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锐风电:关键点制胜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16日 17:57  中国经营网

  /李桂琴

  在风电整机领域,成立于2006年的华锐风电只是个“后来者”。而正是这个后来者,用飞一般的速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乘着国家风电飞速发展的东风扶摇直上,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迅速超越当时国内风电龙头老大,夺得第一把交椅,自成立以来,由全球第七跃升为全球第二。

  在全球还没有一台6兆瓦及以上级风机进入商用阶段的情况下,2011年5月,华锐风电自主研发的中国首台6兆瓦风电机组正式出产。这一6兆瓦风电机组的出产宣示着其国际领先的风机制造水平,并进一步巩固了华锐风电在国内风机制造领域内的龙头地位。

  在没有企业敢于挑战海上风电项目之际,四年前华锐风电临危受命,开始建造欧洲之外全球第一个海上风电并网项目——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在2010年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中,华锐风电一举获得全部招标额度的60%,成为最大赢家;

  这个后来者,将国际化明确为公司“十二五”的第一战略,全力推进国际化业务,到2011年,签署多项国际业务协议,并斩获国内风电第一大海外订单——与国际新能源开发商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签署合作协议,为将在爱尔兰开发、建设、运营的1000MW的风电项目提供风电机组;

  一切都像一盘精心策划的棋局。华锐风电则犹如一名有谋的猛士,在一个个发展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始终坚持国产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战略,走大型化和国际化道路,并将技术研发作为企业生命的动力、打造最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

  “企业目标同国家目标的结合,是华锐风电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预测,华锐风电“五年内挑战全球第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一  国产化突围 豪赌大风机

  2005年,我国的风电市场开始全面爆发,总装机在接下来的5年中实现连续翻番。也正是此时,看准了政策趋势的韩俊良开始为华锐风电的成立四处奔走。

  华锐风电前身是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控股的大连重工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深厚的制造业背景赋予了其大型设备制造的天然优势。

  当时的风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国内装机的风电设备中进口设备的比例很高,而且,当时国外企业不提倡中国做兆瓦级以上的风电机组,也不希望中国具有行业领先的技术。国内风机制造企业大都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或与外国公司共同研发的现实,使得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如何摆脱引进国外技术的牵制、同时在国内外多家风机企业中突出重围,成为了摆在时任大连重工机电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现任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面前的一大难题。

  当时,中国的主流机型还是千瓦级风电机组,兆瓦级风机被普遍认为成本偏高而鲜有人问津。韩俊良发现,在欧美等当时已经颇为成熟的风电市场,1.5兆瓦的兆瓦级风机已成为主流机型,甚至3兆瓦等单机容量更大的风电机组也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

  韩俊良认定,兆瓦级风机已是大势所趋,他决定跳过千瓦级风电机组。随后,买下德国Fuhrlander(富兰德)FL1500系列风机的生产许可证,希望以兆瓦级风机为华锐风电在国内风电市场打响旗号、开疆扩土。由于兆瓦级产品投入大、风险高,此举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无异于一场铤而走险的技术豪赌。

  而事实证明,当时的“兵行险招”如今实为华锐在发展战略上的高瞻远瞩,也为华锐风电赢得了快速增长。2006年华锐风电首家推出了1.5MW级风电机组,凭借技术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并借势开发出可适应全球各种风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的1.5MW系列化风电机组,打造了完善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国产化配套产业链,实现国产化兆瓦级风电机组的规模化生产,为在2007年到2009年中国市场1.5兆瓦风电机组爆炸式的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供应能力。

  “华锐坚持国产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第一家、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风电零部件产业链,并大力推动大兆瓦级陆地和海上系列风电机组的国产化发展,也奠定了我们取得领先的基础。”华锐风电高级副总裁陶刚如是说。

  毫无疑问,国产化的坚持和迅速规模化的制造优势,是成就华锐风电力克群雄以低成本迅速占领市场的制胜秘笈,而更为关键的是,华锐国产化的这步棋走的恰逢其时。

  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成为带动国内风机企业发展的温床。

  对此,一位风电运营商表示,2005年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开启了国内风机企业的美好时代,而华锐在起步阶段踩准了政策节奏,国产化、自主研发的选择正是政策所鼓励的,使其在之后几次国家特许权招标中获取更大份额,同时其实验性的技术开发,也赢得了包括五大电力公司在内的国企客户们的信任。

  华锐风电似乎对研发大型风机有着特殊的偏好。当多数企业还在进行1.5兆瓦风机的研发时, 2006年下半年,华锐风电已开始了3兆瓦风电机组的研发工作,此后顺利出产了5兆瓦风电机组技术的开发工作,并在2011年推出了全球领先的6兆瓦风电机组。

  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看来,国内主要风机制造企业大都奉行“研发生产一代、技术储备一代”的发展战略,华锐风电的这一战略执行的尤为出色。“华锐一方面保持其现实的主打产品始终与当下市场主流的风机型号一致,另一方面又在不遗余力的进行下一代风机产品的技术储备,这也是其此后在国内风机行业牢牢占据市场领导地位的制胜秘笈。”

  二  临危受命 制胜海上风电

  如果说华锐风电在创立短短数年间快速成长为行业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领军企业,与其从第一台兆瓦级风机的诞生到全球领先的6兆瓦风电机组的诞生期间,在很多关键节点上把准国内风电市场发展脉络紧密相关。华锐风电在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招标中“临危受命”,并出奇制胜,依靠自主研发打破国外垄断,为国内海上风电发展积累宝贵经验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华锐风电自身在中国乃至全球的行业竞争优势。

  2007年,中国第一个国家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正式启动招标,鉴于国内当时没有海上大兆瓦风机制造和运行维护经验,该项目原计划从国外购进机组,却因国外企业担心领先的技术被复制而遭受冷遇。更有国外企业在应标时提出苛刻的条件,不仅报价大大超出国际上的通常价格,更提出“5年之内不提供基础设施培训”的保护措施,在业界看来,这形同于买了一个电视却不给使用说明,苛刻条件迫使项目方将目光转向了国内的风机制造企业。

  这将华锐风电送上了海上风电市场的大舞台。据了解,当时该项目要求必须采用2兆瓦以上的海上风机,但国内一些企业才刚刚开始着手1.5兆瓦的风机设计,企业大多还停留在兆瓦级以下的风机制造水平。因此,在进入产业的初期就已开始着手3兆瓦和5兆瓦的风电机组风机研发与生产的华锐风电成为一支独秀。此后,华锐风电依靠领先于国内同行的3兆瓦技术迎难而上,建造了采用34台3兆瓦风电机的海上风电场,并一次性顺利通过240小时预验收考核,成功并网运行至今。

  也正是这个项目,让国际垄断巨头们开始重新审视中国风电制造企业的实力。

  依托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项目,华锐在海上风电机组研发过程中发出适应我国海上环境的机组,在技术路线、防腐、抗台风、抗盐雾、低成本维护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先例,同样也成为华锐风电进一步拓展海上版图的一张“王牌”。

  在2010年10月首批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第一轮特许权招标中,华锐风电成功获得江苏滨海及射阳两个近海项目,共计60万千瓦,以及大丰C4国家潮间带30万千瓦示范项目,成为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中最大的赢家。

  “海上风电其实有着天然的开发优势,一个是风资源条件好,风资源相对平稳,中国的可开发利用量又巨大,所以前景是无限的。”对此陶刚强调,特别是中国的海上风电都是在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比如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所以它的经济发达,电网的容纳能力很强,且不存在远距离输送的问题,所以在未来海上风电大有前途。

  据悉,国家能源局第二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工作将于2011年底启动,招标规模拟为150万-200万千瓦左右,“我们已经在积极筹备第二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的竞标工作。”陶刚直言,目前华锐已经出产的5兆瓦、6兆瓦风电机组,不但表明自身在风机大型化方面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同时也契合了市场对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的需求,而此外,我们一直备受肯定的风机服务体系和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也都是进一步拓展海上版图的优势所在。

  结合国家目标  押注行业新增长点

  2011年1月13日,华锐风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以90元/股的高价格成功上市,创下上证A股“最贵股票”,使其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焦点。而开盘首日即跌破发行价,则再次引起了业界的一片哗然,华锐风电能否借助资本市场之力再度创造企业新的辉煌?业内人士喜忧参半。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出华锐风电今后的股价,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华锐风电是一只值得长期持有的优质股票,必将为投资者带来长远、丰厚的回报。”面对业界的质疑,华锐风电如是答复。

  阴晴不定的股价走势谁也不能预判,但一向善于“踩点”的华锐风电,却已经提前嗅到国内风电市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

  根据招股说明书,华锐风电计划募集资金35亿元人民币,投向兆瓦级以上风力发电机组研发项目、3兆瓦海上和陆地风电机组产能建设项目以及海上风电机组装运基地建设项目。而华锐此举的判断依据是,从行业发展趋势上看,风电机组将从1.5兆瓦向3兆瓦、5兆瓦发展,在风电技术从陆地向海洋迈进的同时,风电市场也将从国内渐渐延伸向国际,或将成为行业的新利润增长点。

  进入2011年,国内的风电市场因并网难题而陷入僵局,同时大规模风机脱网事故频发,使得新项目审批几乎停滞;另一方面,风机企业竞争加剧,主流1.5兆瓦风机已跌至3500元/千瓦的超低价,较3年前几乎腰斩,逼近各大厂家的“最后防线”,多数企业游走在盈亏之间命悬一线。 

  毫无疑问,当前我国风电行业进入转型期。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贺德馨看来,国内风电企业需要积蓄力量,完成从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从国内单一市场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华丽转身。

  而凭借在技术创新、国产化、规模化、大型化、国际化、服务一体化的一贯坚持和多年积淀,使得并网问题带来的行业挑战,或将成为华锐风电逆市彰显研发实力、提升行业领先地位的新机遇。

  重金押注行业新增长点,以及在大风机、海上风电以及海外市场的提前布局,已经让华锐尝到了甜头。

  据介绍,截至2011年6月,华锐风电中标订单结构已经发生明显改变,其中1.5兆瓦占比下降至42.4%,3兆瓦占比上升至47.7%,未来订单结构向大容量产品侧重趋势明显。随着国内主要风电机组制造企业1.5兆瓦机型实现量产,行业竞争日益加剧,1.5兆瓦风机的毛利率逐步走低。但去年以来3兆瓦风机的毛利率略有上升,成为企业提高盈利能力救命稻草。

  “我们未来将大力发展3兆瓦及以上大型风电机组,维持和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维持行业领先优势。随着5兆瓦、6兆瓦的商业化运行,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并进一步提高毛利率。”陶刚如是说。

  走出国门的华锐风电,在海外市场上同样颇有收获。2010年,国家开发银行与华锐风电签署《开发性金融规划发展与战略合作协议》,为华锐风电开发国际市场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而初出国门的华锐风电,在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南美等多个国家建立子公司的同时,签署了多项国际业务协议,并于今年7月同国际新能源开发商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签署合作协议,收获了令人艳羡的“国内风电第一大海外订单”。

  “今年7月15日,我们同国际新能源开发商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签署合作协议,计划未来5年在爱尔兰共同开发、建设、运营1000MW的风电项目,并由华锐提供风电机组。” 陶刚表示,该合作协议的签署是华锐风电同Mainstream在美国、加拿大、非洲、南美等地展开全面合作的一部分,而国际化作为“十二五”期间公司的第一战略,预计到2015年海外业务将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届时华锐将晋升成为一家真正国际公司。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国家政策调整,风电行业增速正在回归理性,行业在持续调整中向着更为合理、规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对此,陶刚表示,在市场竞争层面,华锐风电将大力发展3兆瓦及以上大型风电机组,实现5兆瓦、6兆瓦的商业化运行,维持和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引领市场走向,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同时,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使国际市场成为华锐风电今后重要的利润增长点,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降低生产成本,严控费用开支,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胡锦涛与江泽民就西哈努克去世致唁电
  • 体育CBA-麦蒂向马布里下战书 马布里:有趣
  • 娱乐阿根廷艳星当文化大使引发轩然大波(图)
  • 财经质检总局检出270吨问题洋奶粉
  • 科技百度MP3搜索嬗变:首页入口月底消失
  • 博客辞职法官揭露内幕 伦敦改良版煎饼(图)
  • 读书真实影像:民国时期的穷人(组图)
  • 教育教委禁令未解禁:北京奥数培训已复燃
  • 育儿15款童装不合格 北京奥数班更名再次招生
  • 健康家中樟脑丸能致流产吗 喝梨汁防癌吗
  • 女性香奈儿缪斯风解读 亚洲时尚力量辛酸事
  • 尚品风靡上流社会的高定珠宝 张牙舞爪大闸蟹
  • 星座测试你的雌雄能量 农历9月开运方位
  • 收藏银行金条如掺假将引发信用体系崩溃