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王庆:应征收房产持有税

2013年01月21日 17:00  新浪财经 微博
“中国进出口企业第十一届年会”于2013年1月11日-12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著名经济学家王庆。(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中国进出口企业第十一届年会”于2013年1月11日-12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著名经济学家王庆。(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中国进出口企业第十一届年会”于2013年1月11日-12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著名经济学家王庆。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庆: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参加讨论,能和贾康所长和郑所长谈一谈财税问题,我自己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因为我们刚听郑司长对财税政策做了一些解读和背后更深层次的考量,待会儿我相信还会听到贾康更权威的财税政策及其它宏观政策高屋建瓴的看法。所以,我这里更多是提一些零碎的观察和想法,更多的是从市场参与者角度提一些思路,算是抛砖引玉吧。

  说到财政政策,包括财税政策,应该说自从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财税政策在全球扮演了非常有影响力的角色,从宏观政策的定位上来讲,财税政策这几年实际上都叫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实际上,中国的经济08年以来波动还是很大的,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实际上相当程度上是受国内外的环境,尤其国际政策环境影响很大。尽管财政政策从定位来讲,一直没有大的变化,都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但从市场角度讲,财政政策在过去几年里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表现在08年危机之后我们采取了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支出大幅度增加,同时表现在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以及其它我们称作类财政行为,也就是地方政府所属的一些机构,尤其是表现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上,他们的支出大幅度增加,对刺激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使中国在危机之后,经济增长复苏非常迅速。

  但是,我们知道中国经济在10年及11年上半年经历了明显的放缓,货币环境政策提法发生了变化,实际上真正影响中国经济大幅波动的政策是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在10年和11年上半年,是从超级宽松到超级紧缩的过程。具体体现在政府支出,尤其是地方政府支出的投资能力被明显的制约。在这点上,实际大家在考察财政政策的变化上,不能简单的只看中央财政赤字,也要看地方财政,尤其是看在一些跟地方政府有关的类财政行为,他们这些行为实际上体现了财政政策,而他们的行为对政府的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这点我可以给大家提个思路,因为我们说无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它最终还体现在政府的财政赤字变化上。赤字增加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赤字减少就是紧缩性的。如果政府有赤字的话,他毕竟要弥补这个赤字,就要通过借款来实现,所以以一个比较准确的方式描述政府的财政政策行为,或者扩张还是紧缩的话,一个比较准确的就是看政府的债务状况,负债状况和借债状况,如果负债率上升、借款增加代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看,08、09年,甚至10年的一部分时间,中国整个财政系统,包括地方政府、包括附属地方政府的一些类财政行为的机构,它负债率是大幅度上升的,所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宽松的财政政策,但到10年和11年,实际上我们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等一系列机构,他们的融资行为和融资能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这个阶段中国实行了极其紧缩的财政政策,这是中国经济放缓最根本的一个原因。而这个政策只有到了2011年、2012年中才开始有所放松,体现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渠道再次打开,虽然不是通过银行的渠道,更多的是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债,这种方式解决,背后是中国经济出现大幅波动更深层次的原因。

  无论怎样,我们中国的财政政策目的达到了,就是尽量实现中国经济在外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实现软着陆,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现在可以算是实现了软着陆,从高速增长的环境向中速增长环境的转换,高速增长我们在08年以前中国经济基本上在10-14%这样一个区间上增长,现在中国经济可以说是稳定在7-9%这样一个增长区间,一个转换过程财政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就体现在中国财政负债率的大幅上升,尤其是体现在地方政府负债率的大幅度上升。

  于是就提出了,如果政府负债率大幅度上升,最终这个负债是要有人来承担的,因为政府本身作为公共部门不是创造价值的,所以就提出了所谓的财税改革这样一个大的宏观背景。这里我想提一个思路,因为现在方方面面提出的大规模减税呼声是比较高的,但是鉴于政府的债务负担已经很高了,政府再进行大范围的减税和大规模的减税是不现实的,因为减税毕竟会带来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但是我们是有调整空间的,当然调整的空间具体设计需要我们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细致的研究。但是在总的原则上,我给大家在这里提供一个思路,也是汲取国际上的经验。我们都说中国地方政府就是土地财政,因为中国地方政府很多支出都是靠卖地来支撑的,这点成为了地方政府方方面面垢病一个很重要的由头。

  实际上,在世界各国地方政府的财政都是土地财政,土地、与房地产有关的税收,是世界各国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方政府在过去几年负债率的上升需要解决,如何解决呢?现在是否还需要地方政府继续卖土地?有些土地已经卖的差不多了,鉴于我们现在房地产调控大的宏观诉求,恐怕放开这方面的市场空间也不大,这就提出个问题,我们如何发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功能,同时又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威胁?这里面我认为,所谓的房产税,因为地方政府过去几年大幅度的财政支出主要是在基础设施和地方经济直接有关的公共支出。这些支出不创造商业价值,但是它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外部性,它带来的价值体现在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尤其是体现在地方的居民和商业不动产价值的上升。比如说改善城市交通、建高速公路、建地铁,使各方面的生活便利,直接体现了地方的不动产与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的价值上升。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拥有地产的人是地方财政扩张的最大受益者,他们是最大受益者,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受益而付出。

  所以我们需要提出这样一个想法,长期以来地方的土地财政更多的是靠居民购买房子,付出比较高的房价,因为背后地价比较高,在这些购买的环节向政府,等于是隐性的支付了一笔税收。高地价、高房价,居民买贵的房子,于是向政府交税。但是,中国过去几年房价的大幅上升,很多人在购买环节,有些人交了税,有些人没有交税,而且大幅度财政支出使房子的持有人,无论是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都受益很多。如果坚持这样,谁受益谁负担原则的话,我们应该在房地产,不仅在购买环节,更重要的是在房地产的持有环节征税,这样显得更公平,谁收益谁负担,也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律,更重要的税收制度可以实现有效的引导社会经济资源进入实体经济,真正创造价值,真正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真正提高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创新能力领域,也有助于引导资源进入这些领域,而不是进入一些虚拟经济或中间环节,这样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从我们过去几年经济的变化,财政政策发挥的作用,以及对我们中央和地方财政造成的影响,这些影响最需要寻求解决办法,在税收制度上的改革我们提出这么一个设想,这个设想更多的是作为非财政专家的观察,更多希望使政策的变化符合市场规律,也符合国际惯例。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方:美方涉钓鱼岛言论罔顾事实不分是非
  • 体育英超切尔西2-1阿森纳 曼联1-1平热刺
  • 娱乐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过世 作品集
  • 财经商人45万买任志强3小时:比买辆车有意义
  • 科技智能机“核战”再次升级:八核崭露头角
  • 博客安倍为何突然要给习近平写亲笔信
  • 读书中国历届领导人都在哪儿过年(图)
  • 教育留学中介市场乱象调查:作假成潜规则?
  • 育儿2名男子体验分娩难以忍痛终放弃(组图)
  • 范必:能源市场化改革不停步
  • 金岩石:剩女越多的城市越发达
  • 张卫星:送给李大霄的一颗大钻石
  • 朱平:中国股市还远没有到达尽头
  • 曹凤岐:打破金融垄断 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 马宇:国有企业改革路线图与时间表
  • 罗天昊:为什么深圳仍然是一面大旗
  • 叶檀:个人境外直投是人民币大考
  • 李伟民:抢票软件与公平无关
  • 倪金节:中国经济三大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