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3全球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于2013年3月2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在演讲时指出,我国宏观政策要从需求管理转向供应管理。
李扬称,目前宏观政策的需求管理策略已经走向末路,向供应管理转型是全世界的趋势,中国尤其需要这种转型,未来的竞争一定意义上是宏观政策的竞争。
李扬同时指出,真正的供应管理是要加强经济市场化的程度,是政府减少干预经济活动,让市场发挥更多的作用。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即,一、企业的动力问题,可以使企业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二、建立有效竞争的要素市场。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扬: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刚刚朱部长用20分钟多一点的时间把这么复杂的事情做了分析,我非常同意他的分析和判断,现在形势非常复杂,他讲国际形势在前,我就分析国际形势在后。我认为国际形势不乐观的,不久前结束的G20财长会进一步确定了并不乐观的形势,而且指出了这种不乐观是由于一系列的深层因素造成的,比如说金融功能示范问题,债务平衡没有到位问题,去杠杆化痛苦过程等等,讲得很周全,我是完全同意的。
这个环境下,中国没有独善其身,有一度我们比较乐观,认为风景这边独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我们应该破除这样的看法。习近平同志关于国际形势的讲法,目前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任何国家不可能独善其身,这个事情说的非常清楚。
因此中国肯定是受到影响,我利用短短时间讲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经济的复苏应当是可以确认的。
第二,复苏是不稳定的。
第三,我们觉得未来得政策应当弱化需求管理,强化供应管理。
经济复苏大家已经熟悉了,我们列了国内复苏的原因是不是六个方面比较突出:
1、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投资增长很快,中国经济虽然说对外部需求依赖逐渐弱化,对外投资依赖很强,投资增长会带来中国经济的复苏。
2、从去年下半年来看信贷增长很快,现在看到公开了银行的信贷,再加上影子银行,再加上社会信用口径来说的话,跟量化宽松有一曲同工之妙,美国量化宽松在前,欧央行获得央行功能之后,开始购买成员国的债务,放水在后,安倍新上来以后一下子搞了非常扩张的货币政策架构,加上中国世界上,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这个世界都放水的话,世界就会洪水滔天。
3、财政,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实施,而且随着形势的变化有所加强,结构性减税,还有各种各样的支出,减税我们从财税学分析来讲是一个税收支出,用支出研究框架来分析财政的状况,应当说它的积极的程度是有所加深的。
4、我们看到工业企业的去库存化的趋势基本上终止,企业开始认真考虑扩张生产能力和扩充生产活动的问题。
5、出口比较平稳,比想象的好,原来比较悲观。
6、房地产,房地产去年年终在各种各样责难下,其实它的销售已经恢复,投资去年年末开始恢复,由于恢复过于超出监管部门的目标,所以引致两个星期前又一次比较强力调控措施。别的先不说,先说它产生了使得经济复苏的效果。
经济终端几个主要的领域,以及主要的政策都是指向复苏的,所以我们看到复苏的局面,这是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判断,我们认为复苏是不稳定的。不稳定,我们大致上可以归纳出四个角度去看:
1、国际环境不稳定,因此我们在复苏成长过程中,我们对于外需的依赖依然是不可依赖,而且有可能在2013年面临比2012年更为严峻的局面。2012年当时预计很严峻,最后的结果,我们预算顺差比2011年是增加的,将近增加了1倍,这个环境更为不利。
2、中国自身进入了结构性减税时期,我们特别关注两个结构的变化使得速度不可能不下降,一个结构变化是整个生产要素的结构,生产要素有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科技进步,资本的投入相对平稳,略有下降,劳动投入下降比较多,前几天中国社科院第一次公布了人口蓝皮书,蓝皮书谈到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问题,而且整个就业的形势和过去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劳动的投入我们看到未来是逐渐减少。技术进步我们希望它发挥作用,但是技术进步相当缓慢的。去年中央再次召开全国创新大会,从科学到技术,到产业,再到GDP这个链条是非常长的,我们不能对它依赖。资本投入下降,劳动投入稳步下降,技术进步大概保持相当平稳的状态。三个因素叠加,自然是速度比过去低。
3、产业结构,过去这三十几年中国产业结构变成从一产到制造业到二产,对应是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制造业是所有产业劳动生产力最高的。我们院一个小组研究的结果是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0—15倍,所以大量人口转向第二产业,转向制造业,本身就意味着效率提高和速度提升,工业化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带来长达30余年,高达两位数增长,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为有非常有利结构变化存在。现在结构从二产从制造业转向服务,这已经成为目标了,而服务业在中国劳动生产力是比较低的,低于制造业。我们去年做过调查,中国最好的上海劳动服务业劳动生产力相当于上海制造业的70%,全国不到一半。当大量的人口,大量的资源从制造业开始向服务业发展的时候,同时就意味着劳动生产力下降,同时意味着经济增长下降。这个变化,我们一定意义上在追求,只有它导致的生产力下降,导致的经济增长下降是不可回避的过程。
4、负债率问题,大家都知道在去年首次编制第一张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我们希望通过国家资产负债表框架算清楚中国的帐,我们结果很乐观的,最宽口径有60多万亿净的资产,窄口径20多万亿。我们看到非常好的同时,应当指出的趋势是中国负债率提高速度非常之快的,我们现在看到快果然发生了。企业部门而言负债率提高,企业要成长,就要贷款,就政府部门而言,负债率提高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就居民部门来言,我们原来是资产单位,今后还会这样,但是储蓄率也在不断的下降,如果我们鼓励大家用信用手段来消费,我们以后提升消费在国民经济作用一大政策举措,我们要鼓励信用消费,居民的负债率也会在提高。都提高了,当然国家的负债率在提高。我们用几十年积累下大量净额资产,也不需要几年,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也会消失,这个问题非常突出的。国外很多人非常敏感天天炒这个事情,应当说这是一个必然的事情,但是现在必须认识清楚,采取措施解决的问题,否则几十年累积下来的财富很快就不见了。这次危机是债务问题,资产负债问题,我们现在一定要保持中国资产负债表健康状况,不能让它从健康变成不健康。
环境问题,说实话迄今为止,我们对于环境问题,从上到下,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真不知道,这属于空气污染结合在一起,互相响应,相互加强的时候,我们发现是真东西,北京一个月里面,27天重度污染已经是一个不适合生存的地方,这个事情一定会使得我们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因为生存问题。治污也罢,治环境也罢,从经济增长角度来说,是花很多钱但产出甚微的,有这么多情况,使得增长并不稳定,我不只是说的短期问题,也指出了五年到十年中长出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宏观政策应当转向,我们宏观政策这几年是需求管理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说来说去都是需求的变化,以需求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整政策可以休矣,不要采取太大的动作了。货币政策是收还是放呀?现在是收和放皆失去,现在需求管理已经走向末路,必须转向供应管理。我接触过很多研究小组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根本性转向问题,要出问题大家都看到了,单纯的需求管理已经走向末路。现在大家都在放水,谁都知道后面洪水滔天,至于怎么办,都没有想清楚,这一点真要注意美联储,他们天天演讲,都很清楚,他心里想得很清楚,到时候一定要变,他要变,全世界就要大变,你怎么应对它的收放和转向,我们甚至都没有跟踪,更不能谈有一些认识。宏观政策从需求管理转向供应管理是全世界趋势,在中国尤其需要,未来得竞争恐怕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个宏观政策的竞争。我觉得哪个国家比较清醒的看到这个趋势,并且采取切实的措施进行转变,那个国家的未来会占得先机。
转向所谓供应管理,常常说现在有一些理念相混淆。一说供应管理是产业政策,长线短线思维,正向菜单负向菜单,开一个大菜单,贷款、税收都按照这个走,这是非常浅薄的。真正供应管理体制机制的变化,真正的供应管理是加强经济市场化的程度,真正的供应管理是政府减少干预,让市场发挥更多的作用。它主要解决两类问题:
1、企业的动力问题,要真正使得企业成为经济的动力,当然对应的政府应当减少干预,不必要的时候不要做,不要通过税收的调整,通过金融成本的调整,通过对准入制度的调整等等让企业真正焕发活力,这个企业不仅仅是小企业,微企业,国有企业也有这样的问题,让他真正成为企业,不要有这么多政策变量干扰他,以至于为他进行政策安排活动。
2、要有有效竞争的要素市场,要让劳动力,要让资本,要让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新思维能够在自由的在市场上按照市场原则去进行交易,从而使得生产要素重组。首先它能够真实的监视各种要素的价格,我们现在价格都被扭曲了,搞不清楚。中国利率金融链讨论,如果放开,利率升还是降,看法不同,到底中国资金是什么价格水平,我们通过创造有效市场机制,通过利率市场化,让它展示供应和需求的力量,给出准确的数字,我们才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金融战略,税制也是这样,要发展这个,发展那个,也不是一个办法,它得是制度化的,不是政策化。不要一开门想着政策怎么样,想着我该怎么样,政策给予相对稳定的环境,这是中国面对非常严峻挑战的治本之道。
总之,我说这些,时间关系对这个事情还说不深,目前两会开会在即,中国面临十年以来最大的变化,经济部门的领导还没有亮相,亮相的话,一定会有新思维,而且一定需要新思维,而且一定能够有新思维,未来中国还是非常有希望的。毕竟中国在当今世界各方面最好的,我们目前把最好的形势继承发展下去,争取中国在本世纪新的地位,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