错失这样的时机,假定发达经济体占领了结构调整、全球再平衡先机的话,我觉得对我们的发展将是面临更重大的挑战,这是一个。当然大家可以从很多其他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这个节点是非常关键的,也有人从别的角度讲,比如说中国人口红利的因素,美国能源自给,还有很多的角度。但是这个点是重要的,是提示我们如果不去抢时间、抓改革的话,可能时间是来不及了,这是第一个,就是外国对我们的冲击。

  第二个很重要的,现在是全球化出现了新模式,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是要制造出一种所谓高端、高门槛的全球化,让你不容易进来的全球化,我觉得这是核心的东西。现在无论是TPP或者是其他的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的苗头应该是指向中国的,所以我觉得在今天来看外部环境的话和当年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发展模式是有本质不同的,这一波的好处被占了,下一轮就有坏处了,就是全球化红利在哪里的问题。我认为现在我们面临这样的问题,毕竟中国和这些主导全球规则制订的国家不在一个阵营里面,这是一个根本的区别。所以看到TPP里面的那么多条款针对国有企业、资本国家主义,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国的。这样一个挑战在我们未来,我觉得要享受全球化红利的话,可能中国会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这个努力包括改革国有企业自身。

  第三个方面,咱们这个报告里面提到了对于未来技术革命是一种不太可知的态度。对于现在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不管怎么叫或定义,其中出现了一些现象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或者是应该引起我们担忧的,特别是我们讲智能机器人,大家能看到的。还有大规模定制,还有一些所谓的数字化的制造,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东西,对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形成了挑战,这是重要的,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发生的或者悄悄出现的技术革命的变化。为什么呢?过去咱们是劳动成本比较低是优势,现在面临的是成本不断上升的态势。但是同时在发达经济体中出的一种可能是在酝酿阶段的趋势表现的是什么呢?劳动的环节在整个的价值链中已经不占据最重要的位置了,可能以前占据的份额比较多,但是现在不多了,这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消解原来的优势,我觉得这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挑战,所以我觉得是必须关注的,这是一个方面,就是我觉得外部约束除了一般性的全球格局调整、技术革命,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二对于资产负债表,我们报告里面提到的政府的资产净值、余额能够应对未来的危机,我都是比较同意的,跟我们的报告在这个主判断上是一致的。我这里面其实想说一个事,就是未来看资产负债表,资产也好或负债也好会是怎样的变动趋势。我们先看资产,我觉得未来改革的话会导致资产怎么变,我们知道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净资产比较高,广义政府净资产比较高,因为这是我们自己估算的,当然我也同意报告中做的分析。因为有很多的国有土地和各种其他的自然资源,我们都放进去,国有企业也放进去了。就是说政府可以动用的资源是很多的,这个资源将来会朝什么方向去变。

  第一个我们想说的是市场化的进程还要推进,国有企业的资源,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占的位置将来是不是发生变化。前几天看到吴敬琏老先生也提到未来改革产权的明晰还是重要的方面,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未来可能我们在今天看到的属于广义政府的可以动用的资源,将来想动的话可能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产权明晰化的,你要动我的,怎么征用你要讲清楚。南征北战的话征用的独轮车,那时候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在今天要把这些东西说得很清楚。所以我个人的理解,未来在广义政府资产方面有可能出现的是一个下降的态势,其实从发达经济体看这是很典型的例子。但是当然是公有制为主体,有可能这个变化没有那么大,但是我个人觉得随着市场化推进的化,资产规模有可能在这个角度有变化,就是往下走。

  当然从市场价值估算,有人说我们的土地价值更高,那是不是有变化?我觉得这是另外一个角度。

  从负债的角度,当然有很多的讨论,我也同意报告中提到的社保方面还有很多其他方面。我这里只想强调一个,我们过去只讲一个事就是花钱买改革,我们现在的改革要不要花钱,这是很重要的事。当年小平同志搞改革的时候,就是说让年轻人上来,让一些老干部退居二线,当时退居住线之后所有待遇不变,甚至有的待遇可以提高。类似这样是花钱买改革的方式,可能还有其他通过补贴的方式花钱买改革。今天要不要花钱买改革,无论是医疗、社保、教育,包括城镇化的推进这些都要花很多的钱,这也是花钱买改革的方式。你不去花钱这个改革无法推进。

  在讲市民化的时候,农民工市民化,一个农民变成市民化多少钱,有的说10万,有的说5万,不管多少钱,的确会面临财政压力。是不是还得寻找创新,特别是市民化过程中的融资缺口这点是特别强调的。

  另外在做资产负债表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往往是被大家忽视的,你看我们政府掌握这么多资产,总觉得负债那么多,我都给你覆盖了,我没有问题。这个是什么?我们强调的是风险。但是有一个东西做企业的都知道,风险比较小,你的效率高不高。我们就要看政府掌握了那么多的资源,效率很高吗。这点不做太多的评述,如果从小角度的话我们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这是第二点对于资产负债表的评述。

  第三点,想说一下未来的政策方面的建议,我个人觉得我们未来面临的一个大的问题就是减速,有归结为结构性减速,还有人从别的角度来归纳。但是这个基本上是一个共识,为了应对这个我们应该做什么工作?我们要采取供给面的政策。这一点我特别是提醒大家,我们可能要关注西方国家,特别是发达经济体在遇到危机的时候怎么办的,特别是七十年代出现了石油危机,我认为西方出现的属于供给学派。我不认为供给学派是科学的名词,大家可以去看被主流经济学家批一塌糊涂。但是我认为供给学派里面有一些判断或思想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特别重要的是什么?关注生产率,关注劳动生产率、效益。今天讲生产有质量、效益,劳动生产率是根本推动力,我们在过去有吗?我们在过去不太关注,作为大国看到的是GDP增长速度,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除了这个之外,他们又做了什么呢?几条,就几条,减税、打破垄断、机构改革,当然还有很多。今天大家说了西方为什么会出现次贷危机啊?找找根源吧,就是当年搞的这些事。但是把里根、撒切尔这些政策都简单理解为新自由主义,都简单打死,我觉得这是个错误的做法。我们要吸取当时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的科学成分,我刚才讲的这几条我认为就是科学的成分。在今天我们看一看,我们现在处理很多问题用的是什么思维呢?我为什么强调供给比较重要,都是需求的思维。

  我举两个例子,可能有些专家不一定很同意。首先一个产能过剩,这是中央特别关注的。我们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要想办法吸收一批,再出口一批,当然还有压缩一批。这里面重要的是必须进一步扩大需求吸纳产能,这也是解决产能过剩中间的一个小政策。包括出口也是希望国外吸纳一些,我认为这是一个需求的思维。我认为现在的产能过剩很大程度上是供过于求,也就是供给过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8%左右,我不认为这是很低,但是相对于过去14.2%是低了,但是现在的速度不算很低,而且未来就这么高了,维持这么高就不错了。我们想一想产能是不是多了。包括现在讲的很多光伏产业、钢铁、传统产业都有产能过剩,它是怎么来的啊?我认为反而是忽略的供给面来的,因为没有关注到企业的效率问题。也就是说我就扩大规模就可以了,有了大产能以后这个问题谁来解决呢?由中央来解决,由总理来解决,因为总理一直说扩大内需,这是基本国策。

  但是我认为这样一轮新循环是新一轮的产能过剩。现在总说产能过剩是国有企业造成的,这一轮可能不是,都是民营企业造成的居多。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地方政府在支持民营企业扩大产能过程中发挥了更大作用,也就是我们在供给面,特别是在体制方面,以政府为主导的扩大模式没有改变的话,产能过剩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

  第二个例子是城镇化。都说城镇化是未来增长的巨大引擎,很多时候是从需求角度考虑。我不认为这样的话错这个话是对的,但是忽略供给。如果未来面临的经济速度往下走的话,我们要想想城镇化的效率在哪儿?城镇化有没有创新的效率、集聚的效率,有没有就业创造能力,有没有能够解决所谓的从农民工变成市民的城镇化质量的提高,这些方面有没有在土地集约方面做出贡献,这些都是城镇化质量的问题和效率的问题,都是需要从供给面来讲,而不是从需求面。仅仅是有这样需求的话,我认为是不够的,这是两个例子。

  最后想总结一下,未来的政策走向至少从中短期的视角要更多把精力放在供给面,一个是减税,通过各种方式减税,我是说结构性。有人说结构性不够,要总的税率的下降。

  第二是打破垄断,美国当年打破垄断有很多经验,我觉得都值得我们学习。包括它的ATMT,就是电报电信公司的拆分,天然气、铁路等等,而且有很翔实的数据,证明这样打破垄断以后有好处,提高效率,同时也提高了老百姓的福利。

  第三个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被我们忽视了,其实在里面也有机构改革。今天国务院的领导人都宣布了,我们看国务院机构改革,当时马凯讲的初衷是什么,我觉得讲的非常到位的。不是讲显性层面某个部门没了,或者部门领导换了,而是根本上处理好管理,就是政府应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审批权是不是进下放,这些是核心。所以要回到供给主义根本是什么?里根强调是小政府,他认为一切波动、危机的来源是大政府。在今天不认为简单用一个小政府就把未来中国改革的方向给确定了,因为中国将来很多的事还需要政府来做。但是有效率的政府是更重要的,特别是我们通过减少审批权,甚至可以撤销机构。比如说美国的航空管理委员会就是全部撤销了,原来的几千人就都没有了,这样我觉得既是对于整个的审批的取消,对于市场活力的释放,同样减少了在这方面的财政成本。我们知道大部分的财政支出里面有一些一般性的财政支出占了很大的份额,在这个份额里面有很多都是大家一般的工资支出,就是养了很多的公务员。我想机构改革也是作为供给政策的重要方面,这个是使得我们将来走向更加有效的政府,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 周强任最高法院长
  • 体育欧冠抽签巴萨-巴黎 尤文-拜仁 皇马上签
  • 娱乐董洁海口陪王母 潘粤明谈子落泪
  • 财经发改委曾想第三方公布调油价:挨骂压力大
  • 科技马云的第三次创业:悄然布局三大帝国
  • 博客现实版《钦差大臣》幕后还有多少戏
  • 读书成败得失:辛亥革命功臣精英们的局限
  • 教育微博热传大学殡葬专业“最恐怖课程表”
  • 育儿我国手足口疫苗试验成功保护率达95%
  • 曹凤岐:金融改革亟待突破
  • 黄祖斌:现金是人生斗争的武器
  • 王海滨:美国地产和中国未来
  • 吴玉慈:全球化让东西方人民交换饮食习惯
  • 张化桥:中国股民让卖方觉得不好意思
  • 成思危:挤掉经济增长的水分
  • 杨涛:金融改革不仅是顶层设计
  • 陈永昌:我国奢侈品消费为何增长迅猛
  • 陈思进:胡大姐下岗记
  • 徐斌:2015年中国经济会不会迎来硬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